讲述柴胡的民间传说故事 揭中草药柴胡的由来
柴胡的民间传说你知道吗柴胡是一种中草药,对于治疗感冒发烧,月经不调都有显著作用。那么对于这味中草药柴胡,是怎么发现的呢是谁发现了他的功效知道他可以治病的呢下面 我为你讲述关于中草药柴胡的由来。
从前有个姓胡的大财主,为人十分地吝啬,对待他家的长工更是刻薄得不能再刻薄了。大家狠透了他,暗地里都叫他“铁公鸡”,意思是说他是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人。
却说“铁公鸡”家里有个长工名叫张二娃。二娃为人忠厚,又是个孤儿,平时“铁公鸡”不但不给他开工钱,反而认为他白养活了二娃。其实二娃在他家可真是“吃得瞎,给得扎”。有一年夏天,二娃得了一种怪病,浑身上下一阵热,一阵冷。大热天的盖着被子还不住地打寒战。“铁公鸡”不但不想掏钱给二娃看病,而且认为二娃已经不能再给他干活了,若不趁早把二娃撵走,要是二娃死在他家他得出一笔安葬费。于是他假惺惺地对二娃说:“二娃呀,你病得这么厉害我家也没闲人照看你,不如你先在外面把病养好,然后再回来继续干活。”二娃无可奈何,只好走出了“铁公鸡”的家门。
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
功效 和表解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禁忌 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柴胡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蜀国的凤凰山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山上有 两个人很要好。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们都在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二人亲 如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患了病,病很奇怪,一会儿热,一会儿冷。 地主知道后,便硬要撵走他。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一点儿作用也 没有,气得他一咬牙,背起胡弟就走了。
柴兄便背起胡弟,爬到半山腰处,把被盖在一片小草旁铺好,把胡弟 安顿好后,便在山林中寻找一些柴火和野果充饥。 胡弟躺等柴兄,等得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 嚼着它的根充饥,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便接着嚼了下去。 柴兄回来了,带着柴火和野果、野菜,就开始生火煮食,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
看看天色已晚,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 柴兄一觉醒来,见胡弟没睡觉,询问胡弟,胡弟一愣,说:“怪了, 我昨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就试着用这种野草 煎汤给胡弟喝,果然见效。
他们干脆暂不回家,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决定采些这种野草下山去卖,一来治好了穷哥们的病;二来我们也有了一条生活的门路。于是,二人 就采了很多这种草,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柴胡”。 于是,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的生意了。时间不长,这一带用“柴胡” 又治好了几个人,于是名声传出,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柴胡也随之列为中 药收载起来。
柴胡的功效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1、 和解少阳
本品苦凉,入少阳经。《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珍珠囊》则曰:“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稍子不能除。”《本草经疏》又去:“柴胡,为少阳经表药。”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为少阳专药,气质轻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从外解。故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小柴胡汤证,用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此乃邪在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所致。以柴胡轻清升散,薁桨透表,用黄芩清少阳相火,佐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汗出而解”(《伤寒论》)。
2、 舒肝和胃
本品苦辛凉,入肝胆三焦经,《神农本草经》目:“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李杲则说:“柴胡泻肝火。”故有舒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心腹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胁痛腹胀。
3、 升阳举陷
本品性轻清,主升散。《本草纲目》曰:“治阳气下陷。”《本草正义》亦曰:“约而言之,柴胡主治;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返其它而中气自振。”故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用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证,常与黄芪、人参等补气升阳之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舒肝解郁
本品味苦性凉,入肝经。《四声本草》曰:“主痰满,胸胁中痞。”《滇南本草》云:“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痉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药品化义》则曰:“味微苦,主疏肝。”故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可用治郁证,经水不调,热入血室等证。
若肝郁气滞胁痛,可与香附、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用治肝郁血虚所致的胁痛、月经不调等症,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如逍遥散。
清泄相火
本品苦凉,则能清热泻火,入肝胆三焦经,则能清泄相火。常用于头痛、眩晕、目昏障翳、耳鸣耳聋等证。
祛风除痹
本品为风药,风为百病之长,风去则湿去。《名医别录》载:“除湿痹拘挛。”故有祛风除痹之功效。若症见肢体重着,肌肤顽麻,或肢节疼痛,痛处固定,阴雨则发,此乃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而以湿邪为甚的痹证。可选用柴胡,祛风胜湿而除痹。
苦泄辛散,疏散退热
用治感冒发热,可与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本品尤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用治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常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应用,如小柴胡汤。
各家典籍论述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柴胡的作用
解热抗炎
柴胡有显著的中枢性解热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与所含的皂苷和挥发油有关。北柴胡皂苷和其挥发油、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A、山柰苷等对小鼠实验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镇静、镇痛、抗癫痫
柴胡粗皂苷、皂苷元A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并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保肝利胆
柴胡制剂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显著的对抗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和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复或接近正常,使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并能抑制损伤肝脏的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其中以甘柴合剂的效果最好。 柴胡能使狗的总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其有效成分为黄酮。
对胃肠的调节
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的功效,使胃蛋白酶活性减低,溃疡系数减少。如果将剂量由10mg/kg提高到50~100mg/kg时,则出现溃疡恶化倾向。这可能是由皂苷对胃黏膜刺激引起的。柴胡皂苷浓度小剂量时能兴奋离体肠管,提高肠肌的张力;浓度加大时,由于抑制了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而增强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另一方面,柴胡山柰苷对离体肠管具有解痉作用。柴胡提取物对胰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降压和抗凝
柴胡粗皂苷能使大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注射时其作用更强。柴胡粗皂苷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引起溶血。
增强免疫功能
柴胡提取物和柴胡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功效。北柴胡能明显促进小鼠二次免疫后绵羊红细胞抗体形成。柴胡多糖对Con A和PHA引起的小鼠淋巴细胞增生具有显著增强作用,提示柴胡对T、B淋巴细胞均有增强作用。柴胡能增强Kupffer细胞的吞噬作用;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小柴胡汤体外有激活巨噬细胞诱生IL-l的作用。
对血脂、糖、蛋白质代谢
柴胡皂苷和皂苷元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α一菠菜甾醇有降低血胆固醇的功效。柴胡皂苷能明显增加大鼠肝内蛋白质的合成。三岛柴胡能明显升高大鼠的血糖,肝糖原量也能明显地上升。柴胡促进肝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是中药保肝的另一方面作用。
抗菌、抗病毒
(1)抗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
(2)抗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疱疹病毒。
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其他保肾作用
柴胡皂苷对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小剂量能抑制利尿,大剂量能促进利 尿。柴胡对细菌、病毒、疟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柴胡皂苷还有抗癌作用以及抗肝损伤作用。
中药柴胡
柴胡的治病验方
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钱,炙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柴胡、黄芩、山栀、青皮、白芍、枳壳。(《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半两(炙微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局方》逍遥散)
治盗汗往来寒热:柴胡(去苗)、胡黄连等分,为末,炼蜜和膏,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用酒少许化开,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柴胡黄连膏)
治荣卫不顺,体热盗汗,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饮食进退:柴胡二两,鳖甲二两,甘草、知母各一两,秦艽一两半。上五味杵为末。每服二钱,水八分,枣二枚,煎六分,热服。(《博济方》柴胡散)
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渣,任意时时服,一日尽。(《传家秘宝方》)
治肝黄: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亦,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屑各半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治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济急仙方》)
用于少阳病,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恶心等症,生姜9克,柴胡12克,人参6克,半夏9克,黄芩9克,甘草5克,大枣4枚,用水煎服。治外感风热,见高热,身痛等症。
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芍药45克,陈皮6克,甘草15克,为末。
胰腺炎:柴胡9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6g,杭芍9g,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次,重者2次。比较适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
气郁型胆囊炎:柴胡,白芍,郁金各9g,香附,木香各6g,金钱草18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l剂。
慢性,迁移性肝炎:灵芝8g,丹参,柴胡各15g,五味子5g。把上述材料切碎放到砂锅里,加水用小火煎煮,滤取第一回煎液,再加水煎煮,合并两回煎液。每天一剂,分两回服用。
和解少阳:柴胡9g,黄芩7g,白芍7g,制半夏7g,生姜9g,枳实7g,大黄5g,大枣5枚,用水煎后服用。
疏肝解郁:陈皮醋炒,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白芍各5g,甘草炙3g。用水煎后服用,吃饭前服。
柴胡保健食疗方法
柴胡莲藕片——疏肝清热
疏肝解郁莲藕200g,绿豆芽150g,番茄50g,柴胡5g,山楂10g,醋,白糖,盐各少量。把柴胡,山楂水煎去渣取汁50ml,再把糖,醋,药汁,盐混匀;将藕切成片,放进汁中浸泡10分钟,用大火将藕片炒熟,加上味汁略煮出锅,装盘,绿豆芽炒后围在四面,再点缀上生番茄片。
柴胡疏肝粥——理气宽中
和解退热香附子,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甘草,麦芽各10g,粳米100g,适量的白糖。把上七味药煎取浓汁,去渣,粳米淘净和药汁同煮为粥,加入白糖稍煮就可以。每天两回,温热服。比较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
柴胡粥——疏肝解郁
柴胡10g,大米100g,适量的白糖。把柴胡择净,放进锅里,加清水适量的,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天一至两剂,连续三到五日。
柴胡青叶粥——带状疱疹食疗
大青叶9g,柴胡9g,粳米30g,适量的白糖。把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煎到200ml,再将粳米,白糖加入煮为稀粥。每天一剂,连续服用5到6日。
柴胡汤
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
(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3)失眠病机是阴阳不交,阴阳不相协调,小柴胡汤以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枢转少阳之机,使阴阳之气流转通畅,开合有度,则人能入眠。
柴胡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本草经疏》载:“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
毒理试验LD50
小鼠口服柴胡粗皂苷的LD50为47g/kg,豚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38g/kg。毒性反应:柴胡注射液的毒性极微。5ml/kg静注对猫的呼吸、血压、心脏无影响。小鼠02mg/kg皮下注射未见毒性反应。以上说明柴胡的毒性很小。柴胡粗皂苷可引起大鼠溶血。
临床体会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稍大,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倦怠等反应。
(1)口服柴胡制剂后可有倦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等。
(2)柴胡注射液肌注或静滴可致变态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两眼酸胀、腹痛、腹泻、左面颊部见褐色斑块、周围微红、瘙痒及全身有淡红色的大小不等的风团。严重时脉搏细弱、体温骤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溶血反应,个别患者有意识丧失,甚至心跳停止。
柴胡用量不同功能主治各异
大剂量 柴胡入煎剂12~15克时,可以退热,清胆,截疟。由于柴胡对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功能,所以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功能。应当注意的是,用柴胡退热,适用于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而未入营伤阴者,可同时配黄芩、大青叶、桑叶等。
中等剂量 柴胡入煎剂6~12克时,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柴胡能平肝利胆,泻三焦相火,除胁肋结气,主治气痛眩晕、胁肋胀痛、月经不调。此剂量以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四逆散为代表方。逍遥散为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之剂;逍遥散加丹皮、栀子为丹栀逍遥散,则兼清肝经郁热;四逆散则为升清降浊,调和肝脾以治胸胁满痛等证之方。
小剂量 柴胡入煎剂3~6克时,功在升阳,举陷。凡气虚下陷、清浊不分,以致洞泄、脱肛、遗尿、阴挺、崩漏、带下、胃下垂、肾下垂等病症,于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药配以少量柴胡,以佐其升举之效,往往能提高疗效。如补中益气汤、完带汤中的柴胡用量均小于6克,从中药理论来说,是药少质轻有利于升浮之故。
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具有升散之性,故凡热病伤阴、真阴亏损、肝阳上亢等宜慎用。
注意事项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柴胡用量不可过大
若用量过大, 苦寒疏泄太过则会产生强烈的全身倦怠、白日嗜睡、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浮肿、以及便软、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活动障碍症状。
柴胡用药有讲究
(1)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为五羟基黄酮类,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5-OH、4-酮基结构,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铝、钙、亚铁、锌、铋、镁等制剂(鼠李铋镁片、葡萄酸钙片、硫酸亚铁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从而影响肠道吸收,降低疗效,故忌同服。维生素C和柴胡制剂同用,可将柴胡所含的的皂甙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类,而影响疗效的发挥。
(2)柴胡轻清气薄,升散而燥,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口舌糜烂者忌长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故低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该制剂;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者、抑郁症者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真假柴胡的识别
(一)识别南方北方真假柴胡北柴胡
圆锥形
常有分枝,长6~15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呈黑褐色或浅棕色,有纵皱纹、根痕及皮孔。顶端多带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状纤维状叶基。质硬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木质黄白。气微香,味微芳。
南柴胡
根较细,多不分枝或下部稍分枝,表面红棕或黑棕,近根头处多具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有败油气味。
假柴胡
大叶柴胡,圆柱形,长约8厘米,黄褐色。粗糙,表面有密生环节、质坚、断面中空。味微苦涩,有毒。瞿麦根,圆锥形,根头部膨大,色灰棕,表面有不规则纵沟纹及点状皮孔,断面凹凸不平,中空,味淡。
(二)识别真假银柴胡
柴胡,又名春柴胡、南柴胡、北柴胡、芽柴胡,为伞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柴胡根习称“北柴胡”或“硬柴胡”,全草习称“南柴胡”或“软柴胡”。全草主要来源于狭叶柴胡,春季采挖的幼苗称“春柴胡”,已成长的全株称“竹叶柴胡”。柴胡主要产于华北、东北等地。
一、正品柴胡的性状鉴别
北柴胡
本品为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常有分支,长5~15厘米,直径3~4毫米。顶头部膨大,顶端多带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或片状叶鞘。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和横向突起的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味微苦辛。
南柴胡
根呈圆锥形,少分枝,长5~14厘米,直径4~18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近根头部有多数紧密的环纹,根头顶部密披纤维状叶基残余。质稍软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可见油点。气微香,味微苦。
春柴胡
本品为带根幼嫩的全草。全长15~80厘米,根同南柴胡,少见同北柴胡者。茎单一或数叶,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端部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花小,**,双悬果。气微香,味淡。
二、常见的柴胡伪品
大叶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及根,多分布于东北三省。本品为圆柱略弯曲,常有分枝,下部分枝较多,长3~1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黄褐色至棕色向上颜色渐浅,较粗糙,密生环节,节与节间明显,可见少数须根,质坚硬,断面平整呈黄白色,皮部与木部紧连,中心多空洞,显纤维性,味微涩,有麻舌感,有芹菜样气味。
瞿麦根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的根。本品为圆柱形,多弯曲,下部有分枝,长6~12厘米,直径3~6毫米。根头部膨大,残留有数个长短不等的茎基和卷曲的粗毛,茎基上可见围抱于节的叶基。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沟及点状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中空,味淡。
蝇子草根
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的干燥根。本品为圆锥形,根头部有残留茎枝,茎枝节膨大,多扭曲,断面具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五○:柴胡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圣惠》卷十六:柴胡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柴胡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九十:柴胡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惠》卷八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五十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丸 柴胡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chái hú wán
2 《圣济总录》卷一五○:柴胡丸21 处方
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知母(焙)赤芍药 龙胆 黄芩(去黑心)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30克 槟榔(锉)22克。
22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2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温酒下,不拘时。
2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3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丸31 处方
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葳蕤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知母1两,羚羊角屑1两,大麻仁1两半(锉如膏),生干地黄1两半。
32 制法上为末,入大麻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利心肺,除烦热,利大肠。主热劳。
3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35 注意忌苋莱、鲤鱼、猪肉。
36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4 《圣惠》卷十六:柴胡丸41 处方
柴胡(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子芩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2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
4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45 摘录《圣惠》卷十六
5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柴胡丸51 处方
柴胡(去苗)1两,紫菀(去土)1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雄黄(研)1分,人参1分,黄芩(去黑心)1分,牛膝(生)半两,丹砂(研)半两,马兜铃半两。
52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宁心志,止咳嗽,除肌热。主热劳。
5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烧绵灰,温酒送下,不拘时候,每日3次。
55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6 《圣济总录》卷九十:柴胡丸61 处方
柴胡(去苗)1两,贝母(去心)半两,知母(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芎藭半两,款冬花半两,黄耆(锉)1两半。
62 制法上为末,以童便5盏,入药在内,慢火熬,柳枝搅成煎,放冷,候可丸即丸,如小弹子大。
63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胸膈烦满。
6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人参汤化下,不拘时候。
65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7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71 方名
柴胡丸
72 组成柴胡(去苗)1两半,胡黄连1两半,龙胆1两半,桃胶(干者)1两半,升麻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地骨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芍药1两半,大黄(锉,焙)1两半,知母(锉,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龙齿1两半,犀角(镑)1两半,玄参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桔梗(炒)1两半,丹砂2两(别研入药)。
73 主治骨蒸热劳,心烦闷,手足背膊酸疼,四肢沉重,食不作肌肤,日渐黄瘦。
7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熟水送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惠》卷八十四 81 方名柴胡丸
82 组成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鳖甲半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83 主治小儿寒热结实,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消瘦,不吃乳食。
8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用温水送下,2日2次。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9 《圣济总录》卷五十 91 方名柴胡丸
92 组成柴胡(去苗土)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白术3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丹参(去根,炙)2两,黄耆(锉)2两。
93 主治大肠虚,腹痛不能久立,或腹中虚鸣。
9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送下,日3次。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01 方名柴胡丸
102 组成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多,去裙襕)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焙)1两,山栀子仁1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术1两,槟榔(锉)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贝母(去心)1两,人参1两,熟干地黄(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麻黄(去根节)1两,黄耆(细锉)1两,陈橘皮(去白,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京三棱(炮,锉)3两。
103 主治虚劳寒热,羸瘦食减,肢体困倦。
104 柴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柴胡丸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骨蒸第三,同为末,加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惠眼观证》柴胡丸治疳劳,骨蒸发热,及上焦渴甚方。柴胡茯苓(各一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九虚劳门]热劳(附论)膏。搅和匀。丸如梧桐子大。食后。以乌梅煎童子小柴胡丸治热劳。利心肺。除烦热。利大肠。柴胡(去苗)鳖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四]治小儿寒热结实诸方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消瘦。不吃乳食。柴胡丸方。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一分)人参(一分去
《圣济总录》:[卷第八十七]热劳不计时候温服。治热劳,宁心志,止咳嗽,除肌热,柴胡丸方柴胡(去苗)紫菀(去土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呕吐血中药材中的柴胡是一种伞形科植物的根,在古代中医典籍中还有茈胡、茹草、芸蒿等别称。柴胡据说是医圣张仲景发现并命名的,东汉时南阳一位叫柴胡的农民得了寒热病在外等死,无意间食用一种开黄花的野草根来充饥,却意外的恢复了健康,张仲景研究这种野草根的药性后,以此为主药治疗寒热病,防止了疾病流行,张仲景为了纪念这位最先试药的农民,将这种野草称为柴胡。柴胡在中药中是一种很受重用的良药,现代医学也从中提取出有用的成分制做成了药剂,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它的药用功效。
柴胡在中医眼中的三大功效
中医认为,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脾、肺三经,其药用功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解表退热。人体得了伤寒病,寒邪之气先积于体表,皮肤腠理开合失调,会导致人出现高热而不出汗的现象,并且寒热经常交织,柴胡的辛散之气,可以发汗解表,消除经络中的邪热,是治疗寒热交加、疟疾等少阳证疾病的主药,其代表性的药方是小柴胡汤。
二是疏肝理气。柴胡能够疏通肝气的郁结,对于肝气郁滞导致的两肋胀痛、头痛目眩、腹胀、便秘及女性月经不调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柴胡疏肝散就是代表性的药方。
三是升阳举陷。人体阳气不升,会导致中气下陷,难能固托内脏,导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疾病,柴胡入脾经,善于提升清阳之气,对于这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补中益气汤就是以柴胡做为主药的。
现代医学对柴胡的认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柴胡中含有柴胡醇、柴胡甙、柴胡多糖、油酸、亚麻酸、皂甙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的柴胡甙类成分有良好的解热降温作用,并且能够抑制中枢神经,起到镇痛和止咳的作用。
柴胡所含有的挥发油,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有抗菌消炎的功效,柴胡保肝护肝和利胆作用比较显著,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有改善作用。
柴胡中的柴胡多糖能够提高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柴胡还有一定的溶血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现代社会,从柴胡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制做成的柴胡注射液体,被广泛的用于伤寒感冒、发烧、高脂血症、肝炎、肺炎、皮肤炎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aihuZhusheye制法取柴胡1000g,切断,加水温浸,经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再重蒸馏,收集重馏液约1000ml,加入3g聚山梨酯80g,搅拌使油完全溶解,再加入9g氯化钠,溶解后,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调pH值,测定吸收度,精滤,灌封,灭菌,即得。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鉴别(1)取本品各2ml,分置甲、乙两试管中,乙管置水浴中蒸干后,残渣加水2ml使溶解。两管各加005%二硝基苯肼的2mol/L盐酸溶液2滴,混匀,再分别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4~5滴,甲管所显葡萄酒红色应比乙管深。(2)取本品各2ml,分置甲、乙两支试管中,乙管置水浴中蒸干后,残渣加水2ml使溶解。两管各加品红亚硫酸试液2滴,混匀,稍放置后,甲管所显玫瑰红色应比乙管深。检查吸收度精密量取本品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量取本品5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水使溶解,移入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测定,在278nm及243nm波长处分别有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在278nm波长处的吸收度应不小于065。pH值应为40~70(附录ⅦG)。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U)。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规格每支装2ml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安徽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详见百科词条:柴胡注射液 [ 最后修订于2009/3/3 21:08:57 共6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讲述柴胡的民间传说故事 揭中草药柴胡的由来
本文2023-10-13 00:32: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