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是同一类型的书吗?
不一样,但《穆天子传》里也有一些荒诞不经的记载。
《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在今汲县西战国墓中发现的竹书之一,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有日月可寻。名为传,实际上属于编年,其体例大致与后世的起居注同。所以,《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把它列人史部起居注门。
《穆天子传》初经荀勖校分五篇,东晋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古本。今本乃宋人修编,相较古本有所残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天山文化·在天山文化的史册上·周穆王与《穆天子传》
周穆王,即穆天子,姓姬,名满,是我国西周时期的第五代国王,约在位于公元前1001至前947年间。照《史记·周本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的记述,他高寿达近百岁。《左传》。说他“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将皆使车辙马迹矣”,看来他承袭了其父昭王的遗风,尤喜欢远游狩猎。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他驾八骏,西游昆仑,会见西王母的轶事传闻,而这些传说故事主要详载于《穆天子传》一书中。
《穆天子传》是在战国时代的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籍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西行游记。此书出于战国时期的魏国文人之手,全书六卷,现存六千余字,穆王西巡的经过记述于前四卷。它很像一部旅行日记。书中涉及我国西北,甚至远达中亚。它有不少记载与我国第一部地理书《山海经》相吻合,但它没有《山海经》那种怪诞神奇的色彩。全书的风格俨然出于史家之手,确切、真实而又生动。
《穆天子传》载,穆王受到属臣河宗伯夭的启示和影响,要到昆仑山去,香香舂山(今帕米尔高原)的美玉。经过一番准备,他率领七萃的将士,坐着八匹骏马驾的车从宗周(今西安西南,另有人认为是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出发了。穆王一行到达塔里木盆地继续西行达昆仑山脚下,住在珠泽(今和田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汇流处。传说黄帝曾来此,不慎将随身佩饰的一颗玄珠遗失在此,故而得名)休整后,登上舂山。他站在巍峨崇峻的高原上极目四望说:“舂山,真不愧是天下最高的山啊!”再往西,终于到达西王母之邦(一说在伊拉克两河流域,又说在伊朗德黑兰附近)。西王母热情接待了他们。在告别宴会上,西王母唱:“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吹笙鼓簧,心中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周穆王也作歌答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两人情义切切,有道不尽的留恋,诉不完的依依惜别之情。告别了西王母,他们又饮楚河水,猎于大旷原(吉尔吉斯草原),然后沿着“丝绸之路”北道,踏上了东归的征途。他们往返行程二千五百公里,历时两年之久。沿途不断有一些部落向穆王贡献大批土特产,穆王也同时赏赐给他们不少珍宝和财富。
人们一般认为,《穆天子传》的内容本身不像是史官的真实记录,而附有不少臆想和传说的成份,故有人认为它仅仅是上古小说撰写的故事而已。但是,写此书的魏国无名之士却如此熟悉穆王西巡各地的情况,这不能不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即非作者亲身经历,也当耳闻目睹。这部书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秦汉以前西域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反映了秦汉以前“丝绸之路”已经畅通,中西交通密切,物贸交流活动非常兴旺的景象。这正是中外研究者对它如此重视的原因。
在中国 历史 上,见过西王母的皇帝至少有两个,一个周穆王,一个汉武帝。周穆王见西王母,互送礼物,互相唱歌表达情义。汉武帝则更多的是为了求得西王母的庇佑,是一种差距更大的拜见。关于周穆王见西王母的记载,出自《《穆天子传》》,里面虽然没有写西王母的外貌,但她自称是天帝的女儿,而且临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周穆王还承诺三年之内还会回来看她。这说明西王母应该不会是山海经描述的那样: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住在昆仑之丘。戴胜听着是个人名,实际上是一种鸟,头上有着凤凰一样的羽状头冠,细而长的喙,作为鸟类,它是很漂亮的。那山海经里描述的西王母就是戴胜鸟一样的外形,但是长着老虎的牙齿,尾巴也是豹子的尾巴,居住在洞穴里,洞穴是在一个叫昆仑的山上。如果真是这样的形象,周穆王多半不会说还会再回去看她的话。
山海经还描述了西王母住的昆仑之丘的环境,位于西海的南边,旁边有沙漠,在红色河流和黑色河流之间。
除了名称不太一样,这个所谓的“昆仑之境”,倒是和今天的埃及的地理位置有些相似的,埃及的北边是地中海,右边有红海,左边有沙漠。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国力强盛可以和当时的中国一较高下的,只有古埃及。这也是论证穆天子最终是否真的到了埃及的一个重要论据。为什么呢,故事很长,我们先从穆天子的出发开始说起。
《《穆天子传》》并不是从正规的图书馆传下来的,它是西晋的不准 (fou biao) 在**魏襄王墓穴的时候,发现的一堆竹简古籍中的一部分。盗墓贼没有多少文化,认为竹简不如金银值钱,所以一部分竹简还被他点燃照明;再加上时间久远,年代动荡,因此《《穆天子传》》的有一部分内容已经缺失,无法考证。
就算是它的成书,有人认为是真正的史料记载,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认为它是真实穆天子游记的,是因为它的记载和真实的史料记载有重合的地方。比如《《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巡的八匹好马分别叫做赤骥、盗骊、白义、山子、绿耳、逾轮、山子、渠黄。穆王一并带着的狗也是好狗,分别叫重工、彻止、雚猳( guan jia )、来白等等;他的车夫分别是造父、参百、芍及、耿翛( xiao )。
这在《史记》中得到了印证:造父为穆王得盗骊、华骝、绿耳之马,御以西巡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但因为它的描述有时候数据过于夸大,所以被当成是后人假托伪作,或者干脆堪称是志怪小说,也不足为奇。整个旅程,完全可以当成是周穆王的一场华丽梦境冒险。他在梦里到达了西王母的瑶池,和她畅饮欢歌,一路上收集到了奇珍异兽,喜欢的果实,数以万计的玉石,还征服了沿途的部落。这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赢家的理想。
历史 上,周武王向东边扩张,周昭王向南边扩张,到周穆王继位的时候,他想要建功立业,就只能向西征服各部落。关于周穆王继位的时间,有人说是公元前1026年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公元前976年。但不管哪一种,似乎都默认了周穆王活了大概105岁,并且统治周王朝的时间也很长。他习惯了在外征战游猎,即便是在位期间,也经常不在都城。即便是这次西巡开始,他也是一路喝酒,一路打猎,但也带着六个师的兵力,一路浩浩荡荡,凡是走到一处好风景,必然要喝上一阵,遇到天冷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打猎。“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首先到了犬戎, 历史 上记载,他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只收获四头白狼和四头白鹿;《穆天子传》则干脆只记载了犬戎首领请周穆王喝酒的事情,白狐玄貉,还是他自己打猎得到的,用来祭祀河宗,也就是河伯,或者叫河神。紧接着到了阳纡之山,一个名叫伯夭的河神,到燕然山迎接他。带来了玉璧等礼物。周穆王于是把军队交给三位大将带领,他自己挑了吉时,换了庄严的礼服,用最严肃的礼仪,来祭祀河神。河神把周穆王交给他的玉璧沉到河里,助手们又把祭祀用的牛羊猪马沉到河里。伯夭借助河伯的口吻说,周穆王姬满,你现在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国家的,所以我告诉你舂山有宝贝,还告诉你昆仑的70处泉水,这样你才能到昆仑之丘这个地方,才能找到舂山的宝贝。周穆王拜谢河伯。
为此他还就假惺惺地感叹过:哎,你说我这样贪玩的君主,是不是不负责任啊?
这时候他身边的近臣就安慰他,说人们希望的圣明的君主,就是能够让他们好好地生活的。您现在这样征战,游猎,虽然是没有处理朝政,但是人民在平安地生活,不需要经历战乱。这就是好的君主。
周穆王满意地奖赏了他,然后放心大胆地准备西巡。伯夭自告奋勇要陪同周穆王去找舂山的宝贝。周穆王对他非常看重,把天子的八匹马的座驾都分了他一半。
紧接着就到了赤水东边,周穆王在这里修整了几天,爬上昆仑之丘以十分丰厚的祭祀礼仪拜了黄帝宫。还安排人专门守护皇帝庙。今后的路程,周穆王仿佛就是来郊游,顺便“征”一“征”的,从记录来看,更像是沿途的物资补给点,沿途的部落送给他马牛羊、谷物和美女等,而周穆王也用贝带、黄金、珍珠等当做赏赐。
到了群玉田山,发现草木虫鸟都很少,周穆王准备了好几辆车,起码采集了一万只玉,仍然舍不得走,还在玉山歇息了四天。最后他还留下了邢侯将军带人继续采玉。他本人继续往西走,直到找到舂山,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不冷不热,也没有狂风骤雨的地方,也就是先王认为的仙境。这里有各种动物,红色的豹子,白色的老虎,熊罴财狼,白鸟,青雕。太适合醉心狩猎的周穆王了,他在这里抓羊,打野猪,玩得不亦乐乎,足足待了五天,才满意地题字离开。另外他还带走了孳木华和赤乌族的良种谷子,准备回国栽种。
《穆天子传》的卷一主要是做西巡的准备工作,卷二记载的都是西巡途中和各部落的交往,卷三花了大半的篇幅来写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会面。他送了一块白玉和一块黑玉给西王母,这是他整个西巡途中,唯一一次送礼送两块玉,并且是唯一一次由周穆王先送出礼物。
周穆王请西王母吃饭喝酒。西王母借歌传情:白云飘在蓝天上,山陵自古就在那里。道路漫长,山川阻隔,如果你以后没死的话,你还能再来吗?周穆王说:我还要回去管理我的国家,但我以三年为期,我必然会将国家治理得安安稳稳,大家都有钱吃饭,那时候我就回来见你。西王母又感叹:哎,我也只能留守在我这西方,和虎豹鹊鸟为伴,我是天帝的女儿,不能不听从安排。我本来应该平等对方世间万民,但我的心已经为了你而欢欣鼓舞了。
西王母十分大胆直白,周穆王也没有觉得对方地位比较低而感觉冒犯。这证明双方的实力或者说心理地位是相对平等的。纵观全文,除了河伯和西王母这里,周穆王可都是先“征”而后接受贡品,再赐与礼物的。
所以,如果西王母所在的地方,只是简单的少数民族,周穆王不会如此客气。这样一来,如果说是埃及的法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猜想,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在交通十分落后的公元前900多年,周穆王的马即便是千里马,即便是还带着一个能够通河伯的向导伯夭,但他还带着六个师的军队,而且他还一路游山玩水,采玉石矿,移植植物,采石矿,征服沿途部落等等,他能在两年时间内从河南洛阳走到埃及吗?更何况,《穆天子传》还记载他在和西王母会面之后,还在西北大旷原修整了好几个月。
那么如果西王母的昆仑之丘,不是比较相似的埃及,更合理的猜测它应该在哪里呢?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最初从宗周瀍水以西,到阳纡之山、河宗之邦,走了3400公里。宗周瀍水,根据推断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阳附近,而河宗之邦应该是今天的河套地区。两者相距750公里。按照这样的换算方法,再加上一定的误差,周朝的1里,相当于现在的230米左右。
按照这样的换算标准,在周朝距离阳纡2500里的西夏氏,再算上往西延伸路途上的曲曲折折,应该可以推测是宁夏平原附近,当时的自然环境比现在可好太多了。而河首,更简单一点推断会不会就是黄河的起源呢,当时应该会认为黄河的起源就是昆仑山脉。而且距离换算下来,也相差无几。不知道这里是物产丰富呢,还是周穆王要调节一下身体适应度呢,总之在这里耽搁得比较久,然后再踏上了寻找西王母的路。舂山以北到西王母所在地,要3000里,向西到了甘肃西部。
更为巧合的是,在今天的甘肃泾县,有一座山叫回山,相传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离别的时候,频频回头而得名。山下还有北魏时期就开凿的西王母石窟。
而在《穆天子传》里也记载了,周穆王感念西王母的情义,登上弇( yan )山,不仅题字留恋,还栽下一棵槐树,还把弇山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这样看来,弇山有可能就是今天的回山。
而至于西王母的长相,我们不妨再大胆假设,她只是一个偏远的母系 社会 的少数民族首领,因为长期的与世无争,因此带上了一定的神话色彩。而她长相,只是头上装饰着漂亮的戴胜鸟的羽毛,戴着虎牙项链,腰间围着虎皮或者豹皮,当然的确是住在洞穴里。不过她们部落聚居的地方,环绕着水流,不远处还有活火山口。至于昆仑之丘有神,会不会是西王母的部落的图腾或者守护神是人面虎身呢?越封闭的民族往往有越强的信仰和仪式感。也许就是这样的形象,导致了西王母的神化。并且经过文字、故事的加工,而塑造成为了今天的形象。而正是这样的神化,让周穆王在面对明显落后的西王母时,仍然是比较尊敬的心态。
《穆天子传》的魅力就在于神秘,不可断定,但同时又能够让人们在史料和现实中找到蛛丝马迹,从它面世之时起,就引得人们痴迷不已。而且,穆天子书仍然有疑点解释不通,为什么周穆王去昆仑之丘走了14000里,回来没有绕路走了10000里。但记录者却要说总共走了35000里呢?一时笔误吗?除了美丽的神话,《穆天子传》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央政府和西北部落的一些交流,期待考古中有新发现,可以帮助《穆天子传》的解密。
穆字的起名属性:穆字的繁体字:穆(若无繁体,则显示本字)穆字的拼音:mù穆字的部首:禾穆字五行属什么:金 (五行属金的字大全)穆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5,050人次 (每千万人口)穆字用来取名字好么:吉穆字是否为姓氏:是穆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6划 (姓名笔画数)穆字在名字里的含义:意为恭敬、和畅、美好;姓氏。
穆字男孩名字推荐穆汀 樊穆 穆舜 群穆 穆程万穆 醒穆 励穆 电穆 鉴穆穆惟 穆旦 穆绿 穆翎 穆海穆周 晏穆 穆匡 穆稼 穆顺豪穆 穆岳 穆建 穆鼎 壮穆
女字男孩名字推荐玉穆 妤穆 旃穆 妍穆 穆碧舞穆 菲穆 穆茂 姯穆 莆穆穆芊 穆莺 咏穆 穆韵 聆穆穆枚 穆友 玫穆 穆艾 蓉穆蝶穆 桃穆 穆嫔 蔷穆 穆免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咨询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公司店铺起名,还有宝宝起名,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和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带着好运的好名字!
穆是专有名词,意思是温柔,尊重。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词。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一个谦逊有礼、优雅大方的女孩,所以给她们起名为慕文、詹姆、木易、韩牧、金木、秦牧等。其中还寄托了父母的祝愿和祝福。
穆字在名字里的含义
“盖和是出了名的。”《说文》解释为沃明,后引申为尊重、礼貌、谦让。用在名字里,表示他的性格安静温和,气质高雅,内敛低调,会给人一种从容淡定的感觉,所以名字很大方,好听。木五行属金。如果宝宝的八字是先天喜金,那么用木字命名,不仅可以弥补不足,增加财运,而且在命理上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好运、兴旺、繁荣。
带穆字女孩取名100分
穆兰木玲穆何慕童穆振
亚穆鲁尹牧木瑶木琼慕岩木斯小木木吉木易
夏目牧婧穆盈镇李牧秦牧木穆盈飞木蝶木轩
次齐木木沙木轩穆弘李牧鱼目木油木烧木脚
回穆青凌木宁木科小木木
慕岩韩牧岳木梁木苗崔木木慕云钱琳穆平木
子木领漫木易牧之尼姆木粉木冰角木碗木
俞说方木宣木木。
费彗星的妹妹穆鱼目万穆痖弦秦牧穆
万金慕容木美木轩木穆盈穆欣丹书穆欣木
平木方雅木梳穆钧木穆盈Xi刘牧牧夫多木
连解木瑶穆迪费穆
1 元祐初翻译
元佑初 山谷与末坡
元佑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释义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2 原文及翻译 是曾敏行的原文: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⑧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翻译:
元佑初年,黄庭坚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黄庭坚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黄庭坚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黄庭坚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黄庭坚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黄庭坚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黄庭坚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黄庭坚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黄庭坚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3 文言文翻译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 独醒杂志的鲁直之字文言文翻泽《独醒杂志》之“鲁直之字近于俗”
原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 胡邦衡春秋之学的翻译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胡邦衡的《春秋》学问是由萧子荆教学的。
子荆的名字叫楚,是庐陵人。在绍圣年间,在乡里推举出来,参加科考不中,因此留在太学。
当时正流行诗词曲赋,而子荆独自崇尚经术,尤其对《春秋》深有研究,跟从他学习的人曾经有一百余人。恰巧碰上蔡京当权主持国政,废黜《春秋》的学习,子荆于是辞去职务回到老家。
6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徐博真少股评学书五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7 一篇文言文翻译褚公(褚季野)由章安令升任太尉记室参军,当时褚公名气很大,但地位卑微,认识他的人不多。褚公乘商人的船东行,和几个送行的下属在钱塘亭投宿。当时,吴兴人沈充任县令,正要送客人过浙江,客人到后,亭吏就把褚公等赶到了牛棚里。潮水来了,沈充起来散步,看到褚公就问道:"
牛棚下是什么人?" 亭吏说:" 昨天有个北方佬到亭子投宿,因为有贵客,就暂且把他们挪到牛棚里了。" 沈充有些醉意,就远远地问道:"
北方佬要不要吃饼?姓什么啊?一块儿聊聊好吗?" 褚公就扬了扬手,答道:" 我是河南褚季野。"
早就听说褚公的大名了,县令非常惊慌,不敢让褚公过来,就来到牛棚下,递上名片,拜见褚公,又重新宰杀禽畜,准备菜肴,放在褚公面前。还把那个亭吏抽打了一顿,借此向褚公道歉。褚公和他一起喝酒,言谈神色没有任何异常,象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过后县令把褚公一直送到县界
〈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是同一类型的书吗?
本文2023-10-13 00:50: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