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做纸的?动漫形的.
纸乃我伟大的华夏民族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
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关于造纸的方法,根据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不同,纸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
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 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 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 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流程而已 ~
上好的纸张对原料的甄选,辅料的配备(祖传的秘密辅料),工人的手艺,水的质量,时间上的拿捏,等各种要求是非常严苛的!一个环节不好就可能做出次品或废纸!
但同机械式生产不同,传统工艺制作的上好纸张,品质那绝对优良!是不在一个级别上的 ~
例如,“宣纸”宣纸是唐、宋年间留传下来的一种手工纸。千百年来,全国只有安徽泾县小岭乌溪一带姓曹的人家,世世代代手工制造。到明、清时代,造纸技术已相当成熟,质量堪称世界第一 !
上等的宣纸拥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色泽耐久,不会褪色,经久不脆,易于保存”等特点,还有专门形容它的句子“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使它在国际上都享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造纸术的意义:
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转播的重要大发明。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提到“纸”从“糸”。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转播的重要大发明。
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方法:
1、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2、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3、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4、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5、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造纸术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蔡伦是中国纸的最早发明人,纸的鼻祖,纸圣。蔡伦前就有纸,他是纸的改良者不是纸的发明者。造纸术的西方及印度起源说,纸的诞生年份,公元105。
一、 宣纸
宣纸特点: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自然陈华、变形性小、有抗虫性。
五色:浓淡干湿焦(墨)。
宣纸的识别方法:主要看纸中有无青檀纤维,高倍显微镜目测,透光仰视,自然白色,不发灰不刺眼,手摸柔软如棉,厚薄均匀,蘸水。
宣纸分类:1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净3类,檀皮比例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润墨效果,能经历笔力反复揉搓而纸面不会破。按纸面的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要久藏为好,久藏的色泽柔和,保持更好的耐久性,用墨用色更有韵味。熟宣是用矾水AL(OH)3与碱水化合物加工制过的。缺点:不宜久藏,易出现光滑板滞的毛病。半熟宣加有少许明矾,有墨韵变化。生宣特点:1柔韧性,轻似蝉翼薄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拓片制作,携带方便。2湿染性,滴水扩散的是生宣3吸墨性,水走墨留,用淡墨水书写的湿染现象比较明显4艰涩性生宣纸面上如同涂防滑剂,书写摩擦力大5轻灵性6变色性7持久性(1050年)8胶着性9增值性。
二、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用剪子或刻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过去常用于宗教仪式,现在常出现在装饰上,山水花鸟人物故事节庆等。
民间剪纸: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剪纸的形式: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挂春幡,正月十五闹花灯,三月清明祭祀,五月端午,七月七日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月一日寒农节。用途:张贴用,摆衬用,刺绣底样,印染用。山东民间剪纸造型风格: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与黄河流域相似,山东胶东:剪纸精巧,天津杨柳青剪纸。剪纸剪影和撕纸
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发现2张团花剪纸,用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唐代以剪纸招魂的风俗流传民间。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多,剪纸普及。明清时代,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达到鼎盛时期,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家居环境。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女红: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之一。
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创新实践人物肖像剪纸。2010年朱维桢创造的单体虎世界之最。
现代化剪纸:激光剪纸是现代科技的新生产物,利用激光切割机对纸进行镂空切割。剪纸意义:理想中的美好结果,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采用谐音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将所剪制的图案与意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春联
春节最广的习俗:贴春联和贴门神,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写在纸上、布上,或刻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春联门神年画都与桃符有关。王安石元日中屠苏是酒(华佗造)。
神瑹郁垒2个门神,桃符长6寸宽3寸,桃木有驱鬼的作用。五代末宋蜀主孟昶chang桃板题字,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代桃符的迎春纳福性质。明代春联一词出现,桃木板所制的春牌到了明代一般成为纸制,且名春帖。春联又称春对、门联,朱元璋称帝后采用行政命令,使春联得以推广。满清横批:缺一少十,上:二三四五,下:六七八九。
四、 年画
年画——南方:苏州桃花坞,广东佛山。北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南开封诛仙镇,四川绵竹。最早的木板年画,四美图(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
福,现在幸福,过去福气,福运。春联种类,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正方菱形),春联是彰显个性的方式,春联是亲近传统的桥梁,春联是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的体现,是亘古不朽的烙印。
纽约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五、 扇子
扇子的由来:黄帝做五明扇,西周羽扇,汉代竹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传到日本和欧洲。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
折扇,日本制,商周时翟扇和雉扇,此时成为帝王威仪的象征。
纸扇分类:1白纸扇,一面作画一面写字,檀香木折扇,象牙折扇2黑纸扇,扇面用桑皮纸。
中国三大名扇:杭州苏州岳州。纸扇用法:文人扇胸武人扇肚,僧侣道人扇衣领,媒婆扇肩膀。
六、灯笼
纸灯笼的种类:宫灯,纱灯,吊灯。功能:装饰,娱乐,照明。孔明灯(自造)。
七、纸织画
纸织画内容: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设法淡雅,风格清新大方,悬挂在厅堂。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
艺术价值:朦胧艺术品。永春纸织画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中国四大家织。过去是贡品,现在是室内装饰品和馈赠礼品。作品有《双面双猫》《泉州十八景》《陕北儿女心向毛主席》。永春纸织画悠久的传统工艺,朦胧的绘画效果,迷人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题材广泛,规范的装裱,独特的室内装饰,时尚的馈赠礼物。永春纸织画走出国门。
八、 纸雕
纸雕是一种以特殊纸质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手工艺品,可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随着纸材来源的普及和纸雕技术的演进,发展成一种赚钱的插图媒体。
由于生宣具有独特的湿染性,使得书写变得难上加难,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对于湿染性现象,其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造纸方法, 宣纸,皮纸,剪纸,年画,风筝,皮影,春联,灯笼,扇子、纸织画,纸雕如同攀登高峰,虽然艰辛万苦,但是具有挑战性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在书画创作领域,生宣的使用正因为其具有的书写难度才使得书法艺术的魅力大放异彩。我们这里围绕书写书写存在的艰涩性现象,阐述其意义,对喜好书画艺术的人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没有宣纸这种轻灵性,太极书道的实践就没有办法开展悬空书写表现,关于悬空书写,后文中将重点给予解析,通过悬空书写的实践,能够让我们对人的精神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们探求提高书写层次和境界提供了一种前途无量的途径。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宣纸的特色
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无不珍爱喜用。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用宣纸制成的册页、信纸、印谱、对联等工艺文化用品,是企业、团体、个人的上等书写佳品,可以久不变色、不虫蛀。具有很高的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
收藏宣纸最好能综合宣纸产品的质量特色、书画界的认可程度,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收藏的宣纸要正宗;二是收藏宣纸要注意品种,选择品种最好以书画界人士的使用喜好为标准;三是收藏宣纸要注重特色,尽量收藏生产批量小、有主题的特种纸。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扩展资料纸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
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参考资料:
用植物纤维制造。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是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而中国所发明的造纸术,打破了植物纤维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无规则交叉排列,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才能叫做“纸”。)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扩展资料:
纸在文房四宝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参考资料:-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蚕丝、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或称《诗三百》,汉儒奉为经典,因称《诗经》(相沿至今)的某些诗篇中就写到了丝:有未经染色的“素丝”,也有染过色的“绿丝”;丝可以制衣服,也可以制带子,而且还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物品,应用甚广。就像其他的伟大发明或发现一样,中国的蚕丝很早就传出了中国,传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印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撰,共130篇,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说:“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那是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时代的情况,后来,丝就逐渐经由海陆两路传到了波斯。中国的许多史籍中也都有关于丝绸西传的记载。中国皇帝喜欢用丝绸或丝织品“赐”给西域各国的君长,中外商人也都热衷于贩运丝和丝织品。在近10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中,在沿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都找到了成捆的丝和一些丝织品;从敦煌、玉门关等甘肃西部地区向西,在楼兰、吐鲁番、和阗等地也都发掘出了残存的丝和丝织品。丝绸走出中国国界,经波斯传至西亚和欧洲。
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扩大王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抽成的。
在丝传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用。中国丝的传人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罗。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
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人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白桦树皮”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人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抄经。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的记载,佛教徒第一次集成的佛经就是“书之贝叶的”。后来中国和尚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印度和尚送到中国的佛经,几乎都是贝叶经。
高僧义净在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讲到他在海外时曾向广州索求纸和笔,以写佛经。在其另一本著作《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还写道:“成悉口相传授,而不书之于纸叶。”可见直到义净时代,纸虽已传到印度,但还不流行。有学者考证,印度梵文和波斯语中的“纸”字,都是汉语“纸”字的音译。
在印度,公元11世纪以后才有了纸写的典籍。在此之前,在中国本土的新疆一带,纸早已流传,根据贝叶经译出的佛典都是用纸来抄写的。此外,人们还在敦煌石窟里发现了大量的唐人写经。中国纸和造纸术是先由内地传到新疆一带,再由那里传到印度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曾派人到中国新疆来“探险”;1927年,中国人也组织过一次西北科学考察团到过新疆一带。在新疆,他们发掘出了大量的木简、残卷及其他文物,残卷有的是用纸写的。纸的种类不同,写成的时代也不同。最早的纸是汉代的,比如在楼兰(楼兰是汉代古城,当时在西域曾占重要地位。约在公元后第四。世纪废弃,1900年古城废墟又在新疆沙漠中被发现)废墟中就发现了《战国策》(简称《国策》名《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战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刘向校订)残卷,是用汉代隶书书写的,成书时间当在公元二世纪。考古发掘告诉人们,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四五十年之后,即公元二世纪中叶,中国纸已经传到了西域。
古代印度是属于广义的西域范围之内的,和我国现在的新疆一带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频繁的往来中,纸传人印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最晚在公元七世纪末叶,印度已经有了纸。后来,随着造纸术的传人,纸便逐渐地取代了旧日的贝叶、树皮之类的书写材料。自公元11世纪末叶起,印度纸写本的数量便越来越多。纸的普遍使用加速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纸与印刷术配合起来,对文化传播和推进的作用就更大了。
古代人是怎么做纸的?动漫形的.
本文2023-10-13 00:59: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