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为何会那么困难?想要传播古迹文化,究竟该怎么做?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籍承载了这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古籍数量巨大,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蕴含了我国文化中精髓的部分。现如今传世古籍大概有十余万种,它们的保存状况却不是很好。许多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在拼命的修复,然而古籍修复工作依然进展得十分缓慢。为什么古籍修复那么困难呢?
其一是古籍破损严重,这是很多图书馆都出现的问题。很多古籍破损严重到不能翻阅的程度,这给修复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古籍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还经历了人为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流失,纸张变得很脆,一碰就会碎。其二是很多古籍都是通过购买,收集,捐赠等方式进入图书馆的,书籍在进馆之前保存程度不同,有些古籍甚至还有残损。其三是资金问题,古籍修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设备不足,人员不足。其四是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受到人为损坏,很多人在翻阅书籍的时候没有保护的意识,导致一些古籍在后期借阅的过程中损坏了。
那么想要传播古迹文化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现在随着人们对古籍保护认识程度的加深,古籍修复的过程越来越专业,主要是修复,尽量保持古籍的原汁原味。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在修复的过程中要保持书籍的原意,不要放太多的主观因素。在用于修复古籍的设备和材料中,要注意成分,不能对古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在修复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古籍的保护,比如将古籍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延长古籍的寿命。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在图书馆借阅古籍时要注意轻轻翻页,尽量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古籍的磨损程度。
上海图书馆是一个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建于1952年7月,原址位于南京西路325号,后搬迁至淮海中路1555号。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
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音乐欣赏室等。采用现代化文献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查询等功能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服务系统。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助推读者的阅读,相继推出外借数字移动阅读器、手机图书馆、电子阅报栏、网上委托借书、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以及“我的图书馆”(一卡通行证)读者免费阅读等现代化数字服务新举措。
馆藏丰富,门类齐全。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件)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所为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拥有家谱342姓氏计18万余种,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图书馆。
馆所实行免费办证,坚持“360行,行行可以办证、365天,天天对外开放”。探索现代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形成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系统、上海公共情报服务平台、“上图讲座”、“上图专递”、“上海之窗”、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上海年华、馆藏文献精品年展等10多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上海图书馆西门三楼的小会议厅,在这里听了图书馆的馆所介绍,了解了图书馆的各类借阅服务,对上海图书馆的面貌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着,大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之一——音像制品阅览室,其中收藏了不同时期各类唱片二十余万张。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各类音乐作品和一些名人讲话录音,其间还陈列了最早的百代公司的原声唱机,令大家大开了眼界,也获悉了上海图书馆不仅是书的海洋,也是音乐的宝库。大家还有幸参观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看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不禁对那些文化名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随后,大家又参观了古籍阅览室、中外书刊外借室、多媒体报纸阅览室…大家不禁感叹道:上海图书馆建馆至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着。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我们需要求知若渴,善于获取、创造、迁移知识,今天的上海图书馆之行,为大家敞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
保护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
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古籍,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古籍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古籍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古籍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采用质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古籍修复为何会那么困难?想要传播古迹文化,究竟该怎么做?
本文2023-10-13 01:24: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