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第1张

论 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

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

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

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

古 诗 源--唐前诗歌最佳选本

古文观止--华夏文章第一选本

颜氏家训--古代家训第一书

诗 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挂 枝 儿--明代民歌第一书

夹 竹 桃--明代作家创作民歌第一书

品 鉴 部

文心雕龙--古代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诗 品--现存在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六一诗话--古代第一部诗话体著作

随园诗话--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

小 说 部

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水 浒 传--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现存最早的宋人话本集

西 游 记--古代神话小说第一书

晏子孙春秋--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红 楼 梦--古代长篇小说第一书

锦 香 亭--第一美女传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第一书

希 夷 梦--中国第一部演述梦幻故事的长篇小说

三遂平妖传--古代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再 生 缘--古代弹词第一书

瑶 华 传--古代第一部以狐妖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镜 花 缘--古代长篇杂家小说第一书

岐 路 灯--古代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

野叟曝言--古代第一部绝妙小说

杂 俎部

水 经 注--集魏晋南北朝地理学大成之巨著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第一书

洛阳伽蓝记--第一部详细记载佛教寺院的文史名著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家庭经济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著

折狱龟鉴--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决狱名著;孤本法学经典

黄帝内经--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

金 刚 经--南禅宗主要经典;传世最早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六祖坛经--祥宗南宗第一经典

山 海 经--古今语怪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太上感应篇--一部在旧中国影响巨大的宣示因果报应的迷信书籍

孝 经--古代第一部专言孝道的著作

帝 范--古代帝王诫子第一书

考 工 记--先秦科技第一书

永乐大典卦书集萃--古代最为深入人心的卦书总汇

笔 记 部

搜 神 记--古代志怪笔记第一书

世说新语--古代志人笔记第一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笔记杂史的第一书

智 囊--第一部辑录古人智慧言行的书籍

容斋随笔--宋人笔记第一书

浮生六记--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抒情散文笔法写作的自叙传

笑林广记--华厦笑话第一书

史 传 部

史 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 国 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 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 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 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

《书》

「书」的别称

1、籍:书、书册。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读·活板》“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2、篇:指书。

“著文为篇。“——《论衡·书说》

“故事绝于常篇。"—《游天台山赋》

3、集:汇集单篇作品编成的书册。

“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合而编之。”—《隋书·经籍志四》

4、卷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5、汗筒借指史册、典籍。

“虽崇勋懋绩有关於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晋书·王湛传论》

6、汗青:借指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元·鲜于必仁《寨儿令》

7、青简:指青史,史书。泛指书籍。“云毫终日画,青简为谁编”——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厌从薄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唐·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

8、临池:学习书法谓“临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晋·卫恒《四体书势》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尽萧闲,浴现临池,滴露研朱。——李彭老《高阳台》

9、韦编:泛指古籍。“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唐·周弘亮《除夜书情》

10、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也指书籍。

“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唐·皎然《兵后早春登故朝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井沉道士》“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经动处引清风。”——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

11、经筒:比喻博通经书的人。“腹便便,'五经'等。”——《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12、牙签:指书籍。“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囊鱼。”——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丰》

13、木牍: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牒则木牍一版之称。”——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叶》

14、丹铅: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后人亦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唐·韩愈《秋怀诗》

15、巾箱:指学问著述。“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遇。”——宋·陆游《冬夜读书》

16、芸编:指书籍。“天随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绢香。”——宋·陆游《夏日杂题》诗之五“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元·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

17、芸帙:犹芸编。“坐紫苔兮绿绮奏,荫苍松兮芸帙舒。”——明·梁寅《蒙山赋》

18、芸签:书签,亦借指书籍。“登诸兰署,辖彼芸签。”——唐·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

19、缥缃:指书卷。古时常用淡青、浅**的丝帛作书囊书衣,因以指代书卷。“词人才子,则名溢於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细帙。”——南朝梁·萧统《序》

20、帖:指书卷;书籍。“图陈虎观开细帖,喜动龙颜促讲筵。”——明·张居正《文华殿进讲大宝馈应制》诗之一

21、缃素:指书卷、书籍。“旧史堆细素,新经録洞玄。”—明·高启《临顿里》诗之八

22、绑牒:书册。

“至於事符细牒,既表祯图,无不云霏雾委,盈简被策。——南朝·梁·沉约《瑞石像铭》“至于孝思可称,仁风茂著,存乎细牌,十一而已。”—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孝行》

23、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晋·葛洪《抱朴子·遐览》

24、案牍:公事文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

25、瑶帙:指书套的美称,亦指代书。

“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

——明·郑真《题长淮送别图赠吴兴阮文肃》

26、玉版:是指珍贵的典籍。

“周有玉版,纣令胶雨索之,文王不子;费仲来求,因子之。”

——《韩非子·喻老》

27、玉简玉质书简,帝王用以封禅、诏告的文书。“便催归玉简侍宸旖,他日归来金莲送。”——明·高明《琵琶记》

28、方册:简牍;典籍。

“臣闻古之王政,虽在方册,将崇旧典,必侯圣君。”

——唐·张九龄《贺散表》

29、方策:即方册,简册、典籍。

“方策所不书,振古所未闻。“——《宋书·后废帝传》

30、祸枣灾梨: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

一、《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 朝代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白话释义: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白话释义: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三、《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白话释义: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扩展资料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借咏赞张巡、许远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上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下片转而论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全词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旨归,爱憎分明,大义凛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

潮阳有张许双庙,是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爱国将领的。在唐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唐韩愈曾撰《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二人功烈。

韩愈贬潮州刺史,富有政绩,后来潮阳人为纪念韩愈,建书院、庙祀,皆以韩名,又以韩愈为张许之知己,并为张许建立双庙。

文天祥很敬仰张许二人,特意去潮阳东郊之东山山麓拜谒张许双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

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论 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古 诗 源--唐前诗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