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哩婆提谁译的
波啤婆提是由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严维所译的。
严维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校长。他翻译的作品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语种,包括英、法、德、俄、意、日等多种语言。他的翻译风格准确、优美、流畅,深受读者喜爱。严维先生对于翻译的态度十分严谨,注重原文的准确理解和传达,同时也善于将翻译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此,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忠实于原著,而且在语言、文学上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对于读者而言,选择严维先生所翻译的作品是非常可靠和明智的选择。首先,他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确,能够将原著的精髓和思想传达给读者;其次,他的语言表达优美、流畅,读起来非常舒适和自然;最后,他翻译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和类型,无论是文学、哲学、历史还是社会学等,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对于翻译者而言,学习严维先生的翻译方法和态度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的研究和理解,善于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和策略,同时也注重翻译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性。因此,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学习严维先生的翻译方法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著的精髓,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和艺术修养。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家
-道德经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佛 外文名 :blot out 汉字拆分 :亻 弓 刂 五笔 :wxj、wxjh 基本字义,详细字义,古籍解释,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方言集汇, 基本字义 fóㄈㄛˊ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其它字义 ● 佛 fúㄈㄨˊ 1 〔仿~〕见“仿”。 2 古同“拂”,违背,违反。 其它字义 ● 佛 bìㄅㄧˋ ◎ 古同“弼”,辅弼。 其它字义 ● 佛 bóㄅㄛˊ ◎ 古同“勃”,兴起。 汉英互译 ◎ 佛 Buddha English Buddha; of Buddhi ; merciful person; Buddhist image; the dead (Jap) 详细字义 ◎ 佛 fó 〈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Buddhi ]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image of Buddha]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kindhearted person]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10) 另见fú;bó 常用词组 佛法 佛光寺 佛教 佛教徒 佛经 佛龛 佛门弟子 佛山 佛事 佛寺 佛塔 佛图 佛陀 佛眼相看 佛像 佛牙 佛爷 佛珠,佛珠儿 基本词义 ◎ 佛 fú 〈动〉 通“拂”。违背 [violate]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词性变化 ◎ 佛 (1) 佛、髴fú (2) ——见“仿佛”(fǎngfú) (3) 另见fó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佛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古文〕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勿切,音咈。《说文》见不諟也。
又仿佛亦作彷佛,髣髴。《扬雄·甘泉赋》仿佛其若梦。《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觌幽人之髣髴。《汉书》作仿佛。
又捩也。《礼·曲礼》献鸟者,佛其首,畜鸟则勿佛。《注》恐鸟喙害人,为小竹笼,以捩转其首也。
又逆也,戾也。《礼·学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扬子·法言》荒乎*,佛乎正。与拂同。
又辉粲貌。《黄香·九宫赋》银佛律以顺游。
又三佛齐,佛郞机,柔佛,皆外国名。
又佛桑,花名。
又姓。明佛正。
又佛佗。佛者,觉也。以觉悟羣生也。
又《集韵》《正韵》蒲没切,音浡。兴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与浡勃通。
又《集韵》《韵会》《正韵》同弼。《诗·周颂》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郑笺》佛,辅也。
又叶方味切,音废。《前汉·司马迁叙传》学微术昧,或见仿佛疑殆匪阙,违众忤世。 《正字通》世传汉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国,非也。秦时沙门室利房等至,始皇以为异,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汉武帝时,霍去病过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归,帝置之甘泉宫。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即其遗法也。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于朝。傅毅以佛对曰:天竺国有佛,即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释迦立像,倂与沙门摄腾,竺法兰东还。以是考之,秦西汉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国有化人,无西方圣人名佛之说,独仲尼篇载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盖假借孔子之语也。《字汇》沿《正韵》,改化人为圣人,非。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佛 见不审也。从人弗声。敷勿切〖注〗、仏,古文。 说文解字注 (佛)仿佛也。依玉篇。与全书例合。按髟部有髴。解云。髴、若似也。即佛之或字。从人。弗声。?勿切。十五部。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t8 [东莞腔] fut8 [客英字典] fut8 [海陆丰腔]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台湾四县腔] fut8 [沙头角腔] fut8 [陆丰腔] fut8 [宝安腔] fut8 ◎ 粤语:bat6 fat1 fat6 ◎ 潮州话:hug8(hûk) hug4(huk)
崇圣寺的由来
崇圣寺建于南诏时期,具体建造情况说法不一,《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大理国内史《大理国僧分五类》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其中最壮观为崇圣寺,国师居寺中”。到了南诏劝丰_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 。
另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_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公元1056年,缅甸国王曾两次来崇圣寺迎佛牙,大理皇帝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赠 。
扩展资料
关于大理国皇帝逊位为僧,有十人之说,也有九人之说。至于出家原因,一则与南诏大理国实行的政教合一统治有关,二则有四因:
第一、在争权中失败,被废为僧。(如段思良)
第二、政权不稳而为之。(如段正严)
第三、高氏专权人心向背,被迫下台。(如段寿辉、段正明)
第四、惯例所致,新国王即位后,原国王退位让贤,出家为僧,以安定人心。
九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国王分别为:段思英:大理第二世国王;段素隆:大理第八世国王;段素贞:大理第九世国王;段思廉:大理第十一世国王;段寿辉:大理第十三世国王;段正明:大理第十四世国王;段正淳:大理第十五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段正严:大理第十六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段正兴:大理第十七世国王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庙)
形容一下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 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火车站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ldquo;文笔塔rdquo;,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 导游词 5篇 范文 ,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一)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mdash;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ldquo;佛都rdquo;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 日记 》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ldquo;圣rdquo;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ldquo;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rdquo;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ldquo;南诏故都,魅力古城rdquo;mdash;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 ,素有ldquo;文献名邦rdquo;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导游工具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ldquo;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rdquo;,有ldquo;三阁、七楼、九殿、百厦rdquo;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ldquo;佛国rdquo;、ldquo;妙香国rdquo;之称,而崇圣寺有ldquo;佛都rdquo;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ldquo;天龙寺rdquo;。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ldquo;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rdquo;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_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ldquo;永镇山川rdquo;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ldquo;川rdquo;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ldquo;题字刻碑rdquo;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导游工具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ldquo;永镇山川rdquo;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ldquo;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rdquo;因而ldquo;钟震佛都rdquo;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ldquo;钟震佛都rdquo;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 传说 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ldquo;雨铜观音rdquo;。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耶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 彩绘 ,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ldquo;北有《 清明 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rdquo;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ldquo;南北双骄rdquo;。 导游工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__我带大家游览大理著名景点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以寺中三塔闻名于世,又称ldquo;大理三塔rdquo;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大理三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个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 方法 ,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ldquo;堆土建塔rdquo;和ldquo;挖土现塔rdquo;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的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1978年,在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ldquo;佛国rdquo;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ldquo;佛国rdquo;,ldquo;妙香国rdquo;。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ldquo;钟震佛都rdquo;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ldquo;妙香佛国rdquo;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欢迎你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四)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崇圣寺三塔参观游览,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ldquo;文笔塔rdquo;,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佑时期(公元824mdash;859年),先建了大塔ldquo;千寻塔rdquo;,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ldquo;泽国多水患rdquo;。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ldquo;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rdquo;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ldquo;堆土建塔rdquo;与ldquo;挖土现塔rdquo;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
崇圣寺三塔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崇圣寺三塔吧。但愿今天的崇圣寺三塔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五)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ldquo;永镇山川rdquo;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崇圣寺三塔在哪里?
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5A级景点。位于云南省大理!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米榻ㄖ壕嗬胂鹿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上海数人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该看什么“头”呢对了,有朋友说了:石头!前面所提的墙头、坟头所指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不少游客说:不到石林等于没到昆明。由此可见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云南省的旅游标志就与石林有关,那是什么标志呢,这个迷底我们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开。正因如此,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来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饱眼福。
现在我们的车子已驶离市区,脚下这条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车,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全长120千米,往东到石林,向西到安宁,连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缅公路,属国道320、324线。有朋友会问,云南有高速公路吗有。云南省己实现以昆明为中心200千米范围内主要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的公路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在车子正行驶在昆明市官渡区的辖区内。官渡区是昆明市所属的五区之一,是各郊县区中乡镇企业较发达的一个区。各位请看前方,那里是官渡区所辖的一个彝族乡——阿拉乡。彝族的一个支系,头戴鸡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有花卉之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美誉的呈贡县境内了。说到“呈贡”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许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过呈贡斗南的鲜切花呢。现在呈贡县斗南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这里的鲜花行销全国,远销海外。这里传统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dvmv 提取码: dvmv
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城址周长35公里,尚存城址残迹7处。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虏宋朝徽、钦二帝,曾将他们一度囚禁于此。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曾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所言黄龙府即指此地。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黄龙府 地理位置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内农安镇城西门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价格 :20元 周长 :城址周长35公里 尚存城址残迹 :7处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吉林省长春市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古籍记载,初期发展,农安县城建立,农安古塔,传说,后期发展,地理位置, 古籍记载 黄龙府位于农安古城。周长3.5公里,尚存门址残迹七处。《辽史》载:“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现),更名。”为辽军事重镇,设黄龙府都部署司,军事长官为兵马都部署。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对部下所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即指此处。 初期发展 农安古城的辽代古塔,建于公元983-1030年间。古塔为实心砖砌建筑,八角13层,高近40米。第一层檐下为砖雕斗拱,八面均修有壶门。塔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塔尖直指蓝天,塔檐层层飞展,檐角风铃琮琮作响, 悠扬悦耳。农安县地处平原,辽塔矗立如鸡群鹤立,于几十里外即可见其英姿。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让人们记住了这座辽金时期著名的军事重镇--黄龙府。从它颇具声势的“黄龙”之名和宋、辽、金之间旷日持久的征战,人们遥想当年这座城池一定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威镇四方。 历史上确实如此。黄龙府是辽国六府中重要的一府。农安县就坐落在古城所在地,从其境内出土的大量辽金时期文物及周围23座辽金古城遗址,就可以见证黄龙府当年的重要地位和繁华景象。 农安县城建立 最早建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为当时北方扶余国的后期王城,由于其地处西部草原与东部丘陵相交地带,扼控著松花江两岸和南北交通的咽喉,因此在东北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这里曾是东胡、鲜卑、秽貊、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重要活动舞台。 在辽初时,黄龙府统五州三县。到辽圣宗(公元十一世纪)时,该处除设行政长官外,还配备了军事兵马都部司,此外,还调迁兀惹、铁骊户等部族军,常驻黄龙府及其所属各大州城。同时又大力加强了黄龙府的城池建设。此时,辽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也是农安古城在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政治、经济、交通的发展,黄龙府人口急剧增长。当时农安一带,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郭相望。黄龙府当时不仅住有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女真人,并有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族人。据《三朝北盟会编》所述,当时黄龙府“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通晓,则为汉语以证方能辩之。” 古城黄龙府几经毁弃,几度繁华,演变为农安县城。如今的城内,一座辽金宝塔赋予了县城浓郁的历史气息,这座宝塔始建于辽圣宗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已有千年历史。塔是佛教的象征和产物,辽代笃信佛教。辽圣宗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辽代在兴建城堡时,通常要大兴寺院和佛塔,农安塔就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修筑而成的。 金国建立以后,曾定都黄龙府,接着便不断派兵进攻北宋政权,并于1126年(金天会四年)攻入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南宋初抗金英雄岳飞曾激励部下,“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即指此城。这段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农安古塔 农安古塔共13层,高44米,为实心建筑,外形为八角檐式。关于这座塔有个动人的传说。 在农安县东不远处有一个被称为万金塔乡的乡镇,这个称呼源于其境内的一座半截塔,所谓万金塔即由半截塔谐音转变而来的。半截塔,顾名思义,是一个只有塔基的大土包。相传这个半截塔和农安县城的辽塔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说 关于黄龙府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七月,辽太祖病重。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从此辽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在辽圣宗年间,一天,一个云游和尚来到了辽国,对辽主耶律隆绪说:“主上是真龙天子,德昭天下,但现在诸邦并起,不可不防。昨夜我观天象,辽国将有土龙出世,其位置在黄龙府东北处。”耶律隆绪一听,大惊失色,忙问:“仙长可有妙策?”和尚微微一笑,合掌道:“想避其灾难不难,可在那里修建一座塔,镇住龙脉,天下方能太平。” 于是辽主就下了圣旨,在和尚所指的黄龙府东北处修塔一座。可是修到一半时,和尚却又向辽主进言,称土龙已游移到黄龙府,镇龙脉之塔需建在黄龙府城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并保住皇位,辽主对和尚所说深信不疑,遂下令废弃已经建了一半的塔,重新在黄龙府内修建另一座塔,即农安辽塔。 后期发展 悠悠岁月,历经沧桑,农安辽塔几经战祸和风雨剥蚀,到解放前,已剥落成两头细中间粗的棒槌形了。1953年,农安辽塔进行了第一次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在第10层中部,发现一块活动的方砖,揭开方砖,里面是一洞室,相当于半间房子大小。里面有一砖台,台上的木制小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银牌、瓷香炉、木盒、银盒、瓷盒等物。这些珍贵文物,是研究农安辽塔和辽史的重要资料。 而在半截塔(万金塔)的塔基内,也挖出一个玲珑的石雕小塔,现保存在我省博物馆内。 后来,历经金、明、清各代,农安几经变迁,曾荒废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还曾被设为驿站。 如今,积淀著千年文明的古城又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农安县启动了“弘扬黄龙文化,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工程,计画用3到5年时间完成黄龙府文化遗存的保护以及进行文化项目开发等系列工作。农安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世人面前。 地理位置 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气候。古黄龙府
波哩婆提谁译的
本文2023-10-13 01:36: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