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主要药典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的主要药典有哪些?,第1张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都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杰出的祖先而感到自豪,并为沉睡了两百年的祖国中医的现代化及世界化而做一些诚挚的努力, 因为仅有极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足以推动这个伟大的事业的!可以预见,只有当伟大的中医真正复兴的那一天才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复兴的那一天!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张仲景《金匮要略》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妇人三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内容丰富。共有原文45条,载方40首,病种包括了经、带、胎、产、杂病。篇中对妇产科病的辩证论治严谨,治法、剂型多样,已具中医妇产科学的雏型,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而外国最早的药典--牛伦药典是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刊行的,经《唐本草》晚九个世纪,所以《唐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而言,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图经》和《药图》早已失传,无可考见。仅有《本草》这一部分,宋朝以后虽也不再流传,如今只有残卷本,但其内容绝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现丰所说的《新修本草》实际就单纯指《本草》这一部分内容而言。

  《新修本草》本书共载药850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药物11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用和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在编纂体裁上有所创新,为了便于采药和用药时的正确辩认,除传统用文字记述的《本草》外,还首创详细绘画《药图》,且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巨大著作。此书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药物学更向前发展。

  李时珍《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一千八百三十二种,共五十二卷。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

  释名,罗列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

  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

  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

  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

  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

  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

  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严密的考证,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他在书中介绍和考证了许多来自南亚的药物,并广征佛书,给其中许多药物注出了梵文译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吴鞠通《温病条辨》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著名医家。他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心中悲愤,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到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他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他的境遇竟与汉代张仲景感于宗族数百人死于伤寒而奋力钻研极其相似。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他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5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他认为温病有9种,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其中最具传染性的一种,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其他八种温病,可以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法:就是将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此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而且确立了三焦的正常传变方式是由上而下的“顺传”途径,“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因而,由传变方式也就决定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同时,吴氏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同样采取了积极采纳的态度,认为“伤寒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节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这些理论,虽然从立论方式和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是对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法的继承,并对其进行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对疾病变化的认识上,是可以权衡协调的,二者并无矛盾之处。同时,三焦辨证法也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

  吴塘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可以说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划分中医“四大经典”的时候,有一种划法,就是将吴氏的《温病条辨》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比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摘要:除了天生的皮肤黑外,从中医角度看,皮肤不白往往是身体健康欠佳,脏腑气血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所以,美白不但要注重局部皮肤的美白护理,还要强调内治内调。那么,中医美白方法有哪些?针灸能美白吗?中医美白面膜怎么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中医美白原理中医美白讲究慢调细理,通过调节体内环境从而改善皮肤的质地,这是一个非常传统,但是有效的方法,中医美白不能追求速度,而是持久。

“一白遮百丑”。皮肤白皙是众女士的追求。除了天生的皮肤黑外,从中医角度看,不白往往是身体健康欠佳,脏腑气血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所以,美白不但要注重局部皮肤的美白护理,还要强调内治内调。因此中医美白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而好的中医美白医院对治疗效果起着很达到保障作用。

中医美白应强调技术的创新和灵活应用,这项工作对诊疗医师有很高的要求,能够科学的将先进的技术、药物运用得当、配搭合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使用哪些技术施治,配合哪些针对性的药物,药量如何,都必须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制定。不仅如此,重要的是,根据个体差异必须对其进行“个性化”治疗,即该患者应该分成几阶段诊治,中医美白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的治疗,这些都是对施治医师临床技术的考验。需要得到名医经验的传递以及大量临床病历的累积而成。

中医中药美白美白中药材(1)白芷

这款中药是比较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其美容效果非常显着,白芷水对多种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2)白芍

白芍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昔、苯甲酸、挥发油、糖类、黏液质等。使用白芍自制中药美白面膜,有美白肌肤的功效。

(3)白芨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般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无痕。这种自制中药美白面膜的方法可以滋润肌肤,令肌肤光滑如玉。

(4)茯苓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固牙齿,令头发更为乌黑,延年益寿。

(5)僵蚕

入药的白僵蚕是经晒干生用或炒用。具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白僵蚕可治中风失音,还能养颜美容。

(6)白术

白术有补脾燥湿的作用,内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及脾虚湿困、腹胀泄泻等症,外用美白肌肤。详细>>

中药美白面膜(1)白蔹祛斑面膜

材料:白蔹粉,辛夷粉,冬瓜仁粉,当归粉,面粉各适量

制法:将白蔹,冬瓜子研成粉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当归,辛夷煎汁150ml,过滤去渣,以适量药汁配合粉末,调成糊状即可。避开眼唇,抹于脸部和颈部,15分钟后,清洗干净,一周做二次。可去斑美白收敛粗糙毛孔,改善痘后痕迹。

(2)七子白美白面膜

材料: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白僵蚕

制法:让药房帮忙把材料磨成粉,比例为1:1:1:1:1:1:1。加入蒸馏水或清水(偏油性加酸奶,偏干性加牛奶)将其搅拌成糊状,涂在脸上,20~30分钟后洗去。对于美白皮肤有效果。对于消除皮肤斑点、消除皮肤痘痘有着完美的效果。

(3)甘草美白面膜

材料:甘草、白芨,白芷,白术

制法:取甘草粉白芨粉,白芷粉,白术粉各适量,调成糊状做成面膜,涂在脸上,等20~30分钟后洗去,美白祛斑的效果可以媲美化妆品。

(4)葛根美白面膜

材料:葛根二两,让药店把葛根打成粉状;水溶性珍珠粉;蜂蜜适量;蛋清一个。

制法:用喝白酒的小盅,拿个小勺,把珍珠粉、葛根粉混合在一起,放蜂蜜、蛋清,用小勺搅均匀,抹脸、抹脖子,敷40分钟以上,一周两次,美白润肤,纯中药制作,效果显着。

(5)珍珠抗皱面膜

当归、白芷、白茯苓、白及、杏仁粉各50克,珍珠粉25克,水适量,蜂蜜少许。把以上五种中药粉末和珍珠粉混合,然后装瓶备用;取出1小匙中药混合粉末,放入碗中,加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少许蜂蜜混匀即成。注意,夏季或油性皮肤者可不加蜂蜜。

该面膜有促进皮肤代谢、美白润肤、紧致除皱的功效。

(6)玫瑰活肤面膜

当归、白芷、绿豆、淮山、白及、杏仁粉各50克,玫瑰精油2滴,玫瑰花水适量。把各种中药粉末混合后,取出1小匙,放入碗中;往混合粉末中加入适量的玫瑰花水,搅拌调成糊状;然后往糊状面膜中加入玫瑰精油混匀即成。

该面膜有增白清洁、滋养润泽、紧实除绉、活血淡斑的功效。

(7)银耳面膜

银耳、黄芪、白芷、茯苓、玉竹各5克。将以上中药材共研成细末,并配面粉5克,用水调和。将其涂面,每次30分钟。

该面膜滋养肌肤,茯苓能祛除面斑,并引导诸药直入肌肤,但皮肤有炎症的女性慎用。

小编温馨提示,在敷面膜时,一定要先洁面,让面部皮肤干净后再涂上调好的面膜,这样美白祛斑效果会更好。详细>>

中药美白药膳(1)人参山药粥

材料:人参3-6克、山药30-60克、粳米100-200克。

做法:将人参(片)、山药放入砂锅(或铅锅)中,武火烧开5-10分钟。将粳米淘净,放入锅中,烧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熟。将冰糖或白蔗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汁。待米熟后加入,拌匀即成。

(2)猪肾苡仁山药粥

材料:苡仁50克、山药100克、猪肾一副、大米适量。

做法:把新鲜猪肾清洗干净后切小片,置于锅中,加入苡仁,山药,还有适量的大米一同加水熬煮,直至把米熬成粥,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3)粟米南瓜红枣粥

材料:粟米碎、蜜枣、南瓜片适量。

做法:上述食材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水煮沸,转小火继续煮20-25分钟,至自已喜欢的软硬度即可。煮的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一下,以防锅底煳。

(4)山药莲米粥

材料:生山药30克,莲米15克、赤豆15克、生苡仁10克、生芡实10克、白扁豆10克,大枣10个和适量大米。

做法:把所有药材加水置于砂锅中熬煮,水沸腾45分钟后,把洗净的大米放入锅内一起熬煮,直到米熬成粥就可以食用了。坚持早晚吃一次,一个月后能看到明显的祛斑美白效果。

中药美白注意(1)远离阳光,这是美白防斑注意事项的第一点。夏天的紫外线特别强烈,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夏季容易变黑及长斑的原因,如果人们想要美白祛斑,就要尽量远离阳光的照射,这样也能避免黑色素的合成。

(2)涂美白保湿防晒产品。不管是在何种天气里,皮肤想美白祛斑,很有必要使用一些美白产品,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美白的效果,另外,在天气干燥情况下,我们还要做好保湿工作,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皮肤更好。

(3)戴帽,撑伞遮阳光。在炎热、阳光强烈的天气下,我们最好不要出门,要出门也要做好防护工作,出门前戴好遮阳帽或撑伞来抵抗紫外线。

中医美白偏方

(1)玉蓉散

材料: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做法:全部打成微末,调和蛋青或清水,敷脸。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2)莹肌如玉散

材料:楮实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芷,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绿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做法:上药共研为末,和匀。常用敷脸。

功效:润泽肌肤,去垢除斑。

(3)百效洗面药

材料:皂角60克,升麻16克,楮实10克,绿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2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5克。

做法:共研成细末,以水研为浓汁涂洗面部。

功效:此散专治去黑黯、粉刺、风疮及皮肤瘙痒。

(4)八白散

材料: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

做法: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和水敷面。

功效: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搔痒等症。

针灸美白针灸能美白吗(1)针灸美白是根据针灸面部经络穴位,调节面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增加面部皮肤的营养,促进面部色斑的吸收,及痤疮创面的愈合和痘印的消退,达到美白悦色,驻颜减皱的效果。

(2)针灸美白的针刺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油腻,又能促进皮脂分泌,防止皮肤干燥。针刺还能增强面部肌肉弹性,消除眼角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消除色素斑和粉刺。

(3)针灸美白能通过针灸补益脏腑气血,调阴阳、通经活络等中医美容手段达到滋养肌肤、增白悦颜和抗老减皱的目的,针灸美白能使皮肤白皙光润悦泽,莹洁红润,富有弹性。

针灸美容效果效果(1)健形养神

针灸就其保健延年、美容美形方面可谓形神兼备,以神养形,以神治形,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调理脏腑,运行气血,使肌肤得濡润,毛发获滋养。

若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面容憔悴,皮肤苍老晦暗、弹性减弱,皱纹渐增,腹部脂肪堆积等,可以通过针灸调节使其精充气足,容光焕发,美白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2)通经消斑

发生褐斑的情况一般就会和患者的自身的身体条件相关,进行针灸也是对身体的一种调节。

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黄褐斑往往与一些妇科疾病相关,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女以血为本,其生理特点,则以经血为重,首重调经。脏腑和调,精气、津血上荣,黄褐斑自然消退。

针灸既可以改善局部盆腔的血运,又能通调面部血运,既调整了内在脏腑功能,又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少了褐斑的影响,肌肤看起来当然更白皙了。

(3)祛痤疮

根据中医辨证分析,可将痤疮分为肺胃湿热型和血瘀痰凝型,通过针灸既可以清肺胃之热,又可以化痰浊之瘀,促进毛细血管血流,加强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并能抑制面部皮脂腺分泌,疏通皮脂腺排泄孔道,防止脂栓形成,消除粉刺。

针灸还能调节雄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过旺的皮脂腺分泌,起到由内而外、表里贯通、气血畅达的疗效,使失衡的机能状态趋于平衡。肌肤气色越来越好,美白效果显而易见啦。

不宜针灸美白人群针灸美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的,个别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盲目进行针灸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1)美容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孕妇慎刺,一般妊娠前3个月禁刺,以免引起流产。在月经期间,亦不应针刺。

(3)若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也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求美者,不宜针刺。

(5)头面部禁刺穴位:中医古籍中记载头面部承泣穴、总会穴、脑户穴、神庭穴、玉枕穴禁用针刺。

(6)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7)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8)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按摩美白(1)三阴交

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每天晚上9点到11点,可按摩三阴交穴几分钟,可以调节月经,保养子宫和卵巢,祛斑祛皱。

(2)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功效:此穴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可以强身健体、抗击衰老,祛斑美容。

(3)脾俞

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15寸)处。

功效:主要用于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对于消化不良、胃炎、贫血、月经不调等都有一定效果,进而达到美白去斑的目的。

(4)肾俞

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功效: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症,从而杜绝由此而产生的色斑问题。

(5)阴陵泉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常按此穴,可以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淡化祛斑。详细>>

 中医也是可以美容护肤的,而且还很有效,在古代没有哪些化妆品,但还是有很多人美容护肤,说明古代有很多美容护肤的秘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经典有效的中医美容护肤秘方,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中医美容护肤 有效秘方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流传千古的中医美容17秘笈

 7 、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13、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6、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注:以上 方法 来自中医古籍,个体差异,用者请咨询医师。

 古代中医美容护肤的有效偏方

 除粉刺(酒刺、青春豆、痤疮):鲜黄瓜汁、白醋等量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搽脸,一日三次,搽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以后不发。

 面下粉刺:(验方)蔓菁子研沫。加入雪花膏每天晚上涂抹数日即愈。

 脸上黑痣点去掉法: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7天即掉。

 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

 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

 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

 黄褐斑、蝴蝶斑: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一日2~3次,搽后过10分钟洗去,连用半月即可除净。

 面部色素斑:鲜西红柿汁与蜂蜜按2比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除黑痣:花生米烧焦捣碎,用酒精调匀,涂痣上,每晚睡前涂上并包好,次日晨洗去,连用半月可除(大痣需涂一月)。

 脱发、头屑、头痒:每次用桑树根皮4钱、水二斤,加陈醋2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5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可再头发。

 头发早白:何首乌3两,核桃肉7两,黑芝麻2斤,一起炒干,磨成粉,每次半两,用红糖水调服,一日二次,连服一月,过3~4月后,头发可转黑,忌蚕豆、肥肉、油炸食物。

 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连吃半月后,白发逐渐变黑。

 减肥:每天用干荷叶10克,干冬瓜皮20克,泡热水喝(可泡两至三遍),连用1~2月,有去厚腻、刮油脂之功效,是减肥者首选特效方。忌肥肉、油腻、少吃糖。

 牙变白:用食盐、小苏打等量,加水调匀,每日刷牙一次,3~4天可除牙齿表层所有色斑,使牙齿洁白。

 酒糟鼻:白萝卜切成片,蘸白醋擦患处,一次3分钟,一日三次,连用一周,可治愈。

 女性延缓衰老:美容 〖原料〗:龙眼肉20颗,制首乌15克,当归6克,红枣6个,冰糖50克。〖制作〗:1将制首乌、当归去净杂质,烘干研成粉末;红枣去核,洗净,切成细粒;龙眼肉剁细洗净锅置中火上,掺入清水约700克,加入首乌、当归粉末,煮几开之后,下龙眼肉、红枣、冰糖熬成约300克的羹汤即成。

 〖特点〗:甜羹适口。〖说明〗: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黑头发,悦颜色,久服益寿。当归补血和血;龙眼补精益髓,美颜色,润肌肤;红枣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久服轻身延年。此成菜有美容颜、润肌肤之功效。女性常吃可葆青春长在。

 增白养颜:美容〖原料〗:鸡肉150克,金针菜60克,冬菇3个,木耳30克,大葱1根,食盐、味精各适量。〖制作〗:金针菜、木耳、冬菇用清水泡发,择洗干净;冬菇切成丝;鸡肉洗净,切丝,用食盐拌匀;葱洗净,切花。金针菜、冬菇丝、木耳放人开水锅内,用文火煮沸几分钟,再放人鸡丝煮至熟,放葱花、食盐、味精调味即可。〖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功效〗:补血和血,健美养颜。适用于面色不华、早衰面枯。对病后体虚、贫血或神经衰弱、高血压等也有疗效。〖宜忌〗:感冒发热者不宜食用。

古代美容护肤相关 文章 :

1 古代美容养颜秘方

2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秘方

3 古代美女美容秘方

4 古代宫廷养颜秘方

5 古代宫廷美容秘方

6 古代皇室女子的美白护肤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洗药方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洗药方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外科正宗》卷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洗药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洗药方 1 拼音

xǐ yào fāng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洗药方

21 处方

白芷45克 蝉衣3克 藁本45克 苦桔梗6克 薄荷3克 橘络3克

22 功能主治

消散风热,轻扬止痛。治风邪头痛。头目昏胀,疼痛明显者。

23 洗药方的用法用量

水煎,熏洗。

24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3 《外科正宗》卷一 31 方名

洗药方

32 组成

当归2钱,独活2钱,白芷2钱,甘草2钱,葱白5个。

33 功效

长肉生肌。

34 主治

痈疽诸毒,已溃流脓;或治背疮轻易者,以代猪蹄汤用。

35 洗药方的用法用量

用水3碗,煎至药烂,滤清,以绢帛蘸汤,挹净疮上,随搽贴红黑二膏盖之。洗时切忌风寒为要。

古籍中的洗药方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杨梅疮

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二十日有效。洗药方石菖蒲荆芥防风羌活独活金银藤地骨皮何首乌甘草上

《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杂忌须知第十四

。洗讫,以绢帛挹干,照前总论次第如式用药。又∶洗药方洗药方中归独活葱头白芷甘草撮痈疽腐尽此淋之生肌

《验方新编》:[卷十一痈毒诸症]杨梅疮

忌茶与虾蟆。无论轻重,屡试神效,不可轻视。又,洗药方∶生甘草、金银花、苍术、白芷、藿香、槐花各二钱

《跌损妙方》:全身门用药

瓣(五钱)生姜(二钱)共研烂,砂糖调敷,立效。洗药方半夏川乌草乌乳香没药骨碎补(各一两)白芨白芷黄

《外科启玄》:[卷之十二痔疮部]丸药方

金冷法,国之精粹,乃男之首法矣。

以金为法之表。金之义取其坚固。金,矢之镞也。《易经·蒙》以阳刚比金夫。金冷法俗称之为金枪不倒法。

以冷为法之道。尝古人辰戌(辰时:7~11点、戌时:19~21点,指早晚。)以冷汤浸阴囊阴茎,以为固本强基,更达金枪不倒。法可以已朘气宛闭。(朘气,赤子阳也,指男性生殖器功能。宛闭,通郁精道闭塞,指前列腺患疾。)法以低温,并之汤中气、味、性,以皮透之。

方:*羊藿、菟丝子、蛇床子、丁香、薄荷等。

这是《经书》对“金冷法”的记载,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

金冷法的"金"是效果的描述。金取其坚固之义。金也代表箭头,"金,矢之镞也。"《易经·蒙》把刚强的男人比做"金夫"。故有人把"金冷法"形象解释为"金枪不倒法"。

金冷法的"冷"是过程的描述。古人提出每天早晚用冰冷的药液浸泡阴囊与阴茎,达到固本强基,金枪不倒的目的,有资料表明其对改善性功能和前列腺增生很有裨益。它的核心是低温,同时充分利用浴中药的气、味、性的的皮透作用直接进入睾丸和前列腺等副腺体,因此效果、作用显著

 广东人喜欢煲汤,用料讲究,汤靓味美,在加上多加 中药 材来滋补身体,使得广东的汤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广东人在煲汤时常用的药材有下面几种。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炖鸭汤中药药方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炖鸭汤中药药方大全

 1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宁咳、润肠。(同南)

 北杏仁参地老鸭汤

 用料:老鸭1只,北杏仁12克,党参30克,熟地黄30克,川贝母12克,生姜2片。

 做法:

 (1)党参、川贝母、熟地黄洗净,北杏仁用开水烫去衣,老鸭去毛、去肠杂,洗净,斩块。

 (2)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以滋肾阴、润肺燥、宣肺止咳为主

 2北芪:又名黄芪,补血、补脾益气、壮筋骨。

 北芪鲤鱼汤

 用料:生北芪50克,鲜鲤鱼1条(200克),盐少许。

 做法:

 (1)将鲤鱼剖腹去内脏,去鳃,与生北芪同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共煮汤,汤成之后,加入盐调味服食。

 (2)每日1剂,吃鱼喝汤,连服7天。功效:本汤功能补脾健胃,利水消肿。

 3花旗参:益血补脾肺。

 花旗参乌鸡汤

 用料:乌鸡半只,猪骨200克,花旗参5克,枸杞约20粒,去核红枣三个,盐适量。

 做法:烧一锅开水,将乌鸡、猪骨放入焯烫变色(可加一匙料酒),捞出,过冷水洗去浮沫备用; 2砂锅注适量水,放入焯烫过的乌鸡、猪骨,再放入花旗参、枸杞、和红枣,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2小时,关火,撇去浮油,调盐即可。

 功效:花旗参有 清热 、 解毒 、补心益气的功效,而乌鸡则有补血、 补肾 的效用。

 4党参:补脾补气、生津益气。

 党参砂仁猪肚汤

 用料: 猪肚150克,党参15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生姜20克,油盐适量。

 做法:将猪肚去掉油脂后,洗净切块备用;砂仁、党参分别洗净,高良姜和生姜磨成茸,与猪肚一起放进炖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用文火隔水炖2个小时,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理气温脾。

 5沙参:养阳润肺、益胃生津、清热。

 沙参心肺汤

 用料:沙参、玉竹各15克,猪心、猪肺各1个,葱25克,精盐3克。

 做法:先将沙参、玉竹择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入纱布袋内;猪心、猪肺冲洗干净,挤尽血污;再将沙参、玉竹、猪心、猪肺、葱和清水适量一同入锅,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约l小时,至猪心、猪肺熟透时,加盐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 养胃 生津,养心安神。适用于老年人肺虚 咳嗽 、秋燥干咳,或痰中带血丝、津伤口渴、胃热炽盛、夜间心烦失眠、多梦、大便燥结等症。

 6荷叶:去暑。

 荷叶乌鸡汤

 用料:鲜荷叶1张、乌鸡1只、火腿50克、香菇5O克、精盐5克、味精3克、鸡油20克、料酒、胡椒粉各3克、姜、葱各5克、骨头汤2500克、时令鲜菜适量。

 做法:

 (1)将乌鸡宰杀,去毛、内脏及爪,入开水中汆一下,荷叶洗净切块,火腿切片,香菇水发,一分为二

 (2)将乌鸡。荷叶。姜。葱及各种调料放人压力锅中,加入汤。烧开。加压10分钟,冷后倒人砂锅中烧开,上桌,可加少许时令绿叶菜。

 功效:清热解暑,泻火去燥。适用于心烦热渴,小便不利,大便干燥等症。

 7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含有人参素,人参副素、钙质、镁质、皂素,可安神养心,补肺气、补五脏,健脾胃,皂素有 溶血 作用,可散发 风湿 性心脏引起的各种瘀血。

 参茸炖鸡肉

 用料:鸡肉100克,人参10克,鹿茸3克。

 做法:取鸡胸肉或鸡腿肉洗净,去皮,切粒。把人参切片,与鹿茸片、鸡肉粒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大补元气,温肾 壮阳 。

 8何首乌:性味苦、甘,微涩,所含大黄酸有明显促进肠管蠕动作用,所含卵磷脂用于神精衰弱,促进 血液 新生发育,有强心作用。

 何首乌熟地瘦肉汤

 用料:何首乌60克、熟地30克、猪瘦肉500克。

 做法:将全部用料准备妥当后,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煮滚后,改用慢火继续煲2小时,下调味料,即可食用。

 功效: 滋阴 补血,补肝养肾,养血益精,乌发良药

 9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温,可治风湿 头晕 、 贫血 、失眠。

 小麦黑豆夜交藤汤

 用料:小麦45克,黑豆30克,夜交藤10克

 做法:材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汤,弃去小麦黑豆夜交藤药渣饮汤。此为一日量,分两次饮服。

 功效:有滋养心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心烦等证。

 10清补凉:清补(包括玉竹、百合、莲子、龙眼肉、薏米、淮山、芡实)

 清燥润肺老鸽汤

 用料:光鸽2只约500克、沙参20克、玉竹20克、麦冬15克、姜片5克、骨汤2000克、精盐少许。

 做法:

 (1)将每只鸽斩成四大块,放进开水锅内焯过,洗去血水,沥干待用。

 (2)将鸽肉和洗净沙参、玉竹、麦冬、姜片一同放进砂锅内,注入骨汤,加盖,用慢火煨约60分钟至肉熟汤浓,调味即成。

 功效:滋阴益气,清热解毒,润肺养肺,生津润燥。

中国古代的主要药典有哪些?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