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服饰以清淡为主,是重文抑武和宋明理学导致的吗?
宋代的服饰上达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一改唐代那种瑰丽、大气、热烈、张扬的风格,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都呈现出一派清淡、质朴、简练的服饰风尚。而这这种服饰风尚与宋朝特定的社会基础、地缘环境以及独有的文化特色是息息相关的。
宋朝服饰的主要种类及其风格特色
宋朝的服饰主要包括首服、常服、戎服等,整体呈现出儒雅、简约、质朴、拘谨内敛的风格特色。
1、首服
首服也就是帽子、头巾之类。宋人爱好戴头巾,头巾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仙桃巾、华阳巾、高士巾、云巾、道巾等。另外,宋代文人还喜欢自己制作头巾,如苏东坡自己设计制作的东坡巾,黄庭坚佩戴的山谷巾(黄庭坚字山谷),宋代理学家程颐佩戴的程子巾等。
苏轼在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纶巾也是宋人喜欢佩戴的一种。
2、常服
常服也就是宋人平时穿戴的服饰,包括野服、道服、褙子、衫等几种。
野服又叫便服,相当于现代的休闲装,一般是宋代士大夫闲居时所穿,既宽松得体又朴素儒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穿戴,又符合礼仪规范。宋人罗大经曾经在《鹤林玉露》中提到过野服的设计特点:“上衣下裳: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缘以皂,如道服,长与膝齐。裳必用黄,中及两旁皆四幅,不相属,头带皆用一色,取黄裳之义也。别以白绢为大带,两旁以青或皂缘之。见侪辈则系带,见卑者则否。谓之野服,又谓之便服。”
赵佶
道服类似于道袍,长及脚踝,领袖、衣边皆为黑色,穿着方便,宽松随和。《大宋宣和遗事》有一段描述:“徽宗闻言大喜,即时易了衣服,将龙袍卸却,把一领皂褙穿著。”皂褙也就是道服,深受宋代皇帝的喜爱。尤其是宋徽宗,不但着道服、崇道教,还自称“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衫是一种没有袖子的上衣,又分内衫和外衫,内衫短小,外衫较长。按其色泽和材质又划分为紫衫、凉衫、毛衫、葛衫等。其设计特点是风雅质朴,穿戴方便又不失礼仪。衫一般穿在道服或者野服的里面。
褙子是宋朝首创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关于褙子,《朱子语类》提到:“褙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褙子”。本是奴仆之服的褙子,因为贴身合体又典雅大方,逐渐成为宋朝男女老少、王公贵族、 奴婢侍从都喜穿的衣服。
褙子的对襟线条自然流畅,如同行云流水,其上无纽扣,而两腋的开叉设计也非常飘逸,穿着褙子行走时如同风摆荷叶。
3、戎服
中兴四将
戎服也就是武将所穿的服装。宋代九品以上的武官均有朝服、公服和时服三种戎服,用于不同场合。公服和朝服是在上朝或者公共场合时所穿,其款式基本上与文官差别不大,而时服则是朝廷按照季节发放的时令服装,有袍、衫、褙子、抱肚、勒帛等。
受宋代重文抑武国策的影响,宋代武人的服饰也偏向儒雅化。如《历代名臣像》中的南宋名将岳飞,就是头戴幅巾,身穿圆领长衫,一副儒将的形象。
形成宋朝服饰风格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为什么宋朝的服饰风格比较简约朴素又拘谨内敛,且偏向儒雅化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儒学复兴尤其是程朱理学思想对于宋人的服饰产生了巨大冲击
到了宋代,以程朱理学为主体的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人的服饰穿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儒学的思想下,人们试图恢复汉族服饰传统,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制”。
在“存天理,灭人欲”、“言理不言情”等程朱思想的引导下,宋代服饰一改前朝服饰的大胆奔放和奢靡华丽,呈现出质朴、典雅的“理性之美”。
赵匡胤
就连宋朝皇帝都亲自引导简约质朴的服饰穿着,如宋太祖赵匡胤,不但自己“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还让其亲属官员都奉行俭朴。
2、 重文抑武国策的影响
宋朝立国后,吸取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士大夫开始受到重用,文臣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也大大提高。
而出于对文人士大夫崇高地位和超高待遇的尊崇和羡慕,文人雅士的吃穿住行都成了宋代社会争相推崇和模仿的对象。于是,宋代文人那种温文尔雅、内敛自然、质朴无华的服饰风范就成了宋朝的时尚潮流。
3、 复杂的地缘环境
宋朝的地缘环境比较复杂,周边有辽、夏、金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边境上摩擦不断,战事频繁。因此,宋朝承受的国防压力是空前的,如程颐在《上仁宗皇帝书》中所说:“戎狄强盛,自古无比。”
北宋疆域图
顶着外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加上严峻的民族矛盾,使得宋人对异族的文化和服饰格外歧视和排斥。而随着新儒学的日益发展,文人集团的扩大,外加对现实外部环境的不满,宋人的民族意识应声而起。
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的民族主义在服饰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对本民族服饰的渴望以及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反对抵制。于是,传统的交领宽袖大袍开始回归,男性圆领襕衫的袖也呈现加宽趋势。
宋朝的服饰,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其风格都偏向于质朴简约、内敛保守和儒雅化,而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着衣风格,是与宋朝特定的社会基础、复杂的地缘环境及独有的文化特色相关联的。一个时代的服饰往往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烙印,服饰的历史也是一部文明史,而不同的社会基础和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大气瑰丽也好,简约质朴也罢,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画卷。正如著名美学家波德莱尔所说:“人类关于美的观念被铭刻在他的全部服饰中。”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代的制度。
宋代在审美方面偏向于简约,作为现代人看宋代的审美都会觉得高洁。宋制汉服很好地体现了宋代的审美。宋代服饰制度以“礼”为出发点的,形制大体承袭唐代。赵匡胤经历过唐朝后期奢侈弥漫造成的动乱,不愿步唐朝的后尘。因此在服饰制度上奉行节俭朴素的作风,直到宋后期才出现奢靡之风。
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着装于不同场合。祭服用以祭祀时穿着,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代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宋代不同的服饰
1、宋代褙子
宋代褙子是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形如中单,但腋下两裾离异不连。褙子样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
2、宋抹
宋抹是从前朝的亵衣发展而来,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3、宋代大袖
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
-宋朝服饰
宋代的服饰大多沿袭唐朝。
宋代在审美方面偏向于简约,作为现代人看宋代的审美都会觉得高洁。宋制汉服很好地体现了宋代的审美。宋代服饰制度以“礼”为出发点的,形制大体承袭唐代。
赵匡胤经历过唐朝后期奢侈弥漫造成的动乱,不愿步唐朝的后尘。因此在服饰制度上奉行节俭朴素的作风,直到宋后期才出现奢靡之风。
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着装于不同场合。祭服用以祭祀时穿着,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代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宋朝服饰的特点
1、隐逸的情怀。宋朝服饰的飘逸还可以从宋朝的隐士服饰中得以体现,彰显了时人隐逸的情怀。古代文人学士们从小便习读四书五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们逐渐产生了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主张学而优则仕。
2、儒雅之姿。宋朝向来善待文人,且文人是宋朝极为重要的一个阶层。由于宋朝崇尚以文治国,文人地位较高,他们可以参与各种国家大事的谋划,同时也是推动宋朝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中心人物。
宋朝服饰的种类
1、褙子
宋代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
2、大袖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3、胄甲
宋代胄甲——宋代的胄甲,大体继承晚唐五代的服式略有变化。北宋初年的铠甲,据《宋史·兵志》记载,有金装甲、连锁甲、锁子甲、黑漆顺水山子铁甲、明光细网甲等多种铁甲;还有一种以皮革作甲片,上附薄铜或铁片制成的较轻便的软甲。
1、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蝉衣内有中衣、深衣。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西汉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汉代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汉代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
2、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贵族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3、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唐代的软脚幞头这时已经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皇帝和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戴头巾。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跑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宋代女子的发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为贵,簪插花朵已成风习。宋代的女裙较唐代窄,而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
4、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却差距悬殊。汉族男性发式变化不多,但北方的汉族女性发式较前简化。
5、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明朝时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又亲自制定了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即六合一统帽和四方平定巾。
6、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汉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服中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汉服仍在清朝统治者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逐渐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代。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 对襟的一种服饰,出土实物有福州南宋黄升墓 、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江苏金坛茅麓南宋周瑀墓。
浙江黄岩赵伯澐墓等。宋代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
种类
宋代服装分三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一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称礼服;一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官家服饰普遍十分奢侈,民家着装也很讲究。
宋代官服大部分是沿袭初唐,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在北宋初年因服饰没有定制,又受外来影响,所以曾出现过着毡笠、钩墪(袜袴)的契丹服,人们称它为奇装异服。
宋朝服饰以清淡为主,是重文抑武和宋明理学导致的吗?
本文2023-10-13 01:44: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