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组词组和拼音和部首
哲组词组和拼音和部首如下:
哲的拼音为:(zhé)
哲的组词为:
哲理、贤哲、先哲、哲学、哲人、哲士、耆哲、往哲、至哲、乡哲、诞哲、遗哲、二哲、鲁哲、叡哲、哲子、哲王、哲彦、三哲、哲母、曩哲、良哲、十哲、哲妇、家哲、髦(máo)哲、则哲、哲圣、哲命、允哲、哲思、哲符、彦哲、英哲、圣哲。
哲的部首为:口部。
哲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篆文。《说文》:“哲,知也。从口,折声。” 形声字,是金文“悊”的形体,上部为“折”,表音;下部为“心”,古人没有大脑的概念,以心为思维器官,并作为思想、意念、感情的统称,心则表示人的主观意识,有智慧之意,将“心”换成“口”后,其义未变。
本义是指聪明;因其经常与“贤”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后引申为“有智慧的人”,旧时,称那些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为“哲人”,称那些在某方面造诣极深的人为“哲匠”。
说文解字注:
哲,知也。释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折声。按凡从折之字皆当作斤草。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悊,哲或从心。
韵会引说文古以此为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义。以为哲是假借。
嚞,古文哲。从三吉。或省之作喆。
康熙字典:
古文:嚞。《唐韵》《集韵》《韵会》并陟列切。音蜇。《尔雅·释言》:哲,智也。《书·舜典》:濬哲文明。《说命》:知之曰明哲。《洪范》:明作哲。《扬子·方言》:哲,知也。齐宋之闲谓之哲。《前汉·于定国传》赞:哀鳏哲狱。注:师古曰:知狱情也。
《正字通》:叶音质。陆机《陆抗诔》:人玩其华,鲜识其实。于穆我公,因心则哲。
《唐韵正》:叶音制。曹植《黄帝赞》:少典之孙,神明圣哲。土德承火,赤帝是灭。服牛乘马,衣裳是制。氏云名官,功冠五列。灭,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执竞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祇惟畏。
《说文》:或作悊。《广韵》:与喆同。
哲的楷体字书写方法如下:
哲 zhé:古写,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1、左部“扌”旁斜势抗肩,左伸右收,不要写宽。短横露锋轻入,大扛肩,勿长;竖钩高起,稍重,向下稍左斜,从短横的右部穿过,中间稍细,劲挺有力,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不可大;提笔起笔左探,切笔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锋,过竖笔即收。
2、右部上宽下窄,中宫收紧。上面“斤”字上展下收:首撇起笔稍高,注意行笔指向;第二笔竖撇斜切起笔,挡住首撇撇尖,向左下弯行;横画实接起笔,抗肩,略呈俯势,稍长,收笔稍下拉;最后竖笔稍偏左,竖身勿重、勿长,收笔要稍高于撇尖,往左稍出锋。
3、下面“口”字上宽下窄:左竖起笔注意位置,切笔入,向下略右斜,略弯,勿长,收笔轻;横折实接起笔,横画勿重,抗肩,到位后向上略提笔锋、稍重顿笔内擫写右竖,稍左斜,渐轻;最后底横实接起笔,略抗肩,略呈俯势,收笔托住右竖。
哲字的文字演变:
哲,形声字。从口,折声。本义为智慧,《说文》:“哲,知也。”古智、知通用,《说文》小篆有左右结构之形,为金文“悊”形体。后至汉代,《甲金篆》中为隶变后的文字,已较为整齐规范,可清晰地辨认出“折”“口”二字,但仍为左右结构。楷书已演变为上下结构。
哲是金文“悊”的形体,心表示人的主观意识,“悊”表示不易折断的主观意识,后“心”换成“口”,其义未变,有聪明、智慧的意思;因其经常与“贤”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后也常用来表示“有智慧的人”。
哲基本解释:
1、有智慧:哲人。哲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哲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
2、聪明智慧的人:先哲。
基本信息:
哲拼音:zhé
部首:口 、四角码:52602 、仓颉:qlr
86五笔:rrkf 、98五笔:rrkf 、郑码:DPJ
统一码:54F2 、总笔画数:10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靡哲不愚[mǐ zhé bù yú]
靡:没有;哲:哲人。没有一个哲人不出现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会犯错误。
2、道德哲学[dào dé zhé xué]
即“伦理学”
3、艺术哲学[yì shù zhé xué]
一是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科学,即以艺术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美,故美学应称为艺术哲学。
另一是从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即运用哲学的观点探讨艺术问题,它与前者有相通之处,但主要是艺术理论。
哲(拼音:zhé),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篆文。《说文》:“哲,知也。从口,折声。”形声字,是金文“悊”的形体。
上部为“折”,表音;下部为“心”,古人没有大脑的概念,以心为思维器官,并作为思想、意念、感情的统称,心则表示人的主观意识,有智慧之意,将“心”换成“口”后,其义未变。
哲组词组和拼音和部首
本文2023-10-13 02:35: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