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特产海丝古茶为什么称为海荈、创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北海特产海丝古茶为什么称为海荈、创荈?,第1张

海荈,又称创荈,意思是大海之茗、首创之茶,历史源自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广西北海特产海丝古茶的古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置合浦郡,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郡(今北海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产于北海六湖大廉山的茶叶随船出海、扬帆远航,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外销古茶。

唐代以前,中国未有“茶”字,古籍中“荈”字专指茶,另有茗、槚、蔎、荼等字也兼有茶的含义、算是茶的别称。南朝·顾野王《玉篇》:“荈,茶叶老者”。晋杜育著有《荈赋》,是中国的第一篇茶文。海丝古茶传人郭天英《海丝古茶诗》:“千载绿华,万里星辰。数杯香荈,百味人生”。到唐陆羽才将“荼”字减去一横,变成“茶”字。

万里海丝千年茶。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漫长,经年累月,船队在远航前,必到离始发港不远的北海六湖大廉山一带采购茶叶,专供海丝船员在航途中饮用以补充维生素,这种茶就称为“海荈”。后来,船员饮用的茶变成外销茶,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外销茶。当时,中国船队高挂“海荈”旗帜,乘风破浪,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海上丝绸之路波涛汹涌,历经千辛万苦,创业维艰,开创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之先河,因此海荈也称为创荈,意为开创、首创、创业之茶。

现在,在大廉山最高峰梅嶂山麓有古村名曰创村,出产创村茶,那里的人世代种茶,村以茶名、茶以村名。广西海丝古茶有限公司大廉山茶叶基地就设在合浦县公馆镇创村村委。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原共22篇约32650字。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扩展资料:

文献价值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山海经》的文学价值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究。至少可以从神话思维(即原始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原始逻辑的表述方式、人文关怀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用主义的审美判断等视角对《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予以解读和探究。

——山海经

  《山海经》上有介绍吧~

  海外北经 海外北经 haǐ wài běi jīng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綮糸换月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綮糸换月。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糸换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左上木左下氽右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足支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木且、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马萄马余。有兽焉,其名曰马交,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估计有人真到过那里~

  不过不是北冰洋~

  而是白令海峡 之类的地方

  通过猜想蒙出来的~

关于海神的传说,最早在巴比伦文明中出现。曾经居住在现今伊拉克东南部的巴比伦人崇敬“艾亚”,因为她是个海神,她的形状类似美人鱼。而在稍后的克里特文明时期,也流传着海神的故事。克里特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岛上的居民善于游泳和潜水。在公元前3000年时,据说有个卓越的潜水夫鲁劳克斯,为了寻找大海的秘密,就奋勇地投身于海洋之中。上帝为他的无畏精神所感动,就使他成了一个不死的海神。在希腊神话中,全体海神的首领是波塞冬,他动怒时,会用三叉戟拍打海面,这样就会引起狂风。希腊人为讨得海神的喜欢,就在最危险的峭壁上,建立了宏伟壮观的海神庙。

在东方,古老的中国人传说,颇有些特别。在关于海龙王和虾兵蟹将龟宰相的传说之前,则认为以泰山为中心,北到恒山燕山脚下,南达扬子江入海口,东至冀浙海滨,这片三角形的地域称为“中州”,又名“中原”。围绕中原的四面,则是海洋,每个海洋都有一个皇帝统治。《庄子》一书对此曾有记载:“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在古代的中国人看来,海洋是一个充满黑暗和恐怖的地方。“海”这个字“从水从晦”。晦,便是晦暗。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所谓“无所睹”则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

面对着凶险的海洋,古代的中国人并没有放弃求知的欲望,他们以丰富的想象来获得好奇心的满足。集中描写海外世界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的,是那本著名的《山海经》,它里面的人物个个奇形怪状。“灌头国”其人“人面有翼,鸟喙”;“长臂国”其人“手下垂至地,捕鱼海中,两手各操一鱼”;“一臂国”其人“一臂一目一鼻孔”;“长股国”其人“身如中人而脚过三丈,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聂耳国”其人则“双手托其耳,悬居海水中”。古代的中国人也用神话来寄托他们征服海洋的雄心。最为动人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它说的是管太阳升落的炎帝有一个女儿,她叫女娃,在炎帝出巡的时候,失足于东海溺死。她的灵魂化为一只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它就是精卫鸟,每天“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最勇敢地向海洋挑战的恐怕是秦始皇了。“始皇梦与海神战,若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侯’始皇乃令入海者赉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由此可见,人类在它的幼年期,始终抱着一种矛盾的思绪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博大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海洋的奇幻神秘却对人类又产生了想接近它的魅力。海洋曾是人类最难堪的困窘,为这困窘,幼年期的人类备受折磨人类对海洋的兴趣首先从海的表面开始。当秋天的落叶在水面上随风飘荡的时候,人可能从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船。1973年,在一次寻找石油的钻探中,偶然在中国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古人类遗址,从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于是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之久。

海能载舟,最初人类用它在海边巡逻,以捕捉鱼虾。在中国的夏代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而人类驾舟远航以探求世界的秘密,则是晚得多的事情。

迄今所知的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远航是在公元前609年。当时的埃及法老尼科是个求知欲十分强烈的统治者,他不满足他的船队只在地中海游弋,他想了解地中海外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个样子,就雇用了一批善于航海的腓尼基水手,租用了3艘有50把大桨的木船去探知外面的世界。

从此,人类对海洋的梦幻与追求便一页页地书写下去了。渐渐地,一个地方的人的视角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了新的大陆、新的人群,感受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境遇,成功、失败,失败、成功,他们继续寻找,继续着也许是毕生的漂流,于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了他们的家园;于是,终于发现海洋本是人类的母亲。

海神娘娘的传说

庙相传在宋朝初年,福建省蒲田县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住着一户姓林的渔民。生得一男一女。女儿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后,月余不会啼哭,父母便起名“默娘”。她自幼好学,聪明过人,8岁从师读经,过目成诵,闻一知十。虽生长在渔村,却偏吃素食,从不杀生吃荤,猪羊鸡鸭,渔虾蟹贝,一概不食,只吃五谷杂粮,鲜果蔬菜,特别喜食海藻菜类,饮雨雪露水,虽体态纤弱,却水性极好,潮夕气象不学自通。为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风浪天,独驾小舟,为渔家抢险排难,救死扶伤。深受渔家村人的爱戴。

一天,默娘的父兄出海打渔,她和母亲正在家做饭,天气突然变了,天空黑云翻滚,大风骤起,巨浪翻涌,雷雨交加,正在烧火的默娘却恍似沉沉睡去。母亲见她睡中咬紧牙关,蹙着双目,手扒脚蹬,一付拼命挣扎的状态,非常吃惊,“默娘、默娘”连喊数声,她也不醒,便使劲推她几下,她才猛然醒来。连叫“不好、不好!”母亲惊问:“我儿,出了何事?”女儿戚然应道:“刚才女儿梦见父、兄在海里翻船落水,女儿手拉着哥哥,口咬着爹爹,正向岸边拼命游来,母亲突然推我,不由得张口‘啊’了一声,似把爹爹丢了,只救得哥哥。爹爹怕是凶多吉少了。”说完,泪珠涟涟。母亲急道:“我儿不要胡思乱说,时候不早,快去海边看他们回来没有?”默娘刚要出门,只见哥哥浑身是水,万分悲痛地进门,扑倒在母亲面前,哭诉道:“我和爹爹正在拖网扑鱼,天气突变,海面风大浪高,爹爹砍断网绠,我们摇橹加棹,紧急收港,可风越刮越大,两三个巨浪,就把船掀翻了,我们一摔进风浪窝里,不大一会就浑身无力,游不动了。这时就觉得有人拽着我的衣服往岸上拖。开始爹爹和我还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爹爹不见了。天黑了,我上了岸,到处找爹爹也来找到,只得回来。”默娘妈哭得死去活来,全家家披麻戴孝,发送了爹爹。

母亲知道女儿不是“凡人”。“默娘救亲”的故事也慢慢地在渔村传播开来。许多船家渔民想起往日遭风遇难,总好像有灯引路,有人推送,遂得脱险平安。便议论猜测,那必是默娘所为,纷纷前往拜谢,祈求保佑。一时门庭若市,消息传遍沿海及诸岛,惊动地方官府。天机一经泄露,默娘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对哥哥道出实情:“我本是东海龙王之女,脱离龙宫,下凡人世,为的是济危救难。现在人皆知我,凡身便再难生活于世上。近日,我多次梦游神往北方一处宝地,意在那里留居升天,便我济难助人,普救众生,望兄助我!”

于是,兄妹驾一小舟,沿漫长海岸线,晓行夜宿,朔北而上。渡过长江口,穿越连云港,开进胶州湾,却不见宝地踪影,驶过“天尽头”,进了龙须湾,不是意中的佳处;看过养马岛,驻足芝罘山,观望烟台山,亦非仙山良居。船过老爷山,远望黄渤海交汇处的一列群岛上空,紫光笼罩,瑞气缭绕,峰峦清幽,岩涧陡峻,松柏参天,修竹茂密。默娘虽未到过此地,却好像似梦中所见,旧日所想的仙山佳处。兄妹急忙赶进群岛,环游数岛,但见居中一小岛,仿佛是一只巨大的五彩的凤凰,静卧水中。默娘轻移蓬步,登上仙境,但见岛上云遮翠岭,雾障清峦,曲水流响如韵,松竹碧绿欲滴,特别是站在那“凤凰”的脖子上,前后两山夹一川,左右海水分两色,格外清丽敞亮。抬头望,天空透清碧兰;看脚下,海水平镜墨绿。放眼四周,东有南、北长山岛,西邻大、小黑山岛,北对一线排列着的猴矶,瑭琅诸岛礁,南望远山的蓬莱大陆,群岛环抱这一辽阔的海湾碧塘,可锚泊成千上万船只,而不受风掀浪涌之扰,岛礁之间尚有五、六个海域通道,伸向四面八方,广连五湖四海。这一天然良港福湾,更是普渡众生,保佑南来北往船只免遭劫难的好地方。

福祗选定,默娘向兄长道别:“哥哥快回老家,代我在母亲面前多尽孝道。我虽不在你们身边,但魂灵永随左右。今后,你们有啥急难之事,只要喊我三声,我会即到相助。我在此宝岛良湾,坐守黄渤海要道,外通五湖四海,静心致志为船家渔民排险解难,随我终生宿愿。”说完便闭目静坐,不吃不喝,无声无息,打坐三日,化为一尊石像。远近船家渔民闻讯,齐聚小岛,焚香烧纸,顶礼膜拜。积极响应倡导者,纷纷捐金集资,建造一座庙宇,供俸着默娘的石像,尊为海神娘娘。从此,神庙名扬四海,传遍神州。小岛也因此叫做“庙岛”。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福建的商会名士不远万里,追寻而来,在庙岛重修了娘娘神庙——天后宫,精塑娘娘金身。

海神娘娘升天以后,乘风踏浪,灵游四海,普救众生。哪里有难,她便哪里显灵,哪里遭灾,她便哪里出现。娘娘显灵救难,祖祖辈辈,家喻户晓。海难中求助于娘娘,更是人们战胜劫难的一种精神力量,四海船家无不对海神娘娘虔诚恭敬。传说最多最广的当数海难中“娘娘赐灯”保佑的故事。每当狂风肆虐,恶浪排空,天海难分,黑暗无边的危难时刻。船只遇难,只要连喊三声:“娘娘保佑”!那船头的不远处,准有一盏红灯,仿佛是娘娘擎灯引路,船头前面,即刻闪开一条金光平静的海水通道,跟着红灯走,沿着金光行,总能化险为夷,安全抵达海岸,就是再大的风浪,也保准平安无事。在无数海岛渔村里,更有“娘娘歌舞镇风浪”的传说。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海难天灾临头,船只遇险未归之际,渔村老少便拥向海边,跪拜滩头,焚香烧纸,为出海亲人祈保平安。高声喊着:“娘娘保佑!”海神便乘风驾云,赶到海边,轻声吟唱,翩翩起舞,说来也怪,海神的歌声传开,风便悄悄地息了;海神的裙裾飘过,浪便慢慢地平了,海上的亲人便好生生地回岸归港了。类似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与日俱增,在船家渔民中,祖祖辈辈,延绵不断,越说越多,越传越广,越讲越神。在长岛县的北五乡镇,至今仍有健在的老人,能活灵活现地讲述当年亲身经历过的海难中得到娘娘的救助和为亲人祈祷而受到娘娘的荫护,平安脱险的真实故事。这也正是天后宫建庙以来,历朝各代,一修再修,四海船家,八方渔民,对海神娘娘顶礼膜拜,近千年香火不断的缘故。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光了,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绘画:文艺复兴期间有一幅名画叫《维纳斯的诞生》,刚从海洋泡沫中诞生的维纳斯站立在一只蚌壳上,两位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时辰女神拿着花斗篷前来迎接,天空下着玫瑰花雨,海面微微泛起波澜。这就是艺术诞生的隐喻。

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康熙皇帝编成的六部典籍为:《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

1、《康熙字典》

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2、《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3、《历象考成》

《历象考成》是清代的一部论述历法推算的著作。康熙年间,由钦天监内外人员加以修订,编成《历象考成》一书。

4、《数理精蕴》

《数理精蕴》是一部融中西数学于一体,内容丰富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包括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数学用表四种八卷。上编名为立纲明体,主要内为《几何原本》,《演算法原本》。

5、《康熙永年历法》

1678南怀仁编成《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这部天文表分为八个部分——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以及交食,每一部分名四卷。各部分的开始给出一些基本数据,然后给出某一天体两千年的星历表。根据这些星历表,就可以很容易地编出民历。

6、《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北海特产海丝古茶为什么称为海荈、创荈?

海荈,又称创荈,意思是大海之茗、首创之茶,历史源自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广西北海特产海丝古茶的古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