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新时代教育方式的报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解读日本新时代教育方式的报告,第1张

 摘要:2001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省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该报告就教养教育的必要性、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养,以及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紧密配合有效实施教养教育的具体方法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该报告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印证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性,报告中主张的以美国基础教养学科为基础的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本;教养教育;审议报告;解读

 长期以来,在日本“教养”一直被认为是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哲学认识,它与知识一样是陶冶人的品格,使其成为有修养的人的必需的训练内容和过程。然而,随着以哲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系的瓦解,学科划分的不断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受信息化社会注重片面信息的时代特征和效率优先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教养的共识,甚至轻视教养。

 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价值观动摇的社会现状,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对21世纪日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养,以及如何使每个人获得社会所需要的教养展开反复论证,并于2001年11月1日向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交了题为《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作为对未成年人、青年和成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阐述了重视教养教育的社会背景,总结了21世纪日本所需要的国民教养,提出了为提高全民素养和实现丰富人生,各年段所要解决的教养课题以及提高教养的途径。

  一、21世纪的日本为什么需要教养

 日本战后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捷,但与繁荣的物质生活相比,人们明显地感受到作为个体的人或者整个社会还远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丰富,还有很多缺失。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趋富足,社会价值观也变得日益多元。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但社会的联系感、整体感却日渐不足。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日本社会逐渐丢失了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由于社会结构不断向少子化、高龄化、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家庭、社区、企业的生存以及与个人的关系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使人们可以瞬间获取全球信息,但也减少了人们直接体验的机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漠。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数不清的恩泽,却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生命伦理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如此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人们对新道德观、未来社会形态以及人的生存方式缺乏明确认识,因而很难建立起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人们越来越轻视刻苦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自主学习欲望越来越低。

 在这种形势下,审议报告指出,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需要认清形势和自身处境,确立人生目标,为实现理想而拼搏奋斗。这种朝着人生目标奋斗的能力,是21世纪人们必备的教养。不仅个人需要教养,社会和国家同样需要教养。教养不仅对于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幸福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社会发展看不见的`“基础设施”。每一个人为获取更多的教养而努力,使其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双重承认,同时不断提高自己,自觉承担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与义务,参与建设有魅力的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才能使日本社会成为备受关注的“有品位的社会”。

  二、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养

 教养是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积累经验、获得系统知识与智慧过程中所掌握的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在反映各个历史阶段浓厚的文化背景的同时,通过不断积淀而传于后世。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必须修得的教养课题。这些课题是在个人积累各种社会经验以及与自己的对话基础上一一实现的,因此每个课题都内化了作为个人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对于教养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方面,而要将它作为一个包括社会规范、伦理、感性、审美意识、主观能动性、平衡感、体力与精力等的总体概念来把握。

 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新时代教养的内涵,意指具有在社会关系中准确把握自己的能力、严格自律的能力、自己创造社会秩序的能力。作为有主体性的人,应当具有为明确的生存目的而努力奋斗的能力;作为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关注全社会的幸福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能力,以及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切实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对于生活在21世纪、需要应对激烈社会变化的日本人来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不仅需要深入理解经年累月积淀起来的日本传统文化和历史,还需要掌握、理解异文化的资质和态度,以及使用外语交流沟通的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理解自然与万物存在的法则和理性处理与环境关系的能力,还需要对围绕科技产生的伦理问题、环境问题等具有正确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有一些普遍性的教养,阅读、写作、思考依然是获取教养的主要途径,其基础则是国语交流的能力。日语不仅是日本社会日常生活的必备语言,而且与日本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以及作为日本人身份的确立、丰富的情感涵养有着直接关系。国语能力的培养,必须作为所有知识活动的基础和初等教育的支柱得到足够重视。对日本人来说,从礼仪、行为准则等传统模式入手,作为身体感觉而牢牢掌握的“休养型教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成为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规范,以及形成教养基础的日本生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只有综合地把握这些要素,才能将新时代教养的全貌总括为一种能力,一种身处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纵观全球的宏观视野、基于历史观点和多元文化视点观察、分析事物以及应对未知事态和新情况的扎实功底和能力。作为修得教养的结果,人们将获得以品位、品格等语言进行表述的德行。

 这种资质和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必须修行到某种程度的统一规定。然而,在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自主选择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并且终生努力,自觉培养和掌握与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相互调和的共生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必要的。

  三、教养的培育

 教养的培育,是每个人终身的课题,因此要求人们不分年龄、职业为获取教养而不断努力。在讨论教养教育的时候,不仅限于高等教育,还包括初等、中等教育在内的所有学校活动,以及从婴幼儿开始的家庭教育、社区活动、各种社会体验和学习。具体方法可以是接触自然,学习自然的法理;也可以从凝聚了人类伟大遗产的古典名著中学习,接触各地的历史遗迹,现场吸取教训;还可以通过勤劳工作体味劳动的快乐,或通过欣赏艺术陶冶美的意识和情操,亦或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心、培养公平竞争的精神。这一切都是人们终身培育个人教养的重要途径。

 在思考教养教育的时候,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教养教育培养对学习、生存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热情。当我们考虑什么是教养教育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才能提高人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如何才能树立全社会尊重努力掌握工作技能、成就事业的良好风气。其二,教养教育是个人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培养统合能力而必须努力的目标。21世纪是一个“知识社会”,人们要学会从海量信息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掌握和整合。因此,教养教育必须将培养理性的知识技能作为一贯的重要课题。其三,异文化的接触对于教养的涵育具有重要意义。“异文化”,并不单指异国文化,而是泛指一切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它包括所有具有不同性别、年龄、国籍、语言、宗教的人所持的不同价值观、人生观和习俗等。通过与异文化的相互交流,在思考自身定位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社会和文化,学会尊重差异,掌握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态度,这是教养的重要支柱。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用以上观点验证迄今为止的教育改革成果,研究出实现新时代教养教育的方针、策略。该审议报告将人的一生分为从幼儿期至

 12、13岁的“儿童、少年期”、从14、15岁到步入社会的“青年期”和成为社会人的“成人期”三个阶段,并确定了每一阶段的教养教育目标、主要课题及具体方法。

宗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能否正确处理好宗教问题,已成为关涉国家安定团结,确保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为此,如实地认识宗教现象,正确地对待宗教事务,较好地处理宗教问题,是当代青年面临的严峻考验。

关键词:青年 宗教信仰

青年是全社会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最富于探究和思考的群体,也是具有叛逆精神和行为的群体,还是思想易于波动变化的群体。对待青年信仰,特别是青年宗教信仰,要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一、正视青年宗教信仰

首先,正视宗教的客观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出现多元化倾向,不仅经济多元、文化多元,信仰和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青年中积极申请加入中国***的人数很多,一直居于青年信仰的首选。但是青年中加人民主党派的、信仰宗教的人数也在增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无法回避。

中国***正视宗教的客观存在和长期性,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对待信仰宗教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信教者,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为祖国建设出力。事实证明,我国宗教界的广大信徒包括教职人员,是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贡献突出,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作用显著。

其次,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要走出宗教认识的误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只有在正确的宗教观指导下,才能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去了解和看待宗教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好唯物辩证法,它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宗教观的基础。

二、加强青年宗教观教育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有着许多著名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其他学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无法了解无神论思想,无法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与宗教密切相关,只有了解宗教才能保持清醒头脑,也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进行宗教学及宗教知识教育。宗教是世界文化的历史宝库,蕴含着人类社会无穷的精神财富。通过宗教学及宗教知识的学习,使青年了解世界的历史、文化、思想,提高青年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文明和道德水平,提高青年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关注社会、关爱人群的情感,推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行动。目前,青年中存在着的浮躁情绪仍很严重,对青年进行适当的宗教学及宗教知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年的浮躁情绪。

再次,进行科学和法制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市场世界化的市场经济社会,科学与法制教育十分重要。

最后,进行人文知识与修养教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离开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懂得马克思主义。人文知识是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基础,要加强青年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教育。

三、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宗教的利用

当今世界局势并不太平,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现代迷信泛滥、邪教活动猖獗的现象。与此同时,部分宗教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渗透,试图分化瓦解民族文化及宗教意识,使青年人成为西方强国的思想附庸。

首先,严厉打击和坚决惩治邪教。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邪教盛行。各种邪教组织搞得乌烟瘴气,成千上万的百姓成为无辜的殉葬品。

邪教组织及现代迷信盛行的原因,一方面,信徒中的封建迷信思想的余毒未肃清。一些人深信迷信可以治病,使各种迷信活动仍有市场。这种情况在边远穷的农村地区尤为严重,中国历史上的巫医不分,致使如今仍有人迷信偏方,企盼神医,结果导致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现代迷信邪教组织有高超的手段。他们旗帜诱人,鼓吹能包治百病;伪装高超,自称本人为神所立,有练功强身的美妙口号;包装巧妙,自诩是现代佛的化身,并运用高科技手段欺骗文化水平低的群众;组织形式神秘,组织严密,戒律森严,迷惑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众中的“世俗迷信”倾向,一些并不信教的人见神就拜,他们相信运气,希望得到各路神或仙的保佑。这种世俗迷信现象强化了民众的迷信意识,是现代迷信传播的温床。“世俗迷信”信仰者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别有用心者的煽动下,有达到痴迷形成狂热程度的危险,因此我们应当警惕世俗迷信现象的蔓延滋长。

其次,严防境外宗教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由于世界上信教人数为绝大多数,在世界范围内不信教者为少数人;而在中国绝大多数人不信教,有宗教信仰者为少数人。这一强烈的反差造成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隔膜,也形成了双方沟通上的障碍。以西方为首的国际社会将“宗教人权”、“信仰自由”问题,作为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用主持公道的名义来对中国内政横加指责,并试图用西方宗教信仰影响中国青年。应当看到,境外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其意识形态渗透的努力,宗教渗透的主要对象是针对青年,对此我们要有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来自境外的“宗教渗透”。

再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一,正确区分正常宗教与邪教。邪教不是宗教,但因它与宗教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人们容易将其混为一谈。一方面,某些邪教是由宗教蜕变而来,当代世界上的邪教与新兴宗教兴起有关。西方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将膜拜团体归为宗教的一种类型,因这种膜拜团体有着许多反传统、重视个人、强调现世生活等特点,增加了与邪教区分的难度。另一方面,某些邪教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欺骗群众。

第二,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的一贯政策。自中国***成立以来,在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上,就一直奉行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实行这一政策。尽管有过曲折和教训,但随着改革和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

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不是如何去促使宗教的灭亡,而是巩固和扩大党领导的各民族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上来,这是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导言 「 ”撒马尔罕”在乌兹别克语的意思是「 ”肥沃的土地”,古称现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曾经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向东迎接着中国及西域的使臣商旅,向西送走了强 斯帝国的教士富贾,向南迎来送往的又是印度的僧侣行者。 撒马尔罕 而这里的主人是举世闻名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曾经他们把丝路重镇建设的美轮美奂,连曾经征战四方的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入这座城市时都不禁赞叹道:「 ”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的更为壮观。” 二、兴起的撒马尔罕 如果说中亚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个,那撒马尔罕是当之无愧的。这里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间,相当于史前文明的旧石器时代。直到公元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时,撒马尔罕的土地曾经相继被巴克特利亚、花喇子模、索格狄亚那、安息等古国所统治。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记载,公元前6世纪,波斯大军在国王居鲁士的率领下向东征伐,一路跨过伊朗高原东部,经过阿富汗北部,渡过阿姆河来到了索格狄亚那,建立了马拉干达,即今天的撒马尔罕。 而后,在公元前4世纪,随着马其顿帝国的逐渐强大,亚历山大也沿着波斯国王居鲁士的脚步东征,占领了北非、西亚、中亚、南亚的大片土地,帝国疆土急剧扩大。此时的波斯帝国却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 败、危机四伏、积重难返了。在一系列的大胜之后,公元前329年,马其顿军翻过兴都库什山,铁骑踏入了阿姆河南岸的巴克特利亚平原,攻占巴克特拉和阿尔诺斯之后渡过阿姆河,直取已经是粟特帝国国际化都市的撒马尔罕。 马其顿方阵 康居国……蕃内九千一百四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至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傲慢不肯与诸国相望。——《汉书·西域传》 公元前3世纪到公园前2世纪,撒马尔罕地区又在塞琉古王国、巴克特利亚王国、大月氏人的统治之下。当时正是中原的西汉王朝派遣张骞通使西域,以求联合大月氏,达到「 ”断匈奴右臂”的战略。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大月氏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史记·大宛列传》 也就是说直到丝绸之路畅通之后,撒马尔罕作为必经之地,才迎来了大力迅速的发展,可见汉武大帝「 ”凿空西域”的决策是何等英明,为东西方的文化、艺术、经济交流打开了一条得天独厚的通道。 随着中原王朝的更迭,公元1世纪到公元2世纪,撒马尔罕地区又被崛起的贵霜帝国羁縻统治,这是一个崇信佛教的帝国,所以此时的撒马尔罕也是一片佛国。因为中亚的很多重要城市如布哈拉、费尔干纳等都在贵霜帝国的统治之下,所以,撒马尔罕的地位略有下降。但是却还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驿站。 二、走向繁荣 康国,善于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出马、驼、骡、驴、封牛、黄金、饶沙、香、阿萨那香、瑟瑟、麖皮、氍、锦叠。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隋书·西域传》 寺内部装饰 由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撒马尔罕已经成为了繁荣异常的都市,各式各样的货物在这里频繁交易,商业氛围浓厚,而贵霜帝国已经被波斯萨珊王朝取代。在公元5世纪,嚈哒人也就是史学上所称的白匈奴人,撒马尔罕、布哈拉、费尔干纳等中亚城市尽在他们控制之下,在他们统治期间,各地上贡的贡金是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各地贸易的繁荣程度有直接影响着贡金的多少。白匈奴政权想出许多办法来鼓励丝路沿线的城镇加强国际贸易,以提高各地的繁荣程度,也就是这一时期,钱币开始在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流通。 名为强国,而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 ——《隋书·西域传》 可见白匈奴统治下的撒马尔罕不仅经济发展较快,成为了中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商贸重镇,在政治影响力方面也占据了相当的位置,逐步成为中亚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8世纪中期, 帝国的第二个王朝阿巴斯王朝崛起,大唐帝国也在东方屹立,并且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土地。阿拔斯王朝处于极盛时期,撒马尔罕也被纳入版图之内, 教开始代替佛教及其他宗教在这里蔓延,到9世纪时,又一个 政权萨珊王朝定都布哈拉,成为了撒马尔罕的主人。一座座华美的 寺和宗教学校在布哈拉、铁尔梅兹、撒马尔罕等城市拔地而起,成为了中亚版图上极负盛名的文化与科学中心。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法显的《经行记》中对撒马尔罕都有记载,称之为「 ”飒秣建国”,居住于此的粟特人具有经商的天赋,「 ”大抵贪求,父子计利”,「 ”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就是这样的粟特人将撒马尔罕建造成了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河中第一大城,在面积和人口方面都超过了萨曼王朝的都城布哈拉。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攻破撒马尔罕之后的情况是: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以来,存者四之一。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大侠郭靖曾经用「 ”伞兵空降”的方式率领丐帮弟子和蒙古是兵帮助成吉思汗攻下了撒马尔罕,而这个计谋是黄蓉得到欧阳锋的启发想出来的。当然这只是虚构的小说,但是在真实的史料中,成吉思汗攻破撒马尔罕只用了一天时间。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兵临城下,花喇子模固若金汤的天堂之城中摩诃末却采用了愚蠢的御敌战略,没用用重兵防守撒马尔罕,而是将兵力分散在国中的各个城市,结果重镇不花剌(布哈拉)、撒马尔罕都没有逃过蒙古大军的践踏。 其国东西三千余里,地宽平,土壤膏腴。王所居城,广十余里,民居稠密。西南诸蕃之货皆聚于此,号为富饶。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皆青石,雕为花文。 ——《明史·西域传》 帖木儿大帝 一直到14世纪下半叶,撒马尔罕褪去往日残破的衣装,换上了新颜,而这都归功于一个叫阿木尔·帖木儿的伟大帝王,他所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地跨中西亚、南亚大部分地区,征战时从各地抢夺来的奇珍异宝都装点在撒马尔罕城的而每一个角落,撒马尔罕重新散发着光芒,升为了一座恢宏壮观、华美异常的明珠。 同时,一个包容的君主会成就一个包容的国度,也会塑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政治环境。在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统治期间,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精通天文、建筑、数学等学科的文化人,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外重视,注重学术和科学的发展,在撒马尔罕修建了乌鲁别克神学院和兀鲁伯天文台,使当时的撒马尔罕成为了整个中亚地区的文化中心。 16世纪乌兹别克昔班尼王朝将都城迁到了布哈拉,繁盛的撒马尔罕开始走向衰落。19世纪被俄国占领,1888年里海铁路修到了撒马尔罕,这里的经济又得到了发展,虽然在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30年间首都从撒马尔罕迁到了塔什干,但是撒马尔罕一直是中亚地区十分重要的城市之一。 三、撒马尔罕与中原 大使厅北墙壁画中的唐高宗猎豹场景 在中国的古籍中撒马尔罕常常以「 ”康国”或者「 ”康居国”出现,现在有些康姓人的祖先就是以前的撒马尔罕人,而在文化政治及经济方面的交流上也与这座中亚古城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掉的关系,造纸术也正是从这里传往中西亚及欧洲大陆。 在656年的粟特国王拂呼缦「 ”大使厅”壁画上描绘有来撒马尔罕的各国使节和卫士的形象,背面的墙壁上就有唐朝皇帝和皇后的形象。另外在西安博物院馆藏的史君墓和安伽墓中都有撒马尔罕粟特人留下的痕迹。 在撒马尔罕的周边考古还发现很多粟特文和汉文都有的双语「 ”开元通宝”古钱、塞琉古安条克一世时期的希腊货币、萨珊波斯银币等,更加说明这里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为世界文明的进程贡献了动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论坛纪念邮票 一座城池跟一个人的一生一样,在繁盛和衰落中循环,虽然他饱经沧桑,但是却在世界的名城中依然灿若明珠。在2001年撒马尔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发力进行了保护修缮,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座中亚古城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它将继续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中心之城。

近期«我们这十年»这部电视剧它是以单元剧的形式来播出的,当前正在热播中,他整部电视剧一共分为了11个单元。他每个单元的主题都不是一种随意的组合,而是一种有意味的高度提炼。他全剧用11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来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的辉煌历史,从严治党,强军征途,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科技强国等各个方面来体现的。呈现了新时代的话剧,那么这部剧中哪个故事最让你感动呢?

«唐宫夜宴»我觉得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在这个故事中,易文艳、林蓓蓓他从离开到回归的选择都揭示了舞者面对现实的职业困惑。而创意编排的舞蹈从竞赛淘汰节目,然后再到全民报关的转变。变音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文艺为谁服务这两个文化问题的思考。

唐宫夜宴中憨态可掬的唐俑小妹,他用他的嘻嘻哈哈以及热热闹闹的时空穿越方式来诠释唐韵的古风,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而且这个故事它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开篇是有白百何,张慧雯主演的。这故事里的精致的唐朝妆容服饰,以及活泼俏皮的灵动舞姿,然后再到华丽而又不失风趣的舞蹈编排。陈让他从传统中汲取了灵感,易文艳领衔主演的创意舞蹈唐宫夜宴一亮相,他就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惊艳了四座。

随后他更加的是走上了河南卫视的春晚,相遇了全国。而唐宫夜宴这个单元剧讲述的便是这一爆款物当中创造彩排以及再到走红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它涉及了多个年代的闪回以及舞蹈演出,仅仅只是两位主演的造型就已经有81套特殊造型,还涉及了六套的舞蹈演出服以及唐朝造型。而且这个剧中它有大量的舞蹈排练以及演出戏,所以这个剧的演员他们都是有舞蹈基础的,而且他们还缺人提前进组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文章宏大的情节,文章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语句或细节,以及看似枯燥乏味的描写,常常被忽视。其实,文章中的这些“小”处,正是作者创作的匠心所在,恰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抓手。

一关注细节描写,审视人物形象

王君老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中,用还原法,还原经典作品丰富多彩的内涵,破解“于勒之谜”、“菲利普夫妇之谜”。分析于勒形象时,学生找到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于勒学生根据文本,讨论交流。

生1:从他的手、脸,我看到了他懂得自食其力了。

生2:从他辛苦谋生的情形,看到了他关心家里人,不愿拖累家人。

生3:从他靠劳动养活自己,尤其是他的信中要报答家人,还有“我”付了十个铜子的小费后,“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看到了他有感恩之心。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习惯地看到少年时挥霍无度、年老时众叛亲离的于勒,漠视了于勒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从而脸谱化了人物。小细节是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落脚点,细细品味,人物形象会更丰满。

二寻找情节破绽,揣摩人物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部经典小说,王君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菲利普家中供奉了十年之久的“福音书”:“我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有没有前后矛盾之处学生分析出这是一封充满谎言的信,学生找出了几处破绽,关键处是于勒旅行并不影响他通信,这一看似巧妙伏笔的地方,恰是谎言的破绽之处。

你如何看待这个谎言

生1:说明于勒在变化,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感恩之心,有对以前不良行为的愧悔之意。

生2:这封信让菲利普全家心存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生3:于勒的这封信应该是善意的谎言。

对于勒的信,我们习惯于理解它促成了姐姐的婚事,为哲尔赛岛之行埋下了伏笔,而忽略了对于勒的形象解读的作用,也忽视了于勒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于不经意处细琢磨,在关键物上多感悟,平淡处就能出异彩。

三解读乏味描写,品味作品内涵

安徽省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在教学《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在课堂上作了学生调查。

师:你最喜欢看小说的哪个部分

生:宝黛初会。

师:你最想略读,甚至跳过去的是哪个部分

生:小说的前五段。

师:前五回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生:主要讲了贾府的环境。

师:你对贾府整体印象怎样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概括出贾府昌盛的整体印象。贾府富丽堂皇、华贵无比,而在王夫人的房里却是:“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这一段文字中连用了三个“半旧”,如何理解

生1:贾府眼前是昌盛的,也露出了衰败的迹象。

生2:贾府的发达是日积月累的,历时比较长,主人恋旧,保留了半旧的物品。

师:贾府是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为什么要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写贾府的特点能否换成其他人

同学们自由讨论,然后发表见解。

生1:林黛玉初来贾府,唯恐别人笑话,眼睛不断地看,心里不断地想。

生2:林黛玉与贾府的关系不一般,她是来寄居贾府的,别人不会更多地留意贾府的布局、环境,她要在这里生活,境遇与别人不同。

生3:林黛玉是一个读书人,她不仅能看到贾府物象的一面,而且看到了文字类的东西。

师:正是因为林黛玉特有的性格、身份,才有了特有的视角,给读者一个贾府的完整印象。

学生大多想跳过去阅读的部分,师生细品琢磨,竟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处,看到了那么丰富的内容,了解了贾府的特点,为学生解读《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著者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看,读者要把复杂的故事读简明。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小”处,做足文章,读出内涵,品出味道来。

钟昌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本文编校:左晓光

新时代社会综合治理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中的预防化解全过程化的内容包括:1、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通过实施社会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法律信息和权利知识,改善解决纠纷的能力;2、建立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同管理;3、完善和改进传统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解决纠纷能力;4、通过社会化协商解决纠纷,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双方的利益协调;5、建立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提供可靠的法律咨询服务,促进双方的和解;6、建立法律教育机制,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解读日本新时代教育方式的报告

 摘要:2001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省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该报告就教养教育的必要性、21世纪需要什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