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是什么意思
校勘是校对勘正的意思。
校勘介绍如下:
校勘,指校对勘正。对书本,报刊,文集等等的修正所必经的一些程序。
校勘的原则介绍如下:
校勘的原则,即目的有三项:一日存真,二日校异,三日订讹。存真又分二种,一为求古本之真,二为求事实之真。求古本之真,多为藏书家所为。他们得到了一个善本,就要把它跟通行本对校,把文字异同,以及书的行款、版式、宁圆差异、纸质,甚至旧本中的圈点。
收藏图章等都要一一记录下来。求事实之真,就是“断其立说之是非”,即对原著的史实错误订误。校异,只是罗列众本并同,校者不作是非判断。
订讹,是最上乘的校勘,要明其致讹原因,用正本或理校订正讹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俞樾的诸子平议、孙诒让的《札迻》就是订讹的校勘专著。
校勘的方法介绍如下:
1、对校法。
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校,遇不同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者,即是此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还祖本以本来面目,缺点是比较死板,其主旨是只校异同,不校是非,只要与祖本相异,即照祖本改正。
2、本校法。
即以本书前后行文互校互证,以决择其异同,校正讹误。此法适于孤本自校。但如古籍不出一手或史源不同,则不能本校。先秦古籍大多非一时一人之所作,则不能本书前后自校。先秦部分多用旧文,西汉部分多用档案,且又为父子相共之作,就不能用本校法统一异同。
前人用本校法取得显著成绩的宋吴经的《新唐书纠谬》和清汪辉祖的《元史本证》。其所纠谬可视为史学研究,但不能据此去改动原错:因校勘是恢复祖本原貌,而不是替原作者改错。
开宝四年(971年),皇帝发布“访医术优长者诏”以集中著名医学家;太平兴国六年(981)发布“访求医书诏”,大量“购求医书”,并明确规定凡献书在200卷以上者,均给奖励;公元1026年,宋政府又下令全国,再次征集医药书籍,并令医学家、目录学家于国家图书馆内予以整理。《宋史·艺文志》等所收载的医药卫生保健书目达590部,3327卷之多。这些措施使国家藏书在多年战乱之后,又达到了更加丰富的水平。为了能使如此众多的医药书籍更多地为宋代的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他们召集知名医学家在全面整理编目的基础上,于公元1057年由政府正式下令在京城设立了“校正医书局”,这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创举。
古籍校勘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文献调查、勘误材料汇编、版本比较、校勘标准的制定等工作。
1、文献调查是为了搜集所要校勘的文献的各种版本、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
2、勘误材料的汇编是为了查阅古籍版本的错误和异文等差异,从而准备校勘所需的更新版本
3、版本比较则是对不同版本的古籍进行比对、对照,以确定各版本的异同和差异之处,为后期的校勘工作提供基础和准备。
4、制定校勘标准是为了确立校勘原则和流程,明确校勘中标点、标注、刊刻细节等方面的要求与规范,以保证校勘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校勘的效果和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勘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0-13 03:58: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