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的生平
由于他一直像穷困百姓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故能对众生--劳苦大众表示深深的同情,他的思想感情亦能时刻与百姓相沟通,人虽出家,心犹在世,思忧于国,情怀于民。他在自己的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不愿成佛,亦不乐升天。欲为婆竭龙,力能障百川。晦气坐自息,罗刹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与棉,大众尽温饱,俱登仁寿筵。”作为一佛子,他宁愿舍弃“成佛”、“升天”的最高成就与愿望而希图人民的温饱与长寿。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世间大苦的悲悯。这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表示出来的“我虽学佛未忘世”,“咏絮无心苦民族”的情怀。寄禅法师和一切高僧一样,未皈依佛门之前,实为性情中人,正因为对世间苦迫的不忍,所以才发起了寄身佛门的心愿,希冀从此远离红尘,摆脱世间种种欲望以及幻化无常的染着,求得自身的清净。正因为他先天中有这样一种根性,因此,即使在出家之后依然能冷眼热肠,注视着世间众生的苦难。深彻的慧照中,贯彻着同情的慈悲。所以才有他的诗句“尽有哀时泪未休”。谁说出家人只顾自身的寂灭与自了?他的慈悲情怀中永远和着悲天悯人的热泪。
此联出自苏州石湖余庄楹联,据闻由清末诗僧八指头陀敬安诗中的“水清鱼嚼月,山静鸟眠云”诗句;修改数字,遂成本联。
拟人化地将“嚼月”改成“读月”,“眠云”改成“谈天”,鲜明地衬托了环境的幽静、清丽和妩媚,蕴涵了浓厚的书卷气。
描写景色的古诗: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清末民初的诗僧八指头陀,(头陀是苦行僧,意即修苦行的和尚。)本来人是有 十只指头的,他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求道的决心,就在佛前把两只指头烧掉了。 八指头陀本来不会做诗,他连识得的字都有限,可是一旦静坐习定觉了悟之后,有一次他到 洞庭湖去会见朋友,第一次提笔就写下了:‘洞庭波送一僧来’的句子,语惊四座,从此做 诗如有神助,信手拈来,不著痕迹, 阳明山在观日台上就刻有八指头陀的诗:‘满天星斗樽前落,无边河山足底生。
八指头陀的生平
本文2023-10-13 05:39: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