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如何看出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萧何是如何看出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他的依据是什么?,第1张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并且为人们所熟知,但要知道在萧何月下追韩信时,韩信还只是刘邦帐下的一介小官,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萧何能够看破韩信身负惊天之才主要来源于他和韩信有过一段相处的时间,十分了解韩信为人。

萧何与韩信有过一段相处时间,了解韩信的为人和才干

韩信在被夏侯婴推荐给刘邦时候,刘邦立马封韩信为治粟督尉,也正因韩信担任此官,成了当时负责管理军队粮草的萧何的下级,于是两人开始有了言语上的交谈,韩信本来也是善谈之人,在平日与萧何的言谈中,他常常展露自己心中抱负和对当下时局的看法,因此深得萧何赏识,所谓日久见人心,萧何自然能洞悉韩信身上惊天之才,这才有了后世流传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然后推荐给刘邦,最终成无双国士的佳话。

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为官,对于项羽的评价很是准确

韩信并不是一出仕便跟在刘邦身边的,在投奔刘邦之前他曾在项羽手下当过很长时间的谋士,后来因不受项羽重用才改投刘邦,因此韩信对项羽算得上是十分了解,这里的了解从韩信对于项羽的评价变能看出,他曾说“项王暗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便道出了项羽身上两大致命缺陷。一个能对对手如此了解之人,一个有如此慧眼之人,自然不会是什么平庸之辈,再者,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这么了解项羽,对于不甘于屈居项羽之下的刘邦来说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便是萧何看出韩信身上有惊世之才的依据之一。

韩信有处事不惊的气度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韩信在一次随军出征时,犯下了大罪即将被处斩,如此危及性命的时刻换做常人必将无比慌乱,吓得屁滚尿流,但韩信不但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还用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将自己从刀口下救下来,此事在军营终流传甚广,萧何自当得知,如此更加肯定韩信是一个临危不乱,有处事不惊气度之人,此亦是大才所必需之气质。

说起韩信之所以投刘邦,就是因为在项羽手中得不到重用,导致他空有满腹才华而得不到施展,于是他不顾项羽追杀而逃,当时的韩信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身上满腔抱负得到施展,这里从韩信留下的汉中对里面他对天下大势的划分之中也都能看出。

还有,韩信有丰富的学识和对于兵书十分熟悉,韩信小时候家贫,不过也正因为家贫,他带着佩剑四处游荡,到有钱人家蹭饭吃,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古籍和兵书,于是在同萧何交往的过程中,他极力谈吐自己心中对于兵书的见解,深深打动了萧何,这也是萧何虽然不懂军事,却能识得韩信身上军事才能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千里马长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因为萧何这样的伯乐,才有后来的齐王王韩信,才有后来流传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佳话。

萧何,堪称是汉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刘邦对他是非常的信任,而且萧何一切的作为刘邦也都看在眼里。也多亏了萧何为刘邦极力推荐韩信,不然后来的历史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了。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萧何本身是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的,而韩信也没有机会带兵打仗,为什么萧何就能看得出来韩信很有将才并且强烈推荐他呢?

之前韩信从未打过仗,萧何也从未带兵打过仗,不怎么懂军事,他怎么就知道韩信是一个能统帅三军的将才,而且还让刘邦筑台拜将,把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他呢?我试着来解读一下。

1韩信小时候的表现让萧何对他刮目相看。

韩信在和萧何的交往中,萧何肯定知道了韩信小时候的事情。比如他受淮阴屠夫胯下之辱的事,还有他把自己的母亲安葬在最开阔的地方,便于有庞大人马祭拜的事。这些事,让萧何看出韩信是一个从小就有大志向,同时又有强大忍耐力的人。在当时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大志向和忍耐力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尺度(比如陈胜从小就有功名心,张良就受过忍耐力的考验),因此萧何认为韩信不是一般的人。

2韩信丰富的学识让萧何对他很是佩服。

韩信小时候肯定读过不少兵书,因为他小时候虽然家贫,但经常带着剑四处晃荡,到有钱人家蹭饭吃,可能是这样,让他接触到不少兵书。不过因为他成名后,对这些事守口如瓶,历史上就没有过他学习的记载。他既然读过兵书,他在和萧何交往的时候,肯定极力向萧何展示自己的才学。萧何虽然不懂军事,但是他和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有交往,知道韩信说的是比较靠谱的。

同时,韩信是一个长得很高大强壮的人(淮阴屠夫羞辱他时,曾有若虽长大的话。韩信最先在刘邦那里,犯了事,要被杀的时候,也有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的话,可见韩信确实很高大强壮),因此,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是最适合当将军的。

3韩信在项羽那里呆过的职场经历让萧何极为看重。

韩信曾经在项羽那里呆过一段时间,而且是项羽的秘书那一类。他给项羽提过很多建议,但项羽都没有采纳。最后韩信才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这一段经历,让萧何极为看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说,在刘邦的阵营里,韩信是最了解项羽的人,差不多相当于潜伏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那时候,刘邦面对的对手,主要是项羽,其余六国诸侯都不足道。如果让韩信带兵,凭着他对项羽的了解,一定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战争方略。所以,让韩信带兵,是没有错的。

4韩信比刘邦所有的将领都强。

刘邦虽然起兵,打下了一些地盘,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因为项羽的咄咄逼人,刘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身边的将士都在逃跑。这时候,刘邦极需要有个大将来统帅三军,提振士气。这样的大将不可能去别的地方找,只可能内部开发。周勃、曹参、樊哙、灌婴、卢绾这些人,就是刘邦身边的将领。这些人是从小跟着刘邦混的哥们儿发小,萧何对他们知根知底,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水平。而韩信和他们显然不一样,显然都比他们强。萧何就算并不确定韩信真能打胜仗,但如果一定要选个大将来稳住局面的话,肯定只能选韩信。

因此,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就算他自己有犹豫,他也要极力推荐,他不能让刘邦心中有犹豫),而历史证明,萧何的眼光是不错的。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自然之师)

安顿下来后,韩信的母亲在门前开垦了一块地,作为菜园,种上了蔬菜。

挖地的时候,地里的蛐蛐儿纷纷跳了出来,小韩信在旁边玩耍。无意中,他看到一群蚂蚁撕咬一只蛐蛐儿,不一会儿,它便一动不动了,然后蚂蚁围成一圈,拖着蛐蛐儿回洞穴。

韩信觉得好奇:“蛐蛐儿那么大,怎么不是一群蚂蚁的对手呢?照常理看,单个的蚂蚁肯定不是蛐蛐的对手,为什么一群蚂蚁就能战胜蛐蛐儿?”想了一会儿,想不出答案。

他急忙问母亲:“妈妈,为啥一群蚂蚁能战胜体型大自己几十倍的蛐蛐儿?”

韩母放下手中的锄头,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微笑道:“乖儿子,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你想虽然一个蚂蚁的力量很单薄,但是很多蚂蚁团结起来,力量就很强大了,知道吗?无数的蚂蚁能感动大象。”

韩信似乎听懂了,点了点头,应声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在离开关隘的时候,小韩信特地拿了一把剑和几本兵书,他想长大后,战胜秦军,为父报仇。

书里面很多字儿不认识,他却坚持读下去,一有问题,就去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很有耐心的一笔一划教他,并让他在一个沙盒里,用小树枝写,写了又抹,抹了又写,如此反复,直至能写会认。

一天,韩信在小溪边玩耍,看见远处的草丛里,一条三尺来长的蛇,正弯弯曲曲的爬向一块大石板,突然,天空飞来一只苍鹰,在它头顶盘旋一阵后,俯冲而下,蛇来不及躲闪,只得张着嘴,吐着舌芯。

老鹰飞到蛇的身后,找准时机,伸出鹰爪,一把抓住蛇的七寸之处,然后扑打着翅膀飞向蓝天。

这一幕,让小小的韩信很震惊,心想:“老鹰为啥不怕被蛇咬?它怎么不抓蛇尾,而抓蛇的七寸之处呢?”

忽然想到爸爸曾经说过,打蛇打七寸,原来,这个道理老鹰也知道啊。

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老鹰的鹰爪太锋利了,一下子就抓住蛇的七寸处,七寸的地方,蛇卷不了头,咬不到老鹰。

这难道就是兵书上说的,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原来自然界,处处蕴含兵法。

想到这些,小韩信开心的笑了,他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可以向大自然学习,向各种动物学习,只要留心观察,就能有所收获。

楚国灭亡后,秦军只抓走了当地的贵族,慢慢的,社会稳定了下来,当初南逃的百姓,有一些也回来了。

大家恢复了生产,过上了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只是这间茅屋的主人迟迟没有回来,想想这样也好,可以暂且借住下去。

韩母几次去附近的集市,一方面去买些生活用品,一方面打探丈夫的消息。

她心里清楚,只有找到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才能打探到丈夫的确切消息。

有一次恰巧碰到一个丈夫以前的兵,他还活着,可是却失去了一只手。

那个士兵泪流满面地说:“韩中尉战死了。”然后从身上小心翼翼拿出一块玉佩,递给韩信的母亲。

韩母一眼便认出那是丈夫的贴身之物,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士兵沉痛地说道:“韩中尉临死前,特地交代小的,让我把这个一定要亲自交给你。我一路打听,了解到你们母子向南去了,这一路找来,找了你们好久。苍天有眼啊,让我在这里遇到你,总算可以完成韩中尉的嘱托了,韩中尉让我转告你,好好的把孩子养大。”

韩信的母亲双手紧紧的握着玉佩,听到这里,已泣不成声……

士兵悲痛,如释重负地说道:“终于把韩中慰交代的事儿完成了,我可以安心回老家了,韩夫人,再下告辞,您多多保重。”说完,转身离去。

过了许久,韩信的母亲才会回过神来,人死不能复生,她决定好好的把韩信抚养成人,不辜负丈夫的嘱托,伤心的她回到住的地方,已是傍晚。

韩信见母亲回来了,急忙上前迎接。

看到母亲手里拿着一块玉佩,觉得很眼熟,突然想起这是父亲随身佩戴的。

他好奇地问道:“妈妈,你手里拿的啥?是父亲回来了吗?怎么没看见他?”

看到母亲眼里闪着泪花,小韩信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时,韩信的母亲,一下抱住小韩信,悲泣地说道:“今天碰到你父亲手下的一个士兵,他说,你爹……在那场战斗中……战死了。”

说完,母子二人抱在一起痛哭,小韩信不停的安慰母亲……

第二天一早,韩母找了丈夫以前的衣服,带着韩信,准备到后山。

丈夫牺牲那么久了,要找到丈夫的尸骨是不可能的,只有垒一个衣冠冢,以尉丈夫在天之灵。

来到后山,韩信的母亲,选了一个绿树成阴,风景秀美的地方,亲手挖了一个坑,把折叠整齐的衣服,小心的安放在坑里,然后拉着小韩信一起跪下。

她两眼含泪,手捧泥土,洒向衣服……

不一会儿,坟垒好了。

坟后是气势雄伟,连绵不断的青山,坟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可以容纳千军万马。一条小河在远处成s型环绕而过,周围山环水抱,左边的青龙山延伸下去,在远处回过头来,右边的白虎山低矮,顺从,像守护着韩信父亲的衣冠冢。

左边的山高于右边的山,青龙回头望,福禄万年有。

在不远的右手方,三块巨石如长戟一样高耸的矗立着,从风水来说,这就是难得的将军穴。

埋藏好之后,韩信的母亲在坟前摆放了一坛酒和一些水果,烧了些纸钱。然后,她带着韩信一起三跪拜,韩母低声说道:“夫君,你一路走好,希望您在天之灵保佑韩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后封王拜相。”说完,带着韩信依依不舍地离去。

生活虽然渐渐安定下来了,可是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可想而知。韩夫人刺绣功夫了得,为了补贴家用,她来到镇上,联系了一家刺绣商铺,做一些刺绣的活儿,在衣服上绣一些花鸟鱼虫等图案,每完成一件衣服,商铺老板给予一定的酬劳。

由于韩夫人刺绣精致,做工精良,在镇上渐渐有了名气,慕名而来找她绣花的客人越来越多,为了赶工,韩信的母亲往往绣到半夜。

好几次,小韩信看着母亲含辛茹苦,熬夜加班,心疼母亲,小声说道:“这么晚了,妈妈,你睡了嘛。白天你要忙地里的农活,晚上你又熬夜绣衣,就没见你安心休息过,如此下去,你会病倒的。”

母亲微笑着摸了摸小韩信的头,说:“我辛苦点没什么,等攒够了钱,就让你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识大体,明白做人的道理。”

小韩信点了点头,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不让你半点受委屈。”

母亲会心一笑,说:“你快睡觉,我再忙哈儿。”说完继续忙手里的活儿。

小韩信一个人钻进被窝睡了。

韩信虽然不幸,失去了父亲,可是他有一个疼自己,爱自己的母亲。

生活就是这样,不幸之中,往往也有幸运,而这种不幸后的幸福,才倍加温暖,倍加感人!

萧何是如何看出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并且为人们所熟知,但要知道在萧何月下追韩信时,韩信还只是刘邦帐下的一介小官,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