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甘肃博物馆是国内比较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博物馆之中常设展馆有五个。大家如果有关注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应该也知道,在甘肃博物馆之中有不少珍贵宝物。在博物馆之中据说珍藏着从远古一直到近现代的一些珍宝。
甘肃博物馆基本信息
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基本陈列有《甘肃历史文物》、《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黄河古象》、《甘肃自然富源》及《甘肃革命文物展览》。
年12月3日,《国家宝藏》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铜奔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驿使图画像砖。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地址:兰州市西津西路3号
1、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2、《仪礼》简
凉州《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每简有字60个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这批简可贵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仪礼》是古代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
3、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4、东罗马鎏金银盘
1988年秋,甘肃靖远县北滩乡本山村东街装的一户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件有胡语铭文的鎏金银盘。公元4-6世纪时期,银盘最大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盘心所饰这位持杖倚兽的青年男子,中外学者大都判断为希腊神话中的迪奥尼索斯。中圈所列的十二个人头像,有人认为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在内的十二神;有人认为是狄奥尼索斯神的眷族。在古代希腊宗教故事中,迪奥尼斯是象征丰收与植物的自然神,尤以酒神著称。即公元4-5世纪,约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前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据《魏书》记载,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
5、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郎树德介绍说,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6、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7、彩塑一佛二菩萨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而得名。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到439年之间开凿,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战乱,特别是经历了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之后,天梯山石窟仅存洞窟18个,北凉、北魏10窟,唐4窟,其余4窟皆残破。1959年由于修建黄羊水库,天梯山面临着被淹的危险,为了保护文物,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省古浪县西北的水峡口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死亡4万余人。
8、垂鳞纹秦公铜鼎
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敛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1999年,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1990年到19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9、人头銎戟
1972年10月出土于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重275克。人头形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阴刻牛头形徽识。国家一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从同墓葬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可知,人头形銎青铜戟的主人为伯,他与白草坡西周墓地的另一墓主人_伯在周康王(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时期被封到这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殷商移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从外貌上就可以判读这不是一个华夏族人像,而很有可能是一个生活在这一地区并与西周有长期的战争的具有雅利安人血统的游牧民族。而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方”。
人头銎戟
10、唐三彩凤首壶
1972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甘谷县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甘肃天水凤文化的见证。同时,三彩凤头壶的造型明显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器型的影响。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的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
唐三彩凤首壶
甘肃省博物馆是西北地区较大的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国际一级博物馆,拥有非常多的精品收藏和展馆面积,收藏了数百万年至现如今的诸多精美物品,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攻略。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有很多,毕竟作为西北之地也是中华文明和西域诸多交流的毕竟通道,也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那么多少令人心动的宝物在此呢
1、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
次宝物是明朝初期建造而成,坐像高达203厘米,金菩萨头戴花冠和发髻冠,面部表情慈和温善,给人一种非常情切的感觉,服饰以及装饰都会精品中的极品,非常讲究和细致,莲座下面刻有字,显示“大明永乐年施”的铭文,是当时明朝官方赏赐给藏传佛教首领的贡品,整个艺术品构造简洁精致,堪称国宝。
2、秦国金饰片
秦国早期是在大堡子山附近生活居住的,当地在上世纪陆陆续续被发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其中诸多金质的饰片被盗墓贼发现,贩卖到了法国等地,最终一套完整的32片秦国金饰片通过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最终从法国追讨回来,现在藏于甘肃博物馆,这种金饰片一般是用来装饰棺木或者马匹铠甲的,是当时王族或者贵族的陵墓无疑。
3、铜奔马(马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身高达到了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整个奔马的形象非常生动,非马奔腾如飞一般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马的四肢非常强壮有力,飞马矫健的一只脚踏在飞燕上,另外三只脚腾空,表现了完美的物理动力学美感。
4、绢底平绣人像
这件文物来自西汉,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看起来像是在对话聊天。
5、彩绘木博戏俑
出土自西汉时期,高达29里面的人俑还是很罕见的,显示两位老人在玩博戏,这是从战国时期到汉朝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作者当时将这两位老者博弈的精彩场景刻录下来,刻画了一副对抗前蓄势待发的景象。6、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属于齐家文化,是兰州市境内发掘的一处古代陶器遗物,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反应了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整个文物保护非常好。
甘肃博物馆16件国宝有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代表藏品有: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葫芦形网纹彩陶壶、旋涡纹彩陶罐、彩绘木博戏俑、铜奔马、绢底平绣人像。
1、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
2、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齐家文化,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3、葫芦形网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施红,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4、旋涡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
5、彩绘木博戏俑: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人高29厘米。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6、铜奔马: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
7、绢底平绣人像: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在 历史 上曾经风风火火,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沙漠、戈壁,荒无人烟让如今的敦煌看起来有些荒凉,不过好在藏在敦煌博物馆的文物依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规模不大的敦煌博物馆,虽然比起馆藏丰富的故宫南京博物院等网红博物馆而言,少了一些看点和热度,然而凭借着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遗存同样成为必打卡的博物馆之一。
甘肃敦煌博物馆一大特色:汉简
甘肃省博物馆中这些汉简出土于汉代长城关塞遗址,因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因此也被称为"敦煌汉简"。敦煌汉简的内容大都以边塞屯戍为主,旁边的这些为近年来出土的与西域往来的汉简,以及反映当时敦煌人民生活中借贷关系的契约简等都重新展现了当时辉煌的重镇风貌。
甘肃敦煌博物馆一大特色:镇墓兽
我们看到的为出土于敦煌附近出土的镇墓兽,古代人相信镇墓兽可以辟邪庇佑死者亡魂的安宁,因此镇墓兽中往往用虎等凶猛威风形象的动物塑造神器。和镇墓兽一样作为冥器的还有天王俑,色彩丰富神态威风,同样是盛唐的精美作品。
甘肃敦煌博物馆一大特色:砖画
和镇墓兽有着同样作用的还有魏晋时期的砖画,同样是作为曾经的陪墓物品。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绘画艺术达到了新的巅峰期,尤其是在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方面更是极具艺术性。
敦煌博物馆中馆藏着不少魏晋时期的画像砖遗存,这些画像砖中既有人物、走兽以及民俗,人物中又出现了鲜卑人、胡人的模样;飞禽走兽中包括了鸭子、马、白象、白羊、白虎、朱雀等;也有神话传说人物比如西王母、伏羲等。
不过我个人更喜欢的则是那些养鸡图这些反映了魏晋时期民风民俗的砖画,总之敦煌博物馆中的这些砖画一定会让你领略到魏晋风度。
甘肃敦煌博物馆一大特色:莫高窟45号窟复制窟
可以说莫高窟的2000多尊彩塑中,超过九成的彩塑在清代被重塑,艺术价值已经被严重破坏。然而经典的45库中却完好地保留了1000多年前盛唐时期的彩塑,成为中国彩塑一绝。
因为莫高窟采取的是随机路线因此很有可能看不到45号窟,为了不留遗憾敦煌博物馆中的复制窟成为了不二选择。虽然为模仿复制的彩塑,在精美程度上比不了原作,但是工艺也算精良,展示了盛唐风格的彩塑。
甘肃敦煌博物馆一大特色:石塔
不过说到敦煌博物馆最特色的文物那么一定非镇馆之宝--石塔莫属,毕竟不论是魏晋砖画还是镇墓兽在中国不少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而敦煌博物馆馆藏的2座北凉时期的古塔,在国内可谓是非常罕见。
这两尊北凉石塔采用仿造印度覆钵塔的方式建造,在塔身处可以看到不少印度风格的佛像,这也是中国早期佛教石窟中经常出现的北凉艺术手法,可谓是将中国文化和西域文化完美的融合,看起来非常异域风情。
总的来说上面马且停提到的几个文物基本上展示了敦煌博物馆的最大特色,也见证着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文物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其中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中国已知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还有发现的亚洲已知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馆内收藏有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中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长8米,高4米的黄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复制品。 代表藏品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向于妩媚,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齐家文化,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葫芦形网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 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施红、黑彩,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旋涡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彩绘木博戏俑: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人高29厘米。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铜奔马,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 绢底平绣人像: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 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 甘肃甘南
甘肃花儿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13 Ⅰ-13 宝卷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第二批:
555 Ⅰ-68 米拉尕黑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
第一批: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68 Ⅱ-37 唢呐艺术 甘肃省庆阳市
第二批: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
637 Ⅱ-138 佛教音乐 拉卜楞寺 甘肃省夏河县
638 Ⅱ-139 道教音乐 清水道教音乐 甘肃省清水县
民间舞蹈类——
第一批: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110 Ⅲ-7 傩舞 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 甘肃省文县、永靖县
第二批:
639 Ⅲ-42 鼓舞 凉州攻鼓子
武山旋鼓舞 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
687 Ⅲ-90 多地舞 甘肃省舟曲县
688 Ⅲ-91 巴郎鼓舞 甘肃省卓尼县
传统戏剧类——
第一批:
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215 Ⅳ-71 道情戏 陇剧 甘肃省
235 Ⅳ-91 皮影戏 甘肃省环县
第二批:
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戏 甘肃省陇南市
曲艺类——
第一批:
255 Ⅴ-19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 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
260 Ⅴ-24 兰州鼓子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第二批:
765 Ⅴ-72 秦安小曲 甘肃省秦安县
传统(手工)技艺类——
第一批: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0 Ⅷ-50 雕漆技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第二批:
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东乡族擀毡技艺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 洮砚制作技艺 甘肃省卓尼县、岷县
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 甘肃省庆阳市
民俗类——
第一批: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肃省天水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52 Ⅹ-4 七夕节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
第二批:
978 Ⅹ-71 元宵节 永昌县卍字灯俗 甘肃省永昌县
992 Ⅹ-85 民间信俗 西王母信俗 甘肃省泾川县
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庄浪县高抬 甘肃省庄浪县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饰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传统美术类——
第一批:
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 甘肃省庆阳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肃省酒泉市
337 Ⅶ-38 临夏砖雕 甘肃省临夏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
313 Ⅶ-14 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唐卡 甘肃省夏河县
315 Ⅶ-16 剪纸 庆阳剪纸 甘肃省镇原县
传统医药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448 Ⅸ-9 藏医药 甘南藏医药 甘肃省碌曲县
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 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 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 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学
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 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 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 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 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 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 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西固军傩) 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 甘南州
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
29 Ⅳ-1 道情戏 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陇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戏 天水皮影戏) 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华亭县曲子戏 秦安老调 通渭县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 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五、曲艺(共计8项)
37 Ⅴ-1 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 河州贤孝) 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 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
41 Ⅴ-5 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5 Ⅵ-1 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 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 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 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计16项)
70 Ⅹ-1 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 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 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有: 1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2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3葫芦形网纹彩陶壶、5旋涡纹彩陶罐、6彩绘木博戏俑等。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1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
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
2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
齐家文化,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3葫芦形网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施红、黑彩,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4旋涡纹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5彩绘木博戏俑
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人高29厘米。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甘肃省博物馆 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本文2023-10-13 07:35: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