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料的早期足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衣料的早期足迹?,第1张

  少数民族服饰不但形制千奇百怪,而且色彩也斑斓缤纷。构成这些千奇百怪、斑斓缤纷的衣饰的,既有棉布、丝绸、化纤,也有皮革、毛呢。我们不禁要问,少数民族服饰所用的衣料都是这样的吗不,许多少数民族衣饰的用料是我们所不知道甚至想象不到的。正是通过那些难以想象的少数民族衣饰的质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

类似用草作衣的事,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并不少见,一般是用山草或稻草编成蓑衣,作挡雨及御寒用,但也有用于穿着的。云南民族学院于1988年在文山州彝族地区征集到一件草衣,用稻草编成,工艺粗糙,形制古朴,犹如稻田中赶鸟的稻草人,但却明白无误是“衣”。至于前面已经提到的火草衣、火草领褂,却已属彝族服饰中的精品了。可见,草这一种得来十分容易的自然物,肯定是人类早期的衣料之一。

我国古籍中,早就有关于少数民族以树叶树皮为衣的记载。唐樊绰《云南志》说当时的踝形蛮“无衣服,惟取木皮以蔽形。”陈鼎《滇黔记游》说云南“夷妇纫叶为衣。飘飘欲仙。叶以野栗,甚大而软,故耐缝纫,具可却雨。”不同版本的《云南通志》,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居无屋庐,夜宿于树巅,以树皮毛布为衣,掩其脐下,手带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鄂尔泰等篡《云南通志》对独龙族则说;“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岩中。”光绪《丽江府志稿》卷一也说:“俅人,男女皆披发,徒面苍黑,不知栉沐,树叶之大者为衣,耳穿七孔,坠以木环。”可见,在清代,象云南的基诺、景颇、独龙这样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民族,以树叶、村皮为衣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情况,部分地延续到本世纪中期。据五十年代初的民族调查材料,云南佤族解放前以棕皮为衣;拉枯族支系苦聪人用芭蕉叶和椰树皮做衣;西双版纳傣族用箭毒木树皮缝制衣服;勐腊县的克木人,到本世纪50年代中还普遍流行树皮衣。综观上面的简略引述,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树叶、树皮为衣。的确曾经是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事实。

用树叶、树皮作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带来的提高,就必然导致树皮布的创制和生产。云南克木人穿着的树皮衣取自构树。构树又叫构皮树,桑科,落叶乔木,高可达十五六米,在云南山野有大量生长。构树叶卵形,有缺裂,较肥大,披硬毛,可以互相沾连成片,不需缝纫、构树皮由韧性极强的长纤维组成,是造棉纸和搓制绳索的好材料。克木人从构树干上削取一米多长的树皮,在水里浸泡二十天左右,取出用木棒锤打,洗去灰黑色外皮,便成结实坚韧的衣服料子。其实,这就是在制造树皮布。与此相似,过去穷苦的基诺人家还采割纤维树皮作垫絮被盖,用这种纤维树皮捶制的“木棉被”,纤维交错,坚韧耐用。苦聪人的树皮布却用藤葛制成。他们把粗大的藤葛砍来剥下皮,泡进水里锤打,晒干后就可以做成衣服,可穿几个月或半年。

  在我国古代以兽皮为衣也早于以丝麻为衣。《礼记。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治其麻丝,以为布帛”。《韩非子》也说;“古者,妇人不织,禽兽之度足衣也。”到了唐代的樊绰《云南志》,其记载就具体得多:寻传蛮“俗无丝棉布帛,披波罗皮指虎皮”;东爨乌蛮“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施蛮“男女终身并跣足,披牛羊皮”;么些蛮“男女皆披羊皮”。现在云南少数民族衣兽皮的实际情形,和樊绰千年前的记述大体一致,彝族和纳西族服饰至今仍然离不开羊皮。在北方,衣兽畜之皮就更为普通而重要,除已经提到过的鄂伦春族和蒙古族外,鄂温克族常穿大长毛衣,这种大衣由七八张羊皮做成,皮板朝外,羊毛朝里,耐用大方。撒拉族男子冬天穿光板羊皮袄。在西南地区,羌族男子喜欢在麻布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

赫哲族历来以鞣制鱼皮衣著称,故被称为“鱼皮部”。每逢春天江河解冻,赫哲人就忙着捕捞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鱼制鱼皮。妇女们用各种野花把鱼皮、鱼皮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精巧地缝制服装和手套、腰带、围裙、绑腿等。由于鱼皮具有耐磨、保暖不透水、不挂霜的特点,冬季穿鱼皮服装打猎、春季穿鱼皮服装捕鱼,都非常适用。生活在西北高原以畜牧为业的裕固族,其服饰却又取自牲蓄皮毛。他们的衣、裤、大氅、几乎都是用光板羊皮缝制的,厚重宽大,而在袖口、衣领、衣襟、下䙓等处则用细皮毛镶饰,显得华贵。他们脚上穿高筒皮靴,显出一副不畏风雪严寒的刚劲气概。

当纺织的技艺发展起来以后,人们逐渐用纺织品代替一些天然产品作为衣料。在这些纺织品中,值得一提的是麻布和木棉布。麻布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使用的历史已经相当长久。按杨慎《南诏野史》中的说法,傈僳族在南诏时期就“衣麻披毡”,而其实“衣麻”的历史还要早得多。在明清编纂的地方志书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服“衣麻”的记载,如《东川府志》卷一:“倮罗,麻布麻裙,刀耕火种,其类最苦。”《开化府志》卷九:“仆喇……山耕火种,迁徙靡常,衣麻被羊皮,弓矢随身。”《景东直隶厅志》卷三:“小倮罗,男著麻衣短衣裤,女蓄发两瓣;覆麻布帕,著麻布密褶裙,赤足。织麻布,薄种山地,捕鼠鸟,樵宋木植以佐生计。”“白倮罗,男女皆衣麻,女束发,青布缠头,别用青布帕覆之。男务耕,女织麻布。”《永北直隶厅志》卷七;“倮罗一种,性朴质,男人以帕包头,身衣麻市齐脐,大半跣足。女子青布束发,背负羊皮。男耕种易食,女绩麻营生。”这里所写,还仅只是彝族的不同支系。其实,连白族也有穿麻布衣的。总之,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过“衣麻”的历史。当然,用木棉织布不象麻那样普遍,但也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事实。《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哀牢夷“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曰桐华布。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及卖与人。”桐毕布即木棉布,它无疑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阶产品。唐代云南居民用木棉作衣是很普遍的。到宋代,云南少数民族生产的木棉布还远销内地。

现在,云南某些地区的彝族、傈僳族和怒族、独龙族、苗族等,还穿麻布衣。贡山怒族妇女的上衣是右衽麻布衫,裙子也用麻线织成。怒族妇女的麻布裙其实是一床麻毯,白天作裙,夜间作铺盖。怒族麻毯为白底,织有红、黑、篮、由坚条,作裙子时,彩条向下,很有特色。独龙族男子在身上被一块麻布,对角交错在胸前打结,下身穿麻布裤衩,跣足。现在就是穿布衣的,出门时无论男女仍习惯要被一床麻布。苗家妇女更离不开麻布,织麻是苗族妇女不可缺少的手工劳动,她们漂亮的花裙子就是用麻木制作的。从种麻到缝成裙子,经过三十多道工序。麻棵长成,就割倒绑成捆露晒,待麻皮发黄则撕成线条,然后捻成线团,再用灶灰水煮沸,经多次漂洗使之雪白,晾干后便可织成麻布。做成百褶裙后,还要绣上鲜花、云彩、鸟兽、鱼虫。海南岛的黎族现在虽然不再穿“桐华布”,但仍保持着把木棉织成精美华丽的 “黎锦”、“黎单”、“黎幕”的技艺,而且在这些织物上绣上有名的“双面绣””,有巧夺天工之美,远近驰名。

总之,草、树叶、树皮、兽皮、麻布等,构成了人类。

成长的足迹怎样写如下:

范例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上五年级了。记得几年前我曾经还只是无知的幼童,在父母的养育与老师的教导下,我渐渐成长为了一个懂事的少年。

路走来,我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它们都是我心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作文第一次发表在报纸上。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一天,我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正在写作业。班主任胡老师突然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份湘潭晚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你写的追寻伟人的足迹发表在湘潭晚报上了说完,她满脸欢欣地把报纸递给我。

我怀着兴奋而又紧张的心情接过报纸一看,是真的!我的作文发表了!yeah!我高兴地欢呼着,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再过一年多,我就要离开东方红小学,离开我留下了成长足迹、交织过多少美梦的菁菁校园了。虽然梦中的日子就要远扬,但留在我心里的回忆却将永芬芳!

范例二

在成长过程中,处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它们或大或小,或笔直或弯曲,或步履轻盈或脚步凌乱,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向前的。

蹒跚学步的时候,奶奶和姑姑相对蹲下,伸直她们的双臂,做出一个绿色的通道,我伸着小手,抓紧姑姑的手臂,奋力前进。幼时的录像带,清晰地记录了那一刻我高兴的笑脸,拍着小手,傻傻地冲奶奶笑着。或许,我也在为自己感到高兴吧。毕竟,那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串脚印。

升入初中的军训,烈日当头,还必须身穿那黑色的校服。我们坚持着,站军姿、走正步。水泥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带着汗水的脚印,也把地面上的热气毫不保留地输送给我们。脚板热得发烫,但是不能停下,停下就是认输,我不能认输。

初中生活异常紧迫,太累了,稍微停一下,松一口气,退一步吧,这样的话在心里反复又反复。我的脚尖悄悄往后转,可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不能往后,不要留下后退的足迹。

或笔直,或凌乱。但是,它们的方向都是前进的,它们激励着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向前,向前!

范例三

小时候,我像所有的小孩一般,喜欢玩具、喜欢把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因为这样,便可以置身于玩具之中,不被打扰。八岁时,我渐渐懂得了妈妈的辛苦。于是,每次玩玩具时,我都会尽量少玩一点,然后粗暴地将玩具胡乱往收纳盒里一塞,便走开了。

有时心血来潮,会像小时候一样,将玩具撒满一地。妈妈看到后,总是忍不住说:“你这样胡乱一塞,总有一天玩具会被塞坏的。”我总是嘿嘿一笑,然后跳着跑开了。

现在小学快毕业了,我也比以前懂事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我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调皮的小孩子了。玩玩具的时间少了,偶尔玩一会也不再把玩具撒一地了,每次都会整整齐齐地将玩具收拾好,有时还情不自禁的帮妈妈打扫起卫生来。

这便是成长的足迹,成长的印记,因为成长,令我董事;因为成长,令我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因为成长,令我懂得克服困难。

关于成长纪念册发展足迹怎么画,相关内容如下:

成长纪念册可以通过画发展足迹来记录个人成长历程,具有自我认知和情感积累的作用。下面介绍如何画发展足迹。

1绘制时间轴

在纸张中央画一条横线,作为时间轴,从出生至今并且留有适量的空间,用来填写个人经历。时间轴的左侧可以添加出生日期、所在地、体重等信息,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进行设计。

2分阶段细化

根据时间轴不同的阶段,对成长历程进行分期记录,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上标注起点和终点,并填写具体的个人成长历程,例如学习成绩、参加活动、学习新技能、爱好特长等。

3添加符号和

在每个节点上可以添加时间点,也可以用符号或来标识,更生动地表达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点滴,比如用小花表示获奖、用足球表示参加比赛、用字母表示学成一门新技能等。

4增强美感

在涂鸦的过程中,注意颜色搭配和布局设计,使整个足迹可读性更高、清晰易懂,同时使画面更美观。

5留出反思空间

在时间轴的末尾或每个阶段末尾,留下一些空白区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成长中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变化。这个部分可以从自我角度深入透析过去的经历并且为未来提供支持。

成长纪念册的设计相对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发挥,将画面设计成个人喜好的样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过程和展示内容让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且将个人成长的点滴通过具体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记录保存,以此帮助自我认知理解。

一、大赛主题:寻访校友足迹,规划人生未来二、参赛对象: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可以以个人或者团体参加三、参赛时间:2005年3月——4月30日四、大赛内容:

1寻访优秀校友,调查了解校友的基本情况(毕业时间、专业、个人特点、个人成就、成长过程等);

2校友对我校在高等教育发展和创办综合性大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用人单位(人事干部、领导)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4根据可能情况,了解今年和今后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5结合校友的事迹与自身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今后的就业前景做个计划;

6在寻访的过程中,拍摄优秀校友有关。五、寻访校友途径:

1寻访方式:可以采取走访、电话采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成进行(可以先咨询本校教师关于优秀校友的情况);

2寻访目标:当地中小学、教育局,企事业单位,各级医疗单位、医院,人才市场等。六、调查报告要求:

1采访1—3名或者多名优秀校友(可向他本人或单位要事迹材料),以介绍优秀校友的事迹材料、校友的成长历程;

2社会对我校办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3收集用人单位的简介、用人需求(建议除到用人单位外,可以到人才市场获取资料);

4通过调查,发表自己对校友的优秀事迹和当前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的感想;

5结合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实际行动的收获和经验。

以以上五点为主,形成15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七、交稿方式:

征文稿件交在2005年4月30日之前交到作者所在学院团委办公室,或者发E-mail。稿件中注明学院、班级、姓名等信息。八、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评委由学校资深的专业教授担任;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若干名,学院优秀组织奖6名,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九、媒体宣传:

此次大赛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我们将推荐到《杭师院报》、《师院青年》、杭师院就业信息网、各二级学院院报上发表等。十、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在寻访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增强防盗、防骗意识,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

2注意形象。到用人单位去调查时要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十一、****:

(略)附:我校部分优秀校友名单(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校团委

人文学院团委

校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2005年3月15日

七、八十年代,在人们心目中教师还处于臭老九行列,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很低。凡是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自卑自怜:进错了校门。当老师,对每一个师范生来说好象都是一个无奈的必然。有门道、有想法的人都会信马游疆地描绘理想、开辟未来。我在班里属于年龄比较小的,对许多事不懂不问,随波逐流。导师指点着我们几个年龄小的同学说:你们连社会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能学好历史?的确,我对如何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并非我的爱好,学的很辛苦和用功,历史古籍的学习更是吃力,可我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寻找自己兴趣和志向。对于班上的是是非非不知所措,处于一个从中学学习向自我提高的大学学习转型,从一个单纯的学生环境到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的迷茫、痛苦阶段,常常渴望有一个长者或智者的指点。至于将来做什么工作,我没有任何感觉。

读大四时,我们到长安韦区一中实习。我的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中的李维宁老师,这是一个德高望重、极富经验的教研组长、历史高级教师,他透彻清晰的讲解、灵活自如的调动、渊博深厚的历史知识功底,无不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或许我从小是运动员的缘故,做什么事都有一股争先的劲头,吃苦的劲头,从观摩教师上课开始,到自己备课、写教案,我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该上课了,站在高一(2)班的教室外,等候第二遍铃声时,忽然,我因为紧张而全身颤抖,硬着头皮进到教室,我努力让自己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装出一副从容的姿态,尽量大声地向全班同学说道:“上课”,与此同时,脸腾地红了,感觉到火烧火燎。同学们齐刷刷地回应:“老师好!”。看到学生们清澈坦诚的双眼,我又一下子平静了,自然了,觉得那么亲近。回过礼后,我已经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教师了。大方、自信地完成了我生平第一节课,下课了,我久久地处于一种亢奋之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同学交换心灵的感受,不断咀嚼着当老师的神圣与自豪。“是一个好教师的苗子”李老师给我们系上带队老师这样评价我,并且,给我的实习成绩一个难得的“优秀”。就是这样一句鼓励,我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当一名教师,我把无奈变成了向往和期盼。

衣料的早期足迹?

  少数民族服饰不但形制千奇百怪,而且色彩也斑斓缤纷。构成这些千奇百怪、斑斓缤纷的衣饰的,既有棉布、丝绸、化纤,也有皮革、毛呢。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