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白蒿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蒿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蒿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白蒿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功能主治 211 白蒿的用法用量 212 附方 213 白蒿的临床应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蒿 1 拼音

bái hāo

2 《辞典》:白蒿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Bái Hāo

23 白蒿的别名

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2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25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河边、草地、荒地。分布东北、华北及甘肃、陜西等地。

27 化学成份

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

干植物含生物堿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28 药理作用

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r内酯,对金**薄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29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210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211 白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

212 附方

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213 白蒿的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蒿的方剂 七禽食方

)、地衣(即车前实,8月采)、蔓荆实(9月采)、白蒿(11月采)各等分。功效:延年益寿。长服耳目聪明

覆盆子丸

0丸,食后温酒送下;如不饮酒,以浆水下。注意:忌白蒿、青蒿、荏子、萝卜、蒜。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七白挺子膏

gāo《医方类聚》卷八十引《千金月令》:方名:七白挺子膏别名:七白膏组成:白芷1分,白蔹1分,白术

夜容膏

èrónggāo《便览》卷四:方名:夜容膏组成:白芷、白牵牛、黑牵牛(俱用头末)、玉女粉、雁条、白

大玉容丹

拼音:dàyùróngdān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

更多用到中药白蒿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蒿的中成药 白带丸

首。白带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香附(醋制)。具有清热,除湿,止带的功

白花蛇舌草注射剂

疗药物剂型:2ml。白花蛇舌草注射剂的主要成份: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白花蛇舌

艾姜丸

ijiāngwán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鸡蛋汤

àiyèjīdàntāng处方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

灵宝如意丸

Wan标准编号:WS3B290998处方:白粉霜120g天麻120g血竭120g雄黄120g

更多用到中药白蒿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蒿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白蒿

《尔雅》)、蒌蒿(《食疗》)、(音商)。时珍曰∶白蒿有水陆二种,《尔雅》通谓之蘩,以其易蘩衍也。曰∶

《证类本草》:[卷第六]白蒿

白蒿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

《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白蒿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也。《尔雅》

《本草图经》:[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白蒿

白蒿,蓬蒿也。生中山川泽,今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诸草而生,似青蒿而叶粗,上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茵陈蒿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神方脚气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方脚气丸 1 拼音

shén fāng jiǎo qì wán

2 《魏氏家藏方》卷八 21 方名

神方脚气丸

22 组成

橘皮4两(去白),干生姜2两。

23 主治

脚气。

24 神方脚气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以蜜半斤,炼化,去上沫,下药在内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神方脚气丸 《杂病广要》:[脏腑类]伤食

窦云∶微此殆绝。(《神巧》)(按∶此二味散用,治脚气,见《千金月令》,宜参彼门。)槟榔丸,治饮食不化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治法总要卷下]橘皮丸

末二两右二味以蜜半斤炼化去上沫下药末在内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每日服之即不生壅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一诸气门]一切气

)调气利膈。消痰止嗽。治胸膈烦闷。口干多渴。并治脚气。木瓜(一斤切片去皮)白盐(好者)生姜(切片)甘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木通加川芎、陈皮。经年腰痛加萆,酒煎再加玄胡索。脚气加槟榔、木通、穿山甲。坚硬 加穿山甲、独活、麻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治法总要卷下]红雪神功丸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苣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苣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注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苣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苣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苣 1 拼音

bái jù

2 《辞典》:白苣

21 出处

《千金·食治》

22 拼音名

Bái Jù

23 白苣的别名

生菜(《千金·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

24 来源

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栽培种白苣的茎、叶。

2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莴苣"条。

26 性味

苦,寒。

①《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寒。"

27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肠、胃。"

28 功能主治

治热毒,疮肿,口渴。

①《千金·食治》:"益筋力。"

②孟诜:"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

③《日用本草》:"解热毒,消酒毒,止渴,利大小肠。"

29 注意

《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210 附方

治鱼脐疮,其头白似肿,痛不可忍者:先以针刺疮上及四畔作孔,捣白苣取汁,滴著疮孔中,如无,以干白苣末用敷。(《千金方》)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苣的方剂 珍珠丸

诃子、栀子、川楝子、方海、肉桂、草果仁、黑苣胜、白苣胜等29味。功效:通络化痰,舒筋活血,除湿散风,

七白挺子膏

gāo《医方类聚》卷八十引《千金月令》:方名:七白挺子膏别名:七白膏组成:白芷1分,白蔹1分,白术

大玉容丹

拼音:dàyùróngdān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

夜容膏

èrónggāo《便览》卷四:方名:夜容膏组成:白芷、白牵牛、黑牵牛(俱用头末)、玉女粉、雁条、白

七白散

拼音:qībáisǎn《永类钤方》卷二:方名:七白散组成:白蔹、白术、白牵牛、白附子、白芷、白芍药

更多用到中药白苣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苣的中成药 白带丸

首。白带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香附(醋制)。具有清热,除湿,止带的功

白花蛇舌草注射剂

拼音:báihuāshéshécǎozhùshèjì英文:白花蛇舌草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白花蛇舌

艾姜丸

ijiāngwán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鸡蛋汤

àiyèjīdàntāng处方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

灵宝如意丸

Wan标准编号:WS3B290998处方:白粉霜120g天麻120g血竭120g雄黄120g

更多用到中药白苣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苣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四十菜部下品]菜之草

无毒附莴苣丛生白苣主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名医所录)苗(陈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白苣

《嘉》)释名石苣(《纲目》)、生菜。时珍云∶白苣、苦苣、莴苣俱不可煮烹,皆宜生去汁,盐、醋拌食,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九]白苣

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腹痛。陈藏器云∶白苣如莴苣,叶有白毛。莴苣冷,微毒。紫色者入烧炼药用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莴苣

炼药用。时珍曰∶莴苣,正二月下种,最宜肥地。叶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粘手。四月抽苔,高三、四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六]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补肺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补肺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补肺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补肺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41 组成 42 主治 4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千金翼》卷十五 51 组成 52 主治 5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61 组成 62 主治 6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91 组成 92 功效 9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补肺丸 补肺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ǔ fèi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Bufe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08989

23 处方

熟地黄  200g 党参 100g 黄芪(蜜炙) 100g 桑白皮(蜜炙) 200g 紫菀 100g 五味子 80g

24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00~ 11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酸。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 含棕色核状物。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 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草酸钙方晶直径11~32μm。下皮细胞长方 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有的含紫 素。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 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8 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 咳痰粘,咽干舌燥。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 规格

每丸重 9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3 补肺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补肺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39 规格

每丸重9克

310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1丸,一日2次。

311 禁忌

外感咳嗽者忌服。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气虚咳嗽,其表现为咳嗽短气,咳声低弱,痰质稀薄,自汗畏风,体虚乏力。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寒热表现,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补肺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41 组成

钟乳粉半两,人参半两,白石英半两,阿胶(炙令燥)1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锉)3钱,细辛(去苗叶)2钱。

42 主治

肺虚喘咳少气。

4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甘草汤送下。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千金翼》卷十五 51 组成

麦门冬(去心)2两,款冬花2两,白石英2两,桑根白皮2两,桂心2两,五味子3合,钟乳5分(研为粉),干姜1两,大枣100枚。

52 主治

肺气不足,失声胸痛,上气息鸣。

5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饮送下,日3次。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6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9:423) 61 组成

黄耆200g,党参200g,白术150g,防风30g,蛤蚧5对。

62 主治

肺气虚,咳后气短,久咳,倦怠无力,自汗,语音低微。

6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早、晚各1丸,温开水送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

7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71 组成

百部(焙)2两,贝母(去心)2两,山芋2两,阿胶(炙令燥)2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3两(生),半夏2两(捣罗为末,先以鹅梨汁1盏,生姜自然汁1盏,同熬,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72 主治

肺气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语声不出,津液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

7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74 制备方法

上药除半夏膏外,为末,以膏和,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如鸡头实大。

8 《本草图经》引《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81 组成

杏仁2大升(山者不蛀,拣却双仁及陈臭)。

82 主治

咳嗽。

8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后任意茶酒送下。

84 制备方法

以童子小便一斗,浸之,春、夏日,秋、冬14日,并皮尖于砂盆中研细,滤取汁,煮令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仍以柳篦搅,勿令著底,后以马尾罗或粗布下之,日曝,可丸即丸。

9 《医方类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91 组成

干地黄1斤(汤净洗),杏仁半斤(汤去皮尖)。

92 功效

补肺。

93 补肺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30,食后熟水送下。

94 制备方法

上细切,以木臼中先杵地黄,后入杏仁同杵令匀,急手丸如梧桐子大。

95 用药禁忌

忌萝卜、莲、藕、贝母、白药、毛米粥。

古籍中的补肺丸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六]咳嗽失声

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补肺丸方百部(焙)贝母(去心)山芋阿胶(炙令燥各二两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诸咳嗽(附论)

豚胆和小便。生姜、橘皮、诃黎勒、桃皮煮服。治嗽补肺丸(出本草)用杏仁二大升。小者不用。拣却双仁及陈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论斗殴穴道

药,补药亦可。肋骨不断者,亦用十三味一帖,后用补肺丸为妙。人参五钱,白芍五钱,浓朴五钱,前胡一两,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下品]杏核仁

实不可多食,伤神,损筋骨。刘禹锡《传信方》治嗽补肺丸,杏仁二大升,山者不中,拣却双仁及陈臭,以童子

《养生类要》:[前集]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

白蒿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蒿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蒿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