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术的黄符常被称为“鬼画符”,那黄符上面究竟写的是什么?
黄符经常出现在**和电视剧中,但很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真的看到了,可能会表示惊讶,很多人都知道,黄符是用来辟邪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起到作用其实是上面的文字,而且根据文字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黄符上面的的字实在是太抽象了,很难看清上面写的是什么。那黄符上究竟写着什么呢要说黄符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就要从很久之前开始说起。
在古代,朝廷会制作一些刻有文字的竹子。一般这种竹子是王室使用的,而后面发展到只要是朝廷的人都可以使用,因为外面的士兵拿着竹子就表示他们有一定的权利,但他们也必须服从朝廷。后来到了汉代有了黄符,它的意思是天神颁布的不可抗拒的命令。
那时人们所信奉神就像政府,鬼怪就像士兵,看到黄符一定要绝对服从。黄符上面的文字,就像让妖魔鬼怪绝对服从、无法抗拒的枷锁。
当然,我们所说的茅山道士在黄符上写的也是让妖魔鬼怪听从命令的文字,到底怎么画呢道士上面会写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而除了太上老君还有一个比较经常出现在黄符的奉命仙人,就是三青仙人,而三青仙人代表文字就是要画三勾。
下面还会带有一串像麻花一样的线。事实上,这不是什么线,而是捆仙索。可能你会觉得很简单,就这样随便画画,但黄符还是找道士画得比较好,自己画不一定有用。
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在漫长的道家符的文化,符图主要是古圣贤内修于身,外用于世的的全息图文工具。后来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原因,一系列的文化变迁,符逐渐成为道医、道士医病驱邪的常用图形和文字,或称符文、符书、符术、符禄、符图、甲马,名称多异,实则一指。其中的道家符咒便是在千年文化变迁后遗留下来的经典。
“符”自甲骨,本意为符节,一种凭信之物,符作为出入门关时使用的凭证,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符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吏家属专用的出入符,这种符上记载着使用者的年龄、随员、性别、特征、以利于辨别;另一类是普通人使用的通用符,这种符不署明具体人名,只写上编码,是有关机构临时发放给出行者使用的凭证。
由符信之义再作引申,变为符命、符应、符瑞,符是上天赋予人君的受命,往往以符箓、祥瑞的形式出现,如《赤伏符》 、《河图圣洽符》、王莽的《铜符帛图》等,它们都代表着上天的意志,信而有征,如同符节,会得到契合、验证。道家的书劾秘闻之所以被称为“符”,取的也是凭信、契合之义。不过,它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术士通过画符与上天进行沟通,以合上天的意志并取得超常的能力。其二指灵符而有验,如同符契一样有信。道符就是将之前各种符的功能合二为一,因而成为一种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技术方法。
道家符,源自上古,盛于汉唐。汉唐时代,符图盛行,为居家必备之物,当时民间百姓不论贫富贵贱,购买符图孝敬双亲以祛病护身、馈赠亲友以传递平安为主要民风之一,故在汉唐时代,几乎家家悬灵符,人人读老子,这是当时奇特的文化现象。道家符因为制作复杂且要求极高,民间难得,多为皇宫、道观、大庙密用,传说凡得此符者,必藏不外露,且视为镇山之宝。所以道家符是名副其实的法中之密,符中至尊。
1、《庄子》
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2、《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3、《周易》
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4、《太上感应篇》
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5、《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
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
6、《西升经》
是道教经典书籍,全称《老子西升经》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义枢》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
此经最早称记,后纪而成书。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与《老子》的关系非常密切。该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影响。
1、颜色较深较黑一点的纸是下鬼魅的。
2、颜色偏黄一点的是敬神的,但此种纸可两用,若打上圆形印迹就可用来下鬼魅。
3、盖有红色园印章“往生金钱”四字的即是下鬼魅的,每个印为阴间一元冥币,往生者,乃人死后,烧此纸钱给死者灵魂,在阴间贿赂解差小鬼不受欺负,少受阴间刑罚之罪的作用,早点往生他方去投胎阳世。
4、五行的有白黑黄青(绿)紫,黑白的招阴灵小鬼借冥神之力,黄的借天神之力,绿紫的的借灵物比如猫狗千年古树所谓的妖的力量来招。
古代道家文化
天上神仙、虚空过往神祇,山神、土地、城隍、龙王、佛道神明、及各寺观庙宇所供诸神皆尊称为神或菩萨。以上统称为神。阎王、鬼卒、解差等凡在阎王殿服役或派出的各路鬼卒。
世间人肉体死后,剩下的灵魂意识,自己家里祖先灵魂则尊称为祖宗家神,对于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灵魂都称为鬼,六畜牲口的灵等非人类的灵魂则称为魅,若不知道或分不清是人类灵魂还是畜类灵魂的,则合称为鬼魅。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家
-道德经
“符篆”是错误的写法,正确的写法是符箓。
符箓是一种法术,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传达天神旨意的福信。
箓的本义为“薄藉”,即“记录”。箓分两大类,一为纪奉道者之名册,记载受箓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所授之道阶。二为纪记诸天曹佐吏之名讳与职能等,即“天神名录”。通晓此法箓,才能召神遣将,除妖镇邪。
道士授箓的原因:
法箓是道士应持之典,也是对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认定,故升授、加授均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同时法箓又是道士行法的凭证,只有授过箓之后,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未授箓者,行法不灵,吏兵远身,如强行施法,不但不灵,且自身反遭天谴。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脱俗,一旦羽化,即可凭箓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茅山术的黄符常被称为“鬼画符”,那黄符上面究竟写的是什么?
本文2023-10-13 08:39: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