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最早是谁提出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中医治未病最早是谁提出的?,第1张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

《中医治未病》内容简介: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 健康 管理中心主任医师 袁尚华

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从有关扁鹊的 历史 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中医鼻祖扁鹊中医治未病智慧已经闪现璀璨的光辉。

治未病的重要性

医生治病有三个层次:于病视神、病在毫毛、病入脏腑。每个层次都很重要,但治未病的意义就更大,“病未有形而除之”。每个人最好做到不得病,即使做不到完全不得病,也要做到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病后不进展、瘥后不复发。也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与“末”一划不差,只是笔画长短有别,但含义截然不同、大相径庭,中医的优势就在于治未病,未病 养生 、欲病救萌,防病发生与进展,而不是到疾病末期再给与关注治疗,事倍功半,甚或已无药可治。

治未病的可能性

疾在腠理、血脉、肠胃、脏腑骨髓膏肓,是从病浅病轻病小,到病深病重病大逐渐发展的,所以要从疾病的早期进行诊察干预。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对证治疗方法:汤熨、针石、酒醪、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等。“医之所病,病道少”,病入脏腑骨髓膏肓,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药可治或穷其医道,犹半死半生。“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也是这个意思。治未病的含义就是要尽早发现微小的问题,然后施以适宜招术方法,防微杜渐。

治未病的明理性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告诫人们自以为是、不辨是非、不知好歹、骄横傲慢、肆意妄为、恣行无忌、贪图安逸、妄劳无度、衣食不适、昼夜不分、轻身重财及迷信巫术,显然不利于 健康 、不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更重要的是在未病之时,就要明白 养生 之“理”,要谦卑好学、明是知非、知行合一、与时俱进、慎始善终。轻身重财不仅是指得了病舍不得花钱去治疗,同样告诫人们在没有疾病的时候,也不能为了金钱名利而过度透支身体,耗伤气血,疾病由生。现在我国每年猝死50余万人,悲剧连连,根源就在于不明人生之理、 健康 之理导致的。

治未病的生活性

养生 保健、 健康 长寿的道理方术有千万条,但扁鹊已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几条,就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穿衣吃饭要适合自己的体质、年龄、性别,还要适应时辰、季节、区域,还要根据劳动、运动等脑力体力活动量、工作环境,增减衣物、调整饮食的量与结构。比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等。“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要重视适应阴阳之气在昼夜四时之转化,而不能阴阳相并,无阴无阳、不阴不阳,从而导致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不足、运行失序、紊乱不定,继之以病。避免阴阳并,对于城里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白天不见阳光,终日在日光灯下,与自然之阴阳之气不相衔接,久而久之,眼睛容易近视、脊柱容易侧弯、身体容易僵硬、体力下降,不仅气血不足、气血逆乱,还易致意志力毅力下降、精神错乱。再就是夏天开空调室温过低,该出汗时不出汗;冬天开暖气室温过高,该封藏时反而皮肤热张汗出,易受风寒。《黄帝内经》中所言 养生 总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与扁鹊这些 养生 方法何其一脉相承!

中医治未病源远流长。2400年前扁鹊已经非常重视治未病,或者说中医历来都是既重视治已病,也重视治未病,防治一体。那现代某些人如此现代、如此文明、如此精明,为什么反而不重视治未病了呢?反而心理疾病、生理疾病以及合而复之的心身疾病越来越多了呢?凡病多三分治七分养。每个人的 健康 第一责任人是自己。无论一生何求, 健康 是第一需求!

附记:关于扁鹊的 历史 记载

《鹖冠子》载: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 健康 管理中心主任医师 袁尚华

现代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之后,感到疲乏、劳累。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越

重视身体健康。我们一般都是有了病之后去治疗,

如果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健康、更好的的生活,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

那么什么才是中医的“治未病”呢?

“治未病”的简单理解,就是在没有患病之前先要做好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以理解成化险为安的意思。

另外它还有一个意思,是指相对无病,病在早期阶段,患者没有察觉到,属于潜病未发阶段。这种也称为治未病,此时治疗就是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

《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开头第一句,就是黄帝问他的老师歧伯:上工治未病?何也?

老师解释说:什么是治未病的最好的医生,比如医生看出病人肝脏有问题,懂得经络传导,知道病气会从肝脏传到脾上,所以先补脾。一般的医生呢,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另外,人生病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

一、经络受风,传入内脏,没有及时治疗,后来内部器官会出问题。

二、血管壅堵。

三、作息无规律、性生活太多、被利器所伤、虫咬或野兽所伤。

中医是怎么治未病呢?

针对第一点,如果在外面受了风寒风热的,四肢刚刚觉得沉重、鼻塞、头疼,就用锻炼、导引、呼吸法、针灸、按摩等方法,把风赶出体外,恢复健康。

不要随意伤害身体,尽量避免虫咬兽伤,令身体受外伤。

作息有规律,吃健康的食物。

不要做犯法的事,性生活有节制,保持心态平和等等,令血液畅通。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达到真正的“治未病”。 

这么看来,中医的“治未病”,防大于治,小恙用小治即可恢复健康,最重要的是调节心理。

爱生气的人身体都不太好,如果一个人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心态也不稳定,长时间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用中医的“治未病”来养生,还是很不错的。

河北邢台潭村鹊王庙里的扁鹊神像

神医扁鹊之“治未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

潭村大杨神树

潭村鹊王庙及大杨神树

(潭村曹家,父理思绪,子理医药,相辅相成,潭村传承,传承潭村……)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评:解决患难者强,防患于未然者神。

附原文:《鹖冠子·世贤第十六》

卓襄王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临朝为随兵故,若尧之任人也,不用亲戚,而必使能其治病也,不任所爱,必使旧医,楚王闻传暮在身,必待俞跗。”卓襄王曰:“善。”庞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医秦,申麃医郢,原季医晋,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数。”卓襄王曰:“愿闻其数。”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 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 ng 〕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

 节选自《 韩非 子 喻老》。 韩非 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 神医扁鹊 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 虢国 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 齐桓公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 齐桓公 ”,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 姜姓 齐国的 齐桓公 小白相同,故史称“田 齐桓公 ”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 上蔡 ,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 上蔡 ”一说,难道此 上蔡 非彼 上蔡 ?)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 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 ng )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 医生 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 秦国 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 医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 医生 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大体以“居十日”为单位)。

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好 hào汤 tà ng 熨 wèi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 跑走 今 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 古 询问 今 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 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 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 止,停 今 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 古 寻找 今 绳索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http://sogushiwenorg/author_404aspx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治未病即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在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及时干预,匡扶正气,通过针灸、刮痧、汤药、食疗等各种方法调节阴阳平衡,让人体回复动态平衡的状态,这个阶段的调节往往比生病以后再进行治疗更为有效。

中医治未病最早是谁提出的?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