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银雀山和金雀山的地下有规模较大的汉代墓群,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
1972年4月在银雀山发掘古墓两座,定为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墓址开凿在岩石上,为长方形竖穴,均为一椁一棺。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一侧为边厢,边厢内放置随葬器物。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于1981年破土动工,1989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
郭店楚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郭店楚简上记有道家文献2篇,儒家文献14篇,其中以道家文献《老子》最为有名。《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和其弟子的著作。但《老子》一书的原始面貌及其形成过程,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一直不清楚。郭店楚简《老子》利用竹简由长到短的变化显示着形成时代上的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它是截止到二十世纪所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道家著作。另外,郭店楚简的儒学著作,在儒学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之间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因为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儒学大师相距近200年,儒学研究者一直认为这200年间的儒学没有发展和传承。而郭店楚简中首次面世的14篇儒学著作正是孔、孟儒学思想的“纽带”。
郭店楚简的出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竹简内容的思想性、学术性引起国内外学者有关注和重视,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了研究郭店楚简的机构,多次召开了郭店楚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郭店楚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饶宗颐认为,自1970年来近二十年的考古新发现,特别大批楚简的出土和研究,有可能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带来一场“自家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代替上一世纪由西方冲击而起的新文化运动”。 萧萐父教授说:“郭店竹简和上博竹简的全面研究,势必重新审理这些大悬案,重新改写中国学术史、经学流变史、楚国文化史。” 2008-2010年国务院曾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计13种古籍入选:
1、穷达以时。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2、缁衣。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3、鲁穆公问子思。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4、五行。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5、成之闻之。战国,竹简 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6、语丛一、二、三、四。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7、六德。战国,竹简,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8、性自命出。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9、尊德义。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0、唐虞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1、忠信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2、太一生水。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3、老子(甲、乙、丙)。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大家都在竹简上写字,竹木片又长又窄;而打开竹简要右手扶着,左手展开,逐渐就养成了这个习惯。直到宣纸被发明出来后,大家习惯了以前的书写方式,于是继续沿用,后来这个写字顺序就一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很多书法大家仍然喜欢从右到左书写,觉得更符合文人气质。
说到古籍,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竹简,竹简都是由一片片的竹片制成的,所以可能觉得造成这种书写方式的原因,是因为书写材料的限制导致的。这种说法这样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在古代造纸术未出现之前,文字的记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需要刻在木板或者书写在竹简上的,木板或者竹片虽然不是多么珍贵,但是这种材料的制造很浪费时间,我们看一下这种竹简的书写方式。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古人对于天地是尊崇的,认为上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然各朝各代的皇帝也不会说自己“受命于天”,而天在上,最早的文字书写之时自上而下,无非寓意就是古人对上天的尊敬。在“唯有读书高”的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崇高的,处在社会阶层的顶端,读书写字是件神圣的事情,当你从上往下读的时候,头就会随之上下点动,意寓着认同认可,就是先天后得,意寓对天地的尊崇。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2013年的中国考古新发现中,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杀入榜单,其中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这些竹简让成都的中医专家如获至宝。从出土以来,专家们就一直在破译竹简上的“密码”,目前两万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简上的医学文字堪称一部字典,众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现,甚至可以纠正汉代以后对中医古籍理解的一些误区。
此外,《伤寒论》一直被认为是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而这批竹简文字的破解对这一认识带来严重质疑。专家们大胆提出,竹简“干货”多、理论少,系统的治疗方法和案例可以推测出东汉之前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治疗体系,而这将会把中医临床体系建立推前到战国时期。
推断之一
关于医书——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推断之二
关于体系——“到了东汉,《伤寒论》成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李继明根据医简中的内容大胆推测,中医临床辨证体系形成时间更早,可能推到战国时期。
推断之三
关于病名——这本书对疾病的命名还特别讲究,都是从疾病的病机、病因、病的变化各个角度去命名的,涉及的病名总数超过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推断之四
关于治疗——砭石是古代的一种普遍治疗方法,但逐步失传,大多认为是被针刺所代替。但老官山汉墓的医简中,《诊治论》和《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就多次提到了这种方法,算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参考。
在这本书中,它对疾病的命名还特别讲究,这些疾病的命名都是从疾病的病机、病因、病的变化各个角度去命名的。大类疾病中包含小类疾病。里面涉及的病名总数就超过了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本文2023-10-13 08:47: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