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或孟子及其他古籍中提倡教育的语句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请谅解,只知道这些了,而且不一定符合您的要求
o(∩_∩)o~)
辛弃疾:“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这句话是成语“大材小用”典故中的一句话,没有古籍原文。
成语出处: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成语典故: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 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 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 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 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 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 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 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 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 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 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 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 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 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 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 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 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 得成功。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 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 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 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 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 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 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 愤中去世。
1 文言文:趋人之急的翻译
趋人之急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史记·游侠列传》:“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已之私。”
翻译: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采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楚地的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他喜欢剑术,象服侍父亲那样对待朱家,他认为自己的操行赶不上朱家。
2 游侠列传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於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於井廪,伊尹负於鼎俎,傅说匿於傅险,吕尚困於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於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田仲已死,而雒阳有剧孟。
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
然剧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剧孟死,家无馀十金之财。
而符离人王孟亦以侠称江淮之间。是时济南瞷氏、陈周庸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
其后代诸白、梁韩无辟、阳翟薛兄、陕韩孺纷纷复出焉。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
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卒发於睚眦如故云。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於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雒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解乃谓仇家曰:“吾闻雒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柰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雒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
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
诸公送者出千馀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
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
上闻,乃下吏捕解。
3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下册的所有文言文 通假字 和 词类活用与朱元思书 一 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二 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百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多,猿则百叫无绝。
④轩:高,互相轩邈。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高。⑤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⑥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四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④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五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对偶句、比喻句: 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句子翻译: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势湍急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好像奔马。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五柳先生传 一 重要字词A 字音:辄zhé 箪dān 俦chóu 觞shāng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赞美”、“夸赞”等义。
③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④会意: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⑤旧: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像,亲旧知其如此。 ⑥许: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示估计,左右、多,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四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五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译: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③ 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判断句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
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重点句子翻译: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③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来愉悦自己的心志。 马 说一 重点字词A 字音:祉[zhǐ] 骈[pián] 食[sì] 二 通假字①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③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
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句意:只是辱没在奴隶人的手中。
三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食:吃,食不饱;通“饲”。
4 游侠列传高一选段中的文言常识通假字
振人不赡(“赈”)
以躯借交报仇(“藉”)
与人饮,使之嚼(“醮”)
解家贫,不中訾(“资”)
敖而无足数者(“傲”)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向”)
六、古今异义:
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平常的人 / 平庸没有作为的人)
皆多解之义 (赞扬 / 与“少”相对)
诸公以故严重之 (非常敬重 / 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
闻其声,争交欢解。 (结为友好的朋友 / 结交而彼此欢悦)
七、一词多义
鲁人皆以儒教 用
解父以任侠 因为
以 以躯借交报仇 用
以德报怨 用
具以实告解 把
数过,吏弗求。 多次
数 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 计算,点数
敖而无足数者 称道
适有天幸 助
幸 今子幸而听解 幸而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也 幸运
少时阴贼 狠毒
贼 人杀吾子,贼不得 凶手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作乱叛国的人
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或者
若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地下也 想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如果
八、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之)报仇,不使(之)知也。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之)辱解。
诸公以故严重○39之,争为(之)用○40
卫将军○4为(之)言
专趋(于)人之急,甚(于)己之私
人又杀之(于)阙下
置其母家室(于)夏阳
(二)被动句
孝文时诛死。
居邑屋至不见敬
为解所杀
(三)判断句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九、重点句
1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译: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
2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译: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
3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译: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
4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译: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
5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译: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
6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译: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7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译: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
8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於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译: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9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译: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
10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译:如果一个人以美好的名誉来作为自己的容貌,哪还有衰老终结的时候呢?
5 游侠列传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於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於井廪,伊尹负於鼎俎,傅说匿於傅险,吕尚困於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於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田仲已死,而雒阳有剧孟。
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
然剧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剧孟死,家无馀十金之财。
而符离人王孟亦以侠称江淮之间。是时济南瞷氏、陈周庸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
其后代诸白、梁韩无辟、阳翟薛兄、陕韩孺纷纷复出焉。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
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卒发於睚眦如故云。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於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雒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解乃谓仇家曰:“吾闻雒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柰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雒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
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
诸公送者出千馀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
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
上闻,乃下吏捕解。
1 耶律仁先传文言文阅读
耶律仁先,字纠邻,乳名查剌,孟父房之后裔。父耶律瑰引,为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梧隽秀,富于智慧和谋略。重熙三年(1034),补为护卫。兴宗皇上与他谈论政事,觉得他有才。仁先因受一世罕有之宠遇,言事无所隐讳。授为宿直将军,累迁至殿前副点sLKJoRg检,改任鹤剌唐古部节度使,不久征召为北面林牙。
十一年(1042),升任北院枢密副使。时逢宋朝请求增加岁币银绢以换回对十县土地的所有权,仁先与刘六符出使宋国,仍然坚持岁币文书用“贡”字。宋人拒绝。仁先说“:从前石晋王朝报本朝之恩德,割让土地进献,周人强行夺取之,谁是谁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于是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为“贡”。回国之后,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十三年(1044),讨伐夏国,留仁先镇守边境。不久,召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奏折请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诸宫的杂役。十六年(1047),迁任北院大王,奏称如今两院户口众多且富足,请求免予由他部来帮助服役,诏令从其所请。十八年(1049),再度举兵伐夏,仁先与皇太弟重元担任前锋。萧惠在河南失利,皇上还想进兵再战,仁先全力谏阻,皇上便停止进兵。后来担任了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女真恃仗地势之险要,不停地侵犯掠夺,仁先请求开挖山地沟通道路以控制之,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封为吴王。
清宁初,任南院枢密使。因耶律化哥诬陷,出贬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号隋王。六年(1060),再度担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数百里前往欢迎,就像见到父亲和兄长一般。当时南院枢密官涅鲁古、萧胡睹等人妒忌他,请道宗皇上让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上奏说“:仁先是旧臣,德望冠绝一时,不应外补任京外官。”又拜为南院枢密使,改为许王。
九年(1063)七月,皇上出猎于太子山,耶律良奏称重元谋反,皇上召来仁先与他谈论这件事。仁先说“:这种人凶残狠毒,我本来就怀疑他很久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之。仁先出宫,又说:“陛下应当小心防范!”还未来得及披挂,重元已经前来攻打行宫了。皇上想到北、南院去,仁先说:“陛下如果撇下扈从单独出去,贼人必会紧随其后,况且南、北大王之心也不可知。”仁先之子挞不也说:“皇上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违逆呢?”仁先发怒,打了他的脑袋。皇上明白了,便将讨伐贼人之事全权交付仁先处理。于是将马车排列为营垒,拆开行马(衙前木架形路障),制作兵器,仁先率领属吏近侍三十余骑结阵于行马之外。及至交战,贼众大多投降。涅鲁古中流矢坠马,被活捉,重元带伤而退。仁先觉得五院部萧塔剌居所最近,赶紧召他来,分头派人会集诸军。黎明,重元率领奚人两千人前来攻打行宫,萧塔剌的兵马正好赶到。仁先料想敌人势必不能持久,等待他们气馁时再行攻击。于是背着营垒结阵,瞅准机会奋勇出击,贼众奔逃溃散,仁先率兵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人马逃跑了。皇上握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你的功劳啊。”加号尚父,进封为宋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并亲自为他制文以示褒奖,又诏令绘制《滦河战图》以表彰其功劳。
咸雍元年(1065),加于越,改封辽王,与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枢密事务。乙辛倚恃宠幸,违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贬为南京留守,改为晋王。仁先存恤孤独,禁绝奸恶,宋人闻风震慑畏服。论及他的人认为自于越休哥之后,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干背叛王命,仁先担任了西北路招讨使,赐给鹰纽印及尚方剑。皇上晓谕说:“你此去离朝廷太远,如果每次都奏明后再行事,恐怕会失去机会,你可以随机行事,先斩后奏。”仁先严密设置斥候(望台),扼守敌人的要塞,对于顺服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各种政务都整治得有条有理。塔里干又来侵犯,仁先迎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接着赶到,又击败了塔里干。别部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援救塔里干,见他屡次挫败,不敢交战而投降了。北部边境便得以安宁。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岁,遗命让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子挞不也。
2 李嗣真传文言文翻译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县人。博通技艺术数,应举明经科,中第,累迁至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担任东台修撰之职,表奏李嗣真入直弘文馆,嗣真与学士刘献臣、徐昭都是少年出名,时人称他们为“三少”。高宗东封泰山返回,下诏封赠孔子太师之衔,命令有关官员准备祝祭,司文郎中雷少颖撰文不合旨意,改命嗣真撰文,顷刻而成,高宗阅后称善,下诏加官两阶。贺兰敏之等人倚仗恩宠随意行事,嗣真对此不满,要求补任为义乌县令。敏之败后,学士往往牵连坐罪,惟独嗣真脱免。
调露年间,任职为始平县令,教化大行。当时章怀太子制作《宝庆曲》,演奏于太清观。嗣真对道士刘概、辅俨说:“宫声与商声不相应和,含有君臣乖隔之意;角声与徵声相违,含有父子相疑的意思。死声既多且含哀声,如果国家平安无事,太子就会遭殃。”不久太子果然被废黜,刘概等人将他的话上奏朝廷,由此提升为太常丞,掌管五类礼仪,封为常山县子。嗣真常说:“隋时乐府有《堂堂曲》,表明唐天子再度受命,近来有‘侧堂堂,桡堂堂’的歌谣。侧,是不正的意思;桡,有危险的意思。皇帝病热日渐加重,国事全由中宫裁决,将权柄授予他人,要想收回就不容易。宗室成员虽多,但皇后居中以制外,其势不相敌。宗室诸王即将被皇后所残害,我见祸乱之起为时不久了。”太常寺缺乏黄钟宫调的乐器,铸造也未成功,嗣真居住崇业里,怀疑土中藏有其钟,但不知其确切处所。他在路上遇到一辆车,其铎铃非常响亮,嗣真说“:这就是宫声啊!”买下铎铃归家,在空地之上摇动,似乎有其回应之声,掘其处果然得到乐钟,众乐方才得以和谐。
嗣真曾带领乐工展示乐器于朝廷,武后赞赏他的风度及应答,征召相王府参军阎玄静画其图像,吏部郎中杨志诚撰写赞文,秘羽郎殷仲容书写其上,时人认为他很受恩宠。
3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
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
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
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
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
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
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
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
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
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4 王僧孺传文言文阅读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取材于《南齐书》)
注: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 后进: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 放纵: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 入流:列入流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羊欣书见重一时
B乃题后答/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无以辨其优劣/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5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1A
2A
3D
4C
5围绕“天然”和“功夫”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行阐发。
5 宋史梁焘传的文言文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
父亲梁,兵部员外郎、直史馆。梁焘因梁在任,为太庙斋郎。
考中进士中等等次,编校秘阁书籍,升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元丰年间久旱,梁焘上书议论时政说:“陛下往日怜念下雨,为了安定政事的过失,惧戒自省。
丁卯日发下诏书,癸酉日下雨,这是上天眷念陛下的德言,而喜其有利于百姓的意思。正当全国各地祈求下雨有十个月之久,百姓被新法所刻剥,像火烧般哀鸣,而京城尤其严重,街市小民,没有不疏于职责的,聪明的、愚蠢的互相对望,好像天有大灾变的忧虑。
陛下才下诏书示以恩惠,又着手实行,计及废除刻薄的条文,免除减损钱数,一天之间,欢呼声四起。距离陛下生日三天而滋润土壤的雨水降下,这是上天以雨水来祝陛下享寿万年,为圣心大觉大悟而感动,有用来归还仁政的意思。
“然而法令不合,对百姓有害的,所改变的只有万分之一。因为人心的不理解,所以天意也没有解开,而不再降雨。
陛下也因此为戒,而日夜担心它吗?现在陛下所知道的,只是市易法这件事而已。法令的危害,难道只是此吗?青苗钱、助役钱、方田、保甲、淤田都是。
兼有这几事,而天下百姓遭受它的危害。青苗钱没有来得及偿还,而责以免役;免役钱没有来得及交纳,而重以淤田;淤田刚刚下达,而又有方田;方田没有平息,而迫以保甲。
这是白白地骚扰百姓,使他们不得在皇帝的恩泽下稍加休息。其为害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使一旦有人说出,必定以之传达给主管官吏,主管官吏以没有这回事妄报,就听从而且相信他,安然不再过问,而且反而治罪说话的人。
虽然间或派使者巡行,但苟且于宠爱俸禄,巧为妄语荒诞,成就其事,至于请求全部实行这些法令,上下互相隐瞒,习以成风。“我认为天下的祸患,不担心祸乱不能除去,却担心朋党蒙蔽的习俗形成,使上下不能闻见所应闻见的事,因此政治日益败坏,而祸乱终于到来。
陛下能不深思它的原因吗?”奏疏入内,朝廷不为醒悟。内侍王中正率领军队出边疆,不按法制求取赏赐。
梁焘争辩不能,请求外任,出知宣州。入朝辞谢,神宗说“:宰辅大臣说你不肯安于职守,为什么呢?”梁焘应对说:“我居官五年,不是敢不安于职守,只是担心不能胜任使命,因此离开罢了。”
神宗说:“王中正功赏文书,你为什么独独认为不可以?”回答说“:王中正欺罔假冒侥幸希图,我不敢委曲法制以辜负陛下。”不久,梁焘为京西提点刑狱。
哲宗即位,召用为工部郎中,升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有人请宣仁太后临幸文德殿穿礼服礼帽接受册封,梁焘率领同事进谏,引用薛奎劝谏章献明肃皇后不应穿帝王服装见太庙事,宣仁太后欣然采纳。
梁焘又论市易法已废除,请求免除中户下户的欠债;又请求欠青苗钱的下户所欠钱款,不得令担保的人全部偿还。文彦博建议派刘奉世出使夏国,御史张舜民论不应派人出使,降为虢州通判。
梁焘说:“御史是坚持法制的官员,能够犯颜正论,何况臣下有过失,怎能害怕忌讳而不直言进谏呢?现在御史敢于说大臣的,这是天下的公议;大臣不满意御史的,这是一人的私心。怪罪天下敢于说话的公议,便宜一人不快乐的私心,这不是公正朝代盛事。”
当时同时议论的傅尧俞、王岩叟、朱光庭、王觌、孙升、韩川,共七人,都被召到尚书省都堂,以“事情应权衡轻重,因此不惜一个刚进用的御史,来安慰老臣”敕谕他们。梁焘又说“:如果论年龄爵位俸禄,那么老臣为重;如果论法度法制,那么老臣为轻。
御史,是天子的法官,不能因为大臣郁郁不乐而贬斥去职。希望召回张舜民,以端正国体。”
奏章十次上呈,没有被采纳。梁焘又当面责斥给事中张问不能驳还贬降张舜民的制命,认为是失职。
由于诟骂同事,梁焘出任集贤殿修撰、知潞州,辞谢不受君命,说“:我本来论张舜民不应罢免,如果认为不对,就应该因此受贬斥。现在只得以微小的罪过冒充好的官职,守重郡,这样则朝廷命令,不能明辨曲直是非,以好恶告示天下了。”
没有得到答复。到潞州,正值饥年,没有等待命令分发常平粟赈济百姓。
流亡在外的人听说此事,来者不绝,梁焘处理此事有条理,人们不再报告困乏。第二年,梁焘被召为左谏议大夫。
刚刚上路,百姓攀住车辕,车不能行走,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内才平息。不久应对,上书说:“皇帝年壮,没有专权独断。
太皇太后保佑圣明的君主,垂帘听政,奸恶的人易于欺骗蒙蔽。希望端正法制,申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政之术。”
哲宗、太皇太后表示嘉许采纳。前宰相蔡确作诗怨恨毁谤,梁焘与刘安世交相攻击他。
梁焘说“:现在忠心于蔡确的人,多于忠心朝廷的士人;敢于为奸言的人,多于敢于正论的人。由此可见蔡确的气焰汹汹显赫,盘根错节,贼人化变危害政治,为患越来越大。”
蔡确终于被贬窜新州。梁焘升任御史中丞。
邓润甫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梁焘论邓润甫怯懦邪佞没有建树,巧为提升。没有得到采纳。
改任权户部尚书,不受命,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十天后,入朝任权礼部尚书,为翰林学士。
元七年(1092),被授任尚书右丞,转任左丞。蔡京为蜀州帅臣,梁焘说:“元丰时的侍。
6 筠溪翁传文言文翻译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栗,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远客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加千岁人。
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1、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把书架上的书全部赠给了我,大概有几百卷。
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与我家门中那些突然去世的人,老先生就好像是活了一千岁的人。
7 文言文《王修传》翻译原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官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忠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
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太祖议行肉刑,修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徙为奉常。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
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译文:
论语或孟子及其他古籍中提倡教育的语句
本文2023-10-13 09:26: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