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讲的胖人多痰这个“痰”指的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中医里讲的胖人多痰这个“痰”指的是什么?,第1张

中医里的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所谓“有形之痰”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即我们从口腔中吐出的痰液。

“无形之痰”指的是人体内的痰湿之气,是中医学研究里的一种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病理物质。

中医里讲得得胖人多痰指的是无形之痰,即人体内的病理物质。与其相对的是瘦人多火。意思是说身体偏胖的人容易患痰湿之邪,而偏瘦体质的容易犯火热病邪。

身体长生痰,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一但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给身体造成更大的麻烦。

在中医里面有说,“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排出来,就容易让问题一直拖着,导致更大的疾病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痰是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的浊物,它可以阻闭心、脑、肾或肢体,埋下各种疾病的隐患。

有专家指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这三大器官是人体生痰的主要脏腑。因此要注意调养好这三大脏腑的运化功能,通过防痰治痰来达到祛病保 健康 的目的。

一年四季,不同的原因都可致人体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顽痰可以诱生百病,如肿瘤、乳腺增生、中风、高血压、咳嗽等都与痰有关,因此,古今 养生 名家都十分注重引导人们防痰治痰症来祛病保 健康 。

从中医角度来讲,痰分两种: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

有形之痰 , 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有形痰病会有明显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地诊断早期疾病。

无形之痰 , 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

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密切。中医有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 之说。

水饮,由 而入,津液上输于 ,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 下输至膀胱; 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 三焦 为通道将津液 布散于周身

下输 至膀胱中的 水液 ,再在 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 ,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 尿液, 排出体外 。

有的医者明确指出,痰的实质就是水。

如张景岳说:“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

赵献可也说:“盖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

1、肺是储痰的地方

肺气通于天(气温、粉尘、细菌、病毒等),为 娇脏

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因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 。 当邪气侵袭肺时,损伤肺气,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痰虽从肺出,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 水行不利之象。

咳嗽 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它脏腑密切相关的。

2、脾是生痰的地方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 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

《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称此为 湿痰嗽,不称 咳痰

湿痰嗽 ,指痰湿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证候特色。

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 一是气困 (生气不布), 二是湿困 。

3、肾是生痰的助力

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

所以,在健旺脾阳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存在 肾阳不足 之象,适当配入 温补肾阳 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羊藿、吴茱萸等。

肾阴虚,导致肾不能纳火,肝火就旺。

痰瘀作祟既可形成百疾,且有 “顽痰怪病”“异证” 等之说,其临床表现必然是变化莫测,虚实夹杂,表里不一,形形色色。

诸如头重如裹,昏眩发蒙;

胸胁胀满,喘息气逆,咽喉异物状;

善惊易恐,惊痫抽搐,癫狂躁扰,睡卧不宁;

或男子阳痿,女子 带下 ;

或痰流经络,偏枯失语;

或痰核 瘰 疬 ,便干燥结;等等。

寒痰 :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受寒邪引起。可以用 陈皮、桔梗 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 清热 化痰 了。

饮食要 清淡 ,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 竹沥水或者梨汁。

(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鲜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淡**澄清汁液即为竹沥。其性寒味甘,一般作为清热化痰之用。 )

湿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 如居潮湿环境 ),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 健脾 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银耳等 养阴的药物 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 痰白稀 ,以后可 转黄黏痰 ,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痰的产生和增多会引发人体疾病,祛痰,也必须找到病根。古人说 “痰多宜向丰隆寻”

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借助温热的刺激 这个穴位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1、丰隆穴

丰隆穴走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从腿的胫骨前缘外侧 15 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 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 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如果嗓子哑了,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可能是有痰结在喉咙了,艾灸丰隆穴一分钟。

如果有人觉得有痰咳不出来,刺激丰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体内痰湿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 丰隆穴5分钟 ,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次贴 12 个小时,取下隔 12 个小时再贴。( 甘草味甜,色黄,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选 )

2、支正穴

支正是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

支正穴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中医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了,叫 痰湿所结 。 或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赘生物。

通过刺激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因为支正穴可以从心脏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取穴方法: 支正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支正穴艾条灸5-20分钟。

今天的 养生 知识就 要 这里。

痰这种产物,首先你得知道,这是病理产物,不是正常的产物。

一、有形与无形。中医把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有形之痰一般就是指我们日常生病时从嘴里吐出来的痰,这是一种病理产物。嘴里吐出来的痰是由呼吸道被病邪侵袭后而分泌的一种粘稠的痰液,既然是从嘴里吐出来的,他可能来自于肺部、气管、咽喉、口腔、鼻腔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上消化道翻上来的黏液,也叫痰,这种痰也是从嘴里吐出来的。不管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是病理产物。

无形之痰是指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阻塞经脉气血津液运行的一种病理产物。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这种无形之痰,它无处不在:流于四肢,就会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痛风;流于关节,就会形成风湿性关节炎;流于肌肉,就会形成风湿性肌肉痛;流于心脏,就会形成痰阻心络的急性心肌梗死;流于脑血管,就会形成中风;流于三焦,就会使三焦气机阻滞不通等等。而且任何疾病一旦与痰结合,都很难治疗。

二、颜色。按颜色,中医把有形之痰分为白痰、黄痰、青痰、红痰、黑痰五种。一般来说,白痰代表是风寒;黄痰代表是风热;青痰代表是寒凝;红痰代表是热伤血络;黑痰代表是阴虚有热,也代表寒盛,这要看具体辩证。

三、浓度。按浓度,中医把有形之痰分为稀痰、粘痰、脓痰。稀痰,一般代表是风寒,也代表病邪靠近口腔。粘痰,一般代表是有热,病邪靠下,较深。脓痰多带**,代表是热盛,是一种邪气较盛的病。

四、另外,就是痰、涎、唾的区别。痰,上面说了,就不再说了。唾,就是咱们常说的唾沫,是一种口腔的分泌物,具有滋润口腔的作用,消化功能很弱,吐出后带沫,因此经常说“唾沫”。涎,就是咱们常说的口水,俗话“哈喇子”,是一种消化液,津液。唾和涎一般是正常的,当然在病理情况下,分泌得很多了,就是病。而痰就是病理产物。

一、痰的形成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过支气管纤毛运动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就会分泌增加,痰量就会增加,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粘痰变成黄脓痰。比如:在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空洞形成时,肺化脓性炎症时,黄脓痰的量就会增加,而且里面可以含大量的致病菌。

呼吸道分泌少量的粘液是正常的,它对人可以起一个保护作用。当人吸入比较冷和干燥的空气时,通过呼吸道可以使进入肺内的含氧空气进行湿润和加温,也可以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有毒的其他颗粒以及空气中的含细菌的尘埃颗粒吸附在湿润的支气管壁上,通过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推向上呼吸道,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了保护肺脏的作用。

二、痰的主要成分

痰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痰中有成千上万的病菌。痰液可传播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有人随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菌染病的机会,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健康人呼吸一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痰是我们呼吸道排泄出来的废物,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保持环境卫生不可以随地吐痰,但是绝不能强忍着咽下,因为痰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咽下去后有少部分细菌可能会被胃液杀死,但是绝大部分的细菌却仍然活着,它们会进入肠道从而引起肠道的疾病,而如果痰中带有结核杆菌则可能会引起肠结核病。这些细菌还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肝、肾、脑膜等部位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疾病,

专家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害人。痰在呼吸道如不及时排出,导致呼气不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咳嗽,反复咳嗽会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抗原性,可引发过敏性哮喘。因此专家指出,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1、中医的痰主要指的是由于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病理产物,主要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的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的是能够看得见的一些痰液,比如吐的痰、哮喘病表现出来的喉咙痰鸣等。

2、无形之痰,一般都是看不见的,比如癫狂,痰迷心窍以及风湿痹痛引起的手足关节变形等引起的一些痰。对于这种病症,主要用一些温化、温运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里讲的胖人多痰这个“痰”指的是什么?

中医里的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所谓“有形之痰”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即我们从口腔中吐出的痰液。“无形之痰”指的是人体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