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时候,彗星被人们认为是大凶之兆呢?
不知何时起,饱腹之余,我们远古的祖先在夜晚的篝火旁,开始了仰望天际,思索未知的历程;这是个美丽的偶然。
透过观察星空,人类逐步理解星体的运行法则,掌握规律。就民生价值而言,日月星辰轨道的偏移,透露了时节的更替,物候的递嬗,与农业的兴起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天空中偶尔令人出乎意料的一些迹象,或许暗示了某种吉凶灾变的可能性,对古人来说,这也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一件事,不可不多加留心。
彗星近地运行后所遗留的大量星尘穿过大气层,进而形成了流星雨,一场绚丽的天文奇观由此产生,并保留在古人的文字记录中。除此之外,还有些有意思的材料值得补充。
正如前人早已意识到的,有一种天体的性质无异于流星,却又特立独行,运行更加规律,那就是耀眼的彗星。它们早已见于各类文献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古籍中,彗星通常被称为星孛、蓬星、长星或简称“彗”。它的出现往往被负责的史官详加记录下来,《春秋.经文公十四年 》曾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从现代的科学知识了解,这是哈雷彗星在中国被目击的最早记录,时值西元前 613 年。而对这件事,周国的内史叔服做出观察,见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左传》,他判断:“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则隐隐透露出禨祥灾异的思想。
在民间,彗星则多被称为“扫帚星”、“扫把星”,这是因为当条件允许时,人们仅凭肉眼即可观察到彗星的彗发、彗尾,其型态与扫帚相当近似。《左传》中又有这样的记载:“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昭公二十六年),把污秽扫尽,这就在意义上联系起扫帚的扫除功能了。这里可以介绍一条材料,成书于战国晚期的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是一部卜筮之书,其中附有当时人描绘彗星的手绘图,非常罕见,如下图所示:
这几幅图画清楚地描绘出古人对彗星形态的观察,各种型态也象征了随之而来不同的灾异,例如左边第二星的说解:“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说的是出现了这个扫帚星,当年农获将丰收,然而会有内乱。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彗尾的部分大多雷同,确实相当近似以竹草编扎而成的扫帚形象,事实上,这种形象就是古人造“彗”字的象形根源。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彗”字,是北京大学的唐兰先生所考证出来的,如下图所示:
这个字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还是比较清楚的,没有太多问题。“ ”又可在两“ ”之间加上小点,作或,表示出尘埃之形。甲骨文“雪”字结构上是由“雨”、“”所构成,是个形声字,有人说表示的是如羽毛般落下的概念,其实这是把“彗”跟“羽”字( 、 )弄混了,古人造“羽”字所根据的物象是鸟或虫类的羽翅之形,如下所示:
“熙朝”,意思是使王朝兴盛,“熙朝者”,就是使王朝兴盛的人。
至于“隐”字,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1、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在暗处等待。
2、怜悯。
例如: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3、隐逸不出;避世隐居;深居简出,不露面。
例如: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4、“隐”同“稳”。安稳;稳定。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例如: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辅阁颂》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恤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5、自隐。意为衡量自己,自己思量
为什么在古代时候,彗星被人们认为是大凶之兆呢?
本文2023-10-13 10:29: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