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第1张

关于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格言都不陌生吧,格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究竟什么样的格言才是优秀经典的格言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1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 ——《宋史》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吴敬梓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2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胡达源

 无论哪个法官都不会比一个人的良心更了解自己。 雨 果

 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向导。 司各特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毛 姆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 德

 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 托马斯富勒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 德

 一个人所处的荒谬的也是悲剧性的处境就是:当他最需要良知时,良知却最软弱。 弗罗姆

 要努力让你心中的那朵被称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灭。 乔华盛顿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刘 昼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有人使缺点变得要爱,有人使美德难堪贬值;而良知绝对会告诉你本能是对错的。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马丁路德

 仅仅一个人的良心比所有的坚固要塞更安全。 艾匹克蒂塔

 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 狄更斯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拉伯雷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 子》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刘 安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惟仁德才能永远屹立不摇。 荷 马

 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 梭

 我活在人间只有一次,所以只要能为任何人做好事或能表示仁爱之心,我会即刻去做。我既不会拖延,更不会忽略,因为我知道生命对我只有一次。格雷利希

 对所有人来说,良心就是上帝。 米南德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比海更宏伟的是天,比天更宏伟的是良心。 雨 果

 良心是腼腆的,它喜欢幽静,世人一吵闹就会使它害怕。 卢 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 贾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在爱心稀少的地方所犯的过错就越多。 罗威尔

 良知:一种细微的,平静的声音,它让少数派坦白。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章太炎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

 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巴尔扎克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张映斗

 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

 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 文于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鲁连子》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 安

 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 高尔基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3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夸美纽斯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苏霍姆林斯基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没有良心的知识,会毁灭人的灵魂。 ——布拉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艾迪生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卢 梭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雨 果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 ——托·富勒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惟一的限制是良知。 ——马丹·杜·加尔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 ——兰 多

 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 ——雷伊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 田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再没有比自身良心的审判更痛苦的审判了。 ——田德里亚科夫

 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良心和美名。 ——乔 叟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4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莎士比亚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对人民来说,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惟一的权力是良心。——雨 果

 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任何大人物的章饰,无论是国王的冠冕、摄政的宝剑、大将的权标,或是法官的礼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样更能衬托出他们的庄严高贵。 ——莎士比亚

 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蒙田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良心自问正当的,对流言一笑置之。 ——奥维德

 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 ——拉姆奈

 两个良心绝对不会一模一样。 ——萧伯纳

 约束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的良心。 ——佚 名

 良心不是儿戏,谁能使一个人开脱掉自己良心的责备呢?良心是每个凡人的上帝。 ——米南德

 良心!你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 ——卢梭

 良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他人意见的预告。 ——亨利·泰勒

 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任何理想。使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或传统,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劳伦斯

 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拉蒙纳斯

 如果你没有良心,先得把心革新。 ——谚语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后汉书》

 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良知是什么?是未知世界的指针。 ——雨 果

 大仁不仁。 ——《庄子》

 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高尔基

 没有良心的人,等于一无所有。 ——拉伯雷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吴敬梓6

 丧失了良知的才智比没有才智更糟。 ——爱·扬格

 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托马斯·曼

 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奥格伦·纳休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为公平。 ——笛卡儿

 良心是人生的根本。——雷 利

 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弗洛姆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

 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果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郭沫若

 良心才是我们惟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菲尔丁

 良心是最佳的决疑者。 ——罗曼·罗兰

 善的光荣是在他们的良心中,而不在人们的话语里。 ——托尔斯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张廷玉

 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睛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卡耐基

 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 ——佚 名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 婴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5

 1仁义值千金

 2仁义长,财义段

 3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4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6.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8.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9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明)施耐庵

 10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看有钱家

 1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5.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回

;

  昨廿七日接信,快畅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遣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神,而刻刻警醒。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知!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作不具。

1、忠孝仁义[当代]陈泓道

忠为祖国献能力,孝顺父母担当起。

仁爱兄妺团结紧,义理和平创福利。

2、七律·忠孝魂[当代]郎迎春(笔名:燕无双)

胸藏天地览古今,道法自然无悲欣。

万丈红尘依稀梦,水流石上自成音。

踯躅风雨入世身,风清月明出世心。

悠游半生观来去,菩提自证忠孝魂。

3、七律·忠孝难两全(新韵)[当代]农夫_bacf

又到迎新辞旧岁,除夕守夜在他乡。

身披绿甲戎南北,头戴红徽戍海疆。

塞上巡逻横立马,边关驱虎御豺狼。

男儿有志云天外,唯念家慈两鬓霜。

4、忠孝诗[宋] 袁甫

曾子立言诏后世,战陈无勇非孝也。

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而况判死乃得生,父母贵体非轻舍。

忠孝从来只一原,此道於今识者寡。

兹湖老师遗墨在,光焰万太追风雅。

发挥天经与地义,为怜世人多聋哑。

跋语流传壮矣哉,忠由孝出非外假。

厥今边庭尚绎骚,其势飙炊陵诸夏。

孤忠步步踏实地,纸上陈言付土苴。

报国即是报新恩,忠孝断断非二得。

两阃对峙贵通情,胸怀如水常善下。

不见天高并地阔,要令物物归化治。

雍容课笑净边尘,直把兵氛都汛洒。

名垂竹帛增亲荣,入观至尊金斝。

到此纯孝通神明,冥冥之中锡纯虾。

病夫山中何所能,功成请将椽笔写。

5、孟子·由仁义行[宋] 陈普

圣心仁义相为一,行动无非个裹来。

已自不思并不勉,曷尝着意为安排。

6、事君尽忠行[宋] 释文珦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

凡人不知此,斯与犬豕同。

臣子固贞亮,君父或颛蒙。

乃知守忠孝,亦系於遭逢。

比干忠以戮,申生孝而终。

忠戮得称仁,孝终宜曰恭。

古今每如此,片言安可穷。

炳然垂竹帛,于以开盲聋。

所遭虽若彼,力行诚在躬。

於焉二本立,足为百行宗。

忠孝苟纯至,闻望当昭融。

此理亘万世,来者能无从。

7、题君子忠孝图乃画竹与葵萱也刘崧 〔元代〕

攘攘风尘混屦冠,几人忠孝义心肝。

画师似有春秋笔,故写寻常草木看。

8、七律·仁义道德[当代]寒塘鹤影(一)七律 仁

心存厚道自通神,得让人时且让人。

头顶青光能几许,胸怀赤色暖三春。

人无贤圣孰无错,事有假虚情有真。

物是人非皆过往,多思海阁一家亲。

(二)七律 义

华夏文明礼义先,千年国学作承传。

父慈子孝恩情重,母善儿亲爱意绵。

兄弟谦恭双手执,友朋相敬两心牵。

金诚协力前途美,厚德永存天地间。

(三)七律 道

至爱人间存大道,贤仁礼义传家宝。

良心一颗梦终成,善意千般情不老。

爱国为家描画图,尊师重教栽花草。

胸怀坦荡欲无侵,正气长春星月浩。

(四)七律 德

人间正道居仁德,华夏千年礼义帮。

两袖清风官本色,一腔热血国运昌。

良心做事感天地,正义为人动日长。

爱国亲民存大道,德高望重永留芳。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指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仁爱正义、遵守道德、廉洁不贪、知羞耻。

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

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出自《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译文:道德仁义没有合乎礼的标准的行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

3、礼义廉耻是一个成语,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3、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4、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5、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三 字 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所以**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启示: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启示: 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启示: 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启示: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三 字 经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启示: 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

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启示: 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

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启示: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

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启示: 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启示: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

人人称颂。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启示: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启示: 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启示: 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启示: 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启示: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启示: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启示: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启示: 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

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关于仁义道德的人生格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格言都不陌生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