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佚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散佚的意思?,第1张

简牍散佚是成语吗 谢谢你!

不是

jiǎn dú sàn yì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简牍散佚意思是说,简牍遗失了,丢了。

书名是什么意思

丛书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把各种单独的著作汇集起来,给它冠以总名的一套书。其形式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

中国的丛书,一般认为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语》可算为丛书的鼻祖,它刻于1201年,以后各代多有编纂,比较有名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其中《四库全书》的部头之大,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当时,《四库全书》没有刻印,全书只缮写七部。曾分藏于清代的七大藏书阁。

查找古代丛书目录及其子目,最完备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还有《丛书大辞典》、《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等。

在古代,丛书多为综合性的丛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专门性的丛书相继出现。现在,全国各出版社都注意了出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了丛书的出版。

--------------

作 者郑麦

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多种单独著作为一套,并以编号或不编号方式出版的图书。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一套丛书内的各书均可独立存在,除了共同的书名(丛书名)以外,各书都有其独立的书名;有整套丛书的编者,也有各书自己的编著者。一套丛书一般有相同的版式、书型、装帧等,且多由一个出版者出版,除少数丛书一次出齐外,多数为陆续出版。

南宋嘉泰二年(1202)俞鼎孙、俞经编《儒学警悟》,将6人的6种著作汇为一书出版。70年后,左圭辑成《百川学海》,收书 100多种,两书被视为中国丛书之祖,清代编纂的丛书数量多,卷帙大,门类齐全,校勘精良,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库全书》。辛亥革命以后,既出版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以古籍为主的大型丛书,又出版了《中华百科丛书》、《ABC丛书》、《一角丛书》等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的丛书。中国当代著名的丛书有《当代中国丛书》、《走向未来丛书》等。中国自宋代以来出版的丛书数量巨大,类型繁多,其中古籍丛书对于古代文献的收集、保存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丛书综录》、《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收录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大量丛书。中国的古籍丛书按收书方式有举要 (汇集重要的或常用的书)、搜异(汇集难得的异本)、辑佚(汇集已散佚的书)、影旧(影印宋元本或罕见抄本) 等几大类,按收书内容则有专代、专地、专人、专学等几类。本条后文介绍几套较有影响的大型中国古籍丛书。

在西方,17世纪后半叶,英国书商以编有号码的小册子形式分别出版了各剧作家的剧本,这是较早的丛书。由于价格低廉,而且读者可利用书商提供的封皮,按其顺序号自行装订成册,因而深受欢迎。到18世纪上半叶,这种分册编号的出版方式在英国城镇已广泛流行。19世纪初,西方的丛书主要是重印各种版权期已满的图书;19世纪20年代,开始出版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原著丛书,19世纪中叶,丛书已逐渐普及,能为一般人所接受,如英国书摊上到处可见1先令1册的《铁路文库》、《大众文库》、《一先令丛书》等。进入20世纪,丛书的出版更加繁多。美国EA贝尔编的《丛书子目——图书馆员和学生用手册》正编和补编共收录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以丛书方式出版的图书(子目)约 7万种。西方丛书一般分著者丛书、专著丛书、机关团体丛书、出版家丛书等。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共769亿字,以经、史、子、集 4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皇室郡王及大学士16人为总裁,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下设总纂官、总>>

这是个什么成语?什么意思呢

篆书,从右往左读:“勋载遗编 ”

勋——功勋

载——记载

遗编——前人留下的著作或散佚的典籍

四字下面的小字是:齐即墨三大夫

即墨大夫是战国时期即墨都的最高军政长官,《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即墨大夫共有三位:

第一位是齐威王召见的即墨大夫,被封之万家;第二位是燕军围困即墨之时,出城与之战死的即墨大夫;

第三位是劝谏齐王建不要降秦的那位即墨大夫。

回乡偶书的意思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文戏是什么意思

中国宋元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的戏曲剧种。又称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主要特点是以南曲演唱, 与杂剧特别是元杂剧以北曲演唱相对峙。今知剧目200 余种,大都散佚,全本流传至今的仅有《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拜月亭》 、《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少数几种 ,且大都经过明人增删或改写。宋元南戏对明清传奇的体制有着直接影响。

汪秀才先已密密分付行船的,但听戏文锣鼓为号,那便ň地开船。——《二刻拍案惊奇》

也是 戏剧影视文学的 缩写 就是 艺术考试 的一个专业

这个是什么意思

光照派的符号,是开明之士的意思,应该是英文,与宗教有关,此图并非历史上光照派的对称图案,而是丹·布朗(Dan Brown)为了完成《天使与魔鬼》的写作,委托他的朋友约翰·兰登(John Landen)创制的,处实的对称图案早已散佚。

  古籍善本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古籍善本收藏价值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储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本善本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虽然医书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医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医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医书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

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空间巨大。专家表示,首先中医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此外,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古籍由于储存难度较大,很多已经收藏古书的单位和个人都把这些珍贵古文献作为医院“镇院之宝”或个人私藏珍品,越来越难收集。当然,受稀缺性影响,未来古医书是具备可观的升值潜力的。

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如果不算在内的话,比较著名的几部书有:

1《尚书》的原始版本,据说有100篇,但是现存29篇,鲁恭王古文尚书可能保存了先秦尚书的原貌,但是在汉朝今古文学派的论战后便被遗失,现在的古文尚书58篇除了保留今文尚书29篇之外,其余都是伪书,而最初的100篇尚书,几乎无据可考;儒家经典除尚书外,六经中的《乐经》也已失传,两汉时期的诗经,除毛苌的毛诗流传至今,韩诗剩余一部分,当年的齐诗也已经失传

2《孙膑兵法》,也就是齐孙子,在银雀山汉墓出土之前属于散佚,现在仅有残篇;

3《东观汉记》,东汉官方历史,元朝散佚,后来辑佚得到22卷;

4《竹书纪年》, 汲冢竹书的最大发现,记载了魏国历史并且上溯到了五帝时期,作为上古史料中具有明确纪年的文献,因为一些记载不符合儒家历史观而被排斥,最终在宋朝遗失,今本《竹书纪年》不是真实记录,是后人结合一部分原文加上其他文献伪造的;宋朝时期是我国文献遗失的高峰期,除竹书纪年外,遗失的文献还有《括地志》、二十四史中李百药《北齐书》的一部分、令狐德棻《周书》一部分和《元和郡县志》的图,导致中原王朝第一部地理总志价值减少一半;

5《永乐大典》原本22937卷,正本明末遗失(一说在嘉靖陵墓内),副本历经明末,八国联军侵华和宫中失窃,目前遗存800卷左右;清中期编《四库全书》翻阅《永乐大典》,使得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重见天日。

其实作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最在乎的还是后40回去了哪儿啊。。。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

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

1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

11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

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

11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

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

113、避免珍贵古籍散佚

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

114、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

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