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考察工作报告
篇一文化考察工作报告
20xx年11月1日上午,在专家和班主任贺老师的带领下,国培的学员们驱车来到了深圳市宝安区的机关幼儿园。在车上远远眺望就看到了幼儿园大门口众多领导和园长的热情等待,使乘车疲劳的学员们重新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一下车,便拿出照相机照个不停。
首先,在区领导的有序安排下,我们集中在音乐室聆听了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的领导分别介绍了近段时间宝安区课程改革成果展示的活动介绍和开展情况,然后对宝安区教师培训模式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重点围绕五段互动式培训展开详细的说明,并播放了一个“辩课互动”的视频让我们观看,此刻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碰撞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对于第一次听到这么系统和创新的培训方式使我产生莫名的惊喜和收获的丰厚,我不怀疑五段互动式培训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我对“辩课互动”的环节有所保留,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讲求轻松愉悦、和谐文明的研讨氛围,如此的氛围让我感到不适。是否一定要把少数的老师摆在台上分出正反方的辩论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少数人顷刻间的言语反映是否能准确或更好的引导在座倾听的数百人呢?大多数老师研讨的锻炼平台又应怎样平衡呢?种种的疑惑都让我感到不解,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考察和现场体验一下这种氛围,更多的去调查幼儿园一线老师对此培训方式的感受来解开我的疑虑和困惑。
其次,区领导安排了学员们自由参观了幼儿园的大环境和班级环境,这让每个学员欢呼雀跃,因为这是大家最期待的时刻,我的心情也同样激动。
当走进这个幼儿园的大门,看到大堂中间孩子们的大头照、灿烂可爱的笑容、醒目、简约的一行大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每一天”,字行间简练却映照出幼儿园先进的办园理念。穿过走廊和过道,充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艺术性、有品位的装饰体现出管理者的文化内涵和有序的管理。一些角落、空间的处理、玻璃的装饰、物品的摆放、教师办公室等布置都恰到好处,让走进幼儿园每个人处处感觉有序、温馨、有文化、有品味。
我特别欣赏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学习和推广。第一,班级管理形成良好常规;每个班级的物品摆放整洁有序,三维空间有效利用,整个班级充满童真童趣,家园园地内容清楚明了,资料及时更新和更换,便于家长阅读和查看。第二,环境布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丰富;班级主题突出,从吊饰、主题墙、作业单、幼儿作品、区域材料投入紧紧围绕主题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积极性,运用了幼儿的原始作品装饰班级环境,形成独特丰富的班级文化。第三,区域创设科学合理,材料投入丰富有趣;班级老师能充分利用空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需求等设置了各种区域,利用吊饰和一些手工艺品间隔自然分开了每个区域,非常舒服。每个区域的空间和材料能考虑幼儿的容纳人员、取放、有效、数量、质量等因素,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四,注重安全教育和自我锻炼;走进每个班级都能看到一个关于安全教育的墙饰,让孩子通过观看一些简笔画和一些简单的语句,获得一些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上的班级环境创设,为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和审美能力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所以,班级环境的隐性教育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成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篇二文化考察工作报告
XX年9月,我和有关人员赴文成县就刘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察。目的是借鉴文成县刘基文化开发的成功经验,扎实做好我县当前的刘府祠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刘基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开发。在文成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南田镇的刘基庙和刘基祠、武阳村的刘基故居,听取了刘基庙和刘基祠的情况介绍,我们还就刘基文化建设和文成双方座谈,文成县相关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近年了刘基文化的向刘基经济的开发建设情况,我们还随机对文成县城市民和南田村民询问了有些刘基的问题。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提高了对刘基文化的认识,加强了和文成的合作,明确了刘基文化的开发思路,取得了很多收获,感触深刻,特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深化开发
刘基,元末明初卓越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建开国之勋业,遗传世之鸿章,树“三立”之不朽,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以刘基人生历史为基础,经过长期积淀,不断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刘基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青田历睿智、最富底蕴、最有人文价值的历史文化品牌。作为刘基故里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开发“刘基文化”的丰富底蕴,使“刘基文化”不断地得以传承、弘扬、光大。刘基,历是青田人,后1948年文成建县,南田获归文成,因此,有刘基是文成人的争议。事实上青田人民对刘基文化了解、继承和发扬是远远不够的。而几年来,文成县对刘基文化的研究开发已经捷足先登,引起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成果,收到了效益,走在我们的前列。他们的做法一是注重对刘基文化的研究;二是重视对刘基相关故居遗迹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恢复和修建刘基故居、伯温公园等人文景观,给文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文成县还将开发刘基故居、刘基墓,打响刘基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通过景区的'整体开发,将使经济效益成倍上升;三是刘基文化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使之激活,近年来,文成县先后以刘伯温名号注册商标,并开发多种特色产品,在文成,有以刘基命名的街道、商店、商品。我们到万阜乡,乡长告诉我们,几年来,这里的高山蔬菜由于受益于文成的国师菜开发,十分好销。配合刘基文化旅游,建议开发刘基酒文化和刘基饮食文化及系列刘基文化旅游产品,只有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收到受益的化。四是开办节庆活动,每年的刘景生日等。刘基成了文成的金名片。文成县旅游局副局长刘万彬说:“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就是树这块名人品牌,为当地老百姓造福”。
我们青田刘基文化,一得历史先机,二得交通便利,三有财力支撑,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充分开发刘基文化,受益更大,效益更高。
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刘基出生地南田武阳村,历属青田县管辖,48年后文成建县,南田获归文成县。刘基一向以“青田”自命,他的许多字画落款都以“青田刘基”题之,他的同僚以及后来的文人墨客都称他为“刘青田”,这是史实,无须争辩的。物换星移,但不能隔断历史。刘基故里昔人乘鹤去,青山依旧在,南田村民对刘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文成县城市民,问起刘基,也是如数家珍,有口皆碑。因此刘基既是青田人,也是文成人。刘基应该是文成青田两地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震古烁今的“刘基文化”,不仅仅属于文成和青田,而更应属于中华民族。考察座谈中,我们和文成的领导都表示,应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坚持虚实两手抓,一手抓刘基文化的研究,文成、青田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两地人对刘基都尊称“刘国师”,有着天长地久的情谊和友好往来。不管刘基出生地后来的行政区划发生什么变化,重要的是在于两地合作研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手抓刘基文化相关古迹遗址的保护,开发,减少重复投资,力求资源互补,丰富内容,在面上拓展,在链上延长。以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提高刘基名人文化的知名度,将使文成和青田的刘基生活的特定区域受益。
三、加大投入,构筑载体
启动刘基及“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对刘基及刘基文化的遗迹保护开发,不仅能为来青田的游人提供直观的感受,而且也能营造刘基文化的氛围,提升刘基文化的品位。我们在刘基及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方面可以而且也应该启动三项工程:一是青田县城刘基遗迹保护开发工程,按原貌重建刘公祠、刘基故里碑、刘基庙,形成青田县城的刘基文化区;刘府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后人为了纪念“千古人豪”刘基父子而建造的。由于年久失修,刘府祠如今已失去了往昔面貌。为了弘扬刘基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青田县政府将刘府祠修缮工程列入今年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二是石门洞“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为重现和丰富石门洞刘基文化内容,可在遗迹开发的基础上,将刘基就学“石门书院”期间被后人流传的一些传说、故事作有形化开发展示;三是青田县周边刘基遗迹保护开发工程,即重建章旦乡的刘基书院等。
四、构建“刘基文化旅游线”
篇三文化考察工作报告
9月26日,县委召开xx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xx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省委建设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xx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充分表明县委对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这次全会的召开,在xx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xx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是一次全面加快推进文化xx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和态度,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有所作为。
一、抓学习,打牢建设文化xx的思想基础
近两个月来,我局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省委xx届七次、市委xx届九次全会的主要内容组织了初步的学习贯彻。县委书记黄树正同志上午所作的报告,充分阐述了建设文化xx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建设文化xx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文化xx的工作重点,这是一个充分体现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完全符合xx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的报告。我们将把学习、传达、贯彻好县委黄书记所作的报告和李县长的总结讲话作为当前文化部门的头等大事,结合会上印发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文化部门的工作实际以及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全会的精神上来,树立新观念,用解放思想的新成果,在文化xx的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二、抓关键,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让城乡居民在更高标准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我们将通过继续抓好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巩固和提高“文化先进县”的工作成果,推进文化xx建设的扎实开展。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县、镇、村三级网络的思路和布局,县城重点抓好新的文化馆、图书馆的管理使用,管好、用好文化中心,发挥县城大型文化设施的辐射、示范、聚集的功能。着手xx红色博物馆的建设。指导镇一级抓好综合文化站、中小型文化广场的建设。指导村一级包括社区居委搞好农家书屋和可供文艺演出、**放映的小型文化广场建设,早日实现全县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在重点抓好文化市场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表演“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文化高端人才,发现和培养“草根人才”、“乡土人才”。用文化荣誉制度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激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我们将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xx县支中心为龙头,办好流动书香车、流动数字**放映、流动展览、流动演出等文化服务项目。以xx文化网为龙头,办好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以及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网,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丰富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手段。
三、抓活动,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组织开展好各种主题性、节庆性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手段。我们将认真抓好广场文化活动、农村**放映“2131”工程和文艺、**、图书“三下乡”活动以及农家书屋建设,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与此同时,规划一批常设性的县级文化赛事、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发挥好文化中心等文化场馆的功能作用,使之成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
四、抓亮点,不断擦亮xx文化品牌
我们将按照县委全会提出的。“六举”并进的工作思路,整合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名片在文化xx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以巽寮一台戏为载体,以用普通话演唱等举措为传承创新手段,提高“非遗”项目——xx渔歌的文化内涵以及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力度。二要以中洞红色旅游产业园区、平海古城产业园区为载体,创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机制。三要突出象棋、龙形拳、舞龙、舞鲤鱼、楹联等特色,制订传承创新发展特色民间文化的工作规划,把我县的象棋之乡、龙形拳之乡、舞龙之乡、舞鲤鱼之乡、楹联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四要突出我县革命历史主题,在规划设计、装饰布展等方面精心组织,打造好xx红色博物馆这一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xx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文化xx建设得天时、地利之便,人心所向,正逢其时。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县委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xx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西杨村。西杨村南,原是一片柿林,这里墓冢累累,乱事堆积。1974年3月,该村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十几位在这不长庄稼的柿林之上开始了抗旱打井的工程。当他们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烧红土块;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这次,他们停下了工程,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第一位进入现场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一方面收集散失的文物,一方面作初步的清理。这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到家乡临潼探亲,他将秦始皇菱发现大型陶俑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内参上作了报道。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看到报道材料,立即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随即派有关专家来现场视察。1974年7月19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 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 在展览大厅基建工程进行时,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同年3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目前,3座兵马俑坑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二号兵马俑坑参观时,您还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现场发掘的情况。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答案补充 一: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西杨村。西杨村南,原是一片柿林,这里墓冢累,乱事堆积1974年3月,该村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十几位在这不长庄稼的柿林之上开始了抗旱打井的工程。当他们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烧红土块; 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这次,他们停下了工程,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第一位进入现场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一方面收集散失的文物,一方面作初步的清理。这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到家乡临潼探亲,他将秦始皇菱发现大型陶俑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内参上作了报道。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看到报道材料,立即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随即派有关专家来现场视察。1974年7月19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答案补充 二: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在展览大厅基建工程进行时,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同年3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目前,3座兵马俑坑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二号兵马俑坑参观时,您还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现场发掘的情况答案补充 三: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从简介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属国宝级18件(组),一级品近800件(组);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400多幅。
由于关中地区历史上有蓝田人的踪迹,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先后定都于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陕博的特色:以古为荣,文物以隋唐及之前为主。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六个展馆平时对外展出,限于时间仅参观了其中的四个展馆,按时代划分为先秦、秦汉、隋唐和宋元明清,由此布局即可明显看出其时代特征,尤以原始氏族、汉、唐时期文物为最原始氏族的文物从摆放上呈现了先人的发展轨迹。迫于生存的需求,很远古时遗留的多为生产生活工具,这些工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到精细、由少到多的过程。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基本可以说无生产工具可言,只是利用天然的石块和树枝来狩猎,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锄、石凿、石镰、石锛和带孔石铲,从这些工具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制作工艺的进步,在石凿和石铲的尖端及其它工具的细微之处都打磨地相当精致,答案补充 四:如凿尖虽然破损但余部平整可见,石锄的锄头一端刃口比较锋利。另外这时候从发掘的文物现场看,原始人对于工具的组合使用也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在博物馆我见到蓝田人的头骨化石,从讲解中了解是个中年女性猿人,头骨壁厚,脑容量为7784毫升,从外观上看头骨化石额头低平,眉脊粗壮,颌部突出。
陕西的另一处远古遗址是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遗址,半坡人处于新石器的中期和晚期,与仰韶文化相比其中期为庙底沟类型,晚期为半坡晚期。这个时期的人类石器作工愈加精美并出现了烧制陶器的典型特征,另外也出现装饰用具,这些都说明了半坡人的进步,由于有专门的半坡遗址博物馆所以陕博内展出的多为其晚期的出土文物
洛阳是一座是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也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值得去的地方:博物馆、石窟寺、古建筑、古遗址等。
熟悉寒鲲的朋友都知道,寒鲲是一枚“古都粉”。寒鲲之所以“粉”古都,原因也很简单:古都所在地的博物馆、古建筑、古遗址,往往都凝聚了定都王朝的精华文物,是我们实地一睹一个乃至十数个王朝风采的绝佳窗口。
曾被武则天称作“神都”、多次担当“东都”名号且先后有夏、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政权长期奠都的洛阳,无疑是中华古都中定都时长与次数的佼佼者,更是中华古代文物艺术的富集地。那么,我们在评价“洛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考虑“洛阳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时,就决不可能绕开承载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艺术珍品的历史文化古迹。
寒鲲虽然未能在洛阳成长生活或长期工作,却也曾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三次与访古同好一道对洛阳地区的文物古迹进行地毯式自驾考察,完全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指引”,也算是把今日的洛阳地区乃至整个河洛伊平原的国保级文物古迹都扎扎实实地考察了个遍。
本文就从历史文化古迹的角度,为各位知友提供一份洛阳访古攻略,按照博物馆、石窟寺、古建筑、古遗址等四个大致领域介绍,各位知友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用。
博物馆篇
洛阳地区曾经是夏商两周、秦汉魏晋、隋唐宋金等历史时期的帝都、陪都或重镇,自然会出土大量相应时期的“顶级文物”,这些“顶级文物”自然也饱含了相应时代的“高阶艺术水准”。
除去那些被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拿走”的文物,洛阳地区博物馆的文物水准也依然处于全国前列,不管你是文史专家、文博爱好者还是历史小白、驴友背包客,来到一座像洛阳这般拥有古都级文化积淀的城市,不去一趟当地博物馆,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洛阳地区值得一看的博物馆至少有如下六处: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古墓博物馆)、龙门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由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商城遗址博物馆均为在遗址原址或旁边设置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83家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余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不论是从该馆的批次、级别上,还是馆藏量、展陈量上,都处于全国前列。
洛博的布展和全国大多数地方性综合历史博物馆相似,常展展厅采用了“通史陈列+专题陈列”的“1+n”模式,以“河洛文明”展厅全面介绍洛阳地区的通史及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以“汉唐陶俑”“唐三彩”“石刻”“书画”等专题展馆介绍洛阳地区出土或流传较多的专题文物。
以“珍宝馆”选取洛阳地区的精华文物,辅以“王绣艺术馆”、“特产馆”两个展厅展室洛阳地区的牡丹艺术与民俗特产。
不管你是对夏商周青铜器感兴趣,还是对唐三彩感兴趣,还是对墓志石刻感兴趣,还是对周秦汉唐的艺术巅峰感兴趣,都必须来洛博一趟。
洛阳博物馆这座首批国家一级馆,无疑是我们打开洛阳城这座历史大书的绝佳“导览”,把它作为洛阳访古之旅的第一站,一准没错。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把洛博作为洛阳访古第一站,还可以通过洛博展板上的图文信息,对设定好的行程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正。
毕竟,只有博物馆这种场所才能最为全面地介绍一个地区的文物分布,并且集中配置大量地图与照片,访古者、背包客完全可以根据洛博提供的图文信息,找到自己更想要造访的名人遗迹、更想要看到的艺术造型。
在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有一处堪比西安碑林的石刻艺术胜地——千唐志斋博物馆。该馆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
珍藏唐及历代墓志石刻1400多件。对于唐史、书法研究者与资深唐史、书法爱好者而言,千唐志斋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和书法艺术的史料宝库,被业界誉为“石刻唐书”、“唐书法演变史”。
对于一般历史爱好者与好古游客而言,也是一处绝佳的古韵极其浓厚的旅行目的地。千余年前的千方墓志,背后便是一千多位唐人的生平往事,在幽静的庭院与斑驳的阳光映衬下,默默诉说着历史的云烟。
千方唐志被嵌在墙上,不仅营造出了间间斗室里的气势恢宏感,而且还给每一位观者留下了近距离感受历史温度的难得良机,实在是一座难得的访古地,哪怕游客观者并不是很懂唐史与书法,也能从张钫先生的用心营造中,体会出只有这处由千方唐志构成的博物馆那独有的沧桑韵律。
石窟寺篇
洛阳的佛教石窟造像,正是佛教造像艺术在入华以后,经由“凉州模式”、“平城模式”、“邺城模式”过渡后走向完全中原化的“中原模式”之集大成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自唐代以后的佛教造像,无不受洛阳地区之影响。
所以,洛阳地区的石窟寺佛教造像,不仅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在了解本国的佛教艺术时绝对绕不开的一个艺术重镇,更是我们理解整个中国佛教石窟造像历史流变的核心枢纽。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洛阳市为中心,把整个河洛平原甚至黄河北岸都纳入到视野中,就会得到一个以龙门石窟、巩义大力山石窟(巩县石窟)为双壁的洛阳地区石窟群,从时代上看,它们往往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北魏宣武帝统治时期为开窟造像之源头,以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为主。跻身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寒鲲不用推介,都已是家喻户晓。
其中主要分布在古阳洞中的魏碑体龙门二十品是书法爱好者必看的亮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更是龙门石窟的招牌级打卡点,古阳洞宾阳洞中的北魏造像也是资深爱好者的“心头爱”,白居易墓也引得不少唐诗爱好者心向往之,其余石窟散布东西两山崖壁上,两山夹一伊水河,更是风景殊胜,亮点多多,自是无法错过。
除了龙门石窟以外,北魏宣武帝时期开凿并留有两魏痕迹的巩义大力山石窟无疑是北魏佛教造像的一大重镇,国内唯一原址现存的帝后礼佛图、优美完整且典型的北魏后期中心塔柱一对飞天,绝对是这处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河洛口)不远处的石窟中,最不容错过的看点。
另外洛阳市区东南大谷关遗址附近的水泉寺石窟(南)、义马市境内的鸿庆寺石窟(西)、吉利区接近济源市的万佛山石窟(北)、千唐志斋博物馆后院的西沃石窟(西)是洛阳地区现存北朝隋唐时代石窟的小规模代表,它们与巩义大力山石窟共同组成了自洛阳向西、北、东、南四个方向访古的绝佳石窟类可选访古目的地。
古建筑篇
比起距离洛阳并不算远的晋城、济源、运城、登封,洛阳地区的高古木结构古建筑(唐-元)几近于无,唯有洛阳市下辖的宜阳县灵山寺,尚存大雄宝殿与大悲阁两座金代木构,以及华夏第一寺白马寺内的明代改动痕迹较多的元代大雄殿,其余古迹便均为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了。
即便我们把视野从木结构古建筑转移到砖石结构古建筑上,洛阳地区的砖石古塔唯余宜阳五花寺塔(疑似宋代)、白马寺齐云塔(金代)等较为完整且后代改动较少的砖石结构建筑了。
其余砖石结构地上建筑,不是明清时代营造便是明清时代改造,比较晚近。或许这也是古都的宿命吧,毕竟地处交通要道,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相对早一些的地上古建筑自然相对难以留存。
寒鲲之所以如此强调“建筑本身之高古早远”,原因就在于这些唐宋辽金元时期建筑相对于明清建筑的数量稀少、难得一见,以及唐宋辽金元建筑本身相对于明清建筑的更深一层的古朴沧桑。而且这些高古建筑还与明清建筑共同构成了建筑组群,这样的历史氛围才更加深厚、访古环境才更加完整,明清建筑如星辰拱月一般烘托着高古建筑,品起来,才更有味道。
基于这样的标准,我更推荐如下三座古建筑族群:洛阳白马寺、宜阳灵山寺、洛阳关林庙。虽然关林庙并没有白马寺、灵山寺那样的高古建筑,但它的建筑组群还是比较完整的,适合访古爱好者入内参访。
古遗址篇
古遗址是我们国家绝大多数文物的出土来源,但古遗址本身往往并不具备多么大的观赏性,不过,一旦文物部门在遗址原址修建了遗址专题博物馆,或者访古者本人对古遗址了解充分并有一定的情怀,古遗址还是值得一访的。
洛阳作为十多个政权的帝都或陪都,自然拥有了数量庞大的都城遗址与墓葬遗址,它们大致可以被分为如下六大片区:邙山墓葬群、东汉帝陵南兆域、二里头遗址及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两周城址王陵等。
其中,邙山墓葬群的绝大多数陵墓、东汉帝陵南兆域、汉魏洛阳城遗址、两周城址王陵绝大多数遗址点都不具备多么大的观赏性,除了文博工作者和深度爱好者,绝大多数洛阳旅行者都没有必要前往参访。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洛阳地区的古遗址呢?很简单,专挑那些已经建成遗址博物馆的,比如邙山墓葬群的代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既有帝陵级别的北魏宣武帝陵可以下墓室参观,还有收集到此一处的汉魏晋时期贵族墓室可供参访。
还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座2019年开馆并掀起一阵热潮的遗址博物馆,可与偃师商城遗址博物馆一并自驾参访,是我们了解夏商时期洛阳地区建城史的绝佳窗口。另外,偃师商城博物馆里还有大量以北朝隋唐为主的历代石刻文物值得一观。
在洛阳市区,还有像定鼎门遗址、应天门遗址、明堂天堂遗址等外有复原仿古建筑、内有遗址陈列的景区化陈列馆,以及一处东周时期的天子驾六陈列馆,供我们了解东周、隋唐时代的洛阳王城与神都余韵。
另外,我也相当期待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的早日建成开放,游走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四朝痕迹相叠加的遗址区,在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信步游走,想必也是每一位历史爱好者的向往之旅。
总而言之,偃师商城、二里头疑似夏都、汉魏洛阳城、明清河南府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自东向西一字排开,背靠邙山、面对伊洛,阵势甚为可观。因曾经的王城帝都身份而富集的文物古迹资源,自然也是我们去洛阳时决不可错过的访古目的地。
作为一枚骨灰级的访古爱好者,寒鲲虽已访洛三次,也未能把洛阳地区的文物古迹走访完毕,此生一定还会再去十数次乃至数十次古都洛阳。
正所谓“古今兴废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包括洛阳在内的中华古都,单单是历史文化古迹就够大家一次玩个四五天。不论您是自驾驴友,还是自助游背包客,亦或是报名参加研学机构组织的历史文化研学,古都洛阳历史文化古迹背后的文化艺术盛宴,自是美不胜收。
文化考察工作报告
本文2023-10-13 12:44: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