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住文章的关键词
问题一:如何在文章中正确寻找到关键词 一、关于关键词解析如下:
关键词又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让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搜索)寻找的东西。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人名、术语、网站、新闻、软件等。例如,就今天我们学习的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关键词],那么这四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可以说寻找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而“关键词”这个概念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早在05年就开始有了,它受到出卷老师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每一年的高考卷都会出现了提取关键词的试题,而我们广东省也早在06年就有了涉足。
二、找到关键词的方法:
方法一:步步为营法(从语段中心话题入手)
解题基本流程:明确话题――寻找谓语――连缀成句――提取关键词
具体阐释: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为例。
例①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椐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步骤]
1.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
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寻找语段话题(重要信息)
l 寻找中心话题小秘笈: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情感倾向的词
例②这个语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两个都是主题词,都要筛选出来。
2.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
在这一步,我们主要是寻找和明确与主要话题(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3.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
话题和谓语等词句选定后,我们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成一个谓结构的句子。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4.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最后,我们把连缀成的句子放入文段中检验,如能基本表达出文段的中心内容,即可筛选并敲定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方法二:顺藤摸瓜法(寻找中心句入手)
具体阐释:把握语段的中心,关键是找到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语段中表示中心语义的句子,是语段的核心。中心句有时是起始句,有时是终止句,有时又可能在展开部分。这些句子,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要特别关注。在筛选时,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相关关键词。
解题基本流程:确定中心句――仔细琢磨-――提取关键词
我们以2006年广东题为例:
例②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问题二:如何抓住阅读中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是指在文章当中能够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词语。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一篇文章要写的内容。文章题目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中的关键词常为传达主要信息的词;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有时会有一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我们把它称为总段或中心段,在段落中把它称为总起句。中心段是对这篇文章的概括,中心句是对这段话的概括;
有些书的编者会在文章后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这些问题有些直奔这篇文章理解的难点,有些引出题目写法, 还有会直接指向文章中心;
所谓过渡,是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连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往往这个句子中能找出概括上下两个段落的关键词。
问题三:如何巧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有效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我这样设计教学:
生(有气无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他足吗,同学们!看来,他有点饿,老师也要像山西村的山民一样要准备酒肉给你吃。”学生大笑。
生(洪亮有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好 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足”,不但酒菜足,而且情谊足。
这不仅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可见,教师找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目的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二)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三)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1抓过渡句。过渡句在文>>
问题四:如何准确抓住一句话中的核心关键词呢? 先分清主谓宾,再分析就容易了
问题五:写人记事的文章如何抓关键词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黄庭坚
问题六:如何提取文章的关键词 文章关键词一般会出现在题目,首尾段和段中,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后,从首尾段、题目中找出最合适的可以概括文章大意的词,那么这个词就是关键词
问题七:如何指导学生抓关键词阅读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3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文章,根据一些显性词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特点及侧重点。
4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
5能充分运用注释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些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都与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分不开。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会学生抓关键词,领悟文章的意思是一种常见,又具有实效性。
望采纳,谢谢
问题八:如何使用word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 ctrl+f ,查找,键入查找内容--关键词,,点击下面的阅读突出显示,
就可以突出显示
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方法一:三步解题法(1)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不可不取。(2)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3)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 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方法二:先概括再提取提取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这应不是什么难事,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先说 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再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不足百人”,表明这方面专业人才奇缺。第二句话是 算了一笔账,同样说明了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段话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再进行提取,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这四个关键词。2006年,提取关键词又一次出现在广东高考卷中。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 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按照上面的解题步骤,很容易找出书法、意象、舍貌取神三个词来,由于题目要求是四个,所以可将“舍貌取神”替换为“体味”和“神髓”。[巩固训练]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十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 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 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2、根据下面创维集团宣布消息的主要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创维集团昨天对外宣布,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的晶圆项目。据介绍,该项目的产品方向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绿色照明、充电器和家用电器领域,整个项目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基础建设, 2006年下半年试产,其设计产能6英寸晶圆48万片,年产值43亿元。目前,国内分立器件市场中,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了绝对多数,国内产品市场份额不足 一成,需求缺口很大。国内半导体产业布局基本上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集中了全国约70%的生产能力。珠三角半导体使用量居国内首位,但能生产晶圆的企业却 屈指可数,国内有晶片制造能力的企业也就十来家。市场需求给实力企业进入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创维集团同时宣布,该项目首期投资24亿元已 经到位。1题答案:政府帮助妇女就业2题答案:创维、进军、半导体产业、晶圆项目。
你需要的这篇论文我为你奉上,是一位江苏的老师写的,请你参考!
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
压缩语段的考查方式较多,传统题型有:给概念下定义、概括语段内容、拟写 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拟写电报稿;较新题型有:拟写短信、为短文续写结尾、为新产品命名、为语段补写总结句、新闻点评、概括研究的结论、提取关键词等。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先来看一道高考题:
(2005年全国高考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关键词”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呢?其实,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就今天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压缩语段关键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方法一:三步解题法
(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不可不取。
(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方法二:先概括再提取
提取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这应不是什么难事,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先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再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不足百人”,表明这方面专业人才奇缺。第二句话是算了一笔账,同样说明了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段话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再进行提取,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这四个关键词。
构——因体制宜精构思,匠心独运巧布局
洞察阅卷规则
1知考纲,明内涵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有“结构完整”的要求。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是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主要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等,结构的完整性必然表现在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安排的合理等方面。行文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巧的构思。
2考场常用结构
从阅卷的情况来看,分论点并列式或递进式的议论文结构和正反对比式的议论文结构,更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若要写记叙文,则务必在开头或结尾点明所叙内容的主旨,使阅卷老师不再花时间去琢磨故事要表达的内涵。铺垫映衬式和多方联想式是相对有特色的记叙文结构。
[考场范例][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讲述了获得一种新式花茶专利的小羽的具体做法:小羽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新式花茶时,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的花茶;面对市场乱象,小羽决定带领大家一起把市场做规范;小羽公布了这种新式花茶的工艺流程,并牵头拟定地方标准,最终使这种新式花茶形成产业,小羽也成为致富带头人。解读材料时,要注重分析小羽的做法和市场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小羽自己生产这种新式花茶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小羽公开工艺流程、牵头制定地方标准后,这种新式花茶形成产业。
[作文立意]从小羽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疏胜于堵;②学会分享;③规范的重要性(有规范才有市场的活力);④责任与行动。
从花茶市场上其他生产者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遵守规则(尊重知识产权);②学习好的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③诚信是发展的硬道理(不能危害市场,假冒伪劣害人害己)。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引领,成就事业;②没有创新便没有市场;③大国需要“工匠精神”。
满分作文
与其死守,不如放手
人似乎有一种天性,乐于获得而不愿分享,如材料中小羽一开始般,申请专利,死守技艺,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其实,与其苦守技艺,导致“盗版”层出不穷,不如放手去分享花茶技艺,大家共享其乐,乐也融融。
有一首歌这样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其实有一种智慧也叫放手。小羽苦心研发新式花茶,为了守住自己的技术,防止被别人盗用,她申请了专利。然而,申请专利批量生产后,市场上“盗版”的花茶仍然层出不穷,甚至有颠覆自己新式花茶之势。不忍看到花茶被做坏的小羽,决定放弃死守自己的技术,放手将花茶的制作方法公之于众,带领大家一起把花茶做大,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花茶受到大众青睐,口碑也越来越好。有句广告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小羽曾为死守技艺不愿放手,结果却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困境,而共享技艺后大家一起致富,其乐融融。死守不如放手,何乐而不为哉
俗话说得好:“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可是清政府却为守一朝风月,失却万古长空。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广物博,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可是,中国拥有越多,则越怕失去,于是闭关锁国。清政府死守国门,不肯与外界交流,不愿与外国分享我们的文化,更不敢放手与外国贸易,故步自封。“以通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因此,无论是思想还是经济,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被八国联军用大炮轰开国门,大清王朝就此败落,这死守国门不愿放手与外界分享的恶果,让中华子孙扼腕叹息!
与清朝相反,两千年前那个多民族多文化的龟兹也同样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扮演着相反的角色。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但它没有死守自己的优势,而是实行开放政策,加大贸易往来,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资源文化,因此,龟兹的宗教、文化、经济极为发达,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而龟兹也成为传载东西方文明的繁华之地。有书中描述:中有佛殿塔庙千所,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能够如此繁华,完全得益于它不死守不闭关,放手共享资源的政策。
一个是闭关自守,世代伟业毁于一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一个是开放共享,造就繁华盛世。如此对比,是死守还是放手一目了然。
死守行规,只会故步自封,难以创新。小羽心里明白:死守不如放手,只有共享成果,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市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故步自封难以跟上世界的潮流,开放才是治国正道,放手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点评
洞察一:题目点明中心,亮出观点。“与其……不如……”开篇明确,旗帜鲜明。
洞察二:开门见山,亮观点。第一段简洁概括材料,照应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
洞察三:文体明确,结构条理清晰。第三、四两段用清政府“死守”而亡天下与龟兹实行开放政策而成为繁华之地形成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让阅卷人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就能看清考生的写作内容。
洞察四:语言特色。文中多处引用,既有富有时代性的歌词、广告词,又有富有文化底蕴的古籍引用,增加了文章的亮点。
[总评]考生从材料核心话题中提炼观点,以“与其死守,不如放手”作为中心论点,并以此作为标题,观点鲜明。主体部分通过清朝与龟兹的对比论证观点,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在语言上,文中多处引用名言、歌词、俗语等,使文章语言更具魅力。
记叙文结构方法
(一)“一线串珠式”
“一线串珠式”模板是指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相对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线串珠式”模板运用得好,不仅能快速布局构思,而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采用这种模板的文章不易离题偏题,读者很容易找到阅读的突破口,从而顺藤摸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一线串珠式”模板常见的写作方法有时空顺序法、“关键”勾连法、思想贯串法等。具体来看,运用“一线串珠式”模板,应注意以下两点:
1引线必须在对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以事为线索的文章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的全过程叙述清楚,二是所涉及的景、人等均须扣住线索,三是要通过中心事件与次要事件的合理搭配体现线索。
2所定线索必须有利于文章的结构和审美效果的优化。用作线索的连缀物应该是美的、有意义的,能体现文章主旨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1、[2016•江苏省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言论式的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了辩证思维,前面两句话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二是指明了写作方向,后面用“个性”“创新”点出题旨,给考生以思考方向。材料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作了解读,这样能使考生对材料的立意有更清晰的了解。具体写作时,既可以从个性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创新的角度立意作文,还可以从二者的关系的角度立意作文。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考生都要将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考生要想得高分,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都要出彩。
作文立意:①张扬个性,活出自我;用个性演绎生命的精彩。②在创新中求发展;学会创新。③在创新中彰显个性。
范 例
①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②刚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嗨!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乾隆年间的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展现在眼前。老王细细赏了一番,心中甚觉其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伸了个懒腰,沐浴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③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觉得钟表虽美,但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上面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时,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④“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分享一下高见呀!”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还可以做文章。”“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恼啊!”老王摇摇头反驳道:“人人皆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对于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部件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做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游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花猫,微微一笑。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的溢美之词你们何必多言众人无话可说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巧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⑤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点评
第1自然段,用四字短评把环境描写得古香古色,同时也交代了人物身份。
第2~4自然段,按事件发展顺序,以修钟为线索来描写了师傅老王及徒弟小林的形象。
第2自然段为故事开端,“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点明徒弟几个开始“修钟”,“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点明故事发展。
第3自然段为故事发展,“小林就出来交差”表明钟已修好,同事们赞不绝口,“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第4自然段,“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重新“修钟”,修好后赢得在场各位同事的连声叫好。
第5自然段,“秦腔传来”,可谓意味深长。
[总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首先,此文构思新颖别致。通过老王修钟的故事,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无所发现处”独出心裁,有所发现和表达,彰显了巧匠的创新意识。其次,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层次感强。故事情节发展前后勾连映衬,相互照应。
另外,文中不乏情趣生动的细节,尤其是结尾处的秦腔,余味悠长。
文章中有个别语句不顺畅,判为一类中,66分。
(二)画面组合式
1特点
写人叙事中,不必交代完整的事件,“抓拍”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人物或故事情节,从而揭示某种主旨,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2使用注意事项
画面组合,要有感人的形象和艺术构图,画面感要强,应有向心力,即各个小部分的内容取向应扣紧主旨。
例2、[2016•江苏省卷]
范 例
不想再沉默
①十六个春秋,无数的鲜花盛开,绽放,枯萎,凋零,在时间的长河里隐匿了踪迹。唯有那道身影,虽不及他人魁梧,也不比他人强壮,但那矮小的身影却藏着一股道不尽的温暖,道不尽的沉默的爱。
②父亲,十六年里,很少看见他那满是沟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面对着他,感觉到的仅有威严与沉默。久而久之,在父子之间,便多了一层隔膜——沉默。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泪水,他那刻满沧桑的脸上,从未有过一丝鼓励与安慰,直到那一天——
③明天,我就要离开这个养育了我十六年的故乡,去到那向往的地方。夜,总是不平凡的,夜莺的轻鸣喧嚣着我的心,深邃的星空洒下缕缕幽光,萦绕心头。忍着夜的孤寂,独自一人走出房间,淡淡的灯光洒满了角落。父亲房间的灯怎么没关向前走去,微微打开的房门透出淡淡的光。目光随着光望去,我愣住了。那苍老的脸庞上,竟泛起阵阵银光,两道深深的泪渍嵌入其中,颤抖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张我的旧时照片。昏黄的灯光照亮他斑驳的双眸,微红的双眼里,溢满的早已不是沉默,而是炽热的爱……两行热泪落下,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
④清晨的古镇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雨,微润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特别的清香。车站,父亲默默地收拾行装,我伫立在一旁。时间分秒的流逝,可我并未注意,父亲的双手颤得厉害。发车了,轰鸣的车笛声代我向小镇告别。我拿起行李,走向车,回首间,目光再一次的呆滞。父亲早已泪眼婆娑,我也忍不住了,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父亲那宽大的手掌紧紧抱住我,挣扎着不放我离去,早已泣不成声的哭泣,眼里的沉默早已消失,只留惭愧、自责与不舍……朦胧的烟雨纷飞,缕缕情丝洒落到天涯海角……最后,我们都没有再沉默!
⑤晚风将湖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吹皱,夕阳也贪婪地收起它最后一丝余晖,大雁在秋霜目送下渐渐远去。默默地站着,游移的眸光在那若即若离的时光碎片里徘徊。当许许多多的曾经亦如黄花凋零时,我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再让爱变得沉默!”
点评
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道不尽的沉默的爱”照应题目。同时也为全篇奠定基调,歌颂伟大、沉默的父爱。
第3自然段定格一个镜头:门内,淡淡的灯光下,父亲紧攥儿子的旧时照片,双眸斑驳,双眼微红;门外是第一次离家的儿子,此镜头凸显“沉默的父爱”。
第4自然段镜头二:清晨,烟雨朦胧的车站父亲泪眼婆娑,紧紧抱住将上车的儿子,泣不成声,再一次扣题“不想再沉默”。
第5自然段镜头三:秋日,夕阳西下,晚风习习,大雁南飞,游移徘徊。这里不仅有思乡,更有对“不想再沉默”的呐喊。由此结束全篇。
[总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情真意切的考场满分作文。高考考场作文的得分关键在于如何在写作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情,而才情的关键往往落在情感抒发上。本文起笔便窥一斑,以父亲身形之“矮小”来衬托其对我之“爱”,把那一份父子情刻画得感人肺腑。文中取材生活,把父爱的那种不经意、不矫情、不掩饰全聚焦于自己外出求学的细节上,通过父亲送别时的神态和动作道出,把父子之间“不再沉默”的情感宣泄出来。文中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凡常小事,突显父子深情,小中寓大,告诉我们在亲情面前,不要沉默以待,应该大胆地说出来。总之,文章精妙而惹人伤情,充分凸显了考生不俗的才情,确为上乘佳作。
议论文的结构方法
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是思路问题,首先要搞好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行文中还要注意文句的次序。文章的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也有“道”可循,有“格”可依。
(一)并列式结构
这种写作模式一般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部分一般分二至三段,每一段设置一个分论点,需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要形成并列关系,不能有交叉。在结尾部分,再归纳论点,升华主题。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例如:2014年江苏省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让我们热爱语文吧》的中心论点:倡议热爱语文。
分论点:①学语文不仅是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为人处世之道。
②学语文帮助我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③学语文帮助我们找到诗情画意。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
途径分类法主要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莫让孩子脸上再现掴痕》
分论点:①就要我们在孩子不够出类拔萃时耐心鼓励。
②就要我们在孩子偶然退步时给予温情陪伴。
例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
范 例
漂其黑,守其白
①天不生小羽,万古如长夜。
②我曾自怨处于如此的时代,诽谤丛生,怨声载途,以惰为荣,以仿为乐,创新者沉下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小羽——一位创业者,一位遭遇不公却不出怨声,谨守其职,勇改其制,以一己之力更新社会的创业者,让我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丝萤火。
③曾经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俗话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能如老子这般,如屈平这般,在烂醉的世间保持清醒,不已难能但小羽告诉我们: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
④市场完善之路何其修远,只有用行动与建设代替埋怨与指责,才能迎来真正公平的环境。相信不少创业者都遭遇过小羽的困境,人们或背离高尚的“创新”二字,投入仿冒的怀抱,与竞争者同流合污;或如老子一般,坚守清白,对政府的责怨之声从唇齿间淌出,浩浩荡荡冲毁信任,冲毁希望,冲毁一切坚守者、建设者的泪腺,市场也再无前行的动力。有几人能如羽,吞天下不公的泪水,笑对仿造者的飞扬跋扈,投入市场建设,不仅守住自身,更把“涅”漂白。
⑤国家需要小羽。政策制定者固然高屋建瓴,但他们的眼中没有深街老巷。政府固然能把控大局,但自家有几分地,受益还是受损之类的问题,老农恐怕更为清楚。以人为本,需以事实为根基,若非如此,皆为空谈。国家需要小羽,需要专业、经验,而非抱怨。“漂其黑,守其白”,为国家漂洗出民智。
⑥社会需要小羽。家风如何观其家人。乡风何若察其乡邻。如果“其他人没做,我就不做”的思想泛滥成灾,那谁来引领社会思潮谁来推动社会进步社会需要小羽,需要她的坚持与勇气,而非逃避。“漂其黑,守其白”,为社会守住向上的民心。
⑦我们自己,也需要“小羽”。《宪法》写得清楚明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真的是吗我们真的尝试过去做吗我们真的有资格做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泛泛若水中之凫”,我们连自己的主人都不是,何谈为国家的主人尊严、权利、法律给了,自己却不接受。民有智则国有智,民心聚则国心聚,民立则国立。“漂其黑,守其白”为自己带来“民主”。
⑧福克纳曾说,点燃一根火柴,只能发现为黑暗所包围。但我相信,只要“小羽”足够多,我们就能点燃整座黑暗森林。只要光芒足够亮,萤火也能与皓月争辉!
⑨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创业者,若再遇山寨,请收拾好泛滥的悲愤,用你的才智,为市场建设,画出你的一笔。这不仅难能,更加可贵。
点评
第1自然段化用名句以“小羽”代“仲尼”开篇,亮明态度,气势不凡。
第3自然段借用《道德经》的名句,抛出主题——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精练实用,吸人眼球。
第4自然段为总说:评析当今社会如小羽一样受困者多,但如小羽一样解困者少。
第5~7自然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一一阐述小羽之行为在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层次分明,论证有力。(用了因果分析法形成并列式结构)
最后两段直抒胸臆,重申观点,引人共鸣。
[总评]全篇观点明确,整体用“总—分—总”结构,中间又用三个小分论点论证观点,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同时,考生引经据典,遣词造句间,更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层进式结构
1结构特点
层进式结构要求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2结构模式
点明中心→层递论证→回扣中心
运用层进式结构写作的基本方法如下:
(1)析意义: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现实。
(2)摆现象——析原因——探根源——找办法。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办)(次)
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例4、[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范 例
“唯分数论”应该休矣
①有这么一幅漫画,两位学生里,优秀的一位考了100分被表扬,考了98分就受到批评;另一位考了55分被批评,考了61分便受到表扬。两位学生前后受到的反差待遇让人瞠目结舌,归根到底这都源于第二次考的分数是否高于上一次。
②每个人对分数都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仅以考试的分数便对学生或赏或罚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毕竟,分数仅能反映学生某阶段的学业水平,若将分数看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实在堪忧。
③不是吗我们现今在升学、选拔人才时,只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分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为了分数,扼杀子女的天性;教师为了分数,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分数,采取舞弊、行贿等违规违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此,即便学生考了高分,最终也可能因为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而变成唯利是图之人,或是十恶不赦的罪犯,或是脆弱不堪的轻生者……这样,岂不是赢了分数,输了人生
④众多天之骄子犯罪的惨痛教训难道还没有激起我们的警戒之心吗——从马加爵因室友的几句嘲讽便将他们杀死,到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又将受害者杀死,再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林森浩投毒致死……这一桩桩学生犯罪的事实触目惊心,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⑤人们常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社会只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而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品质,致使我们培养出了许多“小人”。教训是多么惨痛而深刻啊!
⑥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陶行知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倘若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把正义、勇敢、仁爱等最基本的美德渗透到教育中去,使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还会有这般丧失人性的惨案发生吗倘若政府也能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社会还会充满不良的风气吗
⑦“唯分数论”应该休矣。由100分到98分,由55分到61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一味地盯着分数。这幅漫画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改革的春天已经到来:不唯分数论,综合评价学生,做到公平选拔人才——高考改革的新政已经启动。
点评
第1自然段,说明漫画内容,找到根源——分数。
第2自然段,提出观点,以分数或赏或罚不可取。
第3~5自然段,摆现象,析原因。(为什么)
第3自然段从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多方面分析唯分数至上的种种危害。
第4、5自然段用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事件,来证明高分无德的教育悲剧,警示人们不能只重分数。
第6自然段,引用亚里士多德、陶行知的名言,来表现“德”的重要性,并用几个假设句,发出呼吁。实际也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怎么办)
最后扣题,并期盼教育改革。
怎样抓住文章的关键词
本文2023-10-13 13:22: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