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黄河资料,第1张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古代单用“江”字称长江,用“河”称黄河。

长江宜宾至宜昌段,因大部分流经四川境内,俗称川江;

湖北宜都至湖南岳阳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扬子江原本只是指长江下游部份,但由于这是西方传教士最先听到的名字,“扬子江”在外语中就代表了整个“长江”。

黄河在汉朝以前称为“河”。黄河的叫法最早出现有东汉班固编制的《汉书》中,但未广泛使用,直到宋朝,黄河的叫法才普遍起来,也简称“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明主要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明,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文明。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及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3.6km,流经面积约752万平方千米。黄河因水浑、色黄而得名,在我闰古籍中最早称“河”,至《汉书》始有黄河之称。

  黄河流域的地势可分为三个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为流域西部的青海高原,悔拔4000m左右,其南缘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的分水岭。青海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为第二级阶梯,海拔1000~2000m。本阶梯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和崤山、熊耳山、太行山等山地。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直至滨海,由鲁中丘陵和海拔lOOm以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组成。

  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河长3471km,落差3464m,平均比降1‰左右。黄河上游水多沙少,水力资源丰富,年水量占全河的55%,年输沙量仪占全河的9%,是黄河主要“清水”来源区。

  河口镇到河南省郑州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流域面积为34.4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km,落差889m。黄河中游流经广大黄土高原,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占全河90%以上,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黄河过河口镇急转南下禹门口,奔流在晋陕峡谷之中,流程726km,落差607m,是黄河干流水利资源较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的河段之一。晋陕峡谷两岸支流众多,深切黄土高原。汛期洪水迅猛,夹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河口镇至龙门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千米,占全河的15%,年沙量达9亿吨,占全河输沙量的57%,是黄河来沙量最多的河段。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顺流125km至潼关,其间河床宽浅,主流摆动频繁,是游荡性冲积河道。龙门至潼关区间有汾河、渭河、洛河等支流汇人,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占全河的24%,年沙量5.5亿吨,占全河输沙量的35%,是黄河泥沙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区。

  桃花峪以下黄河进入华北大平原,至人海口为黄河下游,河道长约780km,除山东省平阴、长清两县境内有一段山岭外,全靠两岸大堤约束。河道宽浅,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平均每年约淤高0.1m,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最高达10m,成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河”。黄河下游除汶河外,无大支流汇入,区间流域面积仅占全河流域面积的3%。横贯华北大平原脊部的黄河下游河道,实际上已成为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水岭。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河长居全国第二位,水量在全国八大江河中排第五位。黄河流域气候大部分属中温带和南温带,贵德以上届高原气候。从全国降水、径流、分带来看,流域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带,降水不多,径流比较贫乏,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日.3%,而年径流量只占全同的2%。流域内人均水量527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2%;耕地亩均水量294m~,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6%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的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代森林植被还比较多。在西安有“八水绕京城”一说,可见那时黄土高原上还草水丰茂。只是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战争、大兴土木、滥砍森林,才导致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成今天这个浑浊黄汤般模样,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呼其为“黄河”。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希望有一天经过不懈的治理,黄河再去掉那个“黄”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资料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