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的拼音
装裱拼音:[zhuāng biǎo]
装裱是装饰书画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称“装潢”,又称“装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
中文名: 装裱
外文名: Mounting
别名: 裱背,装潢,装池
定义: 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
来源: 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
碑帖:
石刻、木刻法书的拓本或印本,多做习字时临摹的范本。
装治:
1整理行装。
2装裱古籍或字画。
册类装裱常见的有折页装、独木框装、扇面装等。
1、折页装
折页装是书籍或画作的一种装裱方式,通常将文字或画面板页按一定比例折叠成折页,再用缝线大眼针穿芯器将整页折叠好的书页成册。这种装裱方式既保护了书籍或画作,又美观实用。折页装适用于纸文物和画作等,成本低,制作简单,因此得到普遍应用。
2、独木框装
独木框装是一种将书籍或画作固定在独木框上,为其提供支撑和保护的装裱方式。该装裱方式利用木材制成一定形状的独木框,将文物固定在独木框上,适用于古籍、书画等文物的保护装裱。独木框装的外观美观,保护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得到广泛应用。
3、扇面装
扇面装是一种将一定数量的扇面连成一整扇面,采用钩织、缝合等技术将其固定在扇骨上,制成具有较强装裱性能的文物的传统制作方式。这种装裱方式在保护文物本身的同时,还能够突出文物的美感,展示其文化价值和传统文化特色。
有关册类装裱的介绍:
册类装裱是指将珍贵的文物、书籍、画作等装裱起来使其更具观赏性和保护价值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不同于传统的书籍装订和画框固定,册类装裱是将文物化整为零,针对每个单独的部分进行不同的装裱,然后再合为一体,完成文物的整体保护。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装裱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文物类型和要求。例如,针对书籍和画作等文本类文物,使用折页装或硬壳装可以有效防止其受潮、变形、遭受磨损等危害;独木框装或扇面装更适用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画工精湛的文物保护。
除了强调对文物的保护和保存,册类装裱也强调美学和审美需求。装裱后的文物不仅应该具备高度的保护性能,同时也应该美观、大气、富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每一种文物都应该根据文物本身和文化背景确定最适合的装裱方式。
一般一米二一下的画框,卡纸加5公分到7公分,一米二以上的画要加7公分到10公分左右。
十字绣的标称尺寸一般说的是绣布的尺寸,有的牌子标的是绣图尺寸,不太一样,这个尺寸的图一般留5cm左右的边,这个尺寸的图裱框时一般留4-5cm的内衬卡纸,中等价位的框料宽度是5cm左右,也就是绣图裱框后尺寸在7055cm左右。
装裱的拼音
本文2023-10-13 15:10: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