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肛周脓肿,第1张

肛周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治疗措施:

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一)单纯性脓肿的治疗

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

(二)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

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

肛肠论坛常识---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症,二者虽有差别,但在病因与发病机理上有共性,是肛管直肠周围化脓性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

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出现一肿块,甚者突然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甚至可出现全身发热等全身中毒状。而结核性肛周脓肿常为慢性病,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脓液、清稀色白,应与单纯性肛周脓肿相区别。

治疗原则:通常是先切开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行第二次手术,而我院多采用一期根治术,结合济川方法伤口换药,避免了再次手术之痛苦。彻底清除感染源厚发病灶(即内口)是手术关键。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定道:肛管直肠向隙因急慢性化脓肿性感染上染,导形成脓肿者,称肛管直肠脓肿,简称肛周脓肿。

年龄:20-40岁居多。

性别:男>女。

中医:肛门痈疽。脏毒肛痈,盘肛痈,悬疽坐马痈、跨马痈、灌口痈,赤施等。

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如误诊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肛周广泛的组织破坏,甚至引起败血症乃至死亡等。

(一)病因

本病多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味,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肛门。或因肛门肌肤损伤,感染毒邪,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

《外证医赛汇编、肛痈篇》概括说:“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始起则为肛痈,溃后叩为痔漏。病各虽异,总之外手醉饱入房,膏梁厚味,灸博热毒,负重奔走,劳碌不停,妇人生产努力,以上皆饶气陷阻滞,湿热瘀劳下注,致生肛痈。”

据我们对108例患者的病因调查,发作时有明显诱因者68-6596%,其中:

因食辛辣香燥-37例-5441%

饮酒 -14例-2059%。

迂劳倦 -6�82%

久坐女动 -3例-441%

坐卧湿地 -3例-441%

食油腻 -2例-294%

麦寒 -2例-294%

随月经而发 -1例-147%

1、局部感染

(1)肛窦、肛腺感染。

足引起肛周脓肿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Eisenhammer统计,97%的肛周脓肿源于此。

(2)肛裂、痔疮等其它肛肠病术前或术后的感染,会阴切开术后以及尿道,前裂腺等术手的感染均可继发肛周脓肿。

2、全身性疾病继发性感染。

如白血病、克隆氏病、TB、糖尿病、放线菌病以及脓毒血症引起的血行播散性感染等。

3、损伤

如粪便干硬,直肠内异物损伤以及刀、枪伤等继发的肛周感染。

腹泻

干便损伤(细菌)→肛窦→发炎→肛腺排泄不畅

肛腺抵抗力

肛腺炎

肛腺膨大、破裂

感染扩散

中央间隙脓肿

↓联合似肛纤维

经过括约肌间隙

脓液漫延

↓外括约深浅间→坐骨直腔窝

↓ | →内粘膜下间隙

肛管后间隙

直肠后间隙 肛裂、月管皮下脓肿

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脓肿部位浅在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症明显,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见局部红肿,触痛明显,中央有波动感。容易确诊。

脓肿部位较高较深的,局部症状往不明显,以坠胀、酸痛,不适等常见,而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突出,检查局部视诊多无异常,。指诊可找到压痛区,或直肠结扪到肿块区或丰富区域,穿刺可抽出脓液。血管增高明显。

若肛周多个间隙联合感染,则局部与全身症状显著,血象异常增高。

若脓肿已破溃则诊断自明。

脓肿如未及时治疗,常有以下三种结局

1、沿括约肌间隙进一步漫延。

2、以肛周皮肤穿破排脓→肛瘘。

3、脓液以肛窦或肠毕穿出→内瘘。

4、自行愈合,但<5%。

诊断:

1、症状:患者感肛门出现肿块或硬块继而红肿热痛;或肛门附胀,酸痛,可伴恶寒发热。

2、体征:肛门周围肿块潮红,灼热、压痛;肛门直肠内扪及肿块压痛。脓成者可扪到波动感。局部穿刺获见脓液。

(五)分类

以提肛为界提肌以上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1、低位肛周脓肿

位于提肛以下的间隙。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

(1)肛管前(后)浅间隙脓肿

(2)肛管前(后)深间隙脓肿

(3)坐骨直肠间隙

(4)肛门周围间隙

(5)低位括约肌间隙

2、高位肛周脓肿

位于提以上,以寒线。,高热、乏力、腺块等全身症状为主,血象高。局部症状相对较轻。

(1)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直肠后间隙

(3)直肠膀胱(子宫)间隙

(4)高位括约肌间

3、联合间隙脓肿

脓肿累及2个以上间隙者。全身与局部反应均重。

(1)低位联合间隙脓肿

(2)高位联合间隙脓肿

(3)高低位合法间隙脓肿

4、直肠粘膜下脓肿

治疗

“脓成决以刀针”切开排脓当首务。之后而结合滑热解毒除湿、抗菌、对症等治疗。

1、手术治疗

(1)分期手术治疗

表浅而单纯性脓肿,可不用麻醉或局麻下于脓肿中央切开排脓即可。

脓肿深大或多间隙联合感染者,用利多犬因作腰俞穴麻醉,肛门松驰后,行切开排脓术。切口方向应视脓肿的大小、位置不同,于素用放射状,弧形成多处分段切口的方法。

排脓后,依次用O2水、盐水,05%滴灵庆大冲洗脓腔。检查无发出出血,伤口留置橡皮引流。

待急性炎症消退,脓腔收缩变化形成瘘管后(一般3个月左右)再作二期手术-肛瘘根治术。

(2)脓肿一次根治梗

条件具备、脓肿内口又明确者,行根治术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节省开支。

麻醉成功后,通过指检、探针、美兰染色等方法确定脓肿的部位、范围、内口。

低位脓肿,作放射状切口连同内口一并切开,搔刮脓腔,冲洗伤口,缝或不缝合伤口视情况而定。伤口量凡小林纱紊压迫引流。

脓肿累及肛直环以上,则痔肛直环以下脓腔全部切开,显露肛直环,将一橡筋从脓腔穿出内口,拉紧并结扎橡筋。

若属马啼形脓肿,则于肛门两侧作弧形切口,在肛管后侧作以行切口,并行内口挂线引流,然后搔刮冲洗脓腔,缝合远端,近端上凡士林或橡皮引流。

肛脓根治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定位准确。术前明确部位、范围、内口。可在麻醉下通过指诊、穿刺等确定部位。通过肛门钟、指诊、探针、染色等确定内口。内口不明,宜分期治疗。

(2)切口宜大,使引流务畅。脓腔应充分打开,不留无腔。术中可用指探查、分开脓胀内口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3)手术要注意肛门功能的保护。不主张对括约肌或肛直环的一次性切开、尤其高位脓肿受累的括约肌或肛直环较多,切开必然导致肛门失禁。故挂线法值的提倡。远端要伤口深大者,宜缝合,其一可加迷伤口愈合,缩小疗程;其二可减少疤痕面积,减小肛门畸形。实践证明,只要操作准确,脓腔、原发灶清理干净,近端伤口引流通畅,是不会感染的。

2、辅助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

低单脓肿,全身反应不者,血象不高者,可不用或单用庆大,D或灭滴灵即可。

高位、复杂的,多间隙联合感染的,应大剂量抗生素联合静滴,常用庆大32万+05%灭滴灵200ml/日,或氮苄PNC先锋霉素等。

(2)中医药的应用。

肛痈多由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而成。术后早期应以清热解、利湿排脓为主,常用清热利湿汤加减:银翘、板兰根,花粉、公英、胆草各15,赤芍、丹皮、黄柏,川牧、紫花地丁各12,苡仁20。或用龙胆泻肝汤,三仁汤土。

当急性期过,湿热毒邪已清则应及时益气补血,生肌敛口,同时也注意清理余毒,常用八钙汤加香曲、苡仁、公英等。

注意辨证施治

对症治疗

视病情需要,可适当补湿、补电解质给予维C、B等支持治疗。或者输血、氨基酸等。

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的结果。其脓肿多来自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的脓肿。其特点为:

(1) 此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肛腺发达,分泌腺体增多,感染的机会增加有关。

(2)发病急骤,肛门部坠胀痛剧烈,疼痛难忍,临床症状显著。

(3) 肛门脓肿形成以后,易向周围软组织间隙扩散,并可绕过肛门后方,向对侧蔓延,形成新脓肿。这种向周围组织扩散而形成多发脓肿的现象,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特点。

(4) 脓肿成熟后,自然破溃排脓,由于直肠压力的变化,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不断地从肛内的隐窝、肛窦或乳头开口进入,使脓腔持续感染,难以粘连愈合,形成肛瘘,或是感染沿肛窦底腺组织分支,经淋巴管向外感染,顺着括约肌各部的肌间隙蔓延,而形成脓肿。肛周脓肿主要有哪些表现? 肛周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一般的症状是,当发现肛门直肠周围有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则突然局部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如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一周左右可形成脓肿,此时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液,即可确诊。发生肛周脓肿后应如何处理? 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切开排脓,积极控制感染,阻止脓肿向深部组织蔓延和扩散。同时配合全身和局部的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肛周脓肿自行破溃后或切开后为什么易形成肛瘘? 有的人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后,创口长期不能闭合,常有脓水流出,很痛苦,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成为肛瘘。这是因为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后,原发内口感染物不断从内口进入感染灶,形成长期的炎症刺激及反复感染,最终导致肛瘘。

应该去肛周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治疗措施:

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一)单纯性脓肿的治疗

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

(二)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

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

肛肠论坛常识---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症,二者虽有差别,但在病因与发病机理上有共性,是肛管直肠周围化脓性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

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出现一肿块,甚者突然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甚至可出现全身发热等全身中毒状。而结核性肛周脓肿常为慢性病,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脓液、清稀色白,应与单纯性肛周脓肿相区别。

治疗原则:通常是先切开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行第二次手术,而我院多采用一期根治术,结合济川方法伤口换药,避免了再次手术之痛苦。彻底清除感染源厚发病灶(即内口)是手术关键。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定道:肛管直肠向隙因急慢性化脓肿性感染上染,导形成脓肿者,称肛管直肠脓肿,简称肛周脓肿。

年龄:20-40岁居多。

性别:男>女。

中医:肛门痈疽。脏毒肛痈,盘肛痈,悬疽坐马痈、跨马痈、灌口痈,赤施等。

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如误诊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肛周广泛的组织破坏,甚至引起败血症乃至死亡等。

(一)病因

本病多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味,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肛门。或因肛门肌肤损伤,感染毒邪,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

《外证医赛汇编、肛痈篇》概括说:“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始起则为肛痈,溃后叩为痔漏。病各虽异,总之外手醉饱入房,膏梁厚味,灸博热毒,负重奔走,劳碌不停,妇人生产努力,以上皆饶气陷阻滞,湿热瘀劳下注,致生肛痈。”

据我们对108例患者的病因调查,发作时有明显诱因者68-6596%,其中:

因食辛辣香燥-37例-5441%

饮酒 -14例-2059%。

迂劳倦 -6�82%

久坐女动 -3例-441%

坐卧湿地 -3例-441%

食油腻 -2例-294%

麦寒 -2例-294%

随月经而发 -1例-147%

1、局部感染

(1)肛窦、肛腺感染。

足引起肛周脓肿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Eisenhammer统计,97%的肛周脓肿源于此。

(2)肛裂、痔疮等其它肛肠病术前或术后的感染,会阴切开术后以及尿道,前裂腺等术手的感染均可继发肛周脓肿。

2、全身性疾病继发性感染。

如白血病、克隆氏病、TB、糖尿病、放线菌病以及脓毒血症引起的血行播散性感染等。

3、损伤

如粪便干硬,直肠内异物损伤以及刀、枪伤等继发的肛周感染。

腹泻

干便损伤(细菌)→肛窦→发炎→肛腺排泄不畅

肛腺抵抗力

肛腺炎

肛腺膨大、破裂

感染扩散

中央间隙脓肿

↓联合似肛纤维

经过括约肌间隙

脓液漫延

↓外括约深浅间→坐骨直腔窝

↓ | →内粘膜下间隙

肛管后间隙

直肠后间隙 肛裂、月管皮下脓肿

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脓肿部位浅在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症明显,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见局部红肿,触痛明显,中央有波动感。容易确诊。

脓肿部位较高较深的,局部症状往不明显,以坠胀、酸痛,不适等常见,而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突出,检查局部视诊多无异常,。指诊可找到压痛区,或直肠结扪到肿块区或丰富区域,穿刺可抽出脓液。血管增高明显。

若肛周多个间隙联合感染,则局部与全身症状显著,血象异常增高。

若脓肿已破溃则诊断自明。

脓肿如未及时治疗,常有以下三种结局

1、沿括约肌间隙进一步漫延。

2、以肛周皮肤穿破排脓→肛瘘。

3、脓液以肛窦或肠毕穿出→内瘘。

4、自行愈合,但<5%。

诊断:

1、症状:患者感肛门出现肿块或硬块继而红肿热痛;或肛门附胀,酸痛,可伴恶寒发热。

2、体征:肛门周围肿块潮红,灼热、压痛;肛门直肠内扪及肿块压痛。脓成者可扪到波动感。局部穿刺获见脓液。

(五)分类

以提肛为界提肌以上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1、低位肛周脓肿

位于提肛以下的间隙。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

(1)肛管前(后)浅间隙脓肿

(2)肛管前(后)深间隙脓肿

(3)坐骨直肠间隙

(4)肛门周围间隙

(5)低位括约肌间隙

2、高位肛周脓肿

位于提以上,以寒线。,高热、乏力、腺块等全身症状为主,血象高。局部症状相对较轻。

(1)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直肠后间隙

(3)直肠膀胱(子宫)间隙

(4)高位括约肌间

3、联合间隙脓肿

脓肿累及2个以上间隙者。全身与局部反应均重。

(1)低位联合间隙脓肿

(2)高位联合间隙脓肿

(3)高低位合法间隙脓肿

4、直肠粘膜下脓肿

治疗

“脓成决以刀针”切开排脓当首务。之后而结合滑热解毒除湿、抗菌、对症等治疗。

1、手术治疗

(1)分期手术治疗

表浅而单纯性脓肿,可不用麻醉或局麻下于脓肿中央切开排脓即可。

脓肿深大或多间隙联合感染者,用利多犬因作腰俞穴麻醉,肛门松驰后,行切开排脓术。切口方向应视脓肿的大小、位置不同,于素用放射状,弧形成多处分段切口的方法。

排脓后,依次用O2水、盐水,05%滴灵庆大冲洗脓腔。检查无发出出血,伤口留置橡皮引流。

待急性炎症消退,脓腔收缩变化形成瘘管后(一般3个月左右)再作二期手术-肛瘘根治术。

(2)脓肿一次根治梗

条件具备、脓肿内口又明确者,行根治术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节省开支。

麻醉成功后,通过指检、探针、美兰染色等方法确定脓肿的部位、范围、内口。

低位脓肿,作放射状切口连同内口一并切开,搔刮脓腔,冲洗伤口,缝或不缝合伤口视情况而定。伤口量凡小林纱紊压迫引流。

脓肿累及肛直环以上,则痔肛直环以下脓腔全部切开,显露肛直环,将一橡筋从脓腔穿出内口,拉紧并结扎橡筋。

若属马啼形脓肿,则于肛门两侧作弧形切口,在肛管后侧作以行切口,并行内口挂线引流,然后搔刮冲洗脓腔,缝合远端,近端上凡士林或橡皮引流。

肛脓根治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定位准确。术前明确部位、范围、内口。可在麻醉下通过指诊、穿刺等确定部位。通过肛门钟、指诊、探针、染色等确定内口。内口不明,宜分期治疗。

(2)切口宜大,使引流务畅。脓腔应充分打开,不留无腔。术中可用指探查、分开脓胀内口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3)手术要注意肛门功能的保护。不主张对括约肌或肛直环的一次性切开、尤其高位脓肿受累的括约肌或肛直环较多,切开必然导致肛门失禁。故挂线法值的提倡。远端要伤口深大者,宜缝合,其一可加迷伤口愈合,缩小疗程;其二可减少疤痕面积,减小肛门畸形。实践证明,只要操作准确,脓腔、原发灶清理干净,近端伤口引流通畅,是不会感染的。

2、辅助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

低单脓肿,全身反应不者,血象不高者,可不用或单用庆大,D或灭滴灵即可。

高位、复杂的,多间隙联合感染的,应大剂量抗生素联合静滴,常用庆大32万+05%灭滴灵200ml/日,或氮苄PNC先锋霉素等。

(2)中医药的应用。

肛痈多由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而成。术后早期应以清热解、利湿排脓为主,常用清热利湿汤加减:银翘、板兰根,花粉、公英、胆草各15,赤芍、丹皮、黄柏,川牧、紫花地丁各12,苡仁20。或用龙胆泻肝汤,三仁汤土。

当急性期过,湿热毒邪已清则应及时益气补血,生肌敛口,同时也注意清理余毒,常用八钙汤加香曲、苡仁、公英等。

注意辨证施治

对症治疗

视病情需要,可适当补湿、补电解质给予维C、B等支持治疗。或者输血、氨基酸等。

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的结果。其脓肿多来自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的脓肿。其特点为:

(1) 此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肛腺发达,分泌腺体增多,感染的机会增加有关。

(2)发病急骤,肛门部坠胀痛剧烈,疼痛难忍,临床症状显著。

(3) 肛门脓肿形成以后,易向周围软组织间隙扩散,并可绕过肛门后方,向对侧蔓延,形成新脓肿。这种向周围组织扩散而形成多发脓肿的现象,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特点。

(4) 脓肿成熟后,自然破溃排脓,由于直肠压力的变化,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不断地从肛内的隐窝、肛窦或乳头开口进入,使脓腔持续感染,难以粘连愈合,形成肛瘘,或是感染沿肛窦底腺组织分支,经淋巴管向外感染,顺着括约肌各部的肌间隙蔓延,而形成脓肿。肛周脓肿主要有哪些表现? 肛周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一般的症状是,当发现肛门直肠周围有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则突然局部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如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一周左右可形成脓肿,此时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液,即可确诊。发生肛周脓肿后应如何处理? 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切开排脓,积极控制感染,阻止脓肿向深部组织蔓延和扩散。同时配合全身和局部的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肛周脓肿自行破溃后或切开后为什么易形成肛瘘? 有的人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后,创口长期不能闭合,常有脓水流出,很痛苦,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成为肛瘘。这是因为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后,原发内口感染物不断从内口进入感染灶,形成长期的炎症刺激及反复感染,最终导致肛瘘。医院检查一下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科属 3 疾病概述 4 诊断要点 5 辨证分析 6 辨证论治 附: 1 治疗 周围痈疽的穴位 1 拼音

gāng mén zhōu wéi yōng jū

2 疾病科属

外科

3 疾病概述

直肠周围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病变,称为 周围痈疽。本病中医文献又有便痈、脏毒、 痈、肛内痈、盘肛痈、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名称。由于发病部位深浅不同,一般称浅者为痈,深者为疽,统称为 周围痈疽。相当于西医的 直肠周围脓肿。

4 诊断要点

1、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本病。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最多,男多于女。

2、发病前往往有内痔、肛裂,或肺结核、麻疹等病史。

3、本病主要表现为 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脓肿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为肛瘘。(1) 周围皮下脓肿:发生于 周围的皮下组织,局部红肿热痛,脓成则按之波动感,而全身症状不明显。(2) 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 与坐骨结节之间。初期只感 部不适或微痛,逐渐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 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 指诊,患侧丰满,有明显压痛和波动感。(3)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但全身症状明显。 指诊,可触到患侧直肠壁处有浸润变硬,压痛、隆起及皮动感。(4) 直肠后间隙脓肿:症状与骨盆间隙脓肿相同,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 之间有明显深部压痛。 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感。

4、本病需与 旁疗肿及粉瘤相鉴别。 旁疖肿发生于肛周皮下,肿块中心有一毛发,溃后中央有脓栓,多自行溃破,不留肛瘘。 旁粉瘤呈圆形,表面光滑,有完整囊壁,内为灰白色粉脂状物,无全身症状。

5 辨证分析

1、本病多因饮食不节,醇酒厚味,辛辣炙煿,以致气血壅滞脏腑缓停  攘髯⒏孛牛 岢芍卓椋 舳  龋 飧 膳В换蛞蛑檀 ⒏亓讶径径 辗ⅲ换蚍勿臁⒙檎畹炔〔⒎ⅲ换蛞蚍巍

⑵ⅰ

⑸鋈 蹩魉穑  境诵橄伦ⅲ 站鄹孛哦 伞F涮氐闶牵焊孛胖芪Ш熘兹韧矗 灰紫 耍 :蟛灰资湛诙 筛仞 

2、本病总由湿热下注所致。锛病位有深浅,证候分虚实。一般位深者,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较轻;位浅者,局部症状较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实证多因过食醇酒厚味,湿热不化而成;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较快,溃后脓出黄浊稠厚臭秽。虚证多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湿毒乘虚下注所致;局部漫肿平塌,皮肤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出清淡不臭。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6 辨证论治

湿热毒盛证

证见

局部红肿热痛,成脓较快,坐卧不安,受压、咳嗽时加重;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溃口呈凸形,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活血祛瘀。

方药

1、主方:三妙散(朱震亨《丹溪心法》)合凉血地黄汤(祁坤《外科大成》)加减处方:苍术6克,黄柏6克,川牛膝9克,生地黄12克,当归尾9克,赤芍9克,连翘9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槐角9克,地榆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瓜蒌仁12克(打碎)。溲赤者,加车前草15克,泽泻9克。脓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黄芪15克。

2、中成药(1) 三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2) 连翘败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 痔疮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1) 直肠周围脓肿方1(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处方:黄连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2克,龙胆草6克,泽泻12克,柴胡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甘草6克蛔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2) 直肠周围脓肿方3(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处方:半边莲30克,生黄芪30克、皂角刺6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服1剂。适用于肛周脓肿溃后。(3) 直肠周围脓肿方4(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处方: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苍术10克,苦参15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1剂,熏洗2~3次。适用于肛周脓肿早期。阴虚湿阻证

证见

局部漫肿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清淡不臭,溃口晦暗凹陷,有低热或午后潮热,食欲不振,消瘦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若兼见肺虚,可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脾虚则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肾虚则腰膝酸软,耳鸣不寐。

治法

滋阴除湿,兼清虚热。

方药

1、主方:滋阴除湿汤(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处方: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黄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象贝母9克,泽泻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肺虚者,加百部12克、白及9克、阿胶9克(烊化)。脾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山药15克,去知母。肾虚者,配服六味地黄丸。溃后气血双虚者,宜且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调治。

2、中成药(1) 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2) 百合固金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丸(9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适用于肺虚者。(3) 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适用于肾虚者。(4) 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溃后气血两虚者。(5) 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1) 直肠周围脓肿方2(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处方:青蒿15克,鳖甲15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2) 直肠周围脓肿方3(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处方:见湿热毒盛证单方验方(2)。适用于肛周脓肿溃后。外治法

1、初起膏外敷。

2、脓成

3、溃后

4、手术(1) 一次切开法:适用于浅部痈疽。以最隆起波动明显处为中心,与 呈放射状切开,切口长度与痈疽大小相应。手指伸入切口,分离脓腔间隔,搔刮并清除坏死组织;适当剪除切口边缘部分皮肤,伤口敞开,使引流通畅。用九一丹或红油膏纱条祛腐;待创面洁净,改用生肌膏或皮粘散至痊愈。(2) 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较深部位的痈疽。先以皮肤最隆起波动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开至肛缘,用探针从脓腔内寻找内口,并从内口探出。将肛缘皮肤切开,深层括约肌挂一橡皮线,将肌肉缓慢挂开,避免 失禁。(3) 分次切开法:适用于复杂性深部痈疽。于痈疽顶部皮肤隆起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开,切口长度与痈疽大小相似,用手指分开脓腔间隔,排尽脓液。创口用五五丹纱条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按肛瘘处理。宜切开引流。应根据痈疽的部位、深浅和病情缓急来选宜用九一丹,或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祛腐,待创面洁净后,择手术方法。一般应作放射状切口。改用生肌散或皮粘散撒布。实证用玉露散、双柏散或如意金黄散外敷;虚证用冲和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参照内痔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1) 注意 部清洁卫生,防止便秘。(2) 积极治疗痢疾、肠炎、痔疮、肛裂、 湿疹等疾病,以防染毒形成痈疽。如 直肠有坠胀疼痛等不适,应即时检查,及早治疗。(3) 深部痈疽应保持引流通畅,纱条填塞不宜过紧,并常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以防止发生破伤风。

治疗 周围痈疽的穴位

端的口儿,粪便由此排出体外。 又称魄门、后阴、谷道,简称肛。是消化道的最末端。具有排除粪便和控制排

直肠

处特别增厚,形成 内括约肌。围绕 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 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

骶端

强穴的定位:标准定位:长强穴在尾骨下,当尾骨端与 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与 连线之中点

骶上

上穴的定位:标准定位:长强穴在尾骨下,当尾骨端与 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与 连线之中点

河车路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