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神秘之地,出土的几棵树成了我国首批禁止出境的国宝?
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说《盗墓笔记》中有一本《秦岭神树》,里面虚构出了一棵位于秦岭腹地深处的青铜神树:
坑中间竖着的,是一根直径十米左右的大青铜柱子……青铜柱之上还有很多细小但是粗细不一的铜棍……密密麻麻不下千根,再往上不知道还有多少。整个青铜柱的形状,就犹如一棵从石头中长出的大树,枝桠繁盛,直插地表。
秦岭的深处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棵树,谁也不知道,估计是没有。但小说中的青铜神树却有,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去秦岭挖了,三星堆才是它的家。
三星堆博物馆
这就是四川省广汉县三星堆博物馆里的那棵3000多前的青铜神树(三星堆共出土8棵)↓
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大约为夏商时期,这里是古代蜀国(三国迷请冷静,此蜀非彼蜀)的中心都邑。
那么,如此古老的一棵青铜树,究竟神在哪儿呢?
从碎片到全世界体量最大的商周青铜器
先看看它的体量。
当时祭祀坑内发现了很多青铜神树残件,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但余下部分仍然非常震撼。修复工作从1986年持续到1996年,总共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让这棵神树重现人间。最大的一株修复完成后仍然高达396厘米,估计原高应该接近5米,体量相当巨大。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美孤品
树由树座及树干两部分组成。底座似圆盘、树座呈穹窿似神山。座上为树身,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
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尖桃形果实。
不仅如此,在树干的一侧还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游动的龙固定在树干上。在青铜树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器物的穿孔,人们推测,器物坑中的一些小型青铜发声器也许原本是悬挂在铜树上的。
鸟首铜铃,怀疑原本是悬挂在神树上的
专家们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周青铜神树,迄今为止,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所以它成为了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此树可“通天”
树高鸟多难道就能被称为神树吗?当然不行。我们再看看这棵树的古代实际功能。
这棵有点诡异的青铜神树,形象再现了上古美丽的“十日神话”,以及古蜀人对鸟、太阳及神树的崇拜之风。传说中的神树是古人心中日神盘恒的地方,也是探寻宇宙、交联人神的神奇“通道”。
战国漆器上的扶桑树图案
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的《山海经》中,就有三个关于树的神话传说:
第一个传说:十日
《山海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第二个传说:金乌负日
《山海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第三个传说:扶桑
《山海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中国对神树这么崇拜是因为参天大树的形象极富象征意义,人们用这种造型作为图腾,有的刻画于器皿之上,有的则直接做成青铜器。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树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人关于神树的崇拜不但由来已久,而且世代相传。在中国的福建、台湾等许多地方,都将千年以上的树木称为神木,在台湾还有著名的神木园,共有神木22棵,园内的工作人员还根据每棵树的特点为它们取了非常有趣的名字。这棵神木已有2200多岁了,它长了五个分枝,分别代表着长寿、富贵、健康、善良和快乐,所以被起名为“五福临门”。
扩展资料
三星堆3号神树刻画的是扶桑树:
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三星堆3号神树的修复已经启动并初具成效。3号神树渐渐完整,最期待的当属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虽然现在神树还未完全复原,当年祭祀坑发掘的两位领队陈德安与陈显丹已经有了初步论断,认为“这株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上古神话《山海经》里的扶桑树。”
陈德安说,《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通常认为在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意即在遥远的东方,太阳栖息的神树扶桑就生长在那里。
扶桑树的形状,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根据历史记载,在他的《海内十洲记》中这样记载:“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让人没想到的是,原以为是神话传说中的扶桑造型,三星堆的先民们竟然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制作了出来。
-通天神树
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这样的,这株青铜神树在上海经上被记载成一株金乌神树,也就是说三足金乌专门落在这个树上,三足金乌是一种类似于凤凰的神鸟,这种神鸟与凤凰有着相似的属性,都是火属性的鸟,通体赤红,只不过它却有三个爪子,经常落在这只青铜神树上,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株青铜神树很有可能只是人造的一种艺术品,而传说中的三足金乌也应该是当时的一种灭绝的鸟类,当时的人类可能为了纪念这种鸟,所以才制造了这种青铜神树。山海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文化遗产,虽然上面记载的东西比较离奇和古怪,让人非常难以理解,不过其实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地理位置
在之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山海经当中所记载的一些地理位置主要是我们中国的地理位置,但是却有大部分地理位置无法对上号,所以现在的很多学者重新根据山海经中的位置进行了考察,发现大部分位置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在世界上很多位置都有着记载。
2、不是中国生物
山海经中记载着很多离奇古怪的生物,让人们觉得很有可能是古代人臆想出来的神话物种,不过其实我觉得不是这种状况,因为当时古代人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太好,而且科技不是很发达,很有可能见到一些国外的物种,只能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比如说长翅膀的鱼,很有可能就是国外的一种飞鱼。
3、外星文明
还有一种推测是外星文明的产物,其实在前些年挖出来的猜测尼比鲁星的文明就是类似这种说法,这些外星文明企图利用基因的改良方法,使地球上的物种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很有可能最后只剩下人类,这样的物种是最符合他们的要求的。
《秦岭神树》这则故事是南派三叔虚构出来的,其中出现的青铜神树倒真是一件出土文物,不过文物神树可不像秦岭神树那么高大玄乎,那么逆天,但它被大众认为是书中青铜神树的原型。
文物青铜神树是从三星堆遗址挖掘出来的,一共出土了八棵树,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八棵神树全都是用青铜铸造的,最大一棵神树足足有三米多高,不仅把树干,树枝以及叶子雕刻的栩栩如生,还在神树上雕刻了动物。
神树下方盘旋着一条龙,树枝上还站立着太阳神鸟,足足雕刻了九只。专家推测青铜神树应该是夏代晚期的文物,神树不仅造型奇特,工艺一流,还有不一样的文化寓意,绝对是国之重宝。
《秦岭神树》中的青铜神树体型巨大,根部延伸到地底,深不可测。这尊青铜神树造型没那么华丽,只在树干上雕刻了很多繁复的花纹,不仅能起到装点作用还能起到引血的作用。
古人是用人血来浇灌这棵神树的,这是祭祀的一种方式。青铜神树可以赋予人物质化能力,能让人凭空变出物品,食物,甚至还能凭空变出另一个自己。这种能力不仅逆天,还挺恐怖的。
另外三个是建木,若木、寻木。
1、建木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建木的得名也许和初民的“建中”之制有关。初民于居处之地必立木杆旗帜以号众,这种木杆旗帜在甲骨文中被称为“中”。
《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海内南经》记载:“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 这种具有榆树和麻双重特征的神树原型应为榆树科的山黄麻。
建木能通天的神话,原因是其长得很高,又能搓成绳子来做成梯子。“颛顼化鱼妇”的传说大致揭示了“升天”的程序。这些氐族巫师以建木为工具举行仪式,让人装扮成半人半鱼的形象代替逝去的皇族灵魂,跟随巫师沿建木向上攀登,从而完成了升天的仪式。
2、若木
太阳西下时憩息的树称为若木。《大荒北经》记载:“大荒当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山,山上有一种红颜色的树木,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名叫若木。” 昆仑西极是西王母的御苑瑶池所在,其中最能代表西王母尊贵身份的植物,是蟠桃树,这也是西方“若木”的原型。桃树的树身呈灰褐色,枝头的颜色是红褐色的,花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符合“若木”的特征。
3、寻木
有虞氏在虞渊建立了新的日落之所,据郭璞记载虞渊被寻木所笼罩,“渺渺寻木,生于河边,竦枝千里,上干云天,垂阴四极,下盖虞渊。”《海外北经》记载:“有种叫做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缨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寻”是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也有说是七尺的。描述“寻木”不说其高度,而说“长千里”,满足这个特征的只有榕树。榕树高达三十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而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此次热点中,三星堆3号神树是三星堆博物馆的一件藏品。,2021年4月6日,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三星堆3号神树的修复已经启动并初具成效。而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真容初现 造型奇特或为“扶桑树”。而据了解,3号神树和1号神树一样,都是1986年从三星堆遗址2号坑发掘出土的,出土时伴随有很多金箔、鱼形饰和璋形饰之类的小部件。
其中主树干包裹有金箔,另外九根树干上都有一个挂环,而且这挂环上很明显能看到,它残留的(痕迹)这个挂环上肯定是有悬挂东西的,那么这个东西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目前从出土和残留的信息中,还没有找到修复的依据。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很多未曾发觉的文明遗址。在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传统非常占优势的国家,我们的历史文物大部分都存在地底下,所以面临的考古挖掘工作也要也是比较严峻,我们需要抱着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四川三星堆再次出土一件青铜神树。此则消息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青铜神树以及考古的相关知识。
青铜神树的意义是什么在有关三星堆的挖掘当中,除了黄金面具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青铜器的发掘。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演变,同时在几千年前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国家将青铜器作为礼器来对待,只有祭天祭祀的时候,才会用到青铜器。青铜器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贵重的东西,一般人家是用不起青铜器的。王侯贵族才有资格使用造型精美的青铜物品,在四川三星堆发掘出的青铜神树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四川地区,青铜的冶炼技术是多么的炉火纯青,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青铜神树到底是做何使用的从历史上来看,很多青铜器都属于祭祀的物品,古代四川地区也曾经有古蜀国的存在,古蜀国的相关考据还有待专家的进一步解释,但不得不说,这件青铜神树的作用,就如同之前发掘出来的青铜神树一样,很有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物品。虽然这件青铜器是用来祭祀的,但是可以看出造型非常的精美呃。制作非常的用心,公教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表明当时的四川地区对于g四这件事是非常看重的。
如何对待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考古发掘文物是历史考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我们口头相传的历史,有时需要实物来证明。同时这次的考古发掘,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组成也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这次的发掘可以表明,四川从古至今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能够团结在一起,这其中有文化不可忽视的力量。考古发掘的意义也在于凝聚从古至今的文化力量,为现今的我们展现曾经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而我们是怎样把他们的精神一步一步地传递下来的。
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冀、鲁、豫、秦诸省,有着一个传统习惯,就是人们把槐树视作一种吉祥树,把它栽植在庭院里,栽植在大门口、十字路口。
槐树长大后,特别是那些古老的槐树,便被视为“神树”,在树上钉上许多“灵应”、“保佑”之类的小牌牌,供奉它、崇拜它,非常虔诚。有了枯枝败叶,人们不肯去动它,住上美丽的鸟儿,也不许孩子们爬上爬下,有的甚至干枯了,也不伐掉它。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种传统习惯,同明时迁民有密切关系,它来自迁民时“折槐枝”的传说。
移民动身时,人们不愿意离开,一部分人纷纷拽住槐树,仿佛拉住亲人的手,死死不放。那些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见此情形,勃然大怒,用棍棒驱赶,用皮鞭威胁,生拉硬扯,仍无效果。拉走这伙,那伙上去了,拉下那伙,这伙又上去了。
于是,他们拔出刀剑,砍断人们拽着的槐枝,驱赶起程。无情的刀剑把移民们同古大槐树分割开了,他们手抓槐树枝,眼望大槐树,不愿扔掉,不忍离去。他们望望远离的古槐,看着手中的槐枝;看着手中的槐枝,再望望远去的古槐。大槐树渐渐望不见了,惟有这手中的槐枝,槐枝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古大槐树的象征。
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上了。把它珍藏起来,带在身边。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悄悄拿起来看看,他们把这些槐枝小心翼翼地带到新迁住的地方。为了表示不忘故土,为了新居和故土连接起来,也为了象热爱故土那样爱恋新地,人们便把从古槐树上折下的槐枝栽植在新居的庭院里,辛勤地浇灌,精心地培育。
槐树在新土上生根了,长叶了;移民们在新地方住下了,安心了。槐树开花了,结实了,移民们也在新地繁衍子孙了。他们把这株槐树当作故乡的象征,当作祖先的象征。对它爱护,对它尊敬,把它视为最吉祥的树。“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人们面对小槐树,念故土,想亲人,寄一切情感于槐树。
有的人还献上好吃的,烧上香,朝槐树叩头。家里有了什么难事,家人得了什么疾病也面对槐树,祈求祖先保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法便沿袭成习,后来慢慢由祭祖演变为拜神。时至今日,这种习惯人们仍然沿用着。
来源:洪洞天下
哪一神秘之地,出土的几棵树成了我国首批禁止出境的国宝?
本文2023-10-13 15:36: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