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
译文:
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李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李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
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想给他一个官职,用来报答他的恩情。皇上下诏授予姓李的书生以左班殿直的官职。李文定命人制作袍笏,给州将写了一封信,让州将把李生送到上任的地方。
李文定与他共叙旧日的友谊,并且感谢他说:“你以前对我的接济,一直不敢忘记,有幸获得恩典,才实现报答你的愿望。”这样众人被李文定宽广的胸怀折服,不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所能达到的。
原文: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极不敢忘,幸被误恩,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扩展资料:
本文选自文章《李文定报德》。《李文定报德》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李文定报答故人恩情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应当懂得包容,知恩图报。
李文定公叫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与严讷共参机务。
李春芳性恭谨,治谕平恕,被时人比作李时。才虽不及,而清廉过之。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写的 《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
《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舜耕历山小古文翻译如下:
原文: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翻译: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
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就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为他修筑了仓房,还赐给他牛羊。
“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始见于《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
其后在诸子百家著述中,舜耕历山的传说多有转述。到西汉,通过太史公《史记·五帝本纪》的整理与转述,“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在更大范围受到人们的注意。
东汉以后,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是,有关追踪“舜耕历山”的故实,辨析“历山”等地之具体所指,在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古籍注解中,可以说不绝如缕;在各种舆地之作乃至方志之类的文献中,也时有所见,并且绵延至今。
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扩展资料:
舜耕历山,是一个历史典故,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出自《墨子·尚贤中》。
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始见于《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其后在诸子百家著述中,舜耕历山的传说多有转述。到西汉,通过太史公《史记·五帝本纪》的整理与转述,“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在更大范围受到人们的注意。
东汉以后,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是,有关追踪“舜耕历山”的故实,辨析“历山”等地之具体所指,在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古籍注解中,可以说不绝如缕;在各种舆地之作乃至方志之类的文献中,也时有所见,并且绵延至今。篇幅所限,各种“历山”其地说就不一一详述。
说苑·卷第十五原文及翻译如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秦昭王中朝而叹曰:“夫楚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楚之谋秦也。”此谓当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霸焉。
翻译:田单将要攻打狄地,前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打狄地,是不能攻克的。”田单说:我凭借五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率领残兵败将,打败了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攻打狄地却不能攻克,为什么?田单说完上车没告辞就离开了。
于是就领兵攻打狄地,果然三个月没有攻克。齐国儿童的歌谣唱道:大帽子像簸箕,长剑支着下巴,攻狄不能下:地上枯坟警垒。
说苑主要内容
由于作品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
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游虎丘小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如下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二、翻译如下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三、虎丘简介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
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虎丘是全国A级景区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
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
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老子8章高中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老子·八章》
老子〔先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 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与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等并称“影响中国的十大历史教育大家”。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赏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桑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游虎丘小记翻译和原文如下:
1、游虎丘小记翻译。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2、游虎丘小记原文。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虎丘简介及所获荣誉:
1、虎丘简介。
虎丘是全国A级景区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
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2、所获荣誉。
1996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通过了ISO9001—14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
本草纲目序翻译和原文如下:
纪(记录往事的古籍)称:望龙光知古剑,觇(观察)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水萍的果实)商羊(传说中的鸟名),非天明(天资聪明)莫洞(洞悉)。厥(其)后博物(广知事物)称华(西晋张华),辩字称康(嵇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比喻稀少)耳。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到)予弇山园(园名)谒予,留饮数日。予观其人,晬然(润泽有光彩的样子)貌也,癯然(清瘦的样子)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确实)北斗以南一(第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多余之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比喻愚钝),长耽典籍,若啖(吃)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音韵学方面的著作)农圃(农业和果菜园艺方面的书籍),医卜星相(星命相术方面的书),乐府(诗曲方面的书)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字)。
古有《本草》(指《神农本草经》)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到)国朝(本朝)注解,群氏旧(久远)矣。第(只是)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一一计数)。
乃敢奋编摩(编订研究)之志,僭(不自量力)篡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删除)之,阙者缉(增补)之,讹者绳(纠正)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总结前人成果而自成一体),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
愿(希望)乞一言(此为一篇序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确定通用名)为纲,附释名(解释命名的含义)为目,正始(从端正名义开始)也。
次以集解(汇集诸家解说),辩疑正误,详其土产(产地)形状也;次以气味(说明药物的性味)、主治附方,著(阐明)其体用(药物的性质和功用)也。上自坟典(三坟五典,泛指古代的经典),下及传奇(一般文艺作品),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品种)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全面探讨)空究竟(深入研究),直窥渊海。
兹岂仅以医书觏(看待)哉,实性理(宋儒的性理之学)之精微,格物(格物致知)之通典(共同的法则),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存心),加惠(造福人类之意)何勤(殷勤)哉。
噫,碔玉莫剖(分辨),朱紫(比喻正邪、是非、优劣)相倾(排斥),弊也久矣。故辩专车之骨,必俟(等待)鲁儒,博(通晓)支机之石(织女的垫织机的石块),必访(咨询)卖卜(汉代严君平以卜筮为业),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可惜)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
兹集也,藏之深山古室无当,盍(何不)锲之,以共(供给)天下后世,味(研究体味)太元如子云(西汉扬雄)者。附译文:据古书上的记载,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就知道这古剑所在的地方(事载《晋书·张华传》)。
看见宝气,便知有明珠的存在(事详《杜阳杂编》)。萍实(一种大的果实)和商羊(鸟名)这样的吉祥之物不是聪明人(如孔子)是不会认识的。
要论广泛了解事物的人,应当推张华。(张华,晋代人,著有《博物志》十卷)要论能明辩字义的人,应当说是嵇康。
(嵇康,晋代人,字叔夜,著有《嵇中散集》)要论善于分辩宝玉的人,应当说是倚顿。(倚顿,春秋时人)但是这些人只能算是早晨的星星。
(通过用典设喻,以典雅含蓄的语言,感慨当世博物之士寥若晨星,为下文盛情推许李时珍的人品和学识设下伏笔。) 湖北蕲阳(今湖北蕲春县)有个叫李时珍的(字东璧)。
有一天我在江苏太仓县隆福寺西的山中与他相遇,一起饮酒几日。我仔细观察他,面貌润泽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说话有风趣的样子。
北斗星以南的人间,李时珍算得上第一人了。(这是对李时珍的赞扬)他打开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对我说道“时珍是湖北人,幼小多病,天生笨拙。
长大以后爱读古典著作,就象吃到了蜜糖一样,于是就广泛的阅读群书,搜罗百家著述,凡是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看后有心得就写下来。原来有一本《本草》神农氏开始到汉,梁,唐,宋,下至今朝,注解这部书的很多,但是,其中差错和伪论不是少数。
于是我就大胆冒昧的发誓不自量力地担当起撰述(本书)的工作。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参考了八百多部书籍,稿件修改了三次。
重复的删去,缺少的加上,错误的纠正。旧的《本草》1518种,现又增加374种,分为16部,编著成52卷,虽然未完成,也基本上全了,署名《本草纲目》。
我希望您给这书作序,以使其成为不朽之作。” (叙述李时珍亲自登门要求为《本草纲目》作序的经过。
写作者仰羡李时珍的学者形象,并通过李时珍的口述,交代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过程及规模概况。) 我打开书卷仔细玩味(研究),见每一种药标明正名为"纲",别名为"目"。
从证明开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纠正错误、排列出土产植物形状'再按气味、主治、附方,说明功用。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间传奇,凡是跟药相关的。
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
本文2023-10-13 16:04: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