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人员验收意见怎么写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⑸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校准 ⑴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⑵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⑶ 校准的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检定 ⑴ 定义及检定对象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⑵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 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 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 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⑶ 检定的依据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⑴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⑵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⑶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⑷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⑸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 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 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 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 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 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 ③ 验收记录; 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 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 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 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 ⑧ 保养维护记录; ⑨ 运行检查记录; 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 ① 编号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 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 ● 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 ● 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 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 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 ● 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 ● 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 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 ●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 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 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编号; ● 证书批准日期; ● 有效期; ● 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 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 ● 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 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 随机资料 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 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 ⑴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 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⑵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 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 ① 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 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 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⑶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 ① 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 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 ③ 利用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 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⑷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 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 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 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96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在检定规程建议有效期内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也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准确的一种常用手段。 ④ 运行检查应文件化,记录保存分析 对仪器设备实施运行检查时,应制定各种重要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作业指导书,具体描述实施运行检查的过程,重点是核查标准的稳定性分析及选择、核查测量点的确定、核查频率、控制图的绘制和核查数据的分析。每次核查数据应按记录控制程序妥善保存。
但凡是涉及到项目投资活动,企业相关人员都需要编制一份合理的选址论证报告。
工业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是企业从事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的重要的文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次选址的成功或是失败,是大型项目选址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
《选址论证报告》通过对工业项目的市场需求、建设规模、资源供应、工艺路线 、设备选型、环境影响、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平、可靠 、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
扩展资料:
一份完整的选址论证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选址的依据和原则;
3、项目所在地块及周边区域情况;
4、选址方案的比选论证;
5、结论与建议。
- 项目报告
- 论证性调查报告
你把最低需求写出来!!!一定要写清楚每个设备的用途,寿命大概多少年,耗电量多少,占地面积多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程度的人操作。然后写必要的备用设备,比如备用的一体机。最后写可有可无的设备“将来需要或者经常去其他单位借的设备”,比如每个月去隔壁单位借绘图仪,你就建议老板有钱就买没钱就暂时不考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要在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下,由一位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均为学校财产,对各种渠道购置、经营或非经营型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统一规定管理。仪器设备根据价格、性能等因素分别确定为部、省、校、院、系级管理。
学校配备仪器设备要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等的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学校采购仪器设备,要做到力争优质低价,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学校。进口仪器设备,到货后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不合格的要及时提出索赔报告。
所购仪器设备在校级主管设备的部门入帐后,财务部门方可予以报销,做到各部门仪器设备帐物相符。管理范围的价格起点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价格起点一致。
第五条 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要保持完好率,根据需要做到合理流动,实行资源共享,杜绝闲置浪费、公物私化。仪器设备的调拨、报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和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有关收入交学校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 学校要对仪器设备的资料建立档案,实施计算机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经常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并按有关规定如期、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数据。要加强校内、外网络资源建设,逐步做到有关数据网上传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对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科学化管理。
第七条 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重视维修、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寿命的工作。学校要积极鼓励自制新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技术鉴定合格后登记入帐。
第八条 学校从事仪器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学校要重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各种参加培训、研讨、考察活动的机会。对在实验技术方面作出成绩并取得成果的人员应给予奖励。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技术等级晋升办法,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
第二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九条 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仪器设备。
第十条 教育部所管的贵重仪器设备范围。
1、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2、单台(件)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3、单价不足人民币40万元,但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明确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自所管贵重仪器设备的范围。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
1、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1)仪器对本校、本地区工作任务的必要性及工作量预测分析(属于更新的仪器设备要提供原仪器设备发挥效益的情况);
(2)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包括仪器设备适用学科范围,所选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欲购仪器设备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经费及购后每年所需不低于购置费6%的运行维修费的落实情况;
(4)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5)安装场地、使用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
(6)校、内外共用方案;
(7)效益预测及风险分析。
2、仪器设备的审批程序
(1)校内申请单位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
(2)校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提出具体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所管的仪器设备,必要时由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和监督机制,实施公开招标或集团采购等方式,在节约学校经费的同时确保所购仪器设备的质量。
第三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各校购置仪器设备,要选择能明确完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索赔、保修,并能随时提供零配件的公司或厂家,保证所购仪器设备符合所需要的技术指标,并在验收合格后,能在可用期内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 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要有使用、维修等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各机组要在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努力开展对社会各单位的协作咨询、分析测试、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在开展校内、校际和跨部门协作共用的同时,积极培训能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努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要尽量使用外单位已有的仪器设备,避免出现区域性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使用仪器设备的收费标准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
学校对内教学使用仪器设备不得收费,科研使用仪器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学校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应按有关规定收取机时费,所收经费由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主管部门将其中大部分经费返还有关实验室,实验室应根据学校、省级、国家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将返还的经费用于补偿仪器设备的运行、消耗、维护、维修及支付必要的劳务费用。
第十七条 仪器设备一般不准拆改和解体使用。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拆改解体时,应经学校主管设备的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配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层次,应以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益为原则。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第四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报损和报废
第十九条 因技术落后、损坏、无零配件或维修费过高确需报废的仪器设备,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及时报损报废。
学校仪器设备报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学校仪器设备所属单位提交报废申请;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审议,提出技术鉴定报告和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条 报废仪器设备收回的残值,应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
第五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考核制度。
1、每年年终,由学校院、系(所、中心)根据《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年度评价表》,对部管仪器设备进行自考核工作,对校管仪器设备的考核范围和内容可做适当调整;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向全校公布;
3、教育部每年公布部管仪器设备(03类)使用情况,并不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
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定每年检查所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办法。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奖惩制度。对在申请购置、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机组和个人,学校应及时予以奖励;对严重失职者要依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属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起点线以下的,属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各高校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状况,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学校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
医院设备申请、设备论证、可行性报告由医院设备科或者专门的论证小组撰写。根据查询《医疗设备管理法规》和《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医院设备申请、设备论证、可行性报告一般由医院设备科或者专门的论证小组撰写。
问题一:请问设备验收报告应该怎么写? 首先讲验收目的、原则,然后讲验收小组成员构成,再讲验收标准,最后可以总结了
问题二:机械设备验收报告怎么写 设备开箱验收记录
Xxxxxx单位 XX年X月
一、外观检验
1对设备及外包装进行拍照记录,检查设备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对外包装箱的表面及封装状态进行检查;
2检查设备和附件表面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情况,重点检查转机叶轮有无损伤、主要构配件和主要工作面;
3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设备和附件有损伤、锈蚀、使用过的迹象等问题,应作详细记录,并重点拍照留据,及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索赔手续。
二、数量检验
1数量检查时应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等设备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保修单等;
3要注意检查设备的序列号和出厂编号,必要时可以进行网上核对;
4认真作好开箱清点记录,写明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如发现短缺、错发等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并保留相关材料。
三、填写验收记录表
1箱验收结束后,发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合同文件的要求,须得到供货方代表的认可(签字、盖章)。
2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表、序列号和出厂编号、场照片作为设备验收文件的一部分。
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表
编号:
问题三: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人员验收意见怎么写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⑸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校准 ⑴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⑵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
问题四: 采购机械设备验收意见怎么写 采购机械设备验收一般是从设备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设备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厂家是否给使用部门培训,设备验收资料是否齐全,总之能交钥匙工程最好。像陕西时宇非标试验机行业基本上就是这样形式,设备验收完后,主管领导签字就可以
问题五:机器验收报告怎么写啊 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必备条件验收报告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类型:
年 月 日
一、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1
11
12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的制定 a)工厂质量方针制订应有充分依据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能体现工厂质量政策,有定量的目标和措施。
b)质量方针应按目标和措施对应展开,做到各部门充分协调并相应落实负责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质量方针的实施和管理 a) 工厂应建立质量体系的定期检查和诊断制度并认真执行,
b) 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评价和改进措施。
2
21 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a) 工厂要有质量管理者代表。
b) 工厂应建立厂级、车间(科室)、班组三级质量管理网。并能提供质量管理组织系统框图。其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应有明确的联系,重在实际运行。
c) 工厂应由厂长或授权的质量管理者代表领导的质量检验机构,并配备足够能担任工作的专职人员。
22 应有明确的质量职能检查项目 a)按质量职能要求制订各部门和部门负责人的质量职责
b)与质量有关的部门要有明确的文件依据、工作程序并认真执行。
c)质量责任制应有考核办法。
3
3 1
产品开发设计和产品质量改进
产品开发设计 a)产品开发设计应有完整的、科学的工作程序。
b)开发设计程序各阶段应有明确的质量保证内容。
c)被检产品应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可在图纸、工艺文件上标志)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32
产品质量改进 a)应有产品质量改进计划和实施总结。
b)应有产品质量改进计划的管理制度。
4
41 生产技术准备和制造
产品标准和内控质量指标 工厂必须执行生产许可证所认定的产品标准。优等品、一等品应执行高于现行标准的内控质量指标。
42 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的管理 a)应制定设备工装和检测设备(器具)的管理制度。影响产品A、B类特性的应从严,C类放松。起检验作用的A、B 类设备工装要作周检。
b) 随机抽查设备,工装、应测设备(器具)各三台,检查验收规则,操作规程。(含自制设备)
c)检查工厂设备和工装完好率,检查前期数据和统计资料。(优等品完好率90%,一等品、合格品完好率80%)
d)“质量控制点上的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应有日常点检制度,并按控制点要求建立点检卡。
e) 根据管理制度要求,随机抽查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各三台,检查执行情况。
43 计量管理 a)工厂应按规模大小,设立计量管理部门(室)或计量管理人员。
b)负责计量量值传递和检测人员应具有上级计量部门颁发的与工作相适应的证书。
c)有计量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包括自制的、专用的计量器具的精度、准确度。)
d)任抽三种自制的计量器具,应提供完整的资料。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44
45
46
工艺纪律和管理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工位器具
f)任意抽取10件计量器具,检查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g)计量室环境和卫生条件符合计量部门规定。
a)应有完整的工艺纪律和制度。
b)应有工艺纪律考核办法。
c)任抽三个月的统计表,检查操作工人、班组和车间的工艺贯彻率统计数。
d)检查企业贯彻工艺纪律和管理制度,工艺纪律考核办法的
>>
问题六:验收报告怎么写 验收报告格式
1、建设依据
简要说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计划任务书和核准单位及批准文号,批准的建设投资和工程概算(包括修正概算),规定的建设规模及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的包干协议主要内容。
2、工程概况
(1)工程前期工作及实施情况;
(2)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监理、设备供应商、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
(3)各单项。代,写,工程的开工及完工日期;
(4)完成工作量及电化:幺三二。二令五三,五零零六形成的生产能力(详细说明工期提前或延迟原因和生产能力与原计划有出入的原因,以及建设中为保证原计划实施所采取的对策)。
3、初验与试运行情况
初验时间与初验的主要结论以及试运行情况(应附初验报告及试运转主要测试指标,试运转时间一般为3―6个月)。
4、竣工决算概况
概算(修正概算)、预算执行情况与初步决算情况,并进行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分析。
5、工程技术档案的整理情况
工程施工中的大事记载,各单项工程竣工资料、隐蔽工程随工验收资料、设计文件和图纸、监理文件、主要器材技术资料以及工程建设中的来往文件等整理归档的情况。
6、经济技术分析
(1)主要技术指标测试值及结论;
(2)工程质量的分析,对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后的情况说明;
(3)建设成本分析和主要经济指标,以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所获得的投资效益;
(4)投资效益的分析,形成固定资产占投资的比例,企业直接收益,投资回报年限的分析,盈亏平衡的分析。
7、投产准备工作情况
运行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生产人员配备情况。培训情况及建立的运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8、收尾工程的处理意见。
9、对工程投产的初步意见。
10、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问题七:竣工验收检查结论怎么写 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同意一验收
问题八:怎么写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报告由建设单位负责填写。 2、竣工验收报告一式四份,一律用钢笔书写,字迹要清晰工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存一份。 3、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情况,不予备案。 4、报告须经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为有效。 5、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附下列复印件: (1)施工许可证; (2)工程勘察成果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批准书; (3)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 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 (4)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竣 工 项 目 审 查 表1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结构形式 勘察单位 层 数 幢数 设计单位 工程规模 监理单位 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许可证号 总造价 审查项目及内容 审查情况 一、完成设计项目情况 基础、主体、室内外装饰工程、防水工程 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消防工程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电梯、电扶梯安装工程 室外工程 二、完成合同约定情况 总包合同约定 分包合同约定 专业承包合同约定 三、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建设前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技术档案 监理技术档案和管理资料 施工技术档案和管理资料 续表1 四、进场试验报告 主要建筑材料 构配件 设备 主要使用功能检验报告 五、质量评价文件 勘察单位质量检查报告 设计单位质量检查报告 施工单位竣工报告 监理单位质量评估报告 六、工程质量修书 总、分包单位 专业承包单位 审查结论: 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 20 年 月 日 竣 工 验 收 组 织 实 施 情 况 一、验收机构 (一)领导层
问题九:验收报告怎么写 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就是你所在的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由承包单位编写并报送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发现问题后监理单位会要求承包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告单,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
问题十:刚购进的机器设备,需要写验收报告,怎么写? 给个建议 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必备条件验收报告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类型:
年 月 日
一、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1
11
12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的制定 a)工厂质量方针制订应有充分依据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能体现工厂质量政策,有定量的目标和措施。
b)质量方针应按目标和措施对应展开,做到各部门充分协调并相应落实负责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质量方针的实施和管理 a) 工厂应建立质量体系的定期检查和诊断制度并认真执行,
b) 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评价和改进措施。
2
21 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a) 工厂要有质量管理者代表。
b) 工厂应建立厂级、车间(科室)、班组三级质量管理网。并能提供质量管理组织系统框图。其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应有明确的联系,重在实际运行。
c) 工厂应由厂长或授权的质量管理者代表领导的质量检验机构,并配备足够能担任工作的专职人员。
22 应有明确的质量职能检查项目 a)按质量职能要求制订各部门和部门负责人的质量职责
b)与质量有关的部门要有明确的文件依据、工作程序并认真执行。
c)质量责任制应有考核办法。
3
3 1
产品开发设计和产品质量改进
产品开发设计 a)产品开发设计应有完整的、科学的工作程序。
b)开发设计程序各阶段应有明确的质量保证内容。
c)被检产品应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可在图纸、工艺文件上标志)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记录
32
产品质量改进 a)应有产品质量改进计划和实施总结。
b)应有产品质量改进计划的管理制度。
4
41 生产技术准备和制造
产品标准和内控质量指标 工厂必须执行生产许可证所认定的产品标准。优等品、一等品应执行高于现行标准的内控质量指标。
42 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的管理 a)应制定设备工装和检测设备(器具)的管理制度。影响产品A、B类特性的应从严,C类放松。起检验作用的A、B 类设备工装要作周检。
b) 随机抽查设备,工装、应测设备(器具)各三台,检查验收规则,操作规程。(含自制设备)
c)检查工厂设备和工装完好率,检查前期数据和统计资料。(优等品完好率90%,一等品、合格品完好率80%)
d)“质量控制点上的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应有日常点检制度,并按控制点要求建立点检卡。
e) 根据管理制度要求,随机抽查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各三台,检查执行情况。
43 计量管理 a)工厂应按规模大小,设立计量管理部门(室)或计量管理人员。
b)负责计量量值传递和检测人员应具有上级计量饥门颁发的与工作相适应的证书。
c)有计量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包括自制的、专用的计量器具的精度、准确度。)
d)任抽三种自制的计量器具,应提供完整的资料。
>>
问题一: 采购机械设备验收意见怎么写 采购机械设备验收一般是从设备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设备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厂家是否给使用部门培训,设备验收资料是否齐全,总之能交钥匙工程最好。像陕西时宇非标试验机行业基本上就是这样形式,设备验收完后,主管领导签字就可以
问题二:安装完设备之后如何写验收意见?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程序和要求(试行)一、许可项目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二、设定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限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三、监督检验程序和要求(一)申请条件申请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下简称生产)过程的监督检验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生产企业应当取得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2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已经按照规定进行了施工告知;3安装的设备是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的产品,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4所改造维修的设备已经办理了使用登记手续; 5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6有与生产范围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具体条件和要求见有关监督检验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二)实施机关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属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制造监督检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具有该项检验检测范围的省、市级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实施,具体实施机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书面通知制造单位。 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由当地具有该项检验检测范围的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具体的检验检测范围,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排,并向社会公布。(三)监督检验程序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包括申请、受理、监督检验、出具监督检验证书等程序: 1申请 申请制造监督检验的单位,应当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并附以下材料各1份:(1)制造许可证(副本或者复印件);(2)制造的主要产品及其生产计划。申请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的单位在履行告知手续后,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申请,并附以下材料各1份:(1)施工告知书(复印件);(2)施工合同;(3)施工计划。2受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制造监督检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受理并通知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安排监督检验工作,同时通知制造单位。 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做好监督检验的安排工作,并通知安装改造维修单位,3监督检验制造监督检验:制造单位应当在现场向监督检验机构提供以下材料和条件:(1)生产计划;(2)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的管理制度;(3)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名单和持证人员的证件;(4)制造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工艺文件;(5)制造过程的各种检查、验收资料; (6)设立专人配合监督检验工作;(7)必要的办公条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制造单位的产量,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人员从事监督检验工作。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在现场提供以下材料和条件:(1)施工计划;(2)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的管理制度;(3)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名单和持证人员的证件;(4)设备的出厂文件、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工艺和相应的设计文件;(5)施工过程的各种检查、验收资料; (6)设立专人配合工作;(7)根据监督检验的情况,需要在现场设立固定办公场所的,要准备必要的办公条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备的状况,安>>
问题三: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人员验收意见怎么写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⑸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校准 ⑴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⑵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
问题四:验收意见怎么写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意竣工验收。或者直接写同意也行,签上各个单位负责人的名字,盖上公章就行了。
问题五:机械设备验收报告怎么写 设备开箱验收记录
Xxxxxx单位 XX年X月
一、外观检验
1对设备及外包装进行拍照记录,检查设备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对外包装箱的表面及封装状态进行检查;
2检查设备和附件表面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情况,重点检查转机叶轮有无损伤、主要构配件和主要工作面;
3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设备和附件有损伤、锈蚀、使用过的迹象等问题,应作详细记录,并重点拍照留据,及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索赔手续。
二、数量检验
1数量检查时应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等设备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保修单等;
3要注意检查设备的序列号和出厂编号,必要时可以进行网上核对;
4认真作好开箱清点记录,写明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如发现短缺、错发等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并保留相关材料。
三、填写验收记录表
1箱验收结束后,发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合同文件的要求,须得到供货方代表的认可(签字、盖章)。
2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表、序列号和出厂编号、场照片作为设备验收文件的一部分。
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表
编号:
问题六:请问设备验收报告应该怎么写? 首先讲验收目的、原则,然后讲验收小组成员构成,再讲验收标准,最后可以总结了
问题七: 采购项目验收的验收意见 1、明确采购验收环节的地位。《 采购法》第41条规定:“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 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 采购履约验收是法定的不可缺少的。 采购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加大对《 采购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 采购履约验收的法定地位,将其纳入 采购的必备程序。要出台具体规定,明确验收相关人员职责。集中采购机构经办采购人员及验收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要加强采购人验收的技能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检验采购人的验收质量。采购人也应建立 采购验收档案,增加验收工作的系统性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制度,采购合同、采购经办、采购验收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明确 采购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职责,防止验收、监督缺位,验收标准方法应当在标书中事前说明。2、坚持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对单位组织 采购项目验收要有程序制约,并实行 采购项目公示、群众监督制度,公布验收结果。采购人不仅要在组织验收时派出职工代表参加,而且要从项目设计、信息发布、招标程序以及实施过程中,让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有权参与监督、行使发言权。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采购管理机构反映,私自与供应商协商改变中标、成交结果,造成损失的自行负责,财政部门一经发现将拒付相关货款,并将供应商履约情况列入考核。无正当理由拖延或拒绝接收、验收和付款等违反合同约定的,也应承担相应责任。3、完善未中标供应商监督机制。邀请未中标供应商参与验收,一方面可以验证 采购的公正严谨,另一方面也是加强 采购监督的有效手段。因为供应商具体参加了该项目的投标活动,对项目招标过程、施工程序、配置的细微差别有着更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行业的通晓更能发挥其有效的监督作用,这也是对验收环节更好的监督。如果验收达到预期效果,能让供应商对招标的公正性心悦诚服,同时对参与今后投标又有很大的指导作用。4、建立健全供应商考核登记制度。针对不同程度的不诚信行为,制定不同的处罚措施,在验收环节中发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移交工商、质量监督等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完善 采购的市场信用体系。一是建立供应商资格准入制度。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要以满足采购人的合理需求为前提,对参与 采购活动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市场准入资格审查,尤其是对供应商的遵纪守法、商业信誉、履约业绩、依法纳税能力等基本条件进行重点审查,采购代理机构将合格的供应商列入供应商库。对履约过程中有不良行为的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其参与 采购活动,确保“讲信誉、守承诺、质量好、服务优”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进入采购市场,享受无差别、无歧视待遇开展公平的采购市场竞争,避免采购人在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采购市场,以保证 采购的效率和质量,维护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二是建立健全供应商诚信档案。 采购代理机构要对所有参与 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的遵纪守法情况、履行合同情况、投诉情况等诚信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便于 采购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要不断地对供应商的诚信等级、廉政水平、服务态度、供货质量、完成时限、资质水平、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等进行考核,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剔除不合格者,保持供应商群体的朝气与活力。三是建立供应商履约质量担保制度。建立供应商履约保证金制度是保护采购人利益的基本措施之一,它可以用经济手段>>
问题八:如何填写设备验收结论 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含监督抽检)资料 施工安全日五、验收人员签名: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六.工程竣工验收结论: 竣工验收
问题九: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验收意见如何填写 填写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是否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竣工验收指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该项目是否哗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应该指出的是,竣工验收是建立在分阶段验收的基础之上,前面已经完成验收的工程项目一般在竣工验收时就不再重新验收。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以前,通过对设备的市场需求、设备选型、盈利能力、环境影响等,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投入使用后取得的财务收益、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行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购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一)投资必要性
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医疗设备购置的前提,首先要做好市场研究,了解设备适应的病种在当地的发病率、病人来源情况、本地区同类设备的数量和设备利用程度。前瞻性地考虑设备是否与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是否有益于填补区域空白,重点学科建设,新业务增长等。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须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满足或超前于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的需求,符合医院技术层级日渐提升的发展趋势,寻求经济效益与科学创新价值的平衡点,实现临床与科研共赢。可选用定量指标:装机后本区域每百万人口装机数、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本地区医疗收入的比率、本院拟购设备适应病种的专家数量、床位数量、病床使用率等。
(二)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设备的技术革新也随之加快。医疗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耗材采购、维修材料供应的良好途径是设备正常使用的保证,这些均应列入可行性论证范围。除技术水平的相对先进性,还应充分考虑技术革新的速度。选用指标:预购置设备所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与医疗上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的一致性。
(三)财务可行性
在可靠的成本分析(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收入测算(由于政府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收入测算的关键是对设备工作量的有条件、有根据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指标分为静态指标(投资回收期法、年均投资报酬率法、投资贷款偿还期法等)和动态指标(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由于动态指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所以在实际评价时比静态指标更具说服力。
动态评价方法中的净现值法
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人员验收意见怎么写
本文2023-10-13 16:29: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