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第1张

1、圆明园的修建时间: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2、历史背景: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乾隆朝时,正值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乾隆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规模扩建和修造圆明园,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外,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等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长春和绮春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园东西宽2620米,南北长1880米,周边外围总长约11000米,共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约140公顷。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它是当时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文化艺术宝库,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时收藏了各种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和艺术珍品。

扩展资料:

圆明园名字由来

圆明园的第一位主人——康熙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十一日,当时圆明园还是后来的雍正帝胤禛的皇子花园。

康熙帝最后一次走进圆明园,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也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相会。

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据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

-圆明园

人民网-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 为什么叫圆明园

前言:《道德经》原名《老子》,其内容被后人多次增加,已经有所偏离,如果想要更好的寻找古老文明,首先要去除后人追加部分,寻求最接近原始的《老子》版本,然后还需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以郭店楚简《老子》为基础进行解读,与各位专家的解读在多处有极大的不同,从新的维度观察道德经,供修行的同仁参考。——如来末子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解读。

甲本

(甲一)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对应通行本第十九章)注:不受世间小聪明所障碍,人们可得大利。不以工巧货利为贵,心贼难起。不欺伪,行直心,人们将回到上孝下慈。这三条不足以说明,应依本命本心,或晓得根本归处,归元守一,无欲无求。(则真正的智慧自生,一切自然明白)。

(甲二)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六章)注:江海之所以为百川之王,因它处于百川下,所以能成为百川王。圣人被众人推到身前,是因其把自身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圣人被众人尊重,是因其言行尊敬重视众人。因此,圣人虽在上位,人民不觉得有负担,虽然被推到身前,人民不觉得受损害。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因为圣心无私、与人无争,故无人能与他争。

(甲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六章)注:罪孽没有比纵私欲更严重,错误没有比渴求有所得更危险,一切祸患没有比不知足还大。要知道本来就具足,才是真正永恒的圆满无缺。

(甲四)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章)注:行道的人,不用武力强迫他人。善果成时瓜熟蒂落,不宜用强。善果成就,确不夸耀,不骄傲、不封执,可以称为善果非强取而得(觉者自觉、悟者自悟、证者自得、行道自利。度一切人得道,而觉海无增减。无所得、无所度),这才是真正长远的好事。

(甲五)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溺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屯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对应通行本第十五章)注:古时善修道的人,定不弱于玄妙通达,深邃的难描述,(勉强形容为):谨慎(怕恶造因)如冬天踏着薄冰(过河)一样;畏惧(恶果成熟)就像四面都是强敌;尊重规律(因果)就像客随主便。(顺道而行)就像冰雪消融,(其心)就像本源一样淳朴,就像浊水一样(无分别而融为一体)。谁能将浑浊的烦恼流静定,(他)将逐渐智慧澄明;谁又能安于(无住,为而无为,)动而未动,(他)将(生而无生)逐渐化生(一切)。持此道的人不会自满。

(甲六)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亡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对应通行本六十四章)注:有所为、则所为必败,有所执、则所执必失(,一切皆不可得)。因此圣人(为而)无为(行善不执)因此无失败,(无所得、)无所执故无失去。(圣人)面对事物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是不会失败的。圣人不为众生欲望牵引,心不滞与外物,行不言之教,(从众人过往错误中吸取教训)补救众人的过错。因此圣人能教化万物如万物自然如是,而实无所为。

(甲七)

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亡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七章)注:道本来就无所为(,无所得),觉悟的人如果能坚守道,则万事万物能自化。事物幻化而欲迷失本心,将观其本质归于本真。晓得心本具足,知足则(乱求之心歇以)静,如幻的万物自然安定。

(甲八)

为亡为,事亡事,味亡味。

大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亡难。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三章)注:善为而无为,善事而无事,五蕴浮云空过。(圣人)将成大事从小处做起,将难成的事从易处做起。因此圣人(对待简单的像对待困难的一样)谨慎行事,因此没有难事。

(甲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有亡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对应通行本第二章)注:天下都迷恋的事物,是恶的根源。都偏爱于某种好,是不好的根源。有和无相对生出,难和易相对生成,长短相比而显现,高下相互依存,音声波动相互应和,时间前后相随。因此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行的是不用言语的教育。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道却像还没有开始,所为甚大而无所着,成就一切而不占有(无所得),(因不占有无所得,)也就没有失去。

(甲十)

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二章)道不着于名相,本源虽无限小(如自由的能量无内外,无大小、无先后),却没有任何事物能将其束缚、降服。有人如果能守道,则能化万物而自成一体。天地融合,天降智慧甘露,众生没人命令却能安守本分。万物从生就有名相,名相虽然有,(但名相归止的本体平等清净无二,)知其名相归止之处,就不会真的死亡。道显现于天下,如百川(名相)于江海(水之本体)(用百川有波澜涨落、变迁生灭而水体不生灭来比喻名相有变异生灭而本体清净无别、无生无灭)。

(甲十一)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应通行本第二十五章)注:有东西混然一体,先宇宙万物而生,寂寥独立而不改,为天下万物之母。不知道它叫什么(世间名相不能描述),起个名字叫“道”(道字拆开:二点分别归一处+自我修行方可得),我勉强(就像给生盲的人用触觉描述阳光的色彩一样)叫(它)做无边大,也可叫(它)最终归处、也可叫(它)(寿量)无限长远,也可叫(它)最先开始。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觉者大。四大中觉者占其一,觉者从心地悟道,地(一切束缚状态)取法于天(一切半自由态)、天(一切半自由态)取法于道(一切自由态)、道(一切自由态)本如是。

(甲十二)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对应通行本第五章)注:宇宙万物,就像风中两端开口的袋子吗?虚无而又自成时空障,不停运转而生生不息。

(甲十三)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旁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对应通行本第十六章)注:不着空有,至常道,守中道(不执两端分别),则笃定。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地空运作。天道昭昭,其小根本暂归业果,其大根本终究归于大道。

(甲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几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注:事物,在稳定状态好掌握,在还未萌芽时容易引导。在脆弱时易判灭,在微弱时易散。在未发生时做准备,在没有混乱时治理。多人合抱的大树,从很小的种子生长成。九层高台,也是由一粒粒尘埃累积而成。登上千米的高山,从一小步开始。

(甲十五)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六章)注:晓得的人不经常说,整天说的人不晓得。堵住眼耳鼻舌身意,关闭向外攀缘之门,和光同尘,放下纷乱的烦恼,顿入平等玄觉。亲近也不可得,疏远也不可得;利益也不可得,违害也不可得;尊重也不可得,轻视也不得。(这才是天下)最为难能可贵的。

(甲十六)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亡事而民自富,我亡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七章)注:以规范治理国家,以无规律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呢?天下禁忌越多,而人民越叛乱的越厉害;人民先进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容易混乱;人民的巧智越多,而奇怪事物就越兴盛;法令越是详明,欺世盗就越多。因此圣人说,我无所作而人民自觉富足,我无所为而人民自觉开化,我好清静而人民自己走上正道,我鼓励单薄欲望则民风自然纯补。

(甲十七)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虿虫蛇弗蛰,攫鸟猛兽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忧,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五章)注:德行深厚的人,像刚出生的婴儿,毒虫毒蛇不蜇它,猛禽凶兽也不搏击它。紧固柔弱而拳头紧握,不知男女交合而小阴茎自动勃起,是生机和精气充沛(的缘故),整天哭嚎也不沙哑,是元气柔和之至的缘故。

融和就是常,知道融和就叫明智。(消融差别)利益慧命是(真)吉祥(另,执着于寿命、分别取相是假吉祥);(心和柔软、广大无住是真强大,)心若使气、着形着相是假刚强;事物发展到假刚强、假壮大则难以进取,背道而亡。

(甲十八)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四章)注:名相与本体哪个更应亲近?本命与外物哪个更重要?被物所累与自由自在哪个更有害?所有爱染深重终将别离,所有聚敛宝藏终将散失。因此知道本来具足才不会自取其辱,晓得最终归止处(清净无别,无依无住)、才能长久地安其心(于无所住)。

(甲十九)

反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章)注:物极必反是道在运行(的表象);柔弱有生机的逐渐强大,是道在起作用。

宇宙万物出生缘于有,有(有缘于爱取,爱取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入,六入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有无同生)

(甲二十)

持而盈之,而不若已。

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福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有)身心隐退,才是天道。

(乙五)

上士闻道,勤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愉。

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大象亡形,道隐无明。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一章)注:大根利器的人修道,能勤勉于行道中。中根利器的人修道,好像听见又好像没听到(多闻不信记得少,修行更少)。小根听人说道,大笑而去,这些人如果不笑话,你说的就是不是道了(因为他们只对外道感兴趣,对于真道嗤之以鼻)。

因此古语讲,光明大道就像昏暗的,平坦的大道像充满坎坷,精进修行就像在倒退,最高的功德像空谷一样低下空无,极度的白像受到玷污。广大圆满的德行像是不足的,刚健的德行像懈怠的,本质纯真(的德行)像是有暇癖的。真正的大方广(反而)是没有边畔的,真正的大器成就时间很长。真正的大音我们听不到,真正的大形相是无形相的,真正的道没有名相的。

流量越来越稀缺的时代,各种互联网产品为了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各种招儿层出不穷。产生了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案例,但是更多的是拍脑门想出来的昏招。

创意营销五花八门,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如果按照所谓『方法』来生成创意,会不会让创意千篇一律,失去吸引力呢?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1999年,以色列一支研究团队分析了200个广受好评的创意广告,这些广告都是各大评选中的获奖作品,市场效果也很不错。结果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优秀作品中有89%可以归入6种基本类型的,或者说大部分成功广告都用了6套模板。同时,研究人员还分析了200个失败案例,结果发现只有2%能够归入到6套模板。

也是就说: 成功的创意是相似的,失败的创意各有各的烂法。

所以,遵循一些经过检验的法则,能够帮助我们策划更优秀的创意营销。所谓 套路经久不衰,创意层出不穷。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各种创意营销最常用的七种武器。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合作是人类社会运作的基础。但是与合作相对的竞争,也是人类发展中的常态。最极端的竞争就是战争。有个小知识: 有人统计,人类有史可查的几千年的历史中,完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份,只有短短的292年! 现在战争虽然少了,但是竞争却仍然无处不在。公司要竞争市场份额,运动员要竞争排名,娱乐选秀也要PK,现在的综艺节目甚至把背诗词、认汉字都可以搞成别开生面的竞争。

具体来说,激发竞争有以下几种用法。

1、争夺利益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激发竞争的方式,现实生活大多数竞争也是物质利益之争。各种以奖品作为驱动力的抢票、夺宝、投票都是运用了这种方法。比如朝夕日历举办的『班长带我出门嗨』活动,在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一个北京一个城市就吸引8万多精准用户参加,根本原因就在于提供了3个全班免费出游的大奖。

2、追求胜利 / 排名

有的竞争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奖品,仅仅是『赢』这个概念,就能给用户带来精神上的快感,让用户为之疯狂。因为 胜利永远是稀缺的 ,大部分人从小到大,在学习上、在职场上、在生活中,其实都很少有机会『赢』一把,或者在任何一个榜单中名列前茅。利用这一点的营销本质上是『制造胜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赢』一把。这就是为什么微信运动会火爆一时,有人会为了排名甚至使用『刷步器』、手机绑狗狗身上等各种奇葩招数。

3、引起炫耀 / 攀比

炫耀和攀比也是一种隐性的竞争,虽然没有具体的排行榜,但是人们心中都有一杆秤。比如前段时间火遍朋友圈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大家之所以愿意晒自己的年度账单,其实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实力。而支付宝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故意通过各种重复计算方法,让金额看起来比实际的要高很多。让用户的分享动力更加强烈,所以造成了刷屏的效果。

稀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稀缺带来恐慌,稀缺引起贪婪,稀缺也是营销的常用手段。但是现在生活中物质越来越不稀缺,如何更好地运用稀缺?

1、限量饥饿营销

即便是有充分的供给,做营销的时候也要有意地通过限量来制造『饥饿感』,小米是这方面的典范,新产品上线永远要预定、排队、抢F码,让用户产生更强的拥有欲望。另外,支付宝的春节集五福,也是典型的限量饥饿营销。当年的小浣熊干脆面的水浒卡、三国卡也是如此,少数几张特别稀少,激发用户对圆满的渴求,从而带动整体的销量。

2、营造时间紧迫感

跟『限量』稀缺类似,『时间』上的紧迫也是一种稀缺。同样的激励,加上时间的紧迫感,会产生更大的威力。各种限时秒杀、限时特惠都是这种方法的运用。再举一个不那么明显的例子:百度网盘的Bug营销。

2013 年 6 月 21 日晚,各大论坛、微博、QQ 群里出现了一条广为流传的消息:“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100GB 最高等级套餐也只要 5 毛钱,快去抢福利啊!!”一时间网民炸锅了,不管之前有没有百度云网盘的账号,这会儿都麻溜地奔去抢购。

这里面除了百度这种大公司出bug带来的吸睛效果,还隐藏着两种稀缺性:一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出BUG机会难得,下次就很难碰上了。二是既然是Bug,肯定会很快被修复,所以下手一定要趁早!这种概率上的罕见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性,让用户来不及犹豫,赶快下单购买了。所以这是一次成功运用稀缺的营销案例。

3、制造唯一性

稀缺到极致就是唯一,古籍孤本、罕见的古董、顶级珠宝都因为极度的稀缺而价值连城。那么在营销策划中,是否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唯一性』呢?还真可以!rosenoly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roseonly制定的『一生只送一人』的奇葩规则,人为地制造了两重唯一性。一是敢这么卖玫瑰花的仅此一家,品牌本身具有唯一性;二是一旦购买了roseonly的产品,一生只能送给一个人,产品使用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让用户产生更强烈的渴求和珍惜,也给品牌带来了高额附加价值,让roseonly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奢侈品牌。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互动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所有的营销都应该强调与用户互动,让用户产生参与感。

具体来讲,常用的互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游戏互动

人人都爱玩游戏,游戏让营销更有趣味,拉进品牌和用户的距离。围住神经猫、1024、是男人就坚持20秒,这些典型的H5小游戏,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玩家,也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多免费的流量。除了这些传统的狭义上的游戏,还有一些具有娱乐性的互动,也可以看做是游戏。比如味全每日C最近出了拼字瓶,本来是想让大家拼出『抵抗力』『新年好』『发红包』『求温暖抱抱我』这类话。但是没想到(其实肯定想到了)引发了脑洞大开的用户在超市玩起来拼字游戏。出现了『你新年多发福』『大姨妈别抵抗』『我想爱爱』这类奇葩效果。但是这样反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参与热情,对味全每日C的冬季销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2、抽签测试

虽然大家都知道抽签测试是假的,但是只有这类东西出来大家仍然趋之若鹜。因为抽签反应了人希望了解未来的强烈渴求,而测试反应的是人希望了解自己的强烈渴求。所以这类互动永远有需求,永远不会过时。2015年初,『新年签』刚一面世就立马引爆朋友圈,各种效仿者层出不穷。虽然现在微信对这一类营销限制非常严格,但是仍然不时会有一些变形的营销活动出现。比如前段时间的柏拉图星座性格标签,短短一两天增粉百万,App排名也跃升到前20多名。

3、内容互动

内容互动也是一种常见的互动形式,网易跟帖生动地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创作意愿的,用户也是有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用户提供创作平台、激发用户的创作意愿。比如和魅族的『神转折』征文大赛,短短两周访问量超百万,投稿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官方称:“仅以字数算,这可能是中文世界里最大的一次UGC”。

社交货币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疯传》这本书里对社交货币的定义是:

如果能给用户提供好的社交货币,用户就能主动为我们传播。具体来,社交货币有以下几种用法。

1、提供谈资

谈资,是最常见的社交货币形式。人性天生热爱聊天和八卦,但是能聊出精彩内容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新奇有趣的谈资一产生,就被大家疯狂转发,也催生了『段子手』这种神奇的存在。如果把自己的品牌巧妙地融入有传播力的谈资里,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海量的曝光。杜蕾斯的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北京大雨的时候,小伙把杜蕾斯当鞋套的微博,为什么会被疯狂转发,因为提供了好的谈资。滴滴和Uber合并的时候,杜蕾斯的DuDu海报为什么会被疯狂转发,也是因为提供了好的谈资。知乎早期,经常会发布『知乎神回复』合辑,用户很爱转发,也是一种提供谈资的方式。

2、传播价值

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利益也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因为利他有助于帮助用户建立别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最终会产生对自身的好处。如果这种利益是由别人免费提供的那就更有吸引力,『我请客你买单』,用户只需动动手转发就可以免费做好人,何乐而不为呢?很多营销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比如滴滴红包开启了一种新的营销形式,红包分享出去,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滴滴得到了新用户和品牌曝光,这是典型的多赢局面。后来滴滴甚至还搞出品牌冠名红包,连红包钱都不用出了,真实绝妙的手法。

3、表达友善 / 拉近关系

『我嘴笨,不知道怎么表达』,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绝大部分人都想跟别人搞好关系,但是因为缺少表达技巧,所以效果一般,甚至造成误会起了反作用。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友善,拉近与好友的关系,那么就会给用户带来宝贵的价值。举个例子,朋友印象这个产品,用一系列的小活动,如『用三个词语形容我』、『你懂我吗』,帮助用户与朋友拉进关系,所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4、吸引关注

再普通的人,也想当一回主角,也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一点在小孩子里面体现尤其明显,为什么有的小孩子特别淘气,总是做出各种古怪的行为,其实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更加矜持含蓄,但是如果有新鲜有趣又不失体面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大家也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比如说2016年情人节,朋友圈里突然冒出了无数张『结婚证』,实际上是爱分享策划的营销活动,它的巧妙之处就是抓住了大部分人在情人节啥可晒但是又不甘寂寞的心理。这场活动一天给主办方涨粉上百万,流量量更是远超这个数字。

平淡生活需要新奇的事物来加点料,制造反常规的事物,也是营销的常用手法。

1、悬念

2016年4月底,杜蕾斯宣布将举办一场百人直播试套活动,在多家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五百万人观看。大家为什么这么感兴趣,就是因为杜蕾斯的私密性和直播的公开性,这种看似『最不可能的直播』形成了强烈的悬念,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猎奇心理。虽然活动最终有点虎头蛇尾,但是至少杜蕾斯成功地吸引了数百万人的眼球。各位看官本来是也是生活无聊的人,看完之后也没什么损失,不过呵呵一笑,顶多骂几句,所以总的来说,营销目的还是实现了。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广告叫『悬念广告』,也属于运用这种方法。

2、意外

悬念是引起人们对未来可能性的好奇,而意外则是直接把反常规的东西变成现实给用户看。Uber就是个中高手,『一键呼叫CEO』、『一键呼叫直升机』,各种各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被Uber实现了,也引起了用户的惊叹『Uber真会玩』,树立了Uber时尚个性的品牌形象。

还有一个『会玩』的品牌是必胜客。在2011年,奥巴马和罗姆尼精选期间,必胜客宣布一项活动:谁能在总统电视辩论的时候打进去一个电话,问总统候选人吃披萨喜欢香肠还是喜欢意大利辣肠,就可以赢得终身免费吃必胜客的机会。这个极具娱乐精神的活动一公布,立马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最终活动迫于政治压力没有举行,但是必胜客却成公地实现了营销目的。

3、惊喜

惊喜,用更时髦的说法又叫做『超预期』。具体的做法就是比想得美还美的东西给用户,让诱惑不可抗拒。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底捞的例子:顾客问海底捞的服务员,没吃完的西瓜能否打包带走,服务员说不行。但是顾客结账的时候,服务员送给他一个完整的西瓜,说『抱歉切开的西瓜不能打包,送您一个完整的西瓜』。且不论这个事情的真伪,但是这种出人预料的故事在网络上确实极具传播性,也给海底捞塑造了很好的品牌形象。

再举一个『超预期』的例子,那就是Hive举办的『屎上最香招聘』活动,hive是一家为年轻人提供海外游学和义工的平台。2015年底,Hive举办的『屎上最香招聘』,提供9个『首席旅游官』的名额,不仅全程免费包吃包住包完,还给周薪1万元。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用户蜂拥而来,短短两周500多万用户报名参加或者参与投票,活动传播量达到数千万。

『后真相』时代,情感比真相更重要,谁能赢得用户的情感,才能真正赢得用户。打好感情牌,比简单地物质奖励更加有效。比如,国足世界杯出线战的晚上,懂球帝通过一系列感情强烈的推送,成功地激起用户的感情共鸣,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又比如新世相发起的『四小时逃离北上广』,绝对部分用户其实并没有参加活动,但是为什么还纷纷转发朋友圈呢,也是激起了大都市白领压抑的心情,帮他们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人人都希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帮助用户塑造好形象,用户就会给你回报。

比如我们在做朝夕21天早起计划的时候,设计了一套精美的早起成就卡,每天都不重样,上面有用户的坚持早起天数、击败人数比例等。用户把这张卡片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给他们展示的是一张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形象,而且越是持续地分享,这种形象树立得就越牢固。所以很多用户非常愿意分享,这套卡片让我们在基本没有奖品投入的情况下,依靠自传播带来100多万用户参加活动,打卡次数超过千万。

而之前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是帮助参与者塑造关心他人、有公益心的良好形象,所以吸引了各路名人大咖,还有大量的普通人参加。

问题一:如何来看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因为是中国人,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不自觉首先注意到了汤因比对中国的一些说法。

有人写过一首小诗,大意是:“我是一本书,由别人来读,比自己看得明白。”

由别人来读,不敢说就一定比自己看得明白,然而别人往往会读出一些自己没有读到的,读后的发言也往往有自己没有想到的,常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启发或启示,使自己又有些重新的打量,从中或许会有些新的发现和思考。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第一部《历史形态》第七章《希腊模式和中国模式》中说:“孔子是位保守主义者,他从未梦想过中国会实现有效的政治统一。秦始皇的事业或许让他震惊,汉高祖刘邦修复统一一事也不见得会使他多么高兴。孔夫子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视政治分立为正常现象。”

未曾接触汤因比这句话的时候,一直没有想到过,看了汤因比这句话,回头想上一想,生活在经常打些无义战的春秋时代,或周游列国,或退而办学,孔子一直在推销和传授他的治国方略和仁义礼智的理想,确乎不曾有过要实现政治统一的意思,孔子头脑中未曾有过秦始皇和刘邦式的大一统思想,孔子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国家概念,从孔子周游列国看,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虽然他是鲁国人,如果有哪个国家同意,他都愿意去推行他的一些想法。也许用些力气可以从《论语》以及和孔子有关的古籍中挖掘出一些“爱国主义”方面的东西,挖掘出来怕也总是勉强。

在孔子那里,似乎并无“屈原”之用。这也许并不奇怪,孔子欲以“道德”约之以己,以“礼”约之以君臣人伦,他的着眼点在文明建设,而不在政治性的江山一统。春秋时候虽然时有不义之战,但这些战争似乎多属国与国之间利益情仇性的冲突,于华夏文明并无大的不利,没有像战国末期那样把文明拖入凄惨的境地,而以同一华夏文明为背景,人们在政治上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国家,于文化乃至文明的发展和建设或许还有些自由争鸣、相互促进的好处。越来越仰仗武力的战国末期是让人遗憾的,若非吞并之心使大地上到处都是硝烟,春秋战国乃是中华文明史上非常辉煌的年代,真正的、到目前为止也可能是惟一一次的“百家争鸣”就出现在那时候,中国的思想在那时候非常活跃。汤因比说:“在公元前221年政治统一之前,中国早已实现了文化统一。在这方面,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春秋战国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这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国哲学学派奠基人所在的时代。”

汤因比认为,中国最初拥有清晰的历史记载的时间不早于公元前9世纪或者公元前8世纪。就我们所知――汤因比说――中国的夏代是传说的朝代,亦即“无文字记载”的“前文明”意义上的“史前史”时代,商、周政权是真实的存在,这有商代刻写在“卜骨”上的铭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同代文字史料为证。即使这样,汤因比指出,仍没有证据表明,商朝政权是同秦汉王朝及其之后的各个化身一样的政治实体。汤因比认为,由始皇帝完成并经刘邦加以拯救的那种政治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汤因比知道,他的说法是不为中国学者所同意的。到了21世纪初,汤因比的说法可能就更不能为中国学者所同意了。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发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OOO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这份《年表》定夏代始年大约为公元前二O七O年,夏商分界大约为公元前一六OO年,商周分界具体为公元前一O四六年。又将具体的帝王年代从公元前八四一年向前推移到前一二五O年,即武丁元年。”(参见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

问题二:历史研究的最终追求 自十八世纪开始,西方历史学追随近代自然科学的观念,追求客观性,为的是使历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奠定在科学观念的坚实基础上。百余年的追求与积淀,使许多历史学家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客观主义的烙印,“如实直书”一度成为历史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在当时的史学界也涌动着一股反客观主义的思潮,这就是新康德主义的弗赖堡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李凯尔特与文德尔班。他们以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区别问题、历史科学的方法论问题,对二十世纪的史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梳理中西史学中关于价值评价的论述为起点,进一步展开讨论价值评价引入到历史学中所引起的诸多难题,并且就一些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文章除绪论部分外,共分五章。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学术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视角。 第二章“什么是历史评价”。本章分别从三个角度对“历史评价”这个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从作为两种认识活动来看,历史事实认识与历史评价认识在认识对象的内涵、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方向和重心、认识的形式、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不同;第二从“历史评价”这个概念本身分析了它的三种意义关系:原生价值形态、延伸价值形态和抽象价值形态;第三,从价值认识主体的地位及其与价值认识客体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历史价值认识区分为历史价值认知和历史价值评估两种类型。 第三章“历史学离不开价值评价”。在理论上,文德尔班与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理论说明了评价是历史学的本质。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不能排除历史评价,这样不仅不符合历史研究为现实社会实践服务的根本目的,而且也会使实际的历史研究活动失去了方向、目标和动力。而历史评价在历史研究中的也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方式。 第四章“历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任何一个历史评价都是首先从事实认识开始的,现实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为事实认识的不清楚,不完整,导致最终得出的评价的失误。而价值尺度则是历史评价的核心,价值尺度的形成最终决定于两个前提:其一是人的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其二是客体、现实的本性和规律。 第五章“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历史学离不开的历史评价,但是评价也给历史学带来了问题,历史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历史价值尺度的种种分歧。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更表现在:历史价值认识对象中的价值主体,有时是现实社会上的人,如价值评估,有时是历史上的人物,如价值认知;历史价值认识对象中的价值主体,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历史价值认识是一种群体的价值认识,而不是个体的价值认识;价值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眼前的需要和长远的需要,有主要的需要和次要的需要等。各种需要往往不能兼得,历史价值认识者如何在这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中,区分其轻重缓急,如何对价值主体的需要作出综合的、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也有相当的难度;历史价值认识检验上的特殊性。 第六章“历史学的两难问题”。历史评价给历史学带来了两难问题:第一,评价是否影响历史学的客观性;第二,历史评价在检验上的困难。而针对这两问题,沃尔什提出了“配景论”,柯林武德也提出了和沃尔什相类似的解决方案。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历史学的客观性,以达到解决历史评价在检验上的困难。还有学者提出了历史评价能否达到一致性的问题,做了颇有深度的分析。

问题三:如何评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转自知乎网友的回答

汤因比说中国文明将统一全球,你怎么看?

作者 星雨禾田

在微信输入“汤因比 中国文明”能搜到上千篇文章,标题大同小异,大都是说中国文明将统一全球,将照亮21世纪。

据: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汤因比曾分别于1929年至1967年两度来华访问,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评价。

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他已成为一位世界通哲,而与爱因斯坦、史怀哲与罗素并列。”

汤因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他经常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诸多重大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被视为现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一位主要代表。

实现政治与精神的统一

汤因比指出,在过去的五百年中,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类并没有在精神上和政治上取得同样的发展,而是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现在,人类已经有力量终结人类历史甚至全部生命。走到悬崖边的人类必须迅速觉醒、调整方向,才不至于跌落万丈深渊。人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目标、思想和行为,这是人类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汤因比看来,由于过去五百年中西方人的活动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技术、经济关系的网络。当代人类正共同面临着许多迫切的问题。汤因比期待并预言人类将在历史发展的下一阶段实现政治和精神上的统一。但是,他强调,这一巨大变革必须以全人类的平等为前提,以自主的方式加以实现,而不是继续以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方式去实现。西方将把它过去五百年中的主导权转交给新兴国家。

中国在历史与未来的作用

汤因比十分看重中国在历史上和未来的作用,对中国充满了期待。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加赞赏,而且很盼望并认为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对世界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统一做出主要贡献。汤因比很欣赏中国长久保持国家统一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尽管历经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但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他认为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大一统的局面。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在汤因比看来,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然,值得强调的是,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他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汤因比这么说,你怎么看?关于统一全球,我的见解与汤因比不同,当然,也仅仅是见解,都说集思广益,那么我的见解也许会得到你的错爱而纳入见解集作为参考之一。

在我看来,在强大外力下,全球才有统一的可能。比如外星人来了,那么全球可能在五年内统一为一国。否则,离心力与凝聚力相持,是不可能统一的。除非出现超级领袖,即使这样,也迟早会再分裂。

但是,不必因此悲伤,不能蛮硬统一,但还可以多样共存。

CDEFG这么多事物,如果合并成了事物B,则虽然存在了一个大事物B,但也同时损失了多个小事物。只要这些小事物不互相残杀,和平友好多样共存,则不仅这些小事物能继续存在,还能存在一个高一级别的事物A,它有着公民CDEFG。

因此,几百个国家未能统一为一个国家,这没啥好遗憾的,如果这几百个国家能和平友好多样共存而>>

问题四: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共有几本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由于他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问题五:求汤因比《历史研究》txt 亲,你要的资源我已附上,若是链接挂了、不显示,可以私信我给你下载网址或留下邮箱号(邮箱数字分开写或大写),我发给你

望采纳

问题六: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怎么学啊,感觉学起来好难 这种大师的大作,没有太便捷的办法,先了解学术背景,然后一点一点看。如果不是非常必要,不建议看这书,可以去了解一下斯宾格勒。

1、三者概念不同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其实大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2、理论不同

儒教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当中,又特别注重修身的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儒教不讲究跳出情,不但不跳出情,还要在这个情中,充分的发挥情的作用,如何让自身,以及更多的人在世间上生活得如何幸福。

道家和佛家是讲究如何让人去掉人的情,从而让自己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道家是讲究出家的。出家后,就称自己是“方外之人”。意思是自己不受人间的礼教所约束,只对如何跳出这个世间,成为长生者,也就是真人感兴趣。并且只接受道家的各种理论所约束。

因为道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子讲的《道德经》来修行的。而《道德经》,说到底也是论述部分宇宙形成的原理以及宇宙里面的生命所要遵循的规则。

3、文化不同

儒家,入世。儒家倡导做人要想君子一样,坦荡正直无私。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仁爱,归结起来就是:仁、义、礼、智、信。

释家,出世。释家文化认为“众生平等”、“万物因果轮回”、“一切是缘起性空”。对此,释家提出“一切皆为虚妄,对于外界我们不可执着,应该放下心中执念,追求内心的空,生命和事物就是在镜子前的幻影,如梦如泡影,人到最后什么都抓不住。其应对的核心思想是“戒、定、慧。”

道家,隐世。道家主张“为而不争”、“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静养修心”、“以退为进、守弱为上”等等,这些是其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的思想不仅适合出世之人,也适合那些喜欢静和守的入世的修身养性之人。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三教合一,但他又深知道、佛一旦深入民间,与世俗混淆,并成立带有浓厚世俗色彩的民间宗教,就会对传统统治构成威胁。这一点已为元末红巾军的历史所证实。朱元璋对此抱有清醒的认识。明帝国一建立,他就开始整顿僧、道门风,严禁僧、道与世俗混同。自正统以后,僧徒

冗滥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些僧徒中,很多没有取得国家的合法度牒,多为私自剃度,其间的成分也就相当复杂,有因户内丁多、求避差役者,有因盗事被发而更名换姓者,有系灶丁灶户负盐课而偷身苟免者。

成分如此复杂,加上出家为僧的目的又不一,以及商业发达以后所导致的城市生活繁华对僧徒的诱惑,难免使僧徒耐不住寺院的寂寞,萌生享受世俗生活的贪念。

与此同时,僧人以民间百姓为门徒,垄断民间修斋作福之类的佛事,并在岁时节序至民间打秋风,获取斋粮,如此等等,无不都是佛教与世俗发生联系的反映。

参考资料:

-儒释道

大学历史学专业一个学期学几门课程很难说的,一般大一大二是学基础理论比较多,课程就比较多,一个学期学十几门课程是很正常的,大三主要学专业课,课程也比较多,大四是实习期,毕业设计,课程比较少,以实践课为主。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1、圆明园的修建时间: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