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失眠?有哪些缓解失眠的方法?
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理影响或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也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长期失眠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调理恢复,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失眠?缓解失眠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中医里治疗失眠的方法吧。
1、失眠的中医疗法
1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这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治疗方案最终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
3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4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中医学者提出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失眠方案。
5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是中国一直都传承的,所以治疗失眠的效果是不错的,可能时间比西医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副作用是很小的,有的西医在治疗完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会失眠的,还是通过中医治疗是能除本的。
2、缓解失眠的方法
1、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2、晚上饭后运动1小时,然后泡个热水澡,或中药泡足1小时。
3、推拿按摩,睡前全身的按摩、足底按摩、头部按摩可以让你充分放松。
4、气功调息,查看相关方面的书,练静功,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冥想,让自己的思维不再繁乱。
5、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6、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7、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8、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治疗失眠问题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从睡前饮食来调理,比如吃一些食物有助于睡眠的食物。以下就为大家推荐6种有助入眠的食物,供大家参考。
(1)、核桃,在临床上,核桃被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2)、大枣,其所含有黄酮-双-葡萄糖苷A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所以大枣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可以益气、安神、补血。所以一些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并伴有失眠的人,经常吃大枣对身体很有益。
(3)、小米,小米中含有大量的色氨酸。每100克小米中含有的色氨酸高达202毫克,其他谷类根本无法相比。色氨酸能够促使大脑神经分泌使人困倦的血清素,使大脑神经活动暂时受到抑制,就会使人有想睡觉的感觉。
(4)、牛奶,是治疗失眠的理想食物。牛奶中含有足量的钙和乳酸,促进血液中的钙质流到睡眠中枢。当睡眠中枢中储存了一定量的钙后,就会产生困意。另外牛奶中还含有色氨酸,可以使人产生困倦感觉,促进睡眠。
(5)、桂圆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等物质,能够营养神经和脑组织,从而调整大脑皮质功能,改善失眠、健忘症等。桂圆4~6枚,莲子、芡实稍许,加水炖汤睡前饮用。或者是桂圆4~6枚开水冲泡睡前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失眠。
(6)、猪心,一般来讲,动物的心脏用来调理人体的心悸、惊慌、失眠、健忘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常用的是猪心。猪心的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两倍,脂肪含量只是猪肉的十分之一。而且猪心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成分,可以加强心肌营养,养心补血,治疗惊悸、失眠等症状。
失眠——补心安神膏
(组成)黄芪60g,党参30g,沙参60g,生地黄60g,当归60g,赤芍60g,白芍60g,阿胶30g,黄芩20g,川黄连10g,女贞子30g,墨旱莲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远志肉30g,生牡蛎80g,焦麦芽60g,桑椹子60g,鲜葡萄2500g,鲜苹果4000g(切片),蜂蜜150g,冰糖60g。
(功效主治)用于劳倦思虑过度而致心脾两虚的失眠证,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密结,舌淡,脉细弱。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墨旱莲、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黄、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润大肠,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在本方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
(加减)如素有肺虚,燥热咳嗽,或血虚便秘者,加川贝母30g,麦冬30g,玉竹30g;痔疮,便血者,加丹参30g,炒地榆60g,干荷叶30g,炒槐花60g;燥热干咳,舌瘦干红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发生,应立即停服此药,以免留邪。
(验案)孙某,女,76岁,缘于用脑过度,经常心慌怔忡,失眠,每日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经常干结,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而干,脉弦细小滑。以本方治疗,服药后,诸症均除,年90而故。
(方源)《失眠症中医诊疗》
失眠——丹参枣仁汤
(组成)丹参、生龙牡、首乌藤、合欢皮、炒酸枣仁、柏子仁各10g。
(功效主治)心肝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
(方解)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酸枣仁养肝血,柏子仁养心阴,以助补养之力,生龙牡镇静以增安神之功,首乌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
(加减)若目眶发黑,加生熟地黄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子、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太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燥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甲、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验案)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通常彻夜不眠,每晚服10余片安定始能入睡1 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查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脉细而弦。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黄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黄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方源)《失眠症中医诊疗》
失眠——枸杞枣仁汤
(组成)枸杞子30g,炒酸枣仁40g,五味子10g。
(功效主治)心血不足、肾阴亏虚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用酸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肾补肝,养血安神。
(加减)心律不齐失眠较轻者,酸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酸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
(验案)宁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疲倦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七八次。予上方,嘱当茶饮。8天后脉律转齐,睡眠宜安。服药1个月,诸症皆除。
(方源)《失眠症中医诊疗》
失眠——交阴安神汤
(组成)何首乌、首乌藤、珍珠母各15g,丹参、茯苓、合欢花、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各9g,柴胡、五味子各6g。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养血安神。用于失眠。症见彻夜不眠,或时而惊醒,醒后难以入睡,或似睡非睡,或白天困倦,欲睡不能,晚间则精神倍增,全无睡意;或伴有头昏目眩,善凝忌,多妄想,心悸易惊,或头胀,心烦,易怒,或腰膝酸软,心烦不宁,或气短乏力。脉细数或弦数,舌红少苔或白腻或黄腻。
(方解)方中君以何首乌、丹参养血安神;臣以生龙牡养阴潜阳,镇静安神,且牡蛎又有清热化痰之功;珍珠母降心火以安神,清肝热以潜阳;首乌藤善补肝肾之不足,尤能协调阴阳,对阴阳不交之失眠尤宜;合欢花养五脏,宁心神;酸枣仁善补心肝血虚以安神定志;佐以柴胡疏肝热,茯苓利水宁心;使以五味子养心益气,又能收敛心气。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养血安神之功。使之阴充阳潜,邪去神安,诸症自解。用治失眠,颇显神效。
(加减)若偏心肝血虚者,本方去龙牡,加当归、白芍各9g,并重用何首乌、丹参、首乌藤养心柔肝;若偏肝肾阴虚者,去龙牡,或减轻用量,加生地黄、麦冬、枸杞子各9g,滋补肝肾;兼痰火扰心者,去龙牡、何首乌、酸枣仁、五味子,加龙胆草15g,黄芩、黑山栀子、竹茹、夏枯草各9g,青皮6g,以消痰火;兼痰湿中阻者,去龙牡、丹参、五味子,加清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远志各9g,并重用茯苓以温化痰饮;阴虚火旺者,去龙牡、丹参、五味子、酸枣仁,加玄参、生地黄各15g,知母、黄柏各9g,以滋阴降火;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9 15g,兼气血双亏者,本方合八珍汤加减;兼中气不足者,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受惊吓所致者,加琥珀6g(研末分冲);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g,火麻仁15g。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 社会 竞争的加剧,失眠也成为了当今 社会 的常见病症。《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指出,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高达10%-15%,且近半数的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出现失眠症状,首先想到的是服用如褪黑素等助眠保健品,或自行服用安眠药或安神类中成药。
殊不知,治疗失眠的关键是找对病因,从根源上进行调理,而用药不慎不仅会导致失眠加重,更会使得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其中,用药不慎导致失眠病因病机转变为阴虚血少的失眠者尤为常见。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古籍中就已经有了对睡眠相关理论的系统记载,《黄帝内经》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认为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是产生人体睡眠活动的关键。若阴阳之气,一方虚损,或偏盛,均可导致失眠。
这就好比一杯开水和一杯冰水,阳气也就是开水,阴气则是冰水,对于一个口渴的人来说,这两杯水都是不适合立马喝下去的,只有开水和冰水混合在一起,得到一个适中的温度,才是合适的。
历代医家经临床实践也总结认为,失眠之因,无外乎虚实两端,因虚者,总责之于阴虚血少不能涵敛阳气,以致阳不入阴;或气虚血弱不能濡养心神,以致神无所归。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因实者,总责之于实邪郁阻脉络,血难归心,阳不入阴;或内有邪热,扰动心神。
若阴虚血少,就会导致虚火上炎,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安而失眠。
《素问·灵兰秘典论》也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认为心藏神,而神则决定了我们的睡眠,神不安则睡不宁。
心主一身之血脉,若是劳心过度损伤心气,心气不足一方面无法“奉心化赤”而导致心血不足;另一方面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致血脉壅塞,血运失常。血虚生心火,血瘀亦可生内热,日久伤阴,虚热扰神而致不寐。此外,气虚日久,最终将导致元气亏损,元气由肾精所化,肾之阴精也会受到影响。
这一类患者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所致。 此为气血不调,阴阳失衡所致失眠,祖国医学将其描述为“气血之乱,皆能让人寐之失度也”。
临床所见,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心悸多梦,神疲健忘,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舌生疮,舌红绛少苔。
《症因脉治·不得卧论》记载:“阴虚则必阳旺,故心血不足,皆是火症。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宜滋阴降火,用归芍天地煎,黄连安神丸。虚人,天王补心丹。”
对于阴虚血少型失眠,临床常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该方是滋阴养血安神的代表方,药物组成为生地黄、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天门冬、麦门冬、党参、丹参、玄参、当归、茯苓、远志、桔梗,方中生地黄,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玄参、天门冬、麦门冬滋阴清热;丹参、当归补血、养心;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党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收敛心气、生津液、安心神。全方共奏滋阴血、清虚热、活血、通络,益气、安神之功效,标本兼顾。临床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睡眠不安、神疲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等病症。
若失眠严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重镇安神;心悸怔忡明显者,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增强养心安神之功;梦遗健忘可加益智仁以暖肾固精温脾。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用天王补心丹作为基础方治疗阴虚血少失眠具有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改善记忆、抗痴呆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失眠病因病机一般错综复杂,正如“可知人之为病,错综复杂,太过、不及均可致病,纯虚纯实固有,虚实夹杂亦多。”故实际调理时,应结合个人的体质、病程长短、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灵活加减用药。
比如患者杨女士,33岁,2年前产后出现失眠,期间间断服用安眠药,失眠反复。就诊时可见入睡困难,易醒,盗汗,口干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此为阴虚火旺之证,故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蕤仁肉,熟地黄,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山药,蜜远志,茯神,延胡索,合欢皮,牡丹皮,龙齿(先煎),郁金,薄盖灵芝,知母。10剂,每日1剂,分2次服。并每晚睡前半小时配合中药沐足方泡脚25分钟。
二诊时入睡困难明显改善,夜间仍易醒、盗汗、心烦易怒,已无口干咽干症状,正值经期、量少,故上方去柏子仁、山药,加阿胶以滋阴养血,芡实以益肾固精敛汗,浮小麦敛汗止汗,益母草、柴胡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继服10剂。三诊时失眠等诸症已明显好转,故继服10剂巩固疗效。
本案例的杨女士属于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故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盗汗等阴不潜阳之象;而口干咽干、心烦易怒等,属阴血亏虚,水不涵木的阳亢于上之象,故用生地黄、熟地黄、蕤仁肉、酸枣仁、柏子仁、阿胶、知母滋阴养心以“补其不足”,益母草、牡丹皮、郁金、香附、蜜远志、延胡索等清肝凉血、理气活血以“损其有余”,以平为期,使得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和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让你睡个安稳觉
现在人们对于失眠的问题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相信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几次失眠的经历,甚至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其实,偶尔的一次失眠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长期失眠,那么我们就必须加以重视,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其实在中医看来, 养生 最讲究的,也是最基本的就包括两个方面:饮食和睡眠。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我们失眠呢?
最为常见的还是我们自身的情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第一次离开久居的家乡去外地求学、第一次去面试求职、第一次去和心爱的人约会,等等,这些激动和紧张的情绪都会让我们失眠。
根据统计发现,在所有和情绪相关的疾病当中,失眠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了,而且年纪越大的人,越容易失眠。
虽然我前面说到了,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中医上来说,失眠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 心神不宁、心肾不交 。
而且,一旦出现失眠症状,将会涉及人体的多个脏腑,比如心、肝、脾、肺、肾等,可是归根到底还是心,换句话说,与心神的安定与否直接相关。
《黄帝内经》中说:“心藏神”。《景岳全书·不寐》中则说:“盖寐本乎明,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这些话都是说心神安定,才能够正常睡眠,不然就难以入睡。
我在这里告诉你一个“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加简单,而且效果显著。
因为经络穴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内部, 按摩它可补可泻,特别是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具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具体的做法如下:当你在入睡之前,先洗一个热水澡,换上宽松舒适的睡衣,之后再用热水泡脚20分钟,水要没过脚踝,可以在身边放一瓶热水,时时加温。
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的涌泉穴,把五个脚指头向下弯曲,脚板心就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那里就是涌泉穴了。
之后,将食指弯曲,用食指关节部位在涌泉穴上按揉三四分钟;
之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按揉太溪穴,太溪穴位置在脚内踝尖与脚后跟中间凹陷的地方。
最后按摩 失眠穴 ,失眠穴则是位于脚后跟,你可以把脚内、外踝画一条线,之后在脚底中间画一条线,两条线交叉的地方也就是失眠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而太溪穴则是肾经的原穴,按摩它们,就可以补充肾气,推动肾水上行,从而与心火相交,形成一种水升火降的局面。一旦我们的气血好了,心火降下来了,那么失眠的情况必然会得到缓解。
失眠穴属于经外穴,正是因为历代的医学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它治疗失眠有奇效,因此才称此穴位为“失眠穴”。
这个穴位于我们人体的脚后跟,并且皮肤非常厚,所以我们必须使劲按摩,如果觉得自己的手劲不够,建议弄一根圆头的筷子,那样按摩起来会效果更好。
按摩的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如果感觉按摩的过程过于枯燥,自己也可以进行调节,比如放一些自己喜爱的、舒缓的音乐,边听边按摩,总之,千万不要嫌麻烦,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根本收不到效果。
假如你是手脚冰凉的人,那么在进行完按摩之后,可以擦干脚,穿上透气的袜子,躺到温暖的被窝里,相信没多久就会安然入睡的。
这种按摩方法对于改善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有奇效。而这种失眠是现如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们,很容易肾气虚弱,不能上达于心,再加上过度的欲望和生活压力又很容易让我们心火上浮,火在上,水在下,难以相接,结果导致体内气机紊乱,难以入睡。
如果是因为心神不宁,过多思虑,造成的心神涣散,睡不着觉,或者是睡觉不安稳,频繁做梦。
那么我们就必须从神门穴和内关穴入手进行治疗。
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即神门是心神的门户,你一旦把住了心门,心神自然不会涣散。而内关则是心包经的络穴,更是治疗失眠的主穴。
我们可以同时按揉这两个穴位,伸直左臂,打开左手,以手腕两条横纹为基点,在手腕横纹线的右侧,小鱼际(小手指下面的肌肉)下侧手腕关节的凹陷处就是神门穴;
而内关穴则是位于横纹的中心向手臂三指宽的地方。
你可以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纹处在这两个地方各按摩三四分钟,坚持半个月的时间,失眠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其他的穴位一般是需要按摩两边的,而这个穴,只需要按摩左边,原因就是因为心脏在左边。
总而言之,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辨证施治,而我认为,和服用一些药物相比,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动起来,对自己的身体动手动脚,按摩这几大穴位。
1、注意调神:情绪不佳可以引起失眠,因此调神可以治疗失眠,石菖蒲、远志、茯神等药物有安神作用;
2、平衡阴阳:阳不入于阴则会导致失眠,有些药物可调整阴阳,如交泰丸中的黄连和肉桂可以治疗入睡困难型的失眠;
3、补气血:气血不足的患者表现为睡眠浅、多梦、睡醒后疲乏,建议患者通过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的失眠;
4、滋阴降火:阴虚火旺的患者也会出现失眠,同时表现为舌头干红、无苔、烦躁,建议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5、其他:同时建议患者注意运动和饮食,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早上,从而改善睡眠。此外,百合、合欢花泡水饮用后均能改善失眠。
1、中药治疗:失眠的治疗属于个性化治疗,需经中医医生辨证论治后,给出相应的中药汤剂,以改善失眠。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或单味药泡水,剌五加、酸枣仁等,均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具体用药应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针灸对失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通过有医师资格的针灸医生,进行中医辨证论对症针灸穴位治疗,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针灸有利于改善睡眠,但这要看针灸师的水平如何。
3、推拿治疗:失眠的推拿按摩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运行通畅,局部的循环就会非常的流畅,脏腑的功能比较旺盛,会达到促眠镇静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人的发育成长和衰老是由肾气的盛衰所支配的,故老年人全身和大脑的构造形态和生理功能都会受到肾气衰退的影响,老年性失眠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而已。由于“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肾精不足则致脑髓失养,生理功能紊乱而致失眠,故补肾填精应是治疗老年失眠症的基本治法。从西医解剖学来看,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存在,这也是本症的基础性病因。动脉硬化的病因固然和全身及大脑的衰老同样在于肾气衰退,但动脉硬化的后果却易致血瘀,而血瘀对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总之,老年失眠症的致病之本在于肾虚,致病之标在于血瘀。故其治疗应补肾填精治本以养脑,活血化瘀治标以滋脑。现代药理试验证实,在中医补肾药中有不少药物具有调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如制首乌、桑寄生、杜仲、枸杞子、菊花、决明子、黄精、玉竹、生熟地、山萸肉、灵芝、冬虫夏草、绞股蓝、黄芪、*羊藿、葛根、鹿衔草、菟丝子等,应优先选用此类药物。在活血化瘀药中,也有一些药物兼有镇静催眠作用,如丹参、当归、川芎、地龙、元胡,当首选此类药物。在传统的镇静安神药中,合欢花、夜交藤、五味子、天麻、益智仁等,均有补肾益脑作用,应注重选用此类安神药。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有哪些缓解失眠的方法?
本文2023-10-13 17:43: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