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第1张

这传国玉玺早在朝代更迭过程中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都说“得玺者得天下”,这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便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所使用的材料为蓝田玉。先秦时期的楚国曾经偶然得到过一块和氏璧,因为这是一块稀世宝玉,所以楚国一直将其视为国宝。后来楚赵两国联姻,这块和氏璧也因此成为赵国之物。赵国得到和氏璧之后同样将其视为珍宝,谁知后来这块宝玉竟是引来了秦国的觊觎,于是便有了“完璧归赵”这一历史事件。

在“完璧归赵”这一历史故事的最后,秦国并没有如愿得到这块和氏璧,它被蔺相如安全带回了赵国。公元前228年的时候赵国被秦国所灭,赵国的和氏璧也随之变成秦国的所有物。而秦王嬴政在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则命李斯将这块和氏璧制作成了玉玺,这玉玺便就是传国玉玺。和氏璧变身为传国玉玺之后被另外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代表信物。

这传国玉玺上方刻有八个字,具体内容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体为当时秦朝的官方文字——小篆。相传,这玉玺曾于公元前219年不慎失落于洞庭湖。但是时隔八年之后,它又被重新找到,从而复归于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落入汉高祖刘邦手中,然后世代相传。不过关于汉传玉玺,据个别古籍的记载,它上面所刻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也就是说,汉传国玺有可能并不是最初的那个传国玉玺。

西汉末年社会混乱,外戚王莽趁机篡位夺权。在王莽夺权之前,传国玉玺在汉哀帝驾崩之后便掌握在太后王政君手中。所以王莽在篡位之后,也曾派人前去王太后宫中讨要传国玉玺。王政君虽是王莽姑姑,此前对王莽也多有照拂,但是她对王莽的篡位行为却十分不满。为此她在受到王莽逼迫时也是气得直接将国玺砸到了地上,传国玉玺也因此缺失了一个角。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曾先后辗转于刘玄、刘盆子之手,待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国玺重回汉室。东汉末年时国玺因战乱而一度失踪,再次出现便落入了孙坚手中。等到了隋唐时期,隋朝被灭之后传国玉玺被萧后带至漠北,所以唐太宗在登基之后又另外命人雕刻“受命宝”等玉“玺”。不过在公元630年的时候,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归到了中原。这之后传国玉玺也是时隐时现,而在元朝之后传国玉玺便从此不知所踪。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的经过,说来还有点玄幻。在玉玺遗失两百多年后,某一天,一个牧羊人在山中放羊,发现群羊三天都没沾一点草料,而是围着一个地方转圈。牧羊人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在羊转圈处挖掘。

结果挖了三天三夜之后,居然得到了这枚失传多年的“传国玉玺”。之后这枚玉玺被牧羊人献给主人,后就流传到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手里。

天聪九年,多尔衮征伐察哈尔得胜回朝,向皇太极奏报获得了林丹汗这枚宝玺,而且对宝玺的模样形状都有记载:宝玺玉质,交龙纽,汉文篆字“制诰之宝”(没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太极大喜,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受宝大典。

然后以“得到传国玉玺”为理由,举行改制大典,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改年号天聪为崇德,改国号“大金”为“大清”。而且此后的许多文书都用此“制诰之宝”,以彰显得位之正。在清入关之后,又在玉玺上刻上满文“制诰之宝”,成为满汉合璧之玉玺。

不过奇怪的是,乾隆钦定交泰殿二十五方玺时,却没有这枚满汉合璧的“制诰之宝”玉玺。而且乾隆把整理出来的其余清初宝玺,通通运往盛京收藏,而在这些玉玺中,同样不见“制诰之宝”玉玺。也就是说,传国玉玺被皇太极得到后,却在乾隆时期失传了,它不在紫禁城交泰殿里,也不在盛京故宫。

抛开唯心主义来说,也就是看实际情况的话,皇太极所得的那枚“制诰之宝”玉玺,很可能是枚赝品。因为天聪九年的皇太极,已经完成了辽东攻略,满蒙八旗的建立,也标志着“大金”不再是一个边远部落,而是一个有秩序、有军队的北方强国了,入主中原这一梦想,皇太极已经有能力实现了。

但毕竟是少数民族统治,皇太极心里也难免会有一点害怕和自卑,所以和多尔衮一计划,决定选择征服察哈尔,并得到“传国玉玺”一事来做文章。哄骗世人,争取舆论力量,

而到了乾隆年间,满洲入关已近一百年,各方面也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自然不需要用一枚假的“传国玉玺”来表现自己,还容易落人口实。于是乾隆把皇太极传下来的这枚玉玺给破坏了,再对外宣传玉玺安放在某个地方,供奉起来,反正在那时也没人敢去实地考察一下的。

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正在明末民初的史学家和剧本家张岱的一本小册子《夜航船》中有那样一段形容:

传国玺,秦始皇以卞和玉制传国玺,命李斯篆文。其文曰:“授命于天,既寿永昌。”传说卞和玉制为三印,二传国玺,一天师印,一茅山法师印。

传国玉玺因史册多有记录,虽终掩埋于历史长河之中,但其具有的取信度还是无比之高的。关于后两块印,后世也有有关传闻。后来秦始皇将和氏璧一分成三,取内中质地最好的全体酿成传国玺。

剩下的两块珍珠,虽没有迭传国玺的豪华,但也是天下罕见的至宝。内中之一制为“第二声治都功印”也就是下文谈到的天师印。此印为中国道教中正一派的天师用印之一,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遗。又《留侯天师世家宗谱》卷一《传世官私印剑考》云:

祖遗玉刻第二声治都功印一颗,厚七分,横长各寸半,方纽,治净室也。丹印二颗,文同制一,厚七分,横长各二寸一分,金属杂成。 玉刻大第二声治都功印一颗, 厚七分, 横长各三寸半,金璃纽,白如冰雪……

此印为道教从来的次要乐器,是正一派至高证物,为历代掌教亲掌。多少经尘世故化,历史更迭,如昨天师印以变化国宝奇珍。

相比天师印,另一块茅山法师印的痕迹就愈加扑所迷离,此印又名九老仙都印。据《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所载:

其印又常共同运用。据云:“佩之登山,虎狼精怪自伏,海洋风雨顺济,可管洞府仙政客兵”;常人佩之则能延寿、伏诸邪鬼;犬子惊啼、小孩儿有疾,皆可烧灰服之;另于安胎、祈嗣、解咒骂亦皆可用.

宋元祐年间,宋暂宗曾将此图章送给茅山法师刘混康,尔后该印没有断作为茅山元符万宁宫的镇宫之宝。

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

这传国玉玺早在朝代更迭过程中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都说“得玺者得天下”,这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便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