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有什么名人?
丁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德兴(1327—1366),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肇中,祖籍山东,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人。
丁俊晖,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江苏宜兴人。
丁聪,著名漫画家,1916年生于上海。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2009年5月26日上午11点,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 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25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6岁。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3日游泳中不幸逝世,享年仅53岁。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3月12日因病逝世,终年85岁。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92岁。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58岁。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丁荣昌(1912~1996年),曾用名丁星辉,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0月25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84岁。
丁莱夫(1912~1983年),原名丁之夏,山东省广饶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1937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8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1951年7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入解放军第16步兵学校、空军第5预科总队、空军第10航空学校学习。1956年5月加入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53年8月加入中国***,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女婿,聂力中将(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的丈夫。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于1985年,某型号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各硬件系统第一获奖人。1979年,“静压气浮技术及其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1978年,“静压空气轴承”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气浮陀螺加速度计”、“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均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当代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系统工程的论述》、《工艺与新技术革命》、《关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思考》等。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70年2月加入中国***,196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著有《世界海军史》,与人合著有《空军大辞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胡学让合著)等。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原名丁五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镇人。1940年冬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同年加入了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因病逝世,终年74岁。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1964年从安丰中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8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5年1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出版有《武警后勤人才概论》、《橄榄绿絮语》两部专著,其中《橄榄绿絮语》一书在1996年第四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评选中,获全军二等奖。2001年他负责完成的《群体闹事的社会心理与对策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军事学项目,约25万字,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丁楷(1907~19319),安徽省霍山县人。1926年在安庆工业专门学校加入中国***。1931年红军主力北上,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任11师政治部主任,坚守大别山根据地,牵制敌人,支援主力北上。9月红军在英山羊角尖召开秘密军事会议,遭到敌人的袭击,即率部迎敌,不幸右胸中弹转送医院,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光荣牺牲,时年24岁。
丁先华(——~193510),河南省新县人。早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在豫南、鄂东地区进行游击活动。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的战斗取得胜利,4月28团向敌纵深发展,10月攻克青州、横渡涪江、进围江油,连克平武、中坝。红军长征途中,在毛儿盖掩护战士转移,中弹光荣牺牲。
丁纪才(1912~19351),安徽省六安市(原安徽省六安县)人。早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红30军88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1935年1月率部参加广昭战役。1月下旬,在四川广元羊模坎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
丁彩光(1909~19314),湖北省大悟县人。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1927年6月加入中国***。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调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民运科长。同年2月下旬,随部队参加了双桥镇活捉国民党34师师长岳维峻的战斗。4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时年2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丁李开(1927一1972),又名邓开,东莞东坑镇丁屋村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抗日先锋队,翌年到大岭山参加抗日游击队,1944年加入中国***。1956年以后,丁李开历任海军万山要塞炮兵室副主任、海军万山要塞司令部军训科科长、陆军万山要塞7004部队副司令员、佛山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共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革委会主任等职。1972年8月23日,在佛山市委党校召开佛山市三级干部会议期间,丁李开因心脏病发作而不幸逝世,终年45岁。同年8月,被广东省军区批准追认为“在工作中壮烈牺牲的烈士”。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文江: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我国早期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又在该调查所推动了我国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
丁石孙:中国数学家。
丁学良:政治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
丁祖诒:中国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及创办人。后曾任工人、工程师及中学教师。1987年,他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
丁俊晖:中国台球运动员。
丁光训主教(1915年9 月20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现代派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前圣公会主教、中国官方支持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0年-1997年)、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丁贝莉:游戏模特。
丁当:中国大陆女歌手。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
丁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家宜:1972年起,执教中国药科大学。1993年,办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1995年,与台商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经营商觉得丁家宜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有公认的研究成果,遂将产品命名为“丁家宜”。
丁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德兴(1327—1366),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肇中,祖籍山东,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人。
丁俊晖,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江苏宜兴人。
丁聪,著名漫画家,1916年生于上海。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2009年5月26日上午11点,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 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25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6岁。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3日游泳中不幸逝世,享年仅53岁。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3月12日因病逝世,终年85岁。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92岁。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58岁。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丁荣昌(1912~1996年),曾用名丁星辉,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0月25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84岁。
丁莱夫(1912~1983年),原名丁之夏,山东省广饶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1937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8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1951年7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入解放军第16步兵学校、空军第5预科总队、空军第10航空学校学习。1956年5月加入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53年8月加入中国***,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女婿,聂力中将(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的丈夫。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于1985年,某型号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各硬件系统第一获奖人。1979年,“静压气浮技术及其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1978年,“静压空气轴承”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气浮陀螺加速度计”、“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均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当代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系统工程的论述》、《工艺与新技术革命》、《关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思考》等。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1970年2月加入中国***,196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著有《世界海军史》,与人合著有《空军大辞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胡学让合著)等。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原名丁五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镇人。1940年冬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同年加入了中国***。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因病逝世,终年74岁。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1964年从安丰中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8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5年1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出版有《武警后勤人才概论》、《橄榄绿絮语》两部专著,其中《橄榄绿絮语》一书在1996年第四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评选中,获全军二等奖。2001年他负责完成的《群体闹事的社会心理与对策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军事学项目,约25万字,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丁楷(1907~19319),安徽省霍山县人。1926年在安庆工业专门学校加入中国***。1931年红军主力北上,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任11师政治部主任,坚守大别山根据地,牵制敌人,支援主力北上。9月红军在英山羊角尖召开秘密军事会议,遭到敌人的袭击,即率部迎敌,不幸右胸中弹转送医院,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光荣牺牲,时年24岁。
丁先华(——~193510),河南省新县人。早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在豫南、鄂东地区进行游击活动。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的战斗取得胜利,4月28团向敌纵深发展,10月攻克青州、横渡涪江、进围江油,连克平武、中坝。红军长征途中,在毛儿盖掩护战士转移,中弹光荣牺牲。
丁纪才(1912~19351),安徽省六安市(原安徽省六安县)人。早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红30军88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1935年1月率部参加广昭战役。1月下旬,在四川广元羊模坎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
丁彩光(1909~19314),湖北省大悟县人。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1927年6月加入中国***。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调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民运科长。同年2月下旬,随部队参加了双桥镇活捉国民党34师师长岳维峻的战斗。4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时年2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丁李开(1927一1972),又名邓开,东莞东坑镇丁屋村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抗日先锋队,翌年到大岭山参加抗日游击队,1944年加入中国***。1956年以后,丁李开历任海军万山要塞炮兵室副主任、海军万山要塞司令部军训科科长、陆军万山要塞7004部队副司令员、佛山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共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革委会主任等职。1972年8月23日,在佛山市委党校召开佛山市三级干部会议期间,丁李开因心脏病发作而不幸逝世,终年45岁。同年8月,被广东省军区批准追认为“在工作中壮烈牺牲的烈士”。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文江: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我国早期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又在该调查所推动了我国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
丁石孙:中国数学家。
丁学良:政治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
丁祖诒:中国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及创办人。后曾任工人、工程师及中学教师。1987年,他创办了西安翻译学院。
丁俊晖:中国台球运动员。
丁光训主教(1915年9 月20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现代派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前圣公会主教、中国官方支持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0年-1997年)、名誉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丁贝莉:游戏模特。
丁当:中国大陆女歌手。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
丁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家宜:1972年起,执教中国药科大学。1993年,办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1995年,与台商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经营商觉得丁家宜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有公认的研究成果,遂将产品命名为“丁家宜”。
古代姓丁的名人有: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氏(宋)女。洪庆善妻。贤而有文,字画劲丽。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
著名人物有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等。
丁肇中
月16日这天中午,时针已经走过12点30分了,可是出席2006年科协年会的6000多名代表仍然饶有兴味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讲演“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
席间,有位听众收到朋友一条短信:大科学家讲的东西你能听懂吗?
众所周知,丁教授所从事的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均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科学研究。一般人凭借现有的知识,的确很难理解或想象他心目中的奇妙世界。
然而,幽默而风趣的丁肇中教授通过他所做过的5个实验,让所有的听众都听懂了他报告的核心内容——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丁肇中介绍他的第一个实验,是测量电子的半径。
1948年,根据量子电动力学,费曼、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提出的理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这个理论被当时所有的实验所证明,他们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到了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著名的教授们和多年专门从事这种实验的专家们用很多年的时间,做了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果——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电子是有体积的。这一结果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因为这是关于物理基本观念的实验,丁肇中决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电子的半径。当时,他刚刚拿到博士学位,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人相信他能做出这样的实验,也没有人支持他。
1965年,他决定放弃在美国大学的前途,到德国新建的加速器用不同的方法重做实验。8个月以后,他的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它的半径小于10-14厘米。
从这个实验开始以及后来40年对新粒子发现的一系列过程中,他最重要的体会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要惧怕困难,也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不应重理论轻实验
大脑思维一直活跃在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中的丁肇中,对生活周围的一些社会现象也常常有独到的发现。
他看到,身边来自印度、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子,但凡成绩好的人,都比较喜欢偏向于理论的研究,而尽量避免做实验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分析,问题可能更多出在观念上。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丁肇中认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有很大的害处。
他讲述了自己观念发生转变的故事:
“我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也喜欢做理论。我的导师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位物理学家,我和他工作了一个月以后,他找我到他办公室喝茶。他对我说,他要是再活一辈子,他要选择做实验物理学家,不做理论物理学家。
“我感觉很奇怪。他告诉我,‘做一个普通的实验物理学家都是有用的,做一个普通的理论物理学家用途是有限的。上一世纪真正对物理有贡献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很少很少的。’
“听了这个意见,我沉思片刻,五分钟以后,我就对教授说,‘再见,我不跟你工作了!’”。
后来,丁肇中外出工作或演讲自报家门时,他总是说:“我是学实验物理的。”
在这次科技年会上,丁肇中很想向青年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要能和别人竞争
1998年的《科技日报》发表过一则重要新闻:阿尔发磁谱仪首次升空运行正常。
消息说,1998年6月2日,装有中国制造的巨大永磁体的阿尔发磁谱仪首次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此次磁谱仪将安装于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用以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粒子。在此次实验中磁谱仪运行正常。
在过去40年里,天文学和宇宙论突破性的发展,仍源于光和电波的探测,至今没有一个精密的磁谱仪在太空观测到带电粒子,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超导磁铁送入太空。
由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是首次美国、中国(台湾)、俄罗斯、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吸收了世界56个大学和研究所的600名科学家参与。这是国际空间站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也是第一个送入太空的磁谱仪,目标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物质,暗物质和宇宙线的来源。
曾经有很多美国科学家预测这个实验是不会成功的。结果这个实验组装在航天飞机上飞行10天以后落地,果然发现了外太空中许多从未了解的、想象不到的现象。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正电子的数量为电子的4倍。
1998年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丁肇中的思路和整个设计原理是成功的,在此以后,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制造AMS02上。新阿尔发磁谱仪预计2008年送到国际空间站上,现在这一实验仪器已开始运往日内瓦组装。
人们可能要问,AMS实验到底可以找到什么?找到了会怎样?找不到又会怎样?
丁肇中的回答是,这个实验可以说代表人类的一个进步,因为在这以前,从来没有人能把磁铁放在天上寻找物质。专家的意见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实际的发现是要打破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科学才可以前进。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丁肇中强调,一个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能和别人竞争,能站在别人的前面,还要诚实。因为你不诚实,迟早会被别人发现,因为科学上的东西与时间和空间没有关系,今天你能做出来,明天别人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一定能做出来,假如不诚实,迟早会被别人发现。
好奇是最根本的动力
有记者问,技术转化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见到成效,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诱惑。您认为是不是做基础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呢?
丁肇中微笑着摇摇头,“我不觉得寂寞,要是寂寞的话,我就不做了。”
同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家为什么不把钱直接给穷人,而要花这么多钱做尖端的科学研究工作,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他举例说,100年前,所谓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没有用,到30年以后才慢慢知道可以用来做医学,做通信,现在人类生活根本离不开电子和X光。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尖端的科学,基本上没有用的,现在用在激光、用在超导、用在手机、用在网络上的,都是那个时候的基本原理。到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原子核物理,现在用到能源上,用在激光上。
“科学改变了整个人类生活,我猜想这也是很多国家支持它的主要原因。但这不是我的原因,我做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想了解我们是怎么来的,这是我做科学研究最根本的动力。”
从发现一个新现象到市场化大约需要20~40年,对政治家和实业家来说,这样一段时间常常是太长了。但是,研究工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深入到未知领域时,很难做出预言。错误是成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基础研究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和长期的展望。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它必须集中于能立即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的发展,并使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听到这样的争议:是支持“无用的”基础科学,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研究。
丁肇中肯定地说,从历史的观点看,后一种观点是目光短浅的。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显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了。技术的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
回忆起1977年8月邓小平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对科技工作要想得远一些,看得宽一些”,丁肇中更觉得意味深长。
1、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2、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幼而聪敏好学,长而淹贯经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历事三朝,辅导二帝。
3、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北宋大臣、训诂学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词学科”进士(榜眼),授大理寺评事,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庆历六年(1046年),升任枢密副使。庆历七年(1047年),官拜参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简”。
4、丁云鹏 (1547~1628)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学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
5、丁魁楚(?—1647年5月8日),字中翘,号光三,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明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吕大器等拥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清兵南下后。
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初四日,被开肠破肚,至夜断气。
本文2023-08-04 17:46: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