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以前历史上叫什么名字?
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史上,泰安在正式定名之前,也曾用过几个名字。
西汉汉武帝时期命名为泰山郡。南北朝时期改为东平郡。
公元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改为乾封县,宋朝时期,乾封县县治迁到岱岳镇(今泰安城)。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改乾封县为祥符县。
曾用省大兮县、苏泰(苏州)、富城、苏城等旧名。
百济时代被称为省大兮县,新罗景德王朝时期改称苏泰城为县,忠烈王朝时代改称为泰安,之后随着地方制度的改订,于高宗32年(公元1895年)定为泰安郡,并设置郡守。
1914年 4月 1日 : 府令第111号泰安郡级归属入瑞山郡。
1972年 : 设置安眠面古南出差所
1973年 7月 1日 : 根据总统第6542号令,泰安面升格为泰安邑
1973年 7月 1日 : 根据总统第6542号令, 利北面青山里、马山里归属入远北面,看月岛归属浮石面。
1980年 12月 1日 : 根据总统第10050号令,安眠面升级格为安眠邑
1983年 1月 10日 : 根据总统第11075号令,保宁郡鳌川面插匙岛里的部分地区(内波水岛、外波水岛、外岛)归属安眠面。
1984年 5月 7日 : 根据地方自治法施行令第10条,设置西部出差所。
1986年 4月 1日 : 根据总统第11874号令,安眠邑古南出差所升级为古南面。
1987年 1月 1日 : 根据法律第12001号,利北面改名为梨园面。
1989年 1月 1日 : 根据法律第4050号,瑞山郡得以复郡,形成今天的2邑6个面。
泰安城位于泰山南麓,岱岳奠其后而为屏障,泮水经其前犹如襟带,蒿里山凸起于西南如虎卧踞,梳洗河、奈河穿流左右似二龙出水,形胜甲于齐鲁。
历史上的泰安城到底起源于何地?它在古代是个什么样子?民间曾有“先有故县,后有旧县,三迁泰安”之说。
它是何时迁移泰山南麓的?可能有好多人想问个究竟。
春秋时期,泰山一带属于齐鲁两国的领土,设有赢、博二邑。
泰山南麓的博邑,秦代称为博阳,长期以来是汶河平原上的一个重要行政中心。
汉初曾在此设立过泰山郡。
虽然泰山在它的辖境之内,但它还不能算是泰安城的前身,因为当时博邑和泰山还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泰安城的前身应该是汉武帝设立的奉高县。
据《汉书地理志补注》记载:“汉武帝封禅,于赢、博共界割置此县以供泰山,故曰奉高。
”泰安地方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关于奉高城的位置,前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奉高城在泰安城东北十五华里处的谢过城附近,靠近汉明堂;另一种说法是:奉高城在赢汶河与牟汶河的交汇处,也就是今泰安城东约五十华里处的故县村。
比较起来,后一种说法是较为可靠的,它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所述的奉高的位置颇为吻合。
《水经注》中说:“汶水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又西南绕奉高故城西,西南流注于汶。
”文中所指的前一条汶水是赢汶,后一条汶水则指牟汶。
这里所说的奉高城的位置和今故县村相符合,而且故县村附近至今仍有大量汉代砖瓦残存,也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汉代的奉高城位于今天所称的泰莱平原中部,水、陆交通非常方便,农业也很发达。
从汉武帝起到北魏止,这里一直都是泰山郡的郡治。
东汉末年,当时泰山一带是青、徐黄巾军的活动范围。
他们曾经集兵三十万人攻打泰山郡城。
由于屡遭战火,历经沧桑,奉高城逐渐衰落下去。
公元605年,隋炀帝迁奉高入博,改名为博城,城址在今邱家店镇旧县村。
唐代将分布于今泰安境内的赢、博、钜平、梁父、柴、蛇丘等县全部划归博城县。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他不仅把这一年的国号改为乾封元年,而且还把博城改为乾封。
唐朝的乾封和汉朝的奉高一样,不仅名称和泰山有关,并且在封禅中也与奉高起同样作用。
由于历代帝王不断神化泰山,到了宋代,朝拜泰山的人越来越多。
地处泰山南麓的岱岳镇(今城南旧镇村),商埠不断扩大,镇容逐渐繁华。
当时镇上已有专职官员驻守。
蒿里山出土的五代时后晋的“总持咒幢子”上面记有“岱岳镇使”与“岱岳镇都虞侯”等职官的题名。
宋太祖开宝五年,县址由乾封城迁至岱岳镇。
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又将县名改为奉符。
据清朝人记载,宋初的城址在古岱岳镇,到祥符时又在其东北三里处另筑新城并改名奉符。
这是今天的泰安城在历史上成为地方治所的开始。
宋代的奉符和它的前身奉高和乾封的不同之处,是脱离了宽阔的河谷平原而转移到泰山南麓;市镇里集中了较多的商人、手工业者和与宗教活动有关的闲杂人员。
它是宋代封建社会市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作为封建社会的城堡而言,新城址的选择也很合适,两边有河流(奈河、梳洗河)可以引为城壕,又可以就地取材,建筑土石结构的城墙。
金王朝南侵灭北宋后,于奉符县设立了泰安郡,后改为泰安州,管辖奉符、新泰、莱芜三县。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泰安由州升府并设县。
“泰安”二字取义为“泰山安则四海皆安”。
总义是“国泰民安”,此名沿用至今。
历史上泰安城址的变动,与民间“泰城三迁”传说基本相符。
由于泰安城地理位置的重要,封建统治者对于泰安城的防务也越来越重视。
自宋建城以来,金、元两代又重修城池。
在明代多次重修并且建为石城。
清初,地方官除了加修城墙外,更“多方招徕,制做房舍于北面及东门外”。
后来的铜器行街与青龙街就是从那时逐步发展起来的。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十九年(1774年)对城墙又进行了两次重修并加建敌楼。
东、西、南、北、四门也由明代的静封、望封、乾封、登封旧称改为迎喧、岳宴、仰圣、泰安等新名。
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泰安城逐渐繁荣起来。
据乾隆四十七年所修订的《泰安县志》记载:城内遥参亭前,酒楼饭庄相挨,货郎掮客错杂其间,中间的广场里,有戏台四、五座,还有斗鸡、蹴鞠、说书、相扑等杂艺。
数千人如蜂如蚁,各占一方,锣鼓讴唱,热闹非凡。
南门外是通往省城与京师的大道,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西门外,自旧校场南抵社首(蒿里山东),烟火数千家,大街百货杂陈。
沿河一带,粮食、蔬菜、鱼、果、薪炭、器物,无所不具备。
北门外,西通新街,东连铜器行,市肆鳞次。
每当香客云集,锣鼓喧天,直达红门以上。
半夜,灯火如繁星罗布,蔚为壮观。
前人曾说:“泰安之为郡、为州、为县,实以泰山故也。
”泰安因泰山而设,泰山又促进了泰安的发展。
泰安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左丘明、鲍叔牙、柳下惠、于禁、程咬金等。
1、左丘明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泰安肥城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
2、鲍叔牙
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大夫鲍敬叔之子,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
鲍叔牙早年与管仲的交情最好,人称“管鲍之交”。鲍叔牙知人善任,推荐挚友管仲为相,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实行了治国之道,促进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担任国相,病逝于任上,安葬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济钢新村。
3、柳下惠
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鲁国柳下邑人(泰安新泰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
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以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4、于禁
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 )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时,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为厉。
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但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 后世将于禁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5、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泰安东平)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骁勇善战,善用马槊。隋朝末年,加入瓦岗军,担任内军骠骑,兵败投顺王世充。武德初年,归降大唐,跟随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册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继位,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原州都督、蒋王府长史、幽州都督、左屯卫大将军,检加号镇军大将军,世袭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图形于凌烟阁。
唐太宗驾崩,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迁辅国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出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阿史那贺鲁,兵败免官。起为岐州刺史,年老致仕。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获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古代名人
1左丘明 ,春秋人,泰安肥城人,其名著《左传》《国语》中外驰名,
2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
3柳下惠,美女坐怀不乱!作风正派、品德高尚,人称和圣,泰安新泰人。
4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人,西晋政治家、军事家。
5 羊欣,字敬元,泰山新泰(今山东新泰)人,晋宋之际著名书法家。
6僧朗,魏晋高僧,先后和徒弟建造神通寺,灵岩寺。距今一千六百余年。
7程咬金,隋朝农民起义领袖,泰安东平人。
8钱已,字仲阳,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儿科之圣”。泰安东平人。
9党怀英,金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其祖上是陕西大荔,生长于泰山脚下。
10王祯,字伯善,元代农学家及木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泰安东平人。
11罗贯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泰安东平人!这个问题争议, 但是杭州祖籍和江西祖籍已经否定!
12萧大亨,明朝重臣,泰安夏张人!
13赵国麟,清书法家,文渊阁大学士,刑部,礼部尚书! 泰安人。
山东泰安以前历史上叫什么名字?
本文2023-10-13 18:47: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