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都有哪些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西汉刘向都有哪些著作?,第1张

刘向的著作包括:目录学之祖《别录》,古代逸闻趣事小说集《说苑》、《新序》,赋《九叹》、《请雨华山赋》等,古代妇女故事集《列女传》等等。《战国策》全书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记载了自战国初期至秦统一六国240年间的史事。

窦婴(-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堂兄之子,以军功封魏其侯。由于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与罪被杀。

人物简介编辑 窦婴

窦婴是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死。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本传是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和相互斗争的描述,展现了汉初宫廷中的一系列矛盾和当时那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畸形关系,暴露了统治阶级奸诈残暴的丑恶本质。司马迁曾亲身经历和体验过官场的残酷,所以写得入木三分。他能把旧戚和新贵之间的矛盾斗争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也充分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强烈批判精神。

2担任丞相编辑窦婴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第二位丞相。汉武帝在位54年,共任命13位丞相。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窦婴为丞相呢?原因非常复杂,根据王立群教授的分析,大概有下面四个原因:

田蚡运作结果

窦婴和田蚡是两代外戚,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田

窦婴和田蚡

蚡是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这一次是同时被任命,窦婴做丞相,田蚡做太尉。丞相跟太尉,在西汉初年,都属于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

姐姐王夫人做了皇太后以后,田蚡非常想独揽朝政做丞相,但他手下的门客说,窦婴的资历比你长,做官时的声望很高,假如皇上让你做丞相,你要把这个位置让给窦婴,你肯定是做太尉,丞相和太尉的级别是一样的,而且你还能得到一个让贤的美名。田蚡听了大家的意见,通过他姐姐转告给汉武帝。这样窦婴就获得了一次做丞相的机会。

窦婴尊儒

窦婴是一个崇尚儒家学说的人,汉武帝为了有所作为而采纳了董仲舒尊儒的建议,汉武帝重用窦婴,他们在政治观念上是一致的。

相才匮乏

武帝继位时,武帝眼中能进入丞相人选的人非常少。西汉开

窦婴

国的丞相,用的全是刘邦手下的功臣,萧何,曹参,王陵,陈平,还有周勃,灌婴等。从高祖刘邦,到惠帝,到吕后,到文帝,这个时期都是由开国功臣担任丞相的。到灌婴这一任,功臣当丞相到此为止。灌婴在文帝四年去世,之后,开国的大功臣没有了。到了景帝朝,他任命了四个丞相,第一任陶青,第四任卫绾这两位既没参加反秦,又没参加灭项,跟功臣没有一点关系。与功臣沾点边的丞相是周亚夫和刘舍。他们是功臣之子,分别是周勃和刘襄的儿子。西汉政府丞相成员的构成,从大功臣,到小功臣,到功臣之子,再到跟功臣毫无关系的。从当时来看,相才非常匮乏。

人才匮乏

选丞相,要选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没有一套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制度。汉高祖55岁当皇帝,62岁去世,八年中他忙于两件事,一个是不停地平叛,再一个是他家庭内部矛盾一大堆。大老婆吕后和那个戚夫人之间皇子争的事,哪里顾得上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惠帝继位,吕后当年就搞了个人彘事件,之后,他就成了半疯半傻的人,基本上不理朝政,他也不可能去培养人才。吕后时,忙的事更多了,怎么杀刘姓的诸侯王,怎么封吕姓的王,光这些事就忙不过来。再说吕后是一个没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你叫吕后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简直是开玩笑。文帝顶多能做些减轻赋税,减轻一些刑罚的事情,人才培养谈不上。景帝想做点事,可又赶上七国之乱。历史给武帝留下的遗产,没有一个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你叫汉武帝上哪儿去选人?他只能从他熟悉的人群中间去选,选来选去,一个是他祖母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一个是他母亲王太后的弟弟,他的舅舅田蚡。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也是造成窦婴能够担任丞相的重要原因。

窦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王立群教授通过两件事,对窦婴进行了分析。

第一件事情就是太后家宴。景帝朝时,窦太后举行过一次家宴,那次宴会规模虽然小,但规格高,参加的人有窦太后,汉景帝,梁王和窦婴。在饭桌上,汉景帝讲了一句话:千秋之后传梁王。窦太后很高兴,但窦婴马上出来纠正,窦太后从“欢”到“憎”,家宴不欢而散。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第一,窦婴非常耿直,有什么说什么,他是属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那一号大臣。第二,窦婴是个有信仰的人,他有一个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念。他认为汉景帝的话说得不对,汉朝的天下,历来是父子相传,皇上怎么能擅自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呢?他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祖制。

但是,窦婴是个不懂权术的人。其实,景帝说传位于梁王,这话是戏言,而窦婴误以为是失言。汉景帝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不得已专讲好听的,是为哄他母亲高兴,但做事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说一套,做一套,该怎么办的还怎么办,汉景帝就是这么一种人。而窦婴是个不懂权术和耿直的人,把汉景帝的戏言当真了。

第二件事情是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初期,景帝惊恐失措,结果误信袁盎的话,错杀了晁错。杀了晁错,七国不退兵,景帝才决定用武力平叛。平叛用了两个人,一个是周亚夫,一个是窦婴,但开始窦婴不干。窦婴不干,反映了他性格中一个很大的弱点:任性。

太后家宴以后,窦太后对窦婴不理不睬,窦婴觉得自己官太小,干脆把官辞了,窦太后就解除了他进出皇宫的门籍。过了几个月,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要他出任大将军,他借口有病不干。从这一点来看,窦婴个人意气太重。最后经景帝再三劝说才出山,结果立了军功,还被封了侯。

窦婴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大书特

窦婴

书的一件事,说明窦婴是景帝朝刘姓宗室和窦氏外戚中的一代人才。窦婴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才,他正直廉洁,汉景帝赏赐给他的千金,他都全部用于国事。七国之乱以后,景帝任命窦婴做了太子的老师,太子太傅。五个女人之间的相互搅和,把太子的位置给搅和黄了。太子被废的时候,窦婴坚决反对,但反对无效。窦婴又一次任性,不干了。他抱病假,回到长安附近,找了一个南山,一住好几个月,就是不上班。

后来有一个门客劝他说,能够让你升官发财的人是皇上,能够亲近,亲信你的人是你的姑姑窦太后,太子被废你去争,争不成,就不上班。这样做,你和景帝的关系不就搞僵了吗?如果太后和皇上真的都恨你的话,那麻烦就大了。窦婴恍然大悟,又去上班了。对此,汉景帝啥也没说,但是,窦婴的背运,他的失势也从这时候开始了。

古人认为,太阳象征的是皇帝,一旦出现日食,说明上天在警告皇帝,皇帝这时就要做检讨。后来,皇帝觉得老是这样做检讨不是味儿,就改成让丞相代过。一旦出现日食,就罢免丞相。景帝朝时发生过一次日食,就用免丞相刘舍来代替景帝受罚。这个时候,本来可以由窦婴来接任丞相,而且,窦太后多次向景帝提出要用窦婴,但是,汉景帝就是不用他。

窦婴在景帝朝一直不得志,到了武帝继位以后,才做了丞相。窦婴上台以后,辅佐汉武帝大张旗鼓地尊儒。

3魏其侯来历编辑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西汉观津(今武邑)人。是窦太后的侄子,以功封魏其侯。汉武帝时封为丞相。公元131年,受皇戚新贵田蚡诬陷,被汉武帝杀害。--摘自《武邑县志》第875页《人物传》。

窦婴和窦太后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4窦婴之死编辑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才成就了武帝的辉煌盛世。他们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但是,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其中窦婴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人物。他是外戚,曾经权倾朝野,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窦婴之死成为武帝时期的一大疑案。窦婴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闹酒,之后

田蚡

以伪造先帝遗诏定罪。而制造这个冤案的背后操纵者就是丞相田蚡。作为外戚集团势力的新兴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没落外戚窦婴看做是眼中钉。

窦婴起去,欲麾灌夫同出。田蚡乃令骑卫押灌夫置警署(“传舍”),召长史(掌事)曰:“今日召亲室饮宴,乃奉王太后诏。灌夫骂座,是大不敬。”遂以大不敬论罪,当斩首弃市。灌夫被系于狱中,乃不得首告言田蚡“阴事”。

窦婴乃以金使宾客请托于廷尉,惟诸吏皆为田蚡耳目,莫可得解。

窦婴决志救灌夫。其夫人劝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岂可救邪?”窦婴曰:“侯位自我挣得,即自我丢之,无足恨悔!我绝不令灌夫独死,而我独生”。遂转移家人、变散家产,然后潜身出家上书皇帝。

武帝见书召人,窦婴哭诉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失言,而丞相因他事诬罪之。上然之,赐窦婴食。曰:“双方都是亲戚,其是非可至太后朝宫(东朝廷)申辩之。”

至王太后宫前,武帝主持,双方陈词。窦婴先为灌夫辩护。田蚡则大毁灌夫平素横行不法事,目无君后大逆无道。窦婴辩不过,自度已不可挽回,因揭露田蚡与淮南王交往受金谋变之阴事。

田蚡跪拜武帝前,曰:“当今天下太平,作为肺腑之臣,所好非权力,只好音乐、狗马、田宅、倡优巧匠之属。而窦婴、灌夫则招聚天下勇士、豪强,日夜讲论政局,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即俯画于地,睥睨东西两宫之间,希图天下有变,而欲以废立大功。臣乃不知窦婴究欲何为!”

于是武帝问在座大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灌夫旧有军功,若非有大罪,仅争杯酒不足诛也。但丞相言灌夫通奸猾,侵小民,家资亿万,横行颍川,凌犯宗室,侵欺皇家骨肉,此乃枝大于本,不折必劈。唯明主裁断之!

窦婴

内史郑当时欲暗护窦婴,见势不敢坚持。其余大臣皆不敢发言。武帝乃怒斥郑当时曰:“公平日数言窦、田长短,今日到朝廷公论其是非,局促竟如新驾辕之小马驹!我要一并斩灭汝属!”遂罢朝。

帝入东宫请食,早有太后的手下将来龙去脉报告了太后。太后盛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已敢如此欺吾弟。我死后,皆鱼肉之矣!难道皇帝是无态度之石人木偶乎?今日皇帝主持,辩论竟无结果!若在你身后,大臣还有可信者乎?”

武帝谢罪曰:“因双方都是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之事耳。”于是召郎中令石建,分别议双方廷辩事。(郎中令,主禁军也。)

田蚡退朝出,候韩安国于宫门,召其同车,怒责曰:“窦婴已是老秃翁,何为惧之,首鼠两端?”安国曰:“今人毁君,君亦毁人,如贾竖妇女争骂,何其无大体也?”田蚡谢曰:“争时慌急,不计所言。”安国任御史大夫,乃田蚡之力也。

又安国曾为梁王相,为梁王事联络长公主,以有能力曾为窦太后及窦氏长公主所倚重。故其临事,两面讨好。

于是武帝命御史,以窦婴当廷所言不实,欺谩君上罪,下狱。窦婴再求见皇帝,皇帝不见。在景帝临终时,曾有遗诏赐窦婴,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窦婴乃使子侄上书言之,皇帝再召见。

武帝乃命调阅尚书大行(秘书处档案),不见此遗诏原件。惟有诏书藏于窦家,家丞封存,报上。大行乃弹劾窦婴伪造先帝诏书,罪当杀头弃市。遂以十二月晦日,弃市于渭城(咸阳)。

《汉武帝》窦婴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1求所有记载汉朝以前历史的史书如题求所有记载汉朝以前历史的史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包括虞、夏、商、周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0卷《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国语》,记言体国别史,二十一篇,大致成书于战国楚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国语》是一部历史文集汇编,关于春秋八个国家史事的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为当时各国史官所记载,再经整理润色而成,至西汉刘向考校最后定型《国语》以国分类,各自成章,其所记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约五百年的历史,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通过上层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辩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探讨兴衰治乱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且其记叙涉及到边远地区,也记载了诸如经济、制度、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可补《左传》之阙《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史记》130卷,汉·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汉书》100卷,汉·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后汉书》120卷,南朝宋·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三国志》65卷,陈寿,字承祚,巴西安 ,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

2关于汉朝的历史书

蔡东藩 前汉演义

蔡东藩 后汉演义

陈文德 刘邦大传

张毅 谋圣张良

杜尚侠 张庆利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汉朝历史 汉朝

司马路人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傅鹤年 王莽

何新《汉武帝新传》

王占君 汉武帝高光《 司马迁》 《 龙吟 》《智圣东方朔》

天纵其才《 天之骄子 天怒其虐

朱章华 《韩信自传》》

张国立 《飞将军》 J今易晓 汉缚·《卫青传》 霍印章《 韩信传》 四季赞歌 复汉演义

端木摇 《匈奴王妃》

《汉朝的那些人》

3关于汉朝的史书有哪些

《史记》等前四史

白寿麟的《中国通史。秦汉卷》,《剑桥秦汉史》,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4求一本汉朝史书

《前汉演义》部分回目:

第十二回:戗县令刘邦发迹 杀郡守项梁举兵

第七十回:贤汲黯直谏救人 老李广失途刎首

第一百回:窃国权王莽弑帝 投玉玺元后覆宗

《后汉演义》部分回目:

第一十回: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第四十二回: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第六十七回: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另有《前后汉演义》、《正说汉朝二十四帝》等,以上均为集成电子书。

有兴趣的话请留邮箱并采纳。

孙皓晖写的《大秦帝国》,长篇小说,从战国一直写到秦朝灭亡;

高阳写的《荆轲》,艺术再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这个是中篇小说,就一本;

史杰鹏写的《亭长小武》,以汉武帝时期巫蛊之乱为背景,虽然是虚构,但完全按史实写的,情节也精彩,值得一读。这个也是中篇;

金庸写的《越女剑》,中篇小说,以吴越争霸为背景;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找剧本来读读,是名剧,据说抗战时在重庆引起轰动;

陈峻菁写的《我,卫子夫》,风行于网络,写汉武帝宫庭斗争;

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古代白话章回小说,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看这个那些著名的故事全有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比较好,每页都有古画作插图;

就想起来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另: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使其主要特色。

  (1、《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致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订,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 《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3、《列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的注本,以今人赵善诒《说苑疏证》质量较优,可以参阅。

  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亦可参阅。

这个时代的数学家还没有留下大名,但他们的成果却流传下来了。西汉时出世并传世的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可能还有《孙子算经》等书,在这个时候已经成稿。其中《孙子算经》提出了著名的“物不知数”问题,引起了后世许多数学家的兴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