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法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6收藏

抓法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抓法 1 拼音

zhuā fǎ

2 注解

抓法 推拿手法名。出《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有通调气血作用。

古籍中的抓法 《痘疹心法要诀》:[卷一]收靥险证

谓过期浆不靥结也。烂者,谓痘颗溃烂也。伤者,谓痒抓伤损也。痂色紫黑者,谓痘痂色紫黑也不即脱者,谓痘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蛇虱门主论

色白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柏叶一味煎水洗。内服蜡矾丸、金银皂角丸。(《准绳》)《心法》曰∶白俗名蛇虱

《外科启玄》:[卷之七]里疮

皆因湿毒。或因打扑抓磕虫犬破伤。日久不愈。亦由沾阴致令黑肉瘀血腐坏。流水不止。治法在后。《外科启玄》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四发无定处(下)]浸*疮

并消风。注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经云∶岁

《疡医大全》:[卷三十二痘疹部(中)]痘疮痒痛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猪毛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功能主治 26 猪毛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猪毛的临床应用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毛 1 拼音

zhū máo

2 《辞典》:猪毛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Zhū Máo

23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体毛。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25 功能主治

治崩漏,烫伤。

26 猪毛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05~1钱。外用:烧灰调涂。

27 附方

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

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28 猪毛的临床应用

治疗烧烫伤

取猪毛4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滴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汤火神验方

yànfāng《广笔记》卷三:别名:毛粉散组成:猪毛(煅存性,研细末)。主治:汤火烫伤。用法用量:加

痘疖膏

油6两,当归2钱,白芷2钱,地榆2钱,甘草2钱,猪毛1斤,黄丹半两,乳香3钱(制为末),没药3钱(制

血余膏

úgāo《疡科纲要》卷下:组成:壮人头发净4两,猪毛净4两,羊毛净4两,鸡毛净4两,鹅毛净4两(各洗

劳伤药酒

,松节3两,见血飞3两,金腰带3两,红泽兰4两,猪毛七4两,伸筋草4两,破骨风4两,黄龙须4两,八爪

玉容膏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玉容膏:组成:龟甲一两,胎发、猪毛、羊毛、鸡毛、鹅毛各四两,牛油、猪板油、桐油各二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石膏散

《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煅)1两,猪毛(烧存性)1两。主治:《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主

乌梅丸

水煎剂以及其所含去甲乌药堿、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堿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速

桂附地黄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右归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四逆汤

基多巴胺及具有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的去甲猪毛菜堿4种成分。去甲乌药堿作用于心脏β受体,能使心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猪毛 《慈幼便览》:[杨梅疮]汤火简便方

伤烂皮已脱去,惟有鲜肉,或臭烂不堪,诸药不效∶用猪毛一篮,以破锅炭火红,入猪毛在内之,少时猪毛消化而

《幼幼集成》:[卷四杨梅疮证治]汤火简便方

,皮已脱去,惟有鲜肉,或臭烂不堪,诸药不治者,用猪毛一篮,以破锅炭火红,入猪毛在内之,少时猪毛消化而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研)柳白皮(二升切)以猪脂二斤。于铛内缓治火烧疮猪毛土粪(各等分)上并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效。又方

《外科启玄》:[卷之十一]痈疽发背

下效。膏药方专贴发背诸疮。真麻油清桐油(各半斤)猪毛(三两)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八两。滴水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补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疖·火毒内陷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鼻疖·火毒内陷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2 草药 63 外治法 7 鼻疖患者日常保健 8 关于鼻疖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疖·火毒内陷证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鼻疖·火毒内陷证 1 拼音

bí jiē ·huǒ dú nèi xiàn zhèng

2 英文参考

nasal 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疖·火毒内陷证(nasal 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局部红肿灼痛,头痛如劈,伴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口渴、便秘,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疖证候[1]。

4 鼻疖·火毒内陷证的症状

鼻疖·火毒内陷证患者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局部红肿灼痛,头痛如劈,并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口渴便秘、舌红绛、苔厚黄燥、脉象洪数[2][1]。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走癀,此症危矣。”

5 证候分析

若火毒势猛,正不胜邪,导致邪毒内陷,则证见鼻肿如瓶、目胞合缝[2]。

继而毒入营血,犯及心包,则见神昏谵语、烦躁呕恶[2]。

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为热盛之证[2]。

由于正气虚衰,不能托毒外出,反陷入里,故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此乃鼻疔逆证[2]。

6 鼻疖·火毒内陷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泄热解毒,清营凉血[2]。

612 方药

可用黄连解毒汤[备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加犀角地黄汤[备注]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芍药治疗[2],以苦寒泄热、凉血解毒,并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天3次[2]。

如病情发展加重,出现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2]。

若病程日久,气阴耗伤、脉象虚弱者,宜生脉散,以补益气阴[2]。

62 草药

野菊花、羊蹄草、犁头草、凉粉草各30~60 g,水煎服[2]。

翻白草、鬼针草、地丁各30 g,水煎服,以清热解毒,消肿透脓[2]。

63 外治法

1)以内服中药渣再煎,以药液热敷患处[2]。

2)玉露膏[备注]玉露膏(经验方):美蓉叶研成极细末,以凡士林调成20%油膏、金黄膏涂敷患部,或紫金锭[备注]又名玉枢丹,出《片玉心书》、四黄散[备注]四黄散(《证治准绳》):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滑石、五倍子研末。调水涂敷[2]。

3)选用野菊花、芙蓉花叶、苦地胆、鱼腥草等捣烂外敷[2]。

4)脓成顶软者,局部消毒后用尖刀片挑破脓头(以脓出为限),忌将疮顶切开过多,以免导致脓毒走散[2]。

7 鼻疖患者日常保健

(1)禁忌一切挤压、触碰、挑刺、灸法及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诸经火毒相搏,脓毒扩散,入侵营血,内犯心包[2]。

(2)忌食辛辣炙博及腥荤发物,多吃蔬菜,多饮水[2]。

(3)戒除挖鼻及扯鼻毛之坏习惯,根治鼻病,保持鼻前部清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2]。

8 关于鼻疖

鼻疖(nasal furuncle)为病名[3]。又称鼻疔(见《外科启玄》)[1]。是指生于鼻部的疖肿[1]。主要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其形小根硬状若钉盖、顶有脓点如椒目[2]。本病一般数日内自行破溃,排出脓点而愈[2]。若因邪毒壅盛,或处理不当可转为疔疮走黄的重证[2]。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疔疮者,言其疮形如钉盖之状也。”

抓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抓法 1 拼音 zhuā fǎ 2 注解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