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子香诗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铃子香诗词,第1张

零陵香一物,长期存在于传说中。传说《离骚》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蕙,就是零陵香。这个名字太美了,刘禹锡有朋友去当湖南永州牧,他马上就说,啊那个地方长满了零陵香哦,“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听上去十分向往。零陵这个地方,因有舜帝之陵、二妃之泪、屈子之魂而变得云雾缭绕,凄风苦雨,愁气冲天。后世之人来到这里,不是凭吊,就是招魂。连零陵山里出产的一株香草,都是零陵山中妃子的眼泪化成的雨雾浸润了的。

只是这株香草,魏晋时名蕙或薰,南朝时名零陵香,唐朝人接受前面的说法,薰草即蕙草即零陵香。至北宋苏颂集前人所说,下了结论说零陵香是因为生在零陵山谷是有此名。叶子像大麻,对生,方茎,气味像蘼芜,七月中旬开花,非常香。

到李时珍那里,说得更仔细了:古时候在祓禊除秽的时候要烧香草迎接上神,熏香祛味,故名薰草。但现在叫永州过去叫零陵的这个地方,不出薰草。古名零陵的这个地方,现在叫全州,是湘水的源头所在,山深水沛,盛产薰草。现在当地人管这种草叫广零陵香,才是真正的零陵香。

但翻阅《中国植物志》,是查不到薰草、蕙草或零陵香的,薰草是不存在的,蕙草也不是蕙兰的简称,零陵香只是别名,后人甚至把这个名字安在了罗勒的头上。

在古籍中寻找零陵香的芳踪已经迷失了,《梦溪笔谈》指了另外一条路:“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名之。”

我觉得沈括后面这句分明是在吐槽。言下之意是像刘禹锡这样的文科生,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听到风就是雨。一听到铃铃,马上就想到零陵;一想到零陵,马上就想到湘水,一想到湘水,马上就楚客悲湘妃怨了。但这个十年还有香味的铃铃香或铃子香是什么呢?他也没明说。

一个日本人给出了答案。石户谷勉在他的《中国北部之药草》提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去中药店买一株零陵香,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这本书上也同样默默吐槽,他说“宋苏颂谓此植物之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但大观本草所绘之蒙州零陵香,其叶呈卵形,互生,花生于叶腋。著者于中国药肆购得之零陵香,即为花朵腋生之Lysimachia属植物,为近似Lysimachia sikokiana之种类。其形态与中国本草之蒙州零陵香相似。蒙州为广西平乐府永安州之地。”

中国文人画曾经在北宋时达到过一个高潮,格物致知,禽鸟和植物都画得十分生动写实,与现在的科学画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入明以后却跑偏了,跑偏的结果是后来的格物画多半如同《本草》或《野菜谱》那样,远看是丛茅草,近看是丛草茅。粗陋简劣,目不忍睹。如果《本草图经》里的插图可以像北宋画苑鸣禽图里的植物写生,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去考据?

Lysimachia属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此属中的灵香草正是著名的香草。本草衍义说“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筛发,香无以加。此即蕙草是也。”灵香草正是干后有浓郁芳香、产地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可以浸油梳头等等,这些都可以和零陵香联系起来。还有就是叶子互生,花**。花朵如铃,倒悬于枝间。

零陵香又可写作零苓香,类书《事林广记》有“煠姜”法:“肥嫩姜不拘多少,去皮切作两片,入甘草香、白芷、零苓香同煑至熟,切作薄片,晒干,用油煠。肥白香脆可爱。”书中另有“白酒曲方”,需用到木香、当归、砂仁、藿香、零苓香、川椒、白芷等药材,而现今的山西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底酒,加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及当归、砂仁等药材和竹叶浸泡而成。两个方子的药材多有重合,可见宋元时期零陵香是写作零苓香的。

明朝严嵩的《钤山堂集》里有记载嘉靖皇帝的赏赐:赐玲珑雕花玉带、赐花金筒簪之丁香零苓香草万年松、赐书面扇水精蝉坠子、赐刻花合香牌子、赐金箱奇南香带、赐银八宝亦曰八吉祥锭胜珊瑚犀角珠子名状各异……

让我挑出几个眼熟的字眼:零苓香、刻花合香牌子、香带,打乱重新组合一下,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熟悉的画面:《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到十六回,林黛玉葬父来归,“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林黛玉。(图源网络)

林黛玉。(图源网络)

《红楼梦》一书,流传有各种版本,每个版本各字都有少许出入,就这个念珠串,同一本书不同回文就有两种写法,可见是传抄之误,翻拣不同版本,计有草字头的蕶苓、鸟字旁的鹡鸰,还有古里古怪的(上艹下脊)苓,几个字排出来一看,便知是从零苓→蕶苓→(上艹下脊)苓→鹡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红楼梦》的作者熟读各种典籍、知晓各种传说,惯于把中国文化意象上的密码打乱重新组合。让我来解读一下这一段:皇帝赐的零苓香念珠转了两遍手到了林黛玉手里,黛玉没收。这里的密码是:(一)零苓香/零陵香出自零陵也就是舜陵,(二)黛玉号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门前有千竿竹子她又爱哭。不觉得和文章最前面提到的舜陵(零陵)和娥皇女英二妃哭出湘妃竹死于洞庭湖被称为湘夫人的传说万分的贴合吗?这里的两个文化符号就这样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这时再来看刘禹锡《清湘词》的诗意“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雨中收”有醍醐灌顶、灵台清明之感。读书至此,那些总有点不明所以的疑问,便有了解答。不然伶仃兀突地出现一个鹡鸰香串何等莫明其妙,只有这串念珠是零苓香时才都通了,可以把一颗心落在胸膛里,欢美顺畅。

至于为什么黛玉没收那串零苓香念珠,那是传说中二妃在九嶷山没有找到零陵投水而死,她们并没有归到舜陵里,而是成为了湘水之神湘夫人;黛玉少女而夭,潇湘妃子只是她的别号,零陵到底和她没关系。零陵香是《山海经》中传说的香草,就让它回到传说中去。“若问灵均旧纫佩,零陵香出古湘中。”

1、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2、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晋祠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

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3、汾酒

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4、清徐葡萄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清徐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2-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适宜种植葡萄。

清徐葡萄有龙眼、黑鸡心、瓶儿、牛奶、驴奶、西营葡萄、白玛瑙、黑玛瑙、紫玫瑰、白鸡心等品种,引入的品种有粉红太妃、卡拉斯玫瑰、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无核黑、巨峰、零丹等。清徐葡萄,皮薄、粒大、色泽美观。肉厚、糖分高、味道甜。果肉柔软多汁。

5、平遥牛肉

山西省平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

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内西大街设立自立成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2003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遥牛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山西老陈醋

-晋祠大米

-汾酒

-清徐葡萄

-平遥牛肉

传说中北宋时期名臣梅询,一日苦于文书繁杂,便到庭院散心。偶见一老翁悠然自得地在那里晒太阳,便羡慕地说到:“你真是快活啊!”继而又问到:“识字吗?”老翁答:“不识”。梅询又叹:“那就更快活了!”

在历史记载中,梅询是一个对熏香情有独钟的人。每天早晨出门前,他都要先熏几炉好香,在当时来讲,沉香不仅仅是名贵的香料,而且还是功效独到的中药材,梅询当然喜爱有加,爱不释手。再急再忙,每日熏香也是例行公事。于是出门所到之处,尽皆香矣。当时朝中便有“盛肥丁瘦,梅香窦臭”之说。这个典故中的“梅香”,说的就是梅询。其实,早起熏香是中国养生的古方了。据《皇帝内经》记载,清晨卯时是大肠经当令的时段,卯时养生的秘诀就在一个通泰上面。

熏香启义

中医古籍言,沉香为降气之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则通大便。所以这早起第一香是重要之极的。梅询的“香”不仅仅是起早熏的那些沉香的味道,更重要的,其实是他懂得养生的方法,懂得如何排出身体的毒素,让自己的身体到达“身轻如燕”的状态,自然而然散发出的香气熏香功效

调节好大肠经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所以会有脸上起痘身上起湿疹这些问题。大肠地传化功能降低,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无力推动等因素造成,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病理现象。也可因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造成,而出现泄泻、便秘等病理表现。若因积滞和大肠之气血相搏,则可见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也就是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等病理表现。若因中气下陷、肾虚不固,则可见久泄、滑脱、脱肛和大便失禁等病理表现。调理好大肠经,可以有效的排出体内毒素,调理胃肠功能,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熏香研制

欣德黄帝内经系列之『流年』采用越南纯天然沉香原料,调香师历经几年,根据传承千年秘方,苦苦寻得中药典籍里稀世上等中药精制而成,本香性温。适宜在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至七点熏燃。成香香气微甘,经由手太阴肺经入手阳明大肠经,打通经络,远离繁重,神清气爽。

熏香使用

实用功效:化滞消积,有助排除体内毒素

最佳使用时间: 卯时(早上五点至七点)

贮藏方法及保质期: 置于通风防潮防晒及儿童不可触及的地方。本品为纯天然中草药粉末制成,越陈越香。

具体的你可以到香至尊的官网看,作为沉香世家,他们的官网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而且也是个比较权威的网站来的。

愈合后的皮肤经常用温水(水温38℃~39℃)浸浴,以柔软的毛巾涂以中性肥皂轻拭疤痕,去除皮屑,但需注意不损伤表皮。b涂抹疤痕平软膏,保持疤痕滋润,抑制疤痕生长。c用中药五加皮汤浸泡疤痕皮肤,每日1次,可减轻水肿,促进淋巴静脉回流。d包扎弹力绷带。注意避免牵拉与摩擦疤痕,以免引起水泡、破溃。

2.压力疗法

在一定的压力下,疤痕组织中毛细血管会栓塞,使疤痕组织缺氧,胶原速度变慢。烧伤后14天以上才愈合的创面可能会产生增生性疤痕,应用压力疗法可预防增生性疤痕。使用>20kPa压力的弹力套,能有效地抑制疤痕增生。但在选择弹力套时,不要过大、过松。长短、大小应超过疤痕范畴。疤痕增生早期应用弹力套,疤痕处容易破裂而致溃疡,尤其是关节部位。所以,最好用尼龙袜做衬里,避免弹力套与疤痕直接接触。

3.功能锻炼

烧伤病人功能部位的疤痕,在应用压力套或弹力绷带包扎后,宜进行体操和牵拉运动。运动时忌过度牵拉以免疤痕破溃加重疤痕增生。在做功能锻炼时,应制订一个长远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疗效

中医有“有诸外必形于内”的说法,要想辨证必须四诊合参,看他其他的症状如何?如果象你描述的有烧伤导致的色素沉着还是用一些外敷的方法比较好。

增白莹面方

增白莹面方是指能使面容色白如玉,光净悦泽的一类方子。本类方子多有明显的增白功效,其作用机理为祛风活血,宜肺补肾,涂泽膏润、祛斑莹肌,白晰皮肤。

[方一]

羊脂、狗脂各500毫升,白芷35克,半夏15克,甘草1只,乌梅15枚。上药合煎,以白器盛,涂面。

本方能令面自如玉色。

[方二]

白附子、白芷、杜若、赤石脂、白石脂、杏仁(去皮尖)、桃花、瓜子、牛膝、鸡矢白、玉竹、远志(去心)各10克。将12味,捣筛为末,以人乳汁、白蜜各100毫升,空腹服7丸,日3次。本方能使面白媚好。

[方三]

黑牵牛(炒)①克,香白芷、零陵香、甘松、瓜蒌根各60克,茶子、皂角末各120克。将药为细末,如常用法(以之洗面)令白嫩细白净。

[方四]

白附子、鹿角胶、石盐、白术、细辛各30克,鸡蛋白11枚。将细切,先以水1500毫升,煎白术,以布胶取汁600毫升,于银锅中,隔水蒸取200毫升,下诸药,更煮至150毫升,以绵布滤过,贮于瓷盒中,每夜临卧洗面后,拭干涂之。

本方令人面肤润腻,鲜白如玉。

[方五]

荜豆面、白芷、青木香、甘松香、零陵香、藿香各60克,冬瓜子、瓜蒌仁各120克。将药捣筛,用如常法(即以此药洗面)。本方可令面光润洁白。

[方六]

牵牛(生)120克,香白芷、甘松香(去土)各15克,零陵香30克,瓜萎根21克,川芎15克,零陵香30克,瓜蒌根21克,川芎15克,细辛、阿胶(炮)各7.5克,猪牙皂角30克,藿香15克,楮桃儿60克,藁本15克。将药共研极细末,每次用5克洗脸时置盆内,和匀后洗面,早、晚各1次。

本方洗面后可使面色白净,无斑而香。

[方七]

生半夏不拘多少。将半夏焙干,研为细末,米醋调匀,贮瓶备用,涂敷面部,从早至晚频涂,3日后用皂角汤洗下。

本方散结行瘀,祛风白面,细面嫩容。

[方八]

白瓜子中仁(冬瓜仁)38克,白杨皮15克,桃花30克。捣米,饭后服,每日3次,每次3克,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30日面白,50日手足俱白。

本方和气血,润皮肤,治头面手足黑,今光泽洁白。

[方九]

橘皮、白瓜子各3份,桃花4份。共捣筛为末;饭后酒服1汤匙(约I克)。

本方祛瘀活血,全身面均白。

[方十]

乌贼鱼骨、细辛、瓜萎、干姜、椒各60克,牛髓1000克。将药切碎,以苦酒(醋)浸3日,以成炼牛髓1000克,煎之。苦酒气尽,药成,涂面。

本方调气和血、增白去黯。

[方十一]

牡蛎90克,土瓜根30克。共为末,白蜜调匀,每晚饭前涂面,翌晨以温浆水洗去,慎风日。

本方清热消瘀,润肤白面。

[方十二]

冬瓜1个。

去青皮,肉、瓤、子均用。瓜肉切片,以酒1升半,水1升,同煮烂,用竹筛滤去渣,再以布滤过,熬成膏,人蜜500克再熬,稀稠得所,以新棉再滤过,用瓷器盛。用时取粟子大,以唾液调涂面上,用于擦面。

本方润肤白面,适用于颜面不洁,苍黑无华。

[方十三]

绿豆粉60克,白芷、白及、白蔹、白僵蚕、白附子、天花粉各30克,甘粉、山奈、茅香各15克,零陵香、防风、藁本各6克,肥皂荚2锭。共研细末,每次洗面时用。

本方祛风润肤,通络香肌,令面白如玉。

[方十四]

云母粉、杏仁各3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将药细研,人银器中,以黄牛乳拌,略蒸过,夜卧时涂面,第二日清晨以浆水洗去。

本方可使面部白净润泽。

[方十五]

鹿角1小只,牛乳1500克,川芎、细辛,天门冬、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蔹各90克,杏仁14枚,酥90克。将药共研细末,先以水浸泡鹿角100天,除去血腥气,取出寸断后与诸药放人牛乳中,慢火煎至乳汁接近膏状,以白丝绢盛贮藏,余药不要取出。至夜,取少量牛乳放在乳钵内;用鹿角在乳钵内磨,磨后取汁涂于面部,次晨以淘米水洗去。

本方久久用之,可使面白如少玉,光泽艳嫩。

[方十六]

冬瓜子仁50克,桃仁40克,白杨皮20克。3味捣末;饭后服,每次6--9克,每日3次。

本方令面光泽洁白,可治面与手俱黑。

[方十七]

瓜蒌瓤150克,甜杏仁50克,猪肚1具。杏仁用热水浸泡去皮,尖,猪肚洗净煮熟,将3种药共研如膏,每夜涂之。

本方面黑令白,令人光润,冬日不皱。

[方十八]

猪胰5具,芜菁子60克,瓜蒌子150克,桃仁90克。将猪胰切成小块(注意勿用铁刀),桃仁汤浸去皮,与芜菁子、瓜蒌子一同致入石臼中,加入适量的黄酒,捣烂如泥即成,外搽颜面。

本方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注意避风吹日晒。

[方十九]

益母草300克,煅石膏60克,滑石、蚌粉各30克,胭脂3克,同壳麝1枚。益母草烧灰,用稠米汤搜团如鹅卵大,熟灰火煅一伏时,火勿食焰,焰即黑,取火捣碎,再搜炼二次,加入余药,共研为粉,同壳麝一枚,人器收之,洗面。

本方驻姿容、白面、滑肌肤、消瘢去粉刺。

[方二十]

白僵蚕、白芷、细辛等分。研为细末,人乳和丸如芡实大,洗面化妆,次日洗去。

本方祛散风邪,润肤白面。

[方二十一]

鸡桑嫩枝。阴干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酒服60丸。

[方二十二]

白芷、白蔹、白附子、阿胶、白胶蜜、白蒺藜、白胶香各等分。不拘多少,如豆痕,加乳香,用一料,加皂角末500克,水调涂。

本方可令面白净悦泽。

浅2度烧伤一般色素沉着很少的,因为它还没有,或者说是对皮肤的真皮层的损伤很小,如果是深2度烧伤以上那色素沉着在所难免

色素沉着跟真皮层黑素细胞的增减及功能紊乱所致,中医的治疗药理在于生肌活血,减轻炎性刺激!!!!能恢复细胞的生理活性及细胞正常代谢,抗氧话及抗缺氧能力增强,真皮层基底膜上黑素细胞的代谢产物能快速排泄,如果一旦沉积下来就变成色素沉着了!!!

正常皮肤的颜色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皮肤内黑素、胡萝卜素及皮肤血管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二是皮肤的厚薄,薄的表皮易显出血管内血液的颜色,颗粒层厚,透光性差,皮肤颜色发黄。黑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皮肤颜色的变化是由于黑素细胞的增减及功能紊乱所致。

(1)色素沉着

①黑素细胞活性增加:如紫外线、X线照射,内分泌改变,炎症后色素沉着,接触重金属等。

②黑素细胞数目增加:如黑子病、咖啡斑、色痣。

黑素沉着于皮肤,因位于各层深浅不一,可引起视觉上的差异。黑素沉着于表皮时,呈黑色或褐色,在真皮上层呈灰蓝色,在真皮深层呈青色。

(2)色素减退

①黑素细胞活性减退:如湿疹、白色糠疹、炎症后色素减退等。

②黑素细胞数目减少:如白癜风、斑驳病等。

当黑素细胞的缺乏或由于黑素代谢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缺陷使黑素细胞形成黑素的能力受影响,皮肤呈白色,多为遗传性,如白癜风、白化病等。若是肤色略淡,应注意假色素减退如花斑癣、单纯性糠疹和湿疹等皮肤病,由于表面的微生物或异常角蛋白的避光作用,使局部肤色略淡。

烧伤主要是指被热水蒸汽烫伤,火焰、电弧烧伤,爆炸伤,化学烧伤等。病人烧伤后,因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烧伤面积大小及创面深浅不同,在创面愈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疤痕增殖。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可避免或减轻色素沉着、疤痕增生和由此引起的挛缩畸形。

皮肤色素沉着的护理

烧伤创面愈合后半年会有色素沉着,开始呈点状,随后融合成褐色斑块。色素沉着可采取下列措施使其减退:1烧伤后皮肤比较嫩,对日光极敏感,避免紫外线(日光)直接照射,外出时戴草帽或穿长袖衣服,以遮盖皮肤。2用手按摩色素沉着部位,每日2次。3口服维生素C,每日300mg。4涂抹疤痕平软膏,每天2~3次。5用疤痕贴贴敷创面。

疤痕增殖期的护理

预防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疤痕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少疤痕增生和由此引起的挛缩畸形,并促使疤痕成熟,缩短增生期。因此,在创面愈合后3个月内就应开始,因为这时疤痕增生程度轻微且未挛缩,治疗效果较好。

1.疤痕皮肤的护理

a愈合后的皮肤经常用温水(水温38℃~39℃)浸浴,以柔软的毛巾涂以中性肥皂轻拭疤痕,去除皮屑,但需注意不损伤表皮。b涂抹疤痕平软膏,保持疤痕滋润,抑制疤痕生长。c用中药五加皮汤浸泡疤痕皮肤,每日1次,可减轻水肿,促进淋巴静脉回流。d包扎弹力绷带。注意避免牵拉与摩擦疤痕,以免引起水泡、破溃。

2.压力疗法

在一定的压力下,疤痕组织中毛细血管会栓塞,使疤痕组织缺氧,胶原速度变慢。烧伤后14天以上才愈合的创面可能会产生增生性疤痕,应用压力疗法可预防增生性疤痕。使用>20kPa压力的弹力套,能有效地抑制疤痕增生。但在选择弹力套时,不要过大、过松。长短、大小应超过疤痕范畴。疤痕增生早期应用弹力套,疤痕处容易破裂而致溃疡,尤其是关节部位。所以,最好用尼龙袜做衬里,避免弹力套与疤痕直接接触。

3.功能锻炼

烧伤病人功能部位的疤痕,在应用压力套或弹力绷带包扎后,宜进行体操和牵拉运动。运动时忌过度牵拉以免疤痕破溃加重疤痕增生。在做功能锻炼时,应制订一个长远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疗效

中医认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油腻、酒酪等,致使湿邪蕴郁于内;或由于天暑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失于循行畅达,以致湿热污垢酿成秽浊之气,熏蒸于体肤之外。过度肥胖或消瘦影响人体的形体美,而二者常见的病因不外饮食失节,久坐少动,禀赋异常,肝气郁滞;脾胃气虚,虫积腹痛,肺肾阴虚,胃热炽盛等。故临床常辨证施治,可收到较好疗效。下述诸方,可供参考选用。

(一)内治方方一香身丸来源《鲁府禁方》组成白豆蔻120克,木香60克,檀香、甘松各30克,零陵香45克,丁香25克,白芷、当归、附子、槟榔、山柰、炙甘草、益智仁、桂心各15克,麝香少许。

功效香身除秽。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炼蜜同酥油在石臼中捣为丸,如黄豆大。

用法每用1丸,含化。

方二七香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白豆蔻仁、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沉香各30克,香附子60克,甘松香、当归各15克,槟榔2枚。

功效香身。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常含1丸,有津则咽。

备注五日口香,十日体香。

方三五香丸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30克,香附子60克,甘松香、当归各15克,槟榔2枚。

功效除臭香身,止烦散气。

制法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

用法每次含1丸,咽汁,白日3丸,夜间1丸;也可常含咽汁。

方四香身散来源《千金翼方》组成冬瓜子、松根白皮、大枣各30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上三味为散。

用法每次用酒服1克左右,每日2次。

备注服用百日,衣被皆香。

方五令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柑子皮各45克,瓜子仁60克,藁本、当归、细辛、桂心各30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3克,酒送下,日3次。5日口香,7日身香。

方六瘦治方来源《石室秘录》组成熟地黄、丹参、沙参各90克,元参240克,生地黄120克,麦门冬60克,白芍、地骨皮各150克,陈皮15克。

功效滋阴泻火,养血增肥。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加桑叶180克,亦为细末,调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方七肥治方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杜仲、白芥子各90克,白术、薏苡仁、芡实各150克,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肉桂、茯苓各60克,砂仁15克,益智仁、北五味子、橘红各30克。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美形体。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送下。

方八羊蜜汁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干地黄、当归、川断各200克,羊肉1000克,正蜜糖300克,怀牛膝100克,黄芪50克。

功效健胸丰乳。

制法将羊肉去皮,清除肥肉及筋膜,放干地黄、当归、川断、怀牛膝、黄芪,加水同煲10小时,取浓汁,去渣,再入正蜜糖,再熬成麦芽糖样。

用法每日以温酒送服10克。

方九甘露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枇杷叶、干熟地黄、生干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各等份。将枇杷叶刷去毛,天门冬、麦门冬抽心焙,石斛去芦,山茵陈去梗,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

功效滋阴清热,利湿除臭。

制法将以上方药共研细末。

用法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临卧时温服。

备注适用于阴虚火旺、胃热壅络、升降失常之口臭者。

方十清臭饮来源《仙拈集》组成赤芍、黄芩、藁本、生地黄、黄连、石菖蒲、远志各等份,甘草3份。

功效清热利湿,通窍除臭。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取汁分次服用,每日1剂。

备注适用于鼻中臭气。

方十一轻身散来源《圣济总录》组成黄芪500克,茯苓、甘草、人参、山茱萸、云母粉、生姜各30克。

功效补气健脾,减肥轻身。

制法先将黄芪、生姜煮汁30沸,焙干为散。再将茯苓等5味捣筛为散,拌匀备用。

用法每服1克,入盐少许,开水冲服,不拘时候。

方十二乌龙丸来源《万病回春》组成当归、生地黄、枸杞子、石莲肉各30克,莲心、木香、青木香、乳香、京墨各15克,丁香10克,茯苓6克,冰片0.3克。妇人加乌药(醋炒)、香附(童便炒)各10克。

功效培补脾肾,行气活血,辟秽化浊。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陈米饭荷叶包,烧过,捣烂入药末为丸,如黄豆大,取麝香0.3克,黄酒化开,为衣。

用法每服30~40丸,临卧用砂仁炒,入黄酒中送服。

方十三洗香丸来源《鲁府禁方》组成孩儿茶35克,上好细茶30克,砂仁40克,白豆蔻12克,沉香7克,冰片0.6克,麝香1克。

功效清热化湿,芳香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以甘草膏为丸,如豌豆大小,贮瓶备用。

用法每用1丸,含化。

备注适用于口臭。

方十四地仙丸来源《奇效良方》组成黄芪(锉)、天南星(炮)、羌活(去芦)、茴香子(炒)、地龙(去土)、骨碎补(炒)、防风(去芦)、赤小豆、狗脊(去毛)、白蒺藜(炒)、乌药、白附子(炮,去皮脐)、萆薢各15克,牛膝(酒浸)30克,木鳖子(去壳)9克。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美形体。

制法上方药共研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贮瓶备用。

用法每服20丸,空腹盐汤或茶酒送下。

(二)外治方方一五香散来源《千金要方》组成荜豆120克,黄芪、茯苓、葳蕤、杜若、商陆、大豆黄卷各60克,白芷、当归、白附子、豆瓜仁、杜衡、白僵蚕、辛夷仁、香附子、丁子香、蜀水花、旋覆花、防风、木兰、川芎、藁本、皂荚、白胶、杏仁、梅肉、酸浆、水萍、天门冬、白术、土瓜根各90克,猪胰2具。

功效润肤香肌,去黑增白,行气活血,祛风清热。

制法上药32味,捣筛为末。

用法外用,每日1~2次。

方二澡豆方一来源《千金翼方》组成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石、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90克,李花、梨花、红莲花、樱桃花、旋覆花、白蜀葵花各120克,麝香1铢。

功效润泽肌肤,增白添香。

制法捣诸花,A捣诸香,珍珠、玉屑别研成粉,和大豆末7合,研之千遍,极细,密贮勿泄。

用法常用洗手面,作妆。

备注澡豆是古时用于爽洁肌肤的一种洗剂。

方三洗面如玉膏来源《体仁汇编》组成丁香、麝香各3克,白芷6克。

功效润肤香肌,祛风增白。

制法上药研细末,烧酒调入锅内,熬成膏,贮之。

用法每日早晚用少许洗面。

方四加味香肥皂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檀香、丁香、花瓣、排草、广零、皂荚、甘松、白莲蕊、山柰、白僵蚕各60克,麝香、冰片各15克。

功效洁肤去垢,香身辟秽。

制法上13味,共研极细末,红糖水调和,每锭重6克。

用法将香药肥皂涂抹于身上,稍顷以水洗之。

备注本方是清宫太医专为慈禧太后所拟的洗澡香皂方。

方五香粉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白附子(生用)、茯苓、白术、白芷、白檀香、白蔹、沉香、木香、鸡舌香、零陵香各30克,藿香60克,麝香(细研)1克,英粉6升(研碎以生绢囊盛)。

功效香身爽肤,悦泽美容。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入麝香研匀,将粉囊置大盒内,以药末覆之,密闭7日。

用法沐浴后以粉均匀扑于身上。

方六浥衣香方来源《千金翼方》组成沉香、苜蓿香各150克,丁香、甘松香、藿香、青木香、艾纳香、鸡舌香、雀脑香各30克,麝香10克,白檀香60克,零陵香200克。

功效香衣,爽身。

制法上12味,各捣为细末,混合。

用法置于衣箱中,必须绵裹之,不得用纸。

备注诸香药放入衣箱中,不仅使衣物芳香,还能防虫蛀。

方七香肥皂来源《鲁府禁方》组成藿香、甘松、冰片、细辛、大枣、猪胰、白芷各30克,大皂荚(去皮及子)250克。

功效润肤除皱,祛斑香身。

制法大枣水煮至熟,藿香、甘松、细辛、白芷捣为细末,诸药混合捣为膏。如干则加煮枣水调成稀糊状,盛瓷器中,密闭保存。

用法每日以之洗面、洗澡、作香皂用。

备注香肥皂是宫廷传统美肤用品。

方八香皂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檀香、木香、丁香、花瓣、排草、广零、皂荚、甘松、白莲蕊、山柰、白僵蚕各60克,麝香、冰片各15克。

功效香身洁肤,去垢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红糖水调和,每锭重6克。

用法将香药肥皂涂抹于身上,稍顷以水洗之。

方九澡豆方二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猪胰5具,白茯苓、白芷、藁本各120克,甘松香、零陵香各60克,白商陆150克,蒴藿灰30克,大豆末1000克。

功效香身润肤。

制法将猪胰干之,大豆末绢下;上9味为末,与猪胰相和,更捣令匀,八九月则合,冷处贮之。

用法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至3月以后勿用。

方十澡洗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干荷叶960克,威灵仙(去土)、藁本(去土)、藿香叶、零陵香、茅香各480克,甘松(去土)、香白芷各240克。

功效香身止痒。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碎为粗末。

用法每用60克,生绢袋盛,用水约23750毫升,煎3沸,放稍热,于无风处淋浴,避风少时。如水少时,更添入热开水,斟量得宜使用,勿令添入冷水,药末不添。

方十一沐浴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谷精草、茵陈、决明子、桑枝、白菊花各36克,木瓜、桑叶、青皮各45克。

功效香身祛风,清热利湿。

制法以上方药煎水。

用法沐浴。

方十二体臭方来源《千金翼方》组成竹叶300克,桃白皮120克。

功效香身除臭,利湿解毒。

制法以上2味水煎取汁,贮瓶备用。

用法以药液浴身,不拘次数。

方十三腋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雄黄、麝香、硫黄、乳香、青矾石各等份,鲜马齿苋300克。

功效解毒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成泥状,摊新瓦上晒干,再罗成粉。

用法用醋洗腋下,再用粗布揩腋下皮肤,使皮肤轻微破皮,外搽药粉,每3~7天1次。

方十四胡糌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枸杞根、蔷薇根、炙甘草各15克,胡粉、商陆根、滑石各30克。

功效解毒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捣下筛,为细末。

用法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著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之。不可多敷,伤人腋。

方十五肢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乌贼骨、枯白矾各9克,密陀僧3克。

功效止汗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先用药洗臭处,再用药末搽之。

方十六狐臭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青木香60克,附子、石灰各30克,矾石(烧)15克。

功效敛汗除臭。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用以涂于腋部,经常用之。

方十七石灰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石灰200克,青木香、枫香、熏陆香、丁香、阳起石、橘皮各30克,矾石60克。

功效燥湿敛汗,辟秽化浊。

制法以上方药并炒,捣筛为散,以绵作袋,粗如四指,长12厘米,展开将药末裹于内。

用法先将腋窝洗净,以干毛巾将局部擦红,然后将药条夹于腋窝下,候时取出。

方十八脚湿气方来源《集简方》组成滑石40克,石膏(煅)18克,枯白矾少许。

功效收湿止痒,杀虫辟秽。

制法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末撒在患处皮肤上。

方十九玉容肥皂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白附子、独活、细辛各6克,白蔹、三艾各9克,玉竹18克,麝香1.5克。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肥皂1块,胰子120克,捣匀为丸,重30克。

用法用之洗用。

方二十公主澡豆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白芷60克,白蔹、白芨、白附子、白茯苓、白术、鹿角胶各90克,桃仁、杏仁、沉香各30克,麝香10克,大豆面500克,糯米250克,皂荚5个。

功效香身辟秽。

制法将桃仁、杏仁热水浸泡去皮,麝香细研。然后取浆水(浆水的制法是:用粟米煮成饭,趁热投入冷水中,浸泡5~6天后,生出白色泡沫,然后滤清备用)3碗,先煎,数沸之后,缓缓溶入鹿角胶,再取淘洗干净的糯米,用此胶浆煮成粥。将粥摊成极薄的饼,晒干。然后将粥饼与白芷、白蔹等药一起捣为细末,过筛,加入大豆面和匀,另用白酒、白蜜,加热后倒入上药中,拌匀,晒干。然后加入麝香,密贮备用。

用法用时取适量,溶于浴液中,或擦洗身体。

方二十一千金湿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沉香、零陵香、麝香各24克,熏陆草、檀香各8克,甲香4克(以水洗熬),甘松香、丁香、藿香各15克。

功效香衣香身。

制法以上方药共粗捣下筛,蜜和,瓦烧之。

用法在衣服浆洗未干之际,趁湿燃烧香料熏衣,使香气附着于衣物。

方二十二千金衣香方来源《历代古传秘方》组成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30克,丁香60克。

功效香衣香身。

制法以上方药细锉如米粒,微捣。

用法以绢袋盛,置衣箱中。

铃子香诗词

零陵香一物,长期存在于传说中。传说《离骚》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蕙,就是零陵香。这个名字太美了,刘禹锡有朋友去当湖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