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基本关于道教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介绍基本关于道教的书,第1张

山海经》和《真灵位业图》。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而然,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此书《五藏山经》的各经后面,大量列举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鸡、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经中所见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说巫师用精米来享神。《山海经》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关於医药、咒禁、神怪等记叙。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平情之论。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宝库),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众所公认的。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整部《山海经》大约可分如下几部份:

一.《五藏山经》,共五篇 ,约占全书二分之三以上;内容有关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间中叙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二.《海外经》,共四篇;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有些古老神话零片记叙,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

三.《海内经》,共四篇;内容是记海内神奇事物,如昆龙景象、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

四.《茺经》,共五篇;内又分为《大茺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内里记录了一些有关帝俊和黄帝(古代东西两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话。此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话材料几乎会萃在这裏,而这部份之写作时期可能比经中其他部份还早。

从 “海外南经第六” 起到最后 “海外经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简称为《海经》。和前面的《五藏山经》即《山经》合起来,总名之曰《山海经》

《神话性质》

1 宗教

《山海经》书中展示之巫师所有宗教活动,真是触目皆是,多难胜举。如《山海经》中,每一小节的后面,都记载有对某系列山山神的不同礼典,不仅有如鲁讯先生所说的“礼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 ,礼典中还有什麼“干舞置鼓”、“雄鸡瘗之”、“合巫祝二人舞”、“聊用鱼” ……等等,不外都是巫师祠祭时的景象。如诸山山神,有身人面者、有鹿身八足蛇尾者、有鸟身龙首者、有龙身鸟首者、有羊身人者、有龙身人面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状,种种不一,或是动物形体的拼凑,或是半人半兽的组合,也显现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2 历史

《山海经》书中记有孚些神谱,有帝俊、炎帝、黄帝…… 的神谱,其他历史性质的书中也记有若干帝王谱系,我们若将二者来对照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神话与历史竟是同步的。这可证明到原始初民是将口耳相传的神话视为是他们的历史。某些民族中巫师祀神寺演唱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讲述天地如何开辟,人类如何诞生,讲述祖先的事绩和英雄的战功等,在初民视为是历史的,其实也全是神话。此可证在上古时期,神话与历史同出一源。

3 地理

神话和地理的关系,在《山海经》一书中,见得更是密切。整部《山海经》,便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以禹因治水而求贤人的记录为例。禹因东西南北所经之地,都作了神话性质的描述,文中所写的地名国名,大都不可证实,只可视为神话地理。

4 民族

《山海经》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民族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亦充分带著神话色彩,如象不死民、三首国、长臂国、丈夫国、一目国、夸金国、跂踵国、犬封国、黑齿国,等等,单看以上的名目,就知道是属於神话的民族学范围。

5 动物和植物

《山海经》所记的奇禽怪兽,异草珍木,就是神话的动物学和植物学;这些奇异的动物和植物,各自有其医疗效用,能治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病症,这又成了神话性质的医药卫生学。例如有种动物,吃了它能使人不会放屁;有一种九条尾的狐狸,人吃了它庇不逢妖邪气。有的动物状如羊,九尾四耳;又有的状如乌龟,却有鸟首。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什为有趣。

6 天文和气象

如象羲和生日、浴日、常羲生月、浴月、汤谷十日、石夷“司日月之长短”,等等。又如《大荒东经》中记日月所出之山凡六: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又山、猗天艺门山、壑明俊疾山;《大荒西经》日月之山亦六:丰沮玉间山、龙山、明山、鏖巨山、常羊山、大荒出。此外,经中亦记,凡某神出入某山某渊,必伴随著风雨晦明。而有此神一出现,便会带来水灾等。

7 哲学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断首,鲧腹生禹,等等。其中都是鼓舞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斗志的,然而却不用枯燥的说教,而是用通过神话折光反映出来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最著名的是愚公移山的神话,其实是一段古老的神话,一段寓意性强的神话,它体现的精神,精卫填海的精神一致。接近道家思想的《准南子》中,也记录了相当可观的神话传说,其中所记四大神话:女祸天、羿射十日、共工触山、嫦娥奔月,都各自有其寓意。

●《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又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是我国道教最早、最有系统的神仙谱系,属于洞真部谱�类。南朝梁代陶弘景著。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所信奉的神灵,道教对所信奉的神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最早出现的天师道、太平道,除自创一批神灵外,还收进了中国古已有之的一些神灵,其后的上清派和灵宝派又各自造出了一大批神灵。这样道教各派神灵包罗万象、庞杂不一,新神、旧神并陈,天神、地■、人鬼仙真众圣应有尽有,而这些神灵来源不一,互不统属,显得杂乱无序,缺乏统一的神谱系统。这使得本是一神教的道教呈现出多神教色彩,不利于道教的传播。陶弘景在茅山隐居期间写成的《真灵位业图》则是首次将道教中紊乱的神鬼系统进行了人为的整理、编排。该书不仅罗列了许多虚幻的神灵,而且把中国历代许多著名的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也一起作为神灵排列进去,对此,《真灵位业图》历来引起非议,甚至有人怀疑饱学之士陶弘景不会有此荒唐之作,疑此为伪造之书。《四库提要》评价该书道:“宏景有《真诰》已著录,《真诰》见于唐宋志,朱子谓其窃佛家至鄙至陋者。此书杜撰凿空,又出《真诰》之下,其用纬书灵威仰赤标怒曜魄宝含枢纽之名,已属附会。而易叶光纪为隐侯局,尤为无据,至此孔子为第三左位太极上真公,颜回为明是晨侍郎,秦始皇为■都北帝上相,曹操为太傅,周公为西明公比少传,周武王为鬼官北君,则诞妄殆不足辨。”陶弘景把帝王贤士都排在道教人物中,屈辱了这些受儒家尊崇的帝王贤士们,自然引起四库馆臣们对《真灵位业图》大为不满,故评价甚低。

该书前面有陶弘景所写的序文,主要介绍本书的写作目的:“夫仰镜玄精,睹景耀之巨细;俯眄平区,见岩海之崇深;搜访八纲,究朝班之品序;研综天经,测真灵之阶业。但名爵隐显,学号进退,四宫之内,疑似相参。今正当比类经正,雠校仪服,埒其高卑,区其宫域。又有指目单位。略说姓名,或任同秩异,业均亦别者。”说明该书的目的在于按等级排列神灵名次,以分别贵贱。

《真灵位业图》将神仙分七个等级,每级都有一位主神位于正中央。第一等以元始天尊为主神,他居住在天界最高的仙境“玉清”。相传他在形成天地万事万物的自然元气之前出生,故称作“元始”。元始天尊地位最高,在道教中是宇宙之主,也是衍化天地万物神圣而又虚无的“道”的象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尽属于道,与之相应的万神都是象征着“道”的元始天尊的部下。能够排列在他左右的都是高位神仙。左边有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东明高上虚皇道君、西华高上虚皇道君、北玄高上虚皇道君、南朱高上虚皇道君等一批仙官,右边为紫虚高上元皇道君、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太素高虚上极紫皇道君、虚明紫兰中元高上�亭皇道等一批神仙。

第二等以“万道之主”的玄黄大道君为主神。大道君全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黄大道君”。列在大道君的左边的神仙有: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公太虚真人赤松子、左辅后圣上宰西域西极真人总真君王远。列在大道君右边的神仙有:右圣金阙帝晨后圣玄元道君、右辅侍帝晨领五岳司命右弼桐柏真人金庭宫王君王晋、右辅小有洞天太素清虚真人四司三元右保公王君王褒、侍帝晨右仙公许君许�等,以下还有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紫微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魏华存等一批女仙。相比较而言,第一等以元始天尊为主神的一大批天界中,高位仙官都是不带人间世俗气氛的超现实的神灵,而在第二等中,不仅出现神话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而且还有一些被加上神仙名号、历史上的确存在的人间凡人,如王晋、王褒、魏华存等,他们比第一等中的那些神圣威严而又异常陌生、远离凡间的高位仙官,要亲切、现实得多,带有一些人间气氛。这反映出该书作者有意要把人间的职位等级比附于仙界神灵的思想观念。第三等以太极金阙帝君为主神。太极金阙帝君俗姓李,曾下降到人间当上了道教一大派别太平教的教主。这一等中世俗人间气息较浓,左右两边有不少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左边太极左真人中央黄老君以下有:君喜、龚仲阳、龚幼阳、安期生、葛玄、孔子、颜回、黄帝、尧舜、禹、周穆王、许由等。右边太极右真人西梁子文以下有:范明期、裴玄仁、司马季主、张奉、庄子、老子等。他们中的有些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但与神活虚幻的神仙是不同的,至少他们的一些事迹被载入古代史书上,而且古人也基本相信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的确真实地存在过。这种由人鬼神构成的神灵体系也反映了道教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

第四等以太上老君为主神。在此图谱中,老子的身分地位有所下降,从原先道教中的万神之主下跌为“下临万民”的“太清道主”了。排列在他左右两边除了自然神灵以外,主要是一些方士、道士和传说中的仙人。张道陵、鬼谷先生、张子房、赤松子、东方朔、韩终、青乌公、宁封等居左位,葛洪、栾巴等居右位。第五等以九宫尚书张奉为主神。张奉在第三等中列在太极金阙帝君李某右边的太极仙侯,他是传说中的道教创始人。王遥甫等人列在左位,黄景华等人列在右位。

第六等以右禁郎定录真君中茅君为主神,以李丰、鲍靓等为左位,乐长治等为右位。中茅君本是西汉人,相传他曾去茅山(又名句曲山,在今江苏西南部,是道教茅山派的发祥地)修道,后来得道升仙,居住在仙境华阳洞天,成为道教茅山派的创始人。在此图谱中,排列在他左右两边的仙人有些就是与茅山派有关的魏晋时代道士,如郑思远、鲍靓等。

第七等即最后等以丰都北阴大帝为主神。丰都也就是传说中的地狱,故该图谱称丰都北阴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排列在这位令人感到肃然恐怖的地狱之主两边的却有不少是历史著名的帝王将相,如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汉光武等。这些列在左右的人物不仅统领属下仙官,还掌管万千鬼兵。

《真灵位业图》神灵谱系的系统性也是相对的。七大等级罗列层次分明,无疑元始天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给纷乱庞杂的道教神灵体系理出一定的头绪。但这种谱系也有不足之处,等级之间的界限并不很清晰;且七大等级之间未能明确地显示出从属关系;除第一等中的主神元始天尊之外,其他六大等级中的主神几乎很难分出地位的高下。这样,该书所确立的神谱缺乏整体一致性,特别是它未能突出一个至高无上、统率一切的最高神,这与一神教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同道教自身的宗教特点有关,道教中将“道”当作宇宙起源之本,但“道”的概念又是模糊的、虚无的,被解释成自然元气的“太一”,有时具有“道”的特性,它们时常混同并称,难分上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教神谱结构的构成,以至一些经文在强调元始天尊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同时,又将太一神提到了与元始天尊差不多并驾齐驱的高位。总的来说,《真灵位业图》使道教模糊、庞杂的神灵谱系得以相对的系统化。由于该书以道教真人居主要尊位,而把世间帝王将相圣贤名士列入臣属地位,故它遭到后世封建社会诋毁自然是难免的。

《真灵位业图》在北周、元代均遭禁毁。

《列子》相传是战国是列御寇所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从刘宗元开始怀疑是后人的伪作。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也有人认为其中包含有某些战国时写成的文字。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从中阐发哲理,文学价值极高。文辞质厚流畅,在人生观上主要反应了玄学的放逸态度,其中一些篇目也反应了人类对科学的探索。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二者。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榖、外丹术、内丹术等等,并不清楚你要的是哪一种,但是基本的修行是要有的。

先说必要的基本修行的书籍,这些是入门的基本功,无论何门何派,都要参悟的

1、《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本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2、《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3、《老子义疏》:《老子义疏》是唐代道士成玄英撰写的一部关于道家经典《道德经》的注释集,作者主要在书中注释《道德经》中的生僻字词,并阐述自己读《道德经》的心得,本书是唐代玄学的经典著述。

4、《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子》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论语》,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5、《易经》:《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6、《太平经》:《太平经》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观点。在对万物的认识方面。继承先秦两汉道家元气论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元气”,事物都是由“元气”变化生成的,同时还提出“太阳、太阴、中和”的“三合相通”观点。在政治和社会道德方面,政治上主张平均财富。修持上主张反本。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社会道德上提倡“忠孝”。同时,它还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一。《太平经》内容驳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对黄老道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至于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榖、外丹术、内丹术之类的修行方法,皆是道门秘传,个中真诀无可奉告,但是可以提供给你一些书籍,参悟推演也可修成,只是看你的智慧以及机缘了。这些法决有名师指点最好,因为有些学习到一定境界之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行气法,亦称“服气”、“食气”、“炼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道教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摄生纂录·调气》称“人在气中,气聚即生,气亡则死”。《太平经》称“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当食气”。葛洪也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世传行气方法甚多,仅《云笈七签》即载有诸家气法数十种。具体程式不一,原则大致相同。要求行气时,凝神净虑,专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轻,呼吸轻细;缓,进出气舒缓;匀,呼吸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长,呼吸之间隔时间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阴以心数数,30~50乃至120,方徐徐吐之;深,闭气时使气渗进腑肺百脉,渗透组织深部。据称炼气既久,可达到鼻无出入之气的最佳境界,如婴儿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气又辅以导引与按摩。导引,即以力引动肢体,作俯仰屈伸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之经络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脉流通,使行气更见成效。

1、《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是对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作者是晋代葛洪

2、《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书十五章,一至五章为一套完整的服气法;六至十一章是六个独立的服气功法;十二至十四章为服气注意事项;十五章为服气胎息诀,是几种功法的综合。

3、《服气精义论》: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所著,是一部论述的道教炼养著作,其中蕴涵了丰富道教炼养思想。记录了“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气符”、“服六戊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养五藏五行气法”、“服气疗病”等功法,探讨了服气养生与治病等有关人类自身生命的问题。

导引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与“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相结合的名为“熊经”“鸟申”的二禽戏。

1、《养性延命录》:记有华佗“五禽戏”,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

2、《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 “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

3、《太清导引养生经》:太清导引养生经,道家养生类经典著作。收录了蛤蟆,鱼鳖等行气法,彭祖谷仙卧引法,闭气治诸病法。可做养生学的参考资料

内观的书籍,市面上留存极少,此为道家修心法门,有以下作用

一、观心。涤除玄览能无雌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务外游者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 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列子·仲尼》[1] 

二 、内视。《干金要方》云:“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 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古乐器)。 五色了了分明,勿辍(停)也。”

此类书籍:

1、《太上老君内观经》

2、《洞玄灵宝定观经》

3、《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4、《常清静经》

5、《青华秘文》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诸神形象,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视的养生术,用于自身修炼。道教也采用存想,作为修炼的法术,并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

1、《存思三洞法》

2、《内景经》(即黄庭经)

3、《存神炼气铭》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

1、《抱朴子》有专篇论服食

2、《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

3、《种芝草法》

4、《黄帝杂子芝菌》

5、《太乙杂子黄冶》

6、《云笈七签·方药部》

辟榖即“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辟谷没有专门论述的书籍,只有一些功效的记载,其具体修炼方法唯口传心授尔。但现在道门打开,有辟谷班辟谷课堂等等,可以由此接触辟谷

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外丹我并不建议你尝试,因为外丹术需要有一定的内丹功底作为辅助,外丹之中基本都是重金属成分,还有很多有“朱砂”,没有功底的寻常人服用,或者在家居士弄不好配比,是容易出事故的(食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需要以内丹之功配合才能应用。外丹最经典的书籍就是《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还有《抱朴子外篇》等,我就不过多介绍了,你要有兴趣可以阅读,但是千万不要在没有指点的情况下服用。

内丹术是道家重要的一种修炼方法。内丹术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在体内结丹,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内丹术的专著很多,我向你介绍几本

1、《九转金丹秘诀》:又名九转内丹术,属于道教气功养生法,由陈朴所创。陈朴,号冲用,唐末五代初人,受道于钟离,与吕洞宾同时,著有《陈先生内丹决》。

2、《天仙金丹心法》

3、《灵宝毕法》:五代后汉 钟离权著作。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

4、《陈撄宁仙学精要》(上、下)(现代)

5、《仙学详述》(现代)

6、《中华道家修炼学(上下)》(现代)

7、《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作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为明清扶乩托名吕祖所作与《唱道真言》、《道乡集》、《大成捷要》、《古书隐楼藏书》为明清道家经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华宗旨》较少用及铅汞、龙虎、坎离等名相, 以道教内丹金丹(金华)之修炼为主, 而以儒书、佛书相辅做说明, 文较易懂。

以上这些都是小道纯手打的,望采纳(虽然回答到后面有些着急了)

介绍基本关于道教的书

山海经》和《真灵位业图》。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