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典籍的几个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关于历史典籍的几个问题,第1张

1、物质形态上的 不同

从装订上看,书刊成册,报纸则为散张。从开本上看,书刊普遍小于报纸。开本是一个印张裁开后的若干等分数目。如两面印刷,则按半张计算。书刊很少有大于8开本的,书多为32开、16开.刊多为16开.而报纸多为对开或4开,很少有8开或小于8开的。

出版时间上的不同

报纸出版周期短。它一般为1—3天,其中日报最多,次为周五、周六报,周报、旬报为少。期刊虽然多为连续出版物,但出版周期长,多为月刊、双月刊,其次为半月刊、季刊.而周刊、旬刊或半年刊较少。

出版内容上的不同

书刊专,报纸广。书刊深,报纸浅。

受众目标上的不同

报纸受众广泛,书刊受众集中。报纸受众大众化,书刊受众专业化。

出版物保存上的不同

图书必须装订成册,期刊稍加装订亦可成册,故上架便利,借还方便。而报纸开本大,为散页,装订不易,即便装订成册,报纸的合订本借还携带也殊为不便,保管又要特殊的书架。

2、国家不幸思想家幸。

文化出路与社会政治出路。

社会转型与价值的多元追求。

文化轴心的初步确立。

3、《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不少地方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传统的美德,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封建性糟粕,封建社会所谓的“三纲五常”伦理贯穿全篇,而在对历史的论述和对人物的介绍,也存在严重的思想局限。

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推出「新三字经」,全文1272字,图文并茂。该书以青少年为对象,兼顾教育全社会,力求把时代精神、时代文明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集思想性、形象性、知识性于一体,成为一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材。

新旧三字经都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继承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韵律协调,抑扬顿挫。

在古代,《三字经》和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是一脉相承的,从小读了《三字经》,就算是科举考试也用得上,与中国古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是契合的。如今,教育体制和过去不同了,而且整个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与过去也不同了,《三字经》很难起到过去那样的作用。

传统《三字经》那样只关注本民族传统和本国历史的思维模式显然已经过时,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完整认识历史把握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把全新的内容充实到青少年的启蒙教育中,这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据介绍,新《三字经》分为“中华篇”与“世界篇”,主要体现出现代性、人文性和反思性。全篇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反映当今人类进步成果和时代精神。体现了人文教育和传播思路

4、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撰述特点:严谨实录 客观公正 评价分明

5、 于丹用通俗诙谐的方法去演绎经典,在这过程中,引经据典,甚至征引了不少国内外奇闻趣事来佐证她的观点,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方式将严肃的的经典解说得诙谐风趣、老少皆懂。不同的只是方式方法,而经典的内核依然不变。

于丹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解说经典《论语》,将经典赋予现代因素。《论语》的核心价值如仁义礼君子处事之道,被于丹解读成现代味十足的“天地人之道、心灵、处事、朋友、理想、孝敬、诚信之道”,如此解说,既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及文化需求,又不失经典原来的韵味。在于丹看来,《论语》的真谛,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人们惊奇发现,原来经典可以如此解读,经典并非只能是高端的知识分子的专有,普通大众也可以从经典中获取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与思想。如此一来,《论语心得》一时间洛阳纸贵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继《论语心得》之后,于丹又推出了《庄子》心得,以同样的方式去解读传统道家经典,获得同样的成功。如此看来,对于其他传统学说如墨家法家,亦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去进行经典重新解读,让更多的国人去认识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的传扬去普及那优秀的民族价值观,同时给予现代人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是以《新青年》的创刊为主要标志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旗手为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阵地为《新青年》编辑部和北京大学。从中可以看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战鼓与旗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文化方面,《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创刊的一年多时间里,它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以“除旧布新”为方向,刊物上发表的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吴虞《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带给中国思想界的震撼,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它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清查,可看作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大革命”。《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对其以后的更长一段时期,《新青年》凭借其勇于挑战传统,敢于呐喊创新的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代的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7、《金》虽借用《水浒》片段情节,但其所写世俗人情,却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来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来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从暴露社会矛盾到剖视扭曲的人性。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毁灭。金、瓶、梅诸多女性的人性扭曲:在社会的规范、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下,似乎只知人生最底层次追求。误将情欲、物欲、性欲作为生命的原动力。终于步入邪恶,在炽烈欲火中焚毁自己。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战国历史典籍《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那还是在西汉时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降生了,并取名叫刘向。刘家曾是家族显赫,但随着朝代的更换,刘家就衰落了,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刘向成长。刘向从小聪明好学,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便被任用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二十岁时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刘向因通晓辞章,善于连缀辞赋,同大臣王褒、张子侨等一起面见皇上,回答皇上提问,并呈献了几十篇辞赋和颂歌。刘向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便被汉宣帝重用。

有一次,皇上向刘向问起神仙方术之事,皇上听说淮南王藏有一本为世人不知的《鸿宝苑秘书》,书中载有神仙使鬼怪将物变成金子的法术以及修道延寿的秘方,就问刘向知道不知道。

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本书,但是,刘向却知道这本书的事。因为刘向的父亲刘德在汉武帝时,在处理淮南王的案子时得到了这本书。刘向在小时候就熟读过它,所以他才知道有这本书。

刘向认为这是一本奇书,便献给了皇上,并说依照书上的方法可以提炼黄金。于是,皇上便下令由刘向主持冶炼黄金的事情。

由于这本书中所写的过程太过复杂烦琐,黄金没有炼成,还耗费了很多钱财,直到这个时候,刘向才知道书中所写的炼金术并不灵验。

刘向炼金不成,皇上罢免了他的官职,吏部也弹劾刘向铸造假黄金,罪当处死。这时,刘向的哥哥阳城侯刘安民上书皇上,请求交纳封地的一半户籍,用来赎刘向的罪过。

皇上原本爱惜刘向的才华,不久后就赦免刘向复出,担任了郎中。在汉元帝时,刘向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的四位大臣之一。

在此期间,刘向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的得失,并上书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臣。他也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

刘向历经汉宣帝、汉元帝和汉成帝三位皇帝,因此具有丰富的经历。在汉成帝即位时,因刘向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所以让他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

刘向在校录书籍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书,分别是《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这些书,并取名叫《战国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