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的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请推荐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的书籍,第1张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第一是《道德经》(即《老子》),第二是《南华经》(即《庄子》),第三是《冲虚经》(即《列子》),第四层次的有如《清静经》、《关尹子》、《阴符经》等等。

  初学者,可以直接读道家最经典的《道德经》(版本最好是1973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老子》,这个版本最接近老子写的《老子》,也就是被后人改动得较少。),怎么读呢?从《德经》的中间部分开始读(比如“知不知”那一章),初学者最好不要从《道经》的第一章开始读,虽然《道经》的第一章是整本《道德经》的叙论篇,但是,极少有人把这一章读懂了的,这一章读偏差了的太多了;这一章读偏差了,对整本《道德经》的解读会导入歧途。只有把后面比较浅显易懂的篇章读懂了,再回过头来读前面《道经》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其实,《道德经》还是不难读懂的,方法是从已知推未知(从读得懂的去理解、推敲读不懂的),推出来的未知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两个方法可以判定,一是是否符合逻辑(即经得起推敲),二是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经得起验证)。如“知不知,尚矣”这句,关键在“尚”字,什么样的行为是高尚的呢?因此,“知不知”就只能解释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能与“尚”对称、对等起来。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0°残念 为你服务,我查了一下: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陵,又称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春秋战国时期ˇ百家争鸣ˇ中形成的一个以ˇ道ˇ为核心的学派。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庄子(庄周)。后来道家又与名家、法家合流,又兼取阴阳家、儒家、墨家的长处而形成了黄老学派,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时因物,无为而无不为。汉武帝之后,由于独尊儒术,黄老之学开始衰落,然而,道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老子的《道德经》 列子的《列子》 郭象的 《庄子注》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愿楼主天天好心情哈!

最早的已经遗失,最有名的当属道德经,分道经与德经。清静静应该在道德经之前,其中有一句: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所以我认为清静经在这之前。如想学道,先求清静,后学太上感应篇,如有所感,可以入门。望采纳

道家的法术书籍资料很多啊,比如比较经典的人们常知道的法术书籍 《万法归宗》 《圆光术》 《祝由术》 《鲁班书》 《符咒》

又如一些流传不广的,都可在  玄奇阁  中下载到的珍本法术符咒秘本,真的是很少见的秘本:

《中天号令三阵正法》

《书符启帝科》

《温雷袪瘟驾铁船符秘》

《先天殷雷削影符水法》

《公统三十六雷符秘》

《扫荡邪精玄都》

《清微灵宝正一登坛行道密诀》

《青灵至秘》

《先天布罩科》

《籙券玄符》

《镇宅符篆》

《北统章》

《先天袖藏密诀》

《杂项行秘》

《变坛至秘》

《梅山灵符神咒》

《秘要符章》

《青玄写检格式》

《祈雨拜诰格式》

《灵宝大斋赈济玄科》

《宴谢麻痘娘娘行科数》

请推荐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的书籍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