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岭南指什么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唐朝时期的岭南指什么地方,第1张

唐朝时期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历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

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包括在内。

扩展资料: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地理环境不同就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岭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这里的原住民族共同创造了这里的文化。

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有利于动植物的滋生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从而为人类起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岭南地区曾属吴,广州建有南武城,越灭吴,曾修南武城进行外贸。楚灭越,岭南才入楚,建有楚亭,并因岭南有犀角、象牙、明珠等宝货引起秦始皇的入侵。

秦亡后,赵陀和辑百越,称王93年,这是汉、越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使岭南文化来一次飞跃发展,也是越文化汉化的开始,今天的岭南文化,即以此汉化的南越文化为基底。

曾昭旋先生认为,南越文化还表现在语言方面,即虽经过2000年的汉化,但语法和词汇在广州、潮汕、海南方言仍有南越特征(如倒装语法、地名等)的残留。

参考资料:

-岭南

岭南曾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后来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是广东、广西分治的开始。

五代时期,越南独立而分离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岭南道之名改为广南路。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扩展资料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广东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高凉文化,尤其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构成了岭南汉文化的主体。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岭南 (中国地区)

岭南真正大规模的开发,还是在南宋时期。以岳飞亲帅岳家军主力镇压“蛮族”叛乱和汉族人口大规模南迁为标志,岭南尤其珠三角恋迅速成为比较富庶的地区。但直到近代,除广州以通商口岸之利繁华富庶外,其经济发达程度终不及江浙、两湖。至于近世仍持“南蛮”之称,倒不是指蛮族,而是岭南历史上天高皇帝远,虽然经济不落后,但相对内地,仍然较多保持了比较彪悍的民风。

广州古称番禺,秦始皇33年,秦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命任嚣为南海尉,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我们继续 探索 “百越”流源,据《汉书》载:“蛮夷中,西有西瓯,矮小瘦弱,南面称王。”西瓯,又称“西越”,先秦时期岭南方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西晋郭璞注《山海经》曰:“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有一支越人活跃在浙江东部瓯江流域,另一支越人落活跃在岭南、西江、浔江、桂林一带。为示区别,称浙江那支越人为“东瓯”,而称在岭南、西江、浔江、桂林一带的那支越人为“西瓯”。具体讲,西瓯就是现在广西的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一带。其首府或在玉林,或在贵港。大家注意,西瓯人比南越人要早,南越国建立时,西瓯方国已不复存在,遂与南越国捆绑进入封建郡县制 社会 。

先秦时期,由于地理遥远,中原人与岭南人少有往来,以至先秦古籍关于西瓯的记录廖廖无几。战国后期,在广西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而广东地区的政治实体较为松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兴兵统一岭南。岭南地形复杂,山岭崎岖,运输困难,监军禄不能将粮草及时运到岭南,影响了战事,遂派几万兵士凿通了广西兴安县东面向北流入湘江的海洋河和西南面流入漓江的“大溶江”,使两条河相连,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从此,北方的粮草源源不断地顺利供应给进军岭南的秦兵,使秦朝士兵及时得到补给。第一阶段,攻打广东地区,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阻力。第二阶段,攻打广西,竟六年之久,并以“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代价才能统一广西及越南地区。如果秦始皇不发动岭南战争,那么,西瓯、骆越必然在战争中兼并,实现岭南统一格局。

秦瓯战争之后,西瓯彻底解体。那么,西瓯人去了哪里呢?据载,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西瓯人不断向南败退,一部分融入汉人,一部分则漂泊海外。其后裔对秦人仇恨铭记于心,言必称“秦”“秦呢”,或恐惧、或仇恨。后来,这种称呼传到次大陆和东印度,印度语读“支那”,再由印度传西方,写英语即China。

还有一部分“西瓯人”逐渐演化成壮族的“南支”,壮族的“北支”则是与西瓯并立的“骆越人”。明天,我们讲百越的最后一个分支“骆越”。

中华文明发源于两河之间,南方早期是未开发区域,不宜居住有水土不服的关系也有毒虫野兽的关系,烟瘴之地通常指常年大雾笼罩的森林里面的毒虫野兽足以威胁生命,称之为烟瘴之地也很正常吧?,而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多在秋季要南下劫掠?牧草枯黄来掠夺过冬的食物呢,茫茫大漠看不到人,还难以在冬季自给自足这还不算苦寒之地?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而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在行政上,岭南曾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地貌因在历次地壳运动中,受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且山地较多、岩石性质差别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岭南河流众多,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汛期长,径流量丰富等特点。

这些河流绝大多数源自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的崇山峻岭中。岭南最大的河流珠江,是中国汉地境内第三长河,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扩展资料:

诗词里面的岭南文化:

1、苏轼在被流放到惠州的时候有写:

《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释义: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东坡先生的吃货哲学让他到哪里都是乐呵呵的,每天吃300颗荔枝。不过古文的翻译,几百上千其实主要是想表达多的意思,并不是真的表面数字那么多。

2、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还这样夸因为人的存在,而使得岭南更多了一丝人情味。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释义: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其他名人写岭南的诗词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因为苏轼写关于岭南的诗词就足以表达古代文人对岭南的复杂心境。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在北方,被流放的文人到岭南之所以会高产诗词感慨,跟他们背井离乡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这也是一个古代文人被流放到岭南的原因之一。

——岭南 (中国地区)

唐朝时期的岭南指什么地方

唐朝时期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