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是鹿邑还是涡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老子故里是鹿邑还是涡阳,第1张

老子故里是鹿邑。

“鲁奴、王景直等并受朝爵,马步万余”,认为此处的龙山雉水即为涡阳龙山与武家河,其实这种饥返观点是错误的。此处龙山更可能是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旧名龙山县),雉水疑似为滍水(西汉南阳有雉县,即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北魏有雉阳县,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

《南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又言:“二十八年正月,龙山雉水蛮寇钞涅阳县,南阳太守朱韶遣军讨之,失利”。今之武家河,可名雉河,亦可名坠河,清代雉河主干上游(尚未汇入武家河)的亳州境内小猪村至贾家桥段分为东西两个河道,东为雉河,西为坠河。明成化《中都志》记载“蒙城西九十里坠河为界”,此处的坠河县界即为蒙城西北九十里的雉河集。

另据光绪《亳州志》记载,亳州境内武家河上游有武家桥,而今谯城区武家河河段又有大武庄、小武庄、武庄、夏武营等武姓村庄。

关于蚌埠市谷阳县的补充

今安徽蚌埠市固镇县在北魏为阳平郡,太和年间改谷阳郡,唐显庆元年省谷阳入蕲县,改谷阳城为谷阳烂世饥返困镇,俗称谷镇。北宋时谷阳镇改称西故镇,金代改称西固镇,明洪武年间改称固镇,1964年决定设固镇县至今,与涡阳完全不沾边。此处谷阳县的谷水可以明确不是武家河,宋庆元刊本《汉书·地理志》记载,谷阳县位于“谷水之阳”。

《水经注·淮水》记载“涣水(今浍河)又东径谷阳县”,“又东径谷阳戍南,又东南径谷阳县故城东北,右与解水(今澥河)会,水上承县西南解塘,东北流,径谷阳城南,即谷水也。应劭曰:城在谷水之阳”。

而老子故里的谷阳对应的历史记载则有北朝《魏书》,“谷阳,有苦城、阳都陂、老子庙、栾城”。此处的栾城即位于今鹿邑县境内王皮溜镇的栾台(又名栾相寺、栾王寺)遗址附近,祭祀有栾相王(不知与相县有无关联),相传为一名叫相的商代王室子弟被分封到栾地,故称栾相王。

—老子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置郡县,涡阳故地分属铚和城父两县,皆属泗水郡。下城父聚在今县城附近。

西汉初,改泗水郡为沛郡,县境分属铚、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铚、城父、山桑、扶阳四县属沛郡。汝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初,城父、山桑改属汝南郡。涡阳县境在沛郡与汝南郡交接处。

汉魏之际,曹操统一北方,县境属礁郡。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礁为“先人旧郡”,称为瞧国。县境地接礁南。晋改谯国为礁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将丹城并入临涣;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十八年(598年),将浚仪恢复为城父县,属亳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淝水县又改为山桑县,属谯郡。此时,县境分属城父、山桑、临涣、汝阴等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山桑属谯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谯州,割属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城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从宿州割临涣,与谯、城父、邓、蒙城等县同属亳州,隶淮南东路。宋南渡后,县境属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成,以淮水中流划疆。金将蒙城改隶寿州。此时,县境分属颍、亳、宿、寿4州。

元朝统一中国,一度以民户稀少,并城父入谯县,后又复置,属亳州。

至元八年(1271年),从汴梁路分置归德府,下辖亳、宿两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分置汝宁府,下颖顾州。此时,蒙城属安丰路寿春府。上述3府均由“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统领。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从归德府划出宿州;三月,从汝宁府划出颍州,与蒙城县同属凤阳府,直隶南京。

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设义门巡检司。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县境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康熙六年(1667年),使左司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二年(1724年),将蒙城改属亳州;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亳州、蒙城同属颍州府。宿州属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县境一度属淮泗道。后在颍州设立阜阳专署,辖涡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1930年),为加强根据地建设,***成立涡北抗敌联合会,辖原涡阳下属8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5年-1947年),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在县境北成立雪涡县,县境西设立涡亳县,县境南立涡阳县,县境东立宿蒙县,隶属皖北专员公署第三公署。

1949年3月,将4县占有的原涡阳县境,仍归并为涡阳县。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后,阜阳专员公署驻阜阳县城,辖涡阳县。

1965年5月以前,县境属安徽省阜阳地区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初,废专员公署,设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立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仍辖涡阳县。

1996年7月,撤销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改设阜阳市,仍辖涡阳县。

2000年5月,县级亳州市升格为地级市,涡阳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

2019年7月24日上午,由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和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中共密云区文联协办,北京华艺翰风文化传媒承办的“弘扬道文化、同写《道德经》——暨安徽省涡阳县书画名家《道德经》书法作品进京展”开幕式在北京市密云区桃源美术馆隆重举行。

商务部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崔殿甲、北京市密云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谷宝荣、中国**家协会音像出版社王世峰处长、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长郑秀才、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执行副会长黄小克、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秘书长韩建华、安徽省涡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郭小龙、安徽省涡阳县老子书画院院长张照人、CCTV中文文化频道副总编辑齐继伟、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小杰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李进德、龙志强、焦似阳、李宝龙、王秀红、葛江严、吴体财、刘红义、苗超群、唐煌、农夫、储金融、孙中庭等书画艺术家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同时活动还邀请了北京葫芦大观园董事长王雅真等知名企业家参加。

郑秀才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安徽省涡阳县的书法艺术家们表示了祝贺,并对莅临开幕式现场的领导和嘉宾表示了感谢。称赞老师们的作品清幽庄重,韵味弥长,彰显道家本真。作品中所透露的道家历史和深邃精神,让与会者接受了一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洗礼,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安徽省涡阳县老子书画院院长张照人在开幕式发言中代表涡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对活动主办方的精心筹备、各媒体的宣传报道表示感谢。他赞誉《道德经》为诸子之祖、万经之王,对此次展出的作品做了概括性的讲解,介绍了老子文化在涡阳县发展的情况,并表示涡阳县的书法艺术家们愿与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一道为《道德经》的传承与弘扬同做贡献。

商务部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崔殿甲在致辞中称赞这是一次国家级的展览,展出的作品非常精到。并指出道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承,《道德经》的内涵对生活、科技、医药等领域有着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并为世界各国所推崇。今后希望举办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其传承和发扬。

书法家代表苗超群老师在发言中对“道”与“德”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并表示这次展览是一个起点,给予了艺术家老师们创作的动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更高、更深层次的艺术交流活动举办,并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据悉,此次书法展旨在以书道融合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用书法传承 《道德经》的使命,构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使大家珍惜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 

记者从开幕式现场获悉,本次共展出《道德经》书法作品100多幅,楷、行、隶、草、篆诸体兼备,手札、长卷、条幅形式多样。这些作品或骨力沉雄、法度严谨、章法老到;或用笔娴熟、信手写来、卷舒适意;或沉稳典雅、朴厚劲健、奇崛烂漫。皆秉中华书道正统,具正大之象、中和之气,充盈于内而隽秀于外。

开幕式结束后,书法家老师们即兴挥毫,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名诗、名句,向《道德经》致敬。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7月31日。值此盛夏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道德经》的书法世界,在翰墨与经典的交融中,领悟人生之道,追寻宁静、质朴、淡定的内心状态,迎接新的生活。

老子是安徽涡阳人

老子是哪里人?现在的主导说法有两种,鹿邑说与涡阳说。“安徽倪劲松”先生在贵刊撰文说老子是今河南鹿邑人,不是今安徽涡阳人。对此,我不能赞同。特为贵刊撰写此稿。

一、老庄文化是楚文化,鹿邑在老庄时代未属过楚

河南鹿邑说大概从清代以来就成为主要的说法:宋真宗皇帝曾在河南鹿邑的太清宫竖立了一个《先天太后赞》碑,是称颂老子母亲的。虽没有提到所谓老子故里,但可以肯定地说,鹿邑确是中国道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教文化纪念地。近现代,在1990年以前,老子故里鹿邑说争议不多。

1990年以后,安徽省有关方面和涡阳县的一些文化人士通过对史料的检索和对当地的文物考古和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研究老子故里的文献与实物资料,他们确认:老子当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出生在今天的涡阳县闸北镇太清宫的流星园址。从此开始了老子故里之争。

老、庄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精神支柱。道家思想文化的源头,我以为,它也与儒家一样,是与历史文化地域有关联的。

明确记录老子籍贯的,是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解开老子的籍贯,应从这里开始。探究“楚苦县”在什么地方,至关重要。

《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老子诞生地有其地理特征: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公元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的《水经注》也记述了老子庙的地理特征:“涡水又东北屈,谷水注之”,“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孔子庙…北侧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又北,涡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涡间。”

古代诗文中亦有对老子庙的描述: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581年)的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也有《老君庙》诗一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二首诗将“涡水处其阳”,有“九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很明白。

《全唐文》中,唐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有一篇《赐亳州太清宫敕》敕文指明“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诞之地”,地有“九龙之瑞井”。

唐代杜光庭(公元850~933年)的《道教灵验记·亳州太清宫记》(《道藏10–804》)中写道:“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 君降生之宅也。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长在。”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也明确地指出老子的诞生之地:“诞生于亳,即今真源县九龙井太清宫是其地也。”(《全唐文》P4301)

我们这里所列举的人文历史记录,反映出老子诞生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的特征,就是:这老子庙及老子故宅,是在涡水的北面,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老子庙东,必有九井。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是老子的诞生地。而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是与之相符的。兴造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苦县”人、“沛”人,等等,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涡河北老子庙之基。在唐代,这地方叫做真源县。有人说,真源县就是鹿邑县,有这个可能吗?没有!唐、宋、元代,真源县与鹿邑并存,倪 先生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古代县城相距百里左右”,不可能在几十里地的地方同时存在真源、鹿邑与亳州(谯)三个县。真源县是谷阳县改名,谷阳者,谷水之阳也。谷水不在鹿邑附近,它恰恰在今涡阳县入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