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宋史·侯蒙传》翻译。
宋史侯蒙传
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给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帝以为然。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节选自《宋史·侯蒙》)
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一天巡视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调任他为襄邑县知县,又升任监察御史,再次晋升为殿中侍御史。
崇宁年间星象有异常变化,徽宗让朝臣进言,侯蒙上疏十件事,分别是:除去冗杂官员,容纳谏臣进谏,明确嫡庶之别,分别贤佞好坏,杜绝臣下侥幸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过度恩赏,宽缓疲惫的百姓,节约不当的花费,外戚不得干预政事,太监不能授给他们权力。徽宗接受侯蒙的奏议,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侯蒙)为侍御史。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们)治罪。已经出发了,又授予(他)给事中职衔。(侯蒙)到了泰州,刘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尚书。近年来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办理,尚书常常执掌此事。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他的)母亲去世,服丧结束,官复原职,于是共同执掌枢密院。晋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薿诋毁张商英办私事很努力,(于是皇帝)有旨意命令朝臣在朝堂上议论(此事)。侯蒙说:“张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薿虽然是谏官,(但他是)侍从之臣。拿这件事来让朝臣在朝堂上议论,岂不是有损国体吗?”皇帝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有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而且派人暗中侦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以后就忌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穆。
参考:http://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7368aspx
注释
1、推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以称任命将帅之礼。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去当推毂送,来伫出郊迎。”《花月痕》第51回:“正看着皇上亲行拜将推毂之礼,何等热闹!”后引申指荐举;援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宋司马光《送祖择之守陕》诗:“俊德争推毂,荣涂易建瓴。”明归有光《与徐子与书》:“实赖吾丈雅故推毂之。”清方文《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郎》诗:“群公极推毂,玄币争相持。”
2、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这里指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宋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辔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18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
3、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史记·天官书论》:“日变修德,月恋省刑,星变结和。”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王安礼以名位自许》:“神宗以星变祗惧,许人上封事言得失。”《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诏修省。”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一:“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应杀大臣应灾。”
4、王恢:汉将。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5、孟明:通称孟明视,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在秦晋崤之战中战败,秦穆公赦免了他。
6、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比岁:近年。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沈遘《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于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于民者,悉宽除之。”
8、郊祭: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灵官》:“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
9、廷辨:即“廷辩”。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准入对,帝语及冯拯事,准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新唐书·李义琰传》:“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
10、从臣: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唐宋之问《松山岭应制》诗:“尘销清跸路,云溼从臣衣。”宋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明刘基《赠杜安道》诗:“当时从臣皆俊良,近侍共推徐与杜。”清沈初《西清笔记·文献纪》:“先是内廷三品以上皆穿红衣,仿御前从臣之例。”
11、辇:用车运;载运。
沈遘读音:shěn gòu
拓展:
沈遘以太庙斋郎身份廷试第一,因有官为二。宋高宗嫌其名怪,以其字文通代名。文通年少爽迈,书一读就懂,还通达世务。祖荫补斋郎。有奏本治论十卷。任杭州知府时坚决打击地方恶势力,褒奖贤良,后任开封知府,开封老百姓也说:“此杭州沈公也。”在开封,他政号严明,对于贫苦善良的老百姓抚恤尤至。为文下笔立就,入选吏部、知制诰。后居母丧,终日守候母亲墓侧,无疾而终。
沈遘为人和谨,勤于接下。通达博识,才干超群,明于吏治,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百姓无力丧葬的,给予赈济;对孤女,亲为作主婚嫁者,凡数百人;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又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每文士投贽,必择其贤者而誉之。待人诚信,下属皆愿为之效力,故当时后进之士多归附。处理政务,只需半日,即可与宾客旧友往来谈笑,“沛然有余暇”,友人交口称其能。晚年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遘著有《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迁转运使。邵武之光泽不榷酒,以课赋民,号"黄麹钱",拯均之他三邑,人以为便。改江、淮发运副使。江、淮故无积仓,漕船系岸下,俟籴入乃得行,盖官吏以淮南不受陈粟为逃谴计。拯始请凡米至而不可上供者,以廪军;又贮浙西米于润仓以时运,自是漕增而费省。转为使。
拯使闽时,泉商黄谨往高丽,馆之礼宾省,其王云自天圣后职贡绝,欲命使与谨俱来。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加天章阁待制。居职七年,徙知永兴军、青、颍、秦三州,卒,年六十五。
拯性和柔,不与人校曲直。为发运使时,与副皮公弼不协。公弼徙他道,御吏劾其贷官钱,拯力为辨理。钱公辅为谏官,尝论拯短,而公辅姻党多在拯部内,往往荐进之。或讥以德报怨,拯曰:"同僚不协,所见异也;谏官所言,职也。又何怨乎"时论服其长者。
马仲甫,字子山,庐江人,太子少保亮之子也。举进士,知登封县。辕辕道险厄,遂佣民凿平为坦涂,人便其行,为刻石颂美。通判赵州,知台州,为度支判官。
内侍杨永德言漕舟淮、汴间,惟水递铺为便。诏仲甫偕往订可否,还言其害十余条,议遂格。出为夔路转运使。岁饥,盗粟者当论死,仲甫请罪减一等,诏须奏裁。复言:"饥羸拘囚,比得报,死矣,请决而后奏。"
徙使淮南。真、扬诸州地狭,出米少,官籴之多,价常踊登,滨江米狼戾,而农无所售。仲甫请移籴以纾其患,两益于民,从之。遂繇户部判官为发运使。自淮阴径泗上浮长淮,风波覆舟,岁罹其患。仲甫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秦州。古渭介青唐之南,夏人在其北,中通一径,小警则路绝。仲甫得筚栗城故址,自鸡川砦筑堡,北抵南谷,环数百里为内地,诏赐名甘谷堡。故时羌人入城贸易,皆僦邸,仲甫设馆处之,阳示礼厚,实闲之也。
熙宁初,守亳、许、扬三州,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复为扬州,提举崇禧观,卒。
王居卿,字寿明,登州蓬莱人,以进士至知齐州,提举夔路京东刑狱、盐铁判官。建言商贾转百货市塞上者,听以家赀抵于官,为给长券,至卖所,并输征税直,公私便之。
出知扬州,改京东转运使。青州河贯城中,苦泛溢为病,居卿即城立飞梁,上设楼橹,下建门,以时闭启,人诵其智。徙河北路。河决曹村,居卿立软横二埽以遏怒流,而不与水争。朝廷赏其功,建以为都水法。召拜户部副使、提举市易,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居卿俗吏,特以言利至从官。
孙构字绍先,博平人。中进士第,为广济军判官,岁入圭田粟六百石,构止受百石,余以畀学官。久之,知黎州,夷年墨数扰边,用间杀之。蜀帅吕公弼上其事,擢知真州。凶岁得盗,令名指党伍,悉置诸法,境内为清。
迁度支判官。夔州部夷梁承秀、李光吉、王兖导生獠入寇,转运判官张诜请诛之。选构为使,倍道之官,至则遣渝州豪杜安行募千人往袭,自督官军及黔中兵击其后,斩承秀,入讨二族,火其居。余众保黑崖岭,黔兵从间道夜噪而进,光吉坠崖死,兖自缚降。以其地建南平军。录功加直昭文馆。
徙湖北转运使。章惇兴南、北江蛮事,构谕降懿、洽二州,纳归附州十四。初,渡辰溪,舟毁而溺,得援者仅免,神宗悯之。赐帛三百。北江酋彭师晏常持向背,构知向水酋彭儒武与有隙,檄使攻之。师晏降,得其下溪州地,五溪皆平。进集贤殿修撰,赐三品服。交阯入寇,拜右谏议大夫、知桂州,声言将掎角捣其巢穴,寇闻引去。以疾提举崇福宫,换太中大夫,卒,年六十四。
构喜功名,勇于建立,西南边事自此始云。
张诜,字枢言,建州浦城人。第进士,通判越州。民患苦衙前役,诜科别人户,籍其当役者,以差人钱为雇人充,皆以为便。知襄邑县,擢夔路转运判官。录辟土之功,加直集贤院,改陕西转运副使。召对,帝曰:"朕未识卿,每阅章奏,独卿与蔡挺有所论请,使人了然。寻当以帅事相属。"及入辞,赐服金紫。
明年,直龙图阁、知秦州。前此将吏贪功,多从羌地猎射,因起边患。诜至,申令毋得犯,得一人,斩诸境上,群羌感悦,迁天章阁待制、知熙州。董毡遣鬼章逼岷州,诜往讨,董毡迎战,破之于错凿城,斩首万级。
元丰初,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徙杭州。将行,复命权经略熙河事,趣使倍道行。时仓卒治戎,有司计产调夫,户至累首,民多流亡。诜中涂诉其状,乞敕剑外招携之,不报。会灵武师罢,乃赴杭,道过京师,帝访以西事,对曰:"彼势虽弱,而我师未锐,边备未饬,愿以岁月图功。"累官正议大夫,卒,年七十二。
诜性孝友,廉于财,平生不殖田业。既建拓泸夷地被进用后,虽有善言可纪,终不逭清议云。
苏寀字,公佐,磁州滏阳人。擢第,调兖州观察推官,受知于守杜衍。为大理详断官。民有母改嫁而死,既葬,辄盗其柩归祔,法当死。寀曰:"子取母祔父,岂与发冢取财等"请而生之。
迁审刑院详议、御史台推真官,知单州,提点梓州益州路刑狱、利路转运使。文州岁市羌马,羌转买蜀货,猾驵上下物价,肆为奸渔。寀议置折博务,平货直以易马,宿弊顿绝。
入判大理寺,为湖北、淮南、成都路转运使,擢侍御史知杂事,判刑部。使契丹,还及半道,闻英宗晏驾,契丹置宴仍用乐,寀谓送者曰:"两朝兄第国家,君臣之义,吾与君等一也。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遂为之彻乐。
进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凤翔。还,纠察在京刑狱,又出知潭州、广州,累转给事中,知河南府,无留讼。入知审刑院,卒。寀长于刑名,故屡为法官,数以谳议受诏奖焉。
马从先,字子野,祥符人。少尽力于学。父当任子,推以与其弟。由进士累官太常少卿、知宿州。宿在淮、汴间,素难治,从先以囊博者、重坐者厚赏以求盗。禁屠牛、铸钱,严甚。大水,发廪振流亡,全活数十万。代还,知寿州,以老辞,英宗谕遣之曰:"闻卿治行籍甚,寿尤重于宿,姑为朕往。"既至,治如曩时。由太子宾客转工部侍郎致仕。从先性整严,虽盛夏不袒跣。晚学佛,预言其终时,年七十六而卒。
论曰:长卿性务廉洁,以能臣称,中师用法刻深,以治辨称,虽均为材吏,而优劣自见。拯及仲甫俱能为国兴利除害。构始开西南边,诜遂拓泸夷被进用,虽有他善。而不能逭清议。至于沆决河议,绥远民,折邻使,历有可称述者,其最优欤。
沈遘,字文通,钱塘人,以荫为郊社斋郎。举进士,廷唱第一,大臣谓已官者不得先多士,乃以遘为第二。通判江宁府,归,奏《本治论》。仁宗曰:"近献文者率以诗赋,岂若此十篇之书为可用也。"除集贤校理。顷之,修起居注,遂知制诰。以父扶坐事免,求知越州,徙杭州。
为人疏隽博达,明于吏治,令行禁止。民或贫不能葬,给以公钱,嫁孤女数百人,倡优养良家子者,夺归其父母。善遇僚寀,皆甘乐倾尽为之耳目,刺闾巷长短,纤悉必知,事来立断。禁捕西湖鱼鳖,故人居湖上,蟹夜入其篱间,适有客会宿,相与食之,旦诣府,遘迎语曰:"昨夜食蟹美乎"客笑而谢之。小民有犯法,情稍不善者,不问法轻重,辄刺为兵,奸猾屏息。提点刑狱鞫真卿将按其状,遘为稍弛,而刺者复为民。
嘉祐遗诏至,为次于外,不饮酒食肉者二十七日。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治如在杭州。蚤作视事,逮午而毕,出与亲旧还往,从容燕笑,沛然有余暇,士大夫交称其能。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丁母忧,英宗闵其去,赉黄金百两,仍命扶丧归苏州。既葬,庐墓下,服未竟而卒,年四十,世咨惜之。弟辽,从弟括。
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仿之。辄近似,乃锄植纵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缥缥然有物外意,绝不喜进取。用兄任监寿州酒税。吴充使三司,荐监内藏库。熙宁初,分审官建西院,以为主簿,时方重此官,出则奉使持节。辽故受知于王安石,安石尝与诗,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至是当国,更张法令,辽与之议论,浸浸咈意,日益见疏,于是坐与其长不相能,罢去。
久之,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转运使使摄华亭县。他使者适有夙憾,思中以文法,因县民忿争相牵告,辞语连及,遂文致其罪。下狱引服,夺官流永州,遭父忧不得释。更赦,始徙池州。留连江湖间累年,益偃蹇傲世。既至池,得九华、秋浦间,玩其林泉,喜曰:"使我自择,不过尔耳。"既筑室于齐山之上,名曰云巢,好事者多往游。
辽追悔平生不自贵重,悉谢弃少习,杜门隐几,虽笔砚亦埃尘竟日。间作为文章,雄奇峭丽,尤长于歌诗,曾巩、苏轼、黄庭坚皆与唱酬相往来,然竟不复起,元丰末,卒,年五十四。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沐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坛下张幔,距城数里为园囿,植采木、刻鸟兽绵络其间。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乘舆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
历史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淹废。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
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
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宋仁守时代(1023——1063)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
后者在六井之外,添设了一处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简介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
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等。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
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复重建的文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艺术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
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2、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
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3、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参考资料:
一、沈遘其人
沈遘(1025—1067),字文通,宋钱塘(今余杭)人。沈括之从侄。诸史皆以括为遘从弟。此依书录解题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年四十三岁。《宋史本传》作年四十。此从《三续疑年录》据王荆公集与弟弟沈辽、叔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三沈。皇佑元年(1049),弱冠之年登进士第,为榜眼。任通判江宁府。归,上奏《本治论》10篇,仁宗颇为欣赏。除集贤校理,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加之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越州。嘉佑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杭州。英宗时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晚年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遘著有《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传于世。(资料见百度“沈遘”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19307htmfr=ala0_1)
二、“朱颜绿发生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句。
成 语朱颜绿发 拼 音zhū yán lǜ fà 解 释指青春年少。 出 处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颍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 示 例~况未老,才地何啻十倍予。 ★清·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 用 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以上资料见百度“朱颜绿发”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34809htm)
三、查方正电子图书信息系统所载沈遘《西溪集》不存上述诗词
(http://159226100141/indexjsp)
四、推测结论,百度“朱颜绿发”条所引出处有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2023-08-04 17:49: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