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薄荷的功效和作用:
1、提神醒脑
薄荷中的薄荷油具有辛凉的芳香气味,如薄荷糖,可刺激中枢神经,除劳气、解困乏,更使人振奋、提神醒脑、精力倍增,比较适用于需要提神的人使用。
2、发汗解热
内服少量薄荷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通过末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故有发汗解热作用,服少量薄荷油,也具有发汗、解热和中枢兴奋作用。出现风热感冒症状的人可以服用少量薄荷。
3、消炎驱虫
薄荷中含有薄荷醇,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蚊虫叮咬过的皮肤有脱敏、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同时还对痔疮、肛裂有消肿止痛、消炎抗菌的作用。
扩展资料: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香料植物之一。《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
中医认为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民间很早就将鲜薄荷作为蔬菜食用,后有人将薄荷叶晒干后泡茶,自唐代始作为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可消风散热。
参考资料: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至于薄荷我也没找到有用的资料,明末李时珍的《本早纲目》里就有关于薄荷的记载,可见其被我国发现时间并不短。。。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连翘薄荷煎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连翘薄荷煎 1 拼音
lián qiào báo hé jiān
2 处方连翘6克 薄荷 川芎 黄连 黄芩 黄柏(炒)各3克 土茯苓9克
3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风热蕴结,眼睑生椒粟疮,色红而坚,初生如粟米,渐大如米粒,沙涩眼痛如眯。
4 连翘薄荷煎的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5 摘录《眼科六要》
古籍中的连翘薄荷煎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喉病
用败毒散加黄芩、半夏、连翘,倍用桔梗,用生姜、薄荷煎。痰盛者,加石膏同煎,即药方二、用生料消风散加
《活幼口议》:[卷之十六]分十种热症附诸热类煎余毒热胎热肺热伤寒后余毒热疮疹后余毒热并宜加薄荷煎项上坐核作热作腮热痈疖以上宜服大连翘饮子(随症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五·诸痛门]咽喉痛。仍用碧云散。旋旋煎点。间用盐水吞养正丹。兼以薄荷煎。鸡苏丸含化。有咽疼。服冷剂反甚者。宜用姜汁。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疔疮]消瘴解毒玉山乌豆鸡屎子晚祥西貍咬柴土木香臭木待(根)上薄荷煎服。肿势甚,加水金凤、水苦荠。手足拘挛,加钓钩
《幼科铁镜》:[卷五]辨中暑中热目录 1 拼音 2 《御药院方》卷一:薄荷煎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薄荷煎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寿亲养老》卷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薄荷煎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薄荷煎 1 拼音
báo hé jiān
2 《御药院方》卷一:薄荷煎21 处方
薄荷1斤(取头末2两),川芎半两(取末2钱),脑子半钱(研),甘草半两(取末2分半),缩砂仁半两(取末2分)。
22 制法上药都拌匀,于药末内称出半两为衣,用白沙生蜜5两半和成剂,用明净水于器盒内盛,上面放药吞,夜不歇,每两裁作20块。
23 功能主治除风热、消疮疹。主头目昏眩,口舌生疮,痰涎壅塞,咽喉肿痛。
24 薄荷煎的用法用量
每服3块,细嚼噙化亦得。
25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3 《寿亲养老》卷四 31 方名
薄荷煎
32 组成龙脑薄荷叶1斤,川芎3两,桔梗5两(去芦),甘草4两,防风3两,缩砂仁1两。
33 功效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
34 薄荷煎的用法用量炼蜜为剂服。
35 制备方法上为末。
古籍中的薄荷煎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丸如枣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诸般头风,茶清或薄荷煎汤下;雷头风、洗头风并干癣麻痹,温酒下;偏正头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脚痛,当归酒下;胞衣不下,芸薹菜研水下;头风,薄荷煎汤下;血风眼黑,甘草煎汤下;生疮,地黄煎汤下;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金散∶郁金、桔梗、甘草、天花粉、葛根等分为末,薄荷煎汤,入蜜调服五分,后用蓝叶、浮萍、水苔同研绞汁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时毒草防风白芷荆芥牛蒡子桔梗金银花玄参麻黄连翘蓝叶上薄荷煎服。芩连败毒散治时毒肿痛发热,左脉浮数者。防风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传统香膏包含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也叫香泽,香脂。
《阿房宫赋》中写道“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可见香膏作为古代女子的日常护肤品,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形态和作用,香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用于涂抹在头发上的叫香泽,既能护发、润发又能固定发髻。明清时期也叫头油,大概类似于现在的着哩水或者发胶。
用于涂抹面部的叫面脂。古时女子化妆,洁面后要先涂以面脂,然后敷粉,类似于现在的面霜,除滋润皮肤外,还兼有美白、去皱、祛斑等功效。
另有专门涂抹于唇部的,叫口脂,类似于今天的唇膏和口红,制法与面脂类似。
制作香膏的原材料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质,古代常用芝麻油和蜂蜡,也有用动物的脂肪如牛髓、猪油等;二是芳香植物,如零陵香、佩兰、藿香、丁香、茉莉、木樨香等。
香膏制作的基本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香料放到油中浸渍,有时还需要通过“蒸”、“煮”等方式加热,让香料中的芳香物质更多地渗到油脂中。
得到富含香气的油脂,再加入蜂蜡调匀使其呈现柔润细腻的膏状。也有加入天然朱砂、青蒿等以调制出不同颜色。
香膏的成分,决定了它强大的美容护肤功效,同时因为具有独特天然的植物芬芳,更成为了个人身份地位及审美情趣的象征。
我们现在也常将这种方式制作的香膏称为东方的“固体香水”,涂抹于手腕或者耳后,香气含蓄淡雅,一般只有凑近了才能闻到。
寺院菜地边上的薄荷生机勃勃,青翠碧绿的一片,是制香很好的原料。
翻阅古籍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香膏的这些基本知识和制作原理,我决定尝试采摘一些新鲜的薄荷,按照古法制作一款清新别致的薄荷香膏。
下面是总结前后多次的制作经验,及不同状态下的使用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借鉴,自己动手尝试制作。
希望古老的香文化能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呼吸之间,皆有芬芳。
采摘新鲜的薄荷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叶片表面水分。如果带有水分会影响后期内涵物质的浸出,也会影响香膏的保质期。晾干后的薄荷叶切碎,使香气能有效地被萃取出来。
将处理好的薄荷叶装入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我用的是一个洗净晾干的玻璃罐头瓶),倒入葡萄籽油,确保薄荷叶充分浸渍在油中。
将装有薄荷叶的玻璃容器放入锅中,隔水加热(有点类似于蒸鸡蛋)。水温大概60℃左右(尽量控制不超过80℃),加热约40min。
待瓶中混合物冷却,过滤出浸泡油,可用细纱布包裹薄荷叶并挤压,尽可能多地得到薄荷浸泡油。
过滤出地浸泡油呈碧绿色,透明状,有浓郁的薄荷香气,同时还有植物纤维蒸煮后的杂味。密封冷藏一段时间后,香气会变得比较纯净。
将天然蜂蜡切碎,隔水加热至蜂蜡完全融化,加入橄榄油及薄荷浸泡油。一边加热一边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蜂蜡与植物油的比例约为1:10,即100ml植物油需要加入蜂蜡约10g。蜂蜡比例高,则膏体偏硬,反之则偏软。
待香膏基础油温度稍降低(不烫手,且未开始凝固),加入调配好的精油,充分搅拌均匀。趁热将混合液倒入提前备好的小瓷罐中,待其自然冷却凝固,香膏制作完成。
为了增强驱蚊作用,且使香膏的香气更加丰富饱满,我加入调配的复方精油,其中有尤加利、柠檬香茅、天竺葵等精油。
古籍中记载制作香膏用到的植物多为芝麻油,考虑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以及植物油本身的特性,我选择用葡萄籽油和橄榄油。
隔水加热的制作方法是参照《新纂香谱》中记载“香发木樨香”的制法。原文中是“以重汤煮一饷久”,也就是沸水中煮一会儿。
考虑到薄荷与木樨香中所含主要芳香化合物种类的差异,我将蒸煮温度控制在60℃左右,并适当延长时间。
以上两点是我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古法”的理解与探索。 “古法”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体味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志趣与审美,从中吸取古人的智慧。
香膏放置几天后,我取少许涂抹在手腕,薄荷味道比较明显,其次是类似柑橘的清新,整体上有一定层次感,留香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
其次是涂抹体验,滋润效果非常好,涂抹后皮肤能比较快地吸收。刚好胳膊上不知被什么咬了,有几个小红点,感觉很痒,抹上香膏之后很快就不觉得痒了。
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2023-10-13 20:15: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