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开始于历史哪个朝代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考试制度是沿袭了古代的科举制,那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呢一起跟着我lemon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开始的 历史 朝代
关于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这个问题根据记载就知道是隋朝。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秦朝以前国家是通过世袭制选拔人才,它的弊端在于它只不能选拔有才有抱负的平民。汉朝则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举荐来征集民间优秀人才。魏晋九品中正制初期为国家广收人才,但是后期受到贵族的阻扰,此时的人才选拔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此时已有了科举制度的萌芽。魏晋动乱之后,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建立隋朝。国家建立了,要想它能够运行下去,除了最高指挥官还需要众多能人贤士,为国出谋划策,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但是鉴于九品中正制给国家带来的危害,隋文帝 决定 以全新的制度选拔人才。
这样,科举制度诞生了。科举制度就是国家组织大规模的考试以此来招募人才。科举制度虽然是面对全国平民,但是它分为严格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优胜劣汰,所选拔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隋朝的安定与繁荣,并且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虽然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是它却是在唐朝完善的。唐朝增加了明经和进士两科,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增加了武举考试,自此文武双全,人才辈出。科举制度萌发于魏晋,产生于隋朝,定型于唐朝,从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给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
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值得人们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现在的人们了解最多的还是在唐朝非常盛行的科举制,但是说起科举制度有一个人和这个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说起武则天这个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对于科举制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后世看来如果没有武则天对于科举制的改革以及创新,科举这一项制度是不可能能够影响这么深远的。
要说武则天究竟对科举制做了哪些改革以及创新,主要有三点可以证明。
第一点就是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中设置了进士科,这个东西的设定使得当时的科举制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第二个原因就是选拔官员的时候从来不看他们的门第高低这对当时的有识之士是非常有利的。因在这之前当官的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后代,平常老百姓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成为政府官员的,第三个点就是武则天第一次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 考核 内容,之前的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们的学识怎么样,但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样的选拔方式是有缺陷的,所以她又在科举之中增加了一项内容,那就是武举,武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武功方面的才能来进行选举,这样国家不仅得到了 政治 方面的人才还得到了 军事 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就因为这三点原因人们都普遍认为武则天对科举制还是有非常大的贡献作用的。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朝时期由隋文帝建立体系,隋炀帝发展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进士科,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分为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这里的进士科就是现在所说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公元605年,隋文帝第一次设置了进士科,跟随一起建立的还有秀才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察的是经学和时事实务政策,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这两门之外还要考的还有诗词歌赋,也就是被选拔者的 文化 素养,也就是说在三科之中进士科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考取的人也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被选上就意味着自己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选作进士科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原因。
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进士科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发展的。隋唐时期的进士科特别受重视,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因为进士科的难度最大、选拔人数较少,所以被选上的人才是非常受重视的,进士科也就成为了三科之首。到了宋朝的时候进士科演变成为了科举制度中唯一的一科,想要通过考试必须要通过由皇上主持的殿试,最终能否成为第一全凭皇上的判定,由此可见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进士科的发展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猜你感 兴趣 :
1 高三期中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2 古代科举是什么时候进考场的
3 元朝是什么时候恢复科举制度的
4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5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
6 历史哪个朝代最繁荣
问题一:京剧始于什么朝代,创始人是谁? 京剧创始人---程长庚
京剧创始人---程长庚
程长庚(1811-1880),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程家井人,盯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活动家,京剧的创始人。他十几岁时便入家班“四箴堂”学戏。初次登台,一鸣惊人。进京后誉满京都。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京都梨园公会“精忠庙”会首长达30余年,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文宗皇帝曾卦赏五品顶戴,慈禧、慈安太后也有过赏赐。他博采众长,凝众多优秀弹腔高手之心血,集弹腔艺术之精华,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并用,熔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演变剧种――“京剧”。程长庚因此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剧神”。
程长庚嗓音浑厚,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善于用他那高、清、亮的嗓子,吸收昆曲、京腔、汉调的演唱技巧,演唱起来“声情交融”,有“刚健沉雄,大气磅礴”,“穿云裂石”、“余音绕梁”之势。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长于表现典雅庄严的风度。他擅演老生,与当时的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他所演的《文昭关》之伍员、《取成就》之刘璋、《群英会》之鲁肃以及《战长沙》之关羽均著名,后来演出大多宗程。
程长庚管理戏班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坚持拒演“大老板”。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孙菊仙为其北子,谭鑫培为其义子,汪桂芬为其琴师,杨月楼则为其指定之三庆班班主继承人。晚年创办三庆科班,先叫“小荣椿科班”,后改为“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着演员。
程长庚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程长庚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安徽人民的荣耀,更是潜山人民的骄傲。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珍品的伟大艺术家。在1990年徽班晋京200周年之际,1991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0周年和1996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 联合主办了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1996年5月潜山县又建立了程长庚陈列馆,展出有关程长庚实物、等资料300余件。1991年,程长庚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我能找到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问题二: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清朝
1790年徽班进京
问题三:京剧起源于什么年代,有什么光辉历史 10分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大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比方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蓝色喻意刚强勇猛,**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1894-1961)、尚(尚小云1900-1975),程(程砚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别。不同京剧流派都拥有一大批著名演员,他们活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剧艺术舞台盛极一时。梅兰芳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8岁学戏,11岁就登台演出。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传统艺术精华而得到中国 的大力扶持。如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长年上演京剧剧目,每年举行的国际京剧票友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京剧还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中的保留项目。
问题四:戏曲发源于哪个朝代 至少唐代已经有戏曲,元朝达到兴盛
问题五:京剧发源于什么时期? 京剧发展史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簧、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
问题六: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大概在哪个年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大量的湖广演员进京表演,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造成剧团的大融合,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问题七:京剧脸谱起源清朝什么时期 乾隆末年,京剧的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问题八: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形成于我国的哪个朝代 京京剧形成到底多少年有两种说法:150年或200年。在戏曲史界尤其在群众中有些争议但此较准确的应是150年左右。而梨园 春 是有唐代杨贵妃那流传下来的
问题九:京剧中的京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京城 京剧大约是清乾隆年间,由徽调班社来京后和湖北汉调等融合影响,并吸收一些昆,秦唱畅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的剧种。
所以这个京,指的应该是清代的北京
明代两京制格局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期,即明朝时代。
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并在次年颁布了《明太祖洪武诏令》,明确规定了明朝的两京制度。明朝两京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独特制度,它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建立,旨在维护国家稳定、加强中央集权。
两京制度是指明朝在南京和北京两个城市设立首都,分别称为南京和北京,其中南京为明朝初期的首都,而北京则是为明朝后期的首都。这种制度对于明朝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两京制度的历史影响:
1、明朝两京制度对于明朝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朝的两京制度使得政治权力更加集中,明朝皇帝通过在两个城市设立首都,可以更好地掌控全国的政治局势。同时,两京制度也促进了明朝的官员管理制度的发展,明朝皇帝可以通过控制两个首都的官员任命和管理,来达到更好地掌控全国政治局势的目的。
2、明朝两京制度对于明朝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两京制度下,南京和北京两个城市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得以凸显。南京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是南方文化的代表,而北京则作为北方文化的代表,这种文化的差异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互相交流,同时也使得明朝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明朝两京制度对于明朝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两京制度下,南京和北京两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得以加强,南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得以扩大。南京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是南方经济的中心,而北京则作为北方经济的中心,这种经济的差异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南北地区的经济联系。
科举制度开始于历史哪个朝代
本文2023-10-13 20:29: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