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矢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燥矢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治疗燥矢的方剂 2 治疗燥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燥矢 1 拼音

zào shǐ

2 英文参考

stercoroma

3 注解

燥矢 证名。矢通屎。即燥屎。指燥结的粪便。多因胃肠实热壅盛,津液耗损,燥结肠道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治宜峻下热结、急下存阴等法。方用承气汤类。

治疗燥矢的方剂 鼠瘘瘰疬膏

56沸,药成。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犹须汤洗,日2次。若著膏,当以

漏芦膏

瘰疬。用法用量: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尤须汤洗,日2次。若著膏,当

四逆汤

愈,渐至食少便难,形衰体羸,每隔十数日大便每次,燥矢停滞,便时十分困难,便后气促神疲,辗转疼痛,半日

补中益气汤

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愈。

润燥攻下汤

拼音:rùnzàogōngxiàtāng处方:生首乌鲜生地鲜石斛大黄元明粉甘草功能主治:润燥通便。治

更多治疗燥矢的方剂

治疗燥矢的中成药 四逆汤

愈,渐至食少便难,形衰体羸,每隔十数日大便每次,燥矢停滞,便时十分困难,便后气促神疲,辗转疼痛,半日

暖胃舒乐片

,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

万应锭

不眠,咳血便血,干呕烦渴,肝胆湿热,口臭龈肿,便燥溺涩。《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之万

胃苏颗粒

5份蔗糖与1份糊精)适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规格(1)]

复方夏天无片

反应时为止,合并洗脱液,回收乙醇,在80℃以下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味苦。鉴别:取

更多治疗燥矢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燥矢 《续名医类案》:[卷三]温病

厥逆之症见矣。其主下者曰∶仲景云,身热谵语者,有燥矢也,何不可下?曰∶经谓谵语者,气虚独言也。此症初

《王氏医案绎注》:卷六

退。乃去白头翁汤加生地元参茹贝。服半月。始解黑色燥矢。而眠食渐安。第腑脏之邪虽已清涤。而从前温补。将

《温热经纬》:[卷四]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邪,不必专于治利。按《伤寒论》∶“下利谵语者,有燥矢也,宜大承气汤”,是实热内结,逼液下趋,必有舌燥

《归砚录》:卷四

、蒌、薤、栀、茹、旋、苑、冬瓜子、枇杷叶,二剂而燥矢行,胸腹舒,知饥,吐止,继以宣养而瘥。其汛停良由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紫菀膏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8 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得效》卷五 81 方名 82 紫菀膏的别名 83 组成 84 功效 85 主治 86 紫菀膏的用法用量 87 制备方法 88 紫菀膏的临床应用 8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紫菀膏 1 拼音

zǐ wǎn gāo

2 处方

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3 制法

上药为末,蜜丸如樱桃大。

4 功能主治

治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肉消瘦,将成肺痨者。

5 紫菀膏的用法用量

食后、夜卧时各含化1丸。

6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世医得效方》卷五补。

7 摘录

《本草衍义》卷十八

8 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得效》卷五 81 方名

紫菀膏

82 紫菀膏的别名

枇杷叶丸、紫菀丸

83 组成

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

84 功效

泻肺中积热。

85 主治

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

86 紫菀膏的用法用量

食后、夜卧各含化1丸。

87 制备方法

各如常制,同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88 紫菀膏的临床应用

肺痨: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

89 附注

枇杷叶丸(《普济方》卷一五九)、紫菀丸(《金匮翼》卷七)。

古籍中的紫菀膏 《本草简要方》:[卷之三草部二]紫菀

半匙。再煎一二沸。温服。治妊娠咳嗽。胎动不安。紫菀膏。紫款冬花一两。杏仁(去皮尖炒研)枇杷叶(去毛

《医门法律》:[卷五咳嗽门]咳嗽门方

汤下药丸,煮浮为度,捞出淡浆浸,另煎生姜汤下。紫菀膏枇杷叶(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桑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咳嗽门

草(炙。各五钱)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滓服。紫菀膏治肺热咳嗽。肌肤灼热。面赤如醉。紫菀茸(二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咳嗽门]药方

分)上作二服,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紫菀膏治肺热,热嗽久嗽,身如炙,将成劳。枇杷叶(去毛

《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咳嗽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生栀子韭菜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生栀子韭菜 1 拼音

shēng zhī zǐ jiǔ cài

2 处方

生栀子、生韭菜各等量。

3 功能主治

据报道,20年来,用本方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小腿挫伤、踝关节扭伤肿痛共382例,疗效均佳。

4 生栀子韭菜的用法用量

混合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呈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为2~4毫米(如有骨折,固定后再敷),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5次即愈。

5 摘录

《外治方》

古籍中的生栀子韭菜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八木部中品之上]木之木

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山栀子甚佳其大而长者但可染色不堪入药地〔图经曰〕

《儿科萃精》:[卷六疳证门]鼻疳

枯诸病状,宜分别治之,热盛者,古法主清金散(如生栀子、黄芩、蜜炙枇杷叶、生地黄、花粉、连翘、麦冬、薄

《医宗金鉴》:[卷五疳证门]鼻疳

鼻疳散敷之,或以吹鼻蝉壳散吹入鼻内。(清金散)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疳证门]鼻疳

外用鼻疳散敷之,或以吹鼻蝉壳散吹入鼻内。清金散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天花粉连翘(去心)麦冬(

《竹泉生女科集要》:[带证总论治带]黄带第二

1四川省内江市种植了哪些药材

植被、动物:内江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树种资源有60多个科,110多个属,190多个种。内江由于海拔高度悬殊不大,地形多为丘陵、低山,森林植被种类、群落组成以及群落动态特征,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呈较明显的地带变化,并在相应范围内,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等。

从用途上看,内江森林植被以用材林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威远县,最小的是市中区;经济林树种丰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他还有落叶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樱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榄、棕榈、核桃、白蜡等经济林木;薪炭林是内江市农村重要的生活资料,分布广,产量高,多数可再生更新,主要树种有桤木、紫槐、马桑、黄荆等;其他还有特种用途的环境保护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其优势树种有马尾松、香樟、楠木、黄连木、柏木等,主要分布在市中区、资中等地名胜古迹风景区。

2中药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

中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 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世称《唐本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以前中药随着文字的出现,药物知识也有了文字记载。

商代金文已有“药”字。《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

西周的《诗经》及《山海经》中已经记载了120多种药物的产地、效用和治疗性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已载方280余首,所用药物达240余种。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 本草一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

到了西汉晚期已有“本草”一词来指称药学专著。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虽托“神农”之名,实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有考证最后成书不晚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末以来医家应用的药物种类日渐增多,本草著作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增加。 晋代葛洪《抱朴子》曾首载草药一词。

重要的本草著作首推完成于公元500年、梁陶弘景所撰《本草经集注》。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医药学也有较大发展。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朝廷颁行了由李绩、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

载药844种,本书的完成依赖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人力物力,是中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800余年。并在日本古书《延喜式》还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的记载。

金元时期张元素所写的《医学启源》介绍了脏腑诸病用药心法,奠定了脏腑辨证用药理论。他在《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洁古刺诸痛法》中均倡导中药归经学说。

后来,李东垣的《用药法象》与王好古的《汤液本草》都是探讨药性。 明朝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但是中国仍未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加之国家连年战争,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致使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失去了16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

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医”、中药”之称,对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

由于 采取废止中医的政策,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因而引发了中医药界的普遍抗争。 在学术医药工作者奋发进取,尽管困难重重,本草学或中药学仍然有所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有260多种,大多体例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由于它们的论述范围、体例、用语等与传统本草有所不同,或为了通俗的原因,一般都不以本草命名。

其间综合性中药著作和讲义较多,内容多数偏于临床实用。前者以蒋玉柏《中国药物学集成》较有代表性。

该书有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概述了中药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按功效分类,分别记述了400余种药物的别名、气味、形状、功用、制法、有毒无毒、用量、禁忌、处方等。

其体例和内容与前者基本相似,但更简明实用。如秦伯未《药物学讲》,分为发散、利尿、理气、理血、温热、寒凉药等12类加以介绍,如张山雷《本草正义》,属于传统药论性质。

该书结合个人用药体验论述了中药的药性、功用以及鉴别、炮制、煎煮法等,有较好的影响。 属于传统的地方本草亦有多种,以肖步丹《岭南采药录》、高宗岳《泰山药物志》较有特色,也丰富了药物的品种。

食疗本草有较大的进步,大多内容丰富、实用。如秦伯未《饮食指南),以传统、简要为特点;杨志一、沈仲圭《食物疗病常识》、陆观豹《食用本草学》,则多为经验之谈。

其他方面,如经曹炳章据清末郑肖岩所撰《伪药条辨》补订而成的《增订伪药条辨》,载药110种,就产地、形态、气味、主治等以论述或比较,为辨识药物真伪优劣提供了宝贵经验。杨华亭《药物图考》,摘引本草文献,对药物品种作了科学的考证,并附有图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炮制制药方面,如杨叔澄《中国制药学》、周复生《增订药业指南》,有关内容均较切合实际。当时的中药学著作,除了传统的表述外,还产生了中西药汇通之作。

汇通派医药学家,利用自然科学和西方医药学的某些成果,补充表达中药的基源、成分、功效及其药理等,或以中西药理互为解说;其间深浅、得失参差不齐。 在各种著作中,以郭望《汉药新觉》、温敬修《最新实验药物学》及阮其烃、王一仁、董克仁的《本草经新注)等较有代表性。

鉴于此期中药数量众多、知识广泛,对中药的学习与传播已有诸多不便,故不仅便读、歌括一类中药入门书籍不少,而且新产生了中药辞书。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35年陈存仁编著的《中国药学大。

3四川川南片区有什么道地中药材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

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不仅是中国出口较早且量大的品种,而且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县、彭州市、崇州市川贝母阿坝州、甘孜州;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为主附子、川乌江油市;以南瓜叶附子为主流品种黄连洪雅县、峨眉山市、大邑县(味连)麦冬绵阳市、三台县(绵阳麦冬、川麦冬)天麻平武县大量栽培,野生资源广布冬虫夏草康定县、马尔康县红花简阳市、平昌县(川红花)干姜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为县、沐川县主产川牛膝天全县(天全牛膝)、洪雅县金银花南江县、沐川县(川银花)丹参中江县(中江丹参)、平武县(川丹参)补骨脂西昌市、金堂县郁金(川郁金)双流县、犍为县、崇州市(多栽种绿丝郁金、黄丝郁金)姜黄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莪术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天冬内江市、古蔺县白芍中江县(中江白芍)、渠县白芷遂宁市(川白芷)黄柏荥经县、峨眉山市、洪雅县、通江县(川黄柏)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蔺县、三台县(川朴)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半夏南充市、西充县主产,川东北地区多野生金钱草四川多野生资源(四川大金钱草)泽泻彭山县、都江堰市(川泽泻)麝香都江堰市、马尔康县(人工养殖,活体取麝)熊胆都江堰市主产(人工养殖,活体引流)辛夷北川县主产,四川各地有栽培乌梅大邑县、达州市多栽培川续断主产凉山州羌活甘孜州、阿坝州银耳通江县(通江银耳)川明参苍溪县、金堂县、巴中市柴胡剑阁县(竹叶柴胡多野生,习称“剑柴”;北柴胡多栽培)桔梗梓潼县(川桔梗)花椒汉源县(川椒、红椒)、茂汶县大黄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党参九寨沟县(原南坪县)菊花苍溪县、仪陇县、中江县龙胆凉山州野生资源丰富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坝州)枇杷叶四川各地栽培佛手犍为县、沐川县(川佛手)。

临床上用枇杷叶主要是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等病症。

中医认为,咳嗽有寒热之分。以枇杷叶为主制作成的枇杷膏性味偏凉,对咽喉肿痛、痰黄黏稠,有痰咳不出来的热性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有效。而风寒咳嗽等证型的患者,吃多了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枇杷叶如果作为药用,不能直接使用,否则会有很多副作用。

扩展资料

枇杷叶最大的问题是背面的一层茸毛,如果误食这层茸毛,会对人的咽喉、肠胃等有比较强的刺激,可能会出现呕吐等症状。因此,新鲜枇杷叶一般不能直接入药,而是要经过炮制。药房里销售的枇杷叶一般都是经过炮制的,不会有毒,可以放心使用。

此外,对于服用枇杷新叶会流产这种说法,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副主任、主任药师、国家执业医师严劲松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表示,不适合孕妇使用的往往是一些活血化瘀或本身有毒性的药物,而枇杷叶两者都不是,所以不存在剧中所描绘的会导致流产的情节。

人民网-枇杷新叶有毒?医学古籍并无记载且不可直接入药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方名清金散组成陈皮3钱4分,清夏2钱4分,川贝3钱4分,花粉3钱4分,桔梗3钱4分,苏叶3钱4分,黄芩3钱4分,寸冬3钱4分,甘草3钱4分。功效理肺清痰,止咳解表。主治肺热喘嗽,吐痰吐血,外感伤风等症。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1钱,大人白开水送下,小儿白糖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贮于磨口瓶中。用药禁忌孕妇忌服。《痘疹仁端录》卷九方名清金散组成焦紫麦冬2钱,桔梗2钱。主治痘疹气热血燥,皮毛枯槁,咳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科大成》卷二方名清金散组成黄连3钱,枳壳1钱,陈皮1钱,乳香1钱,没药5分。主治痔漏肿痛。用法用量用水2钟,煎至1钟,空心服。《重订通俗伤寒论》引顺氏方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桑皮3钱,百合3钱,冬花3钱,川贝3钱,生苡仁5钱,地骨皮4钱,麦冬2钱,生甘草8分,生藕汁1杯(冲),童便1杯(冲),枇杷叶(去毛)1两。主治痨症。用法用量鲜茅根1两煎汤代水,煎服。《何氏虚劳心传》方名清金散组成麦冬34钱,天冬2钱,白花百合1两(有血倍用),桑皮(蜜炙)2钱(咳甚倍用),骨皮2钱(内热甚加1钱),薄荷1钱,花粉2钱,茯苓2钱,贝母2钱(痰多痰红倍用),枇杷叶(蜜炙)3大片(咳甚加),米仁5钱(食少有血倍用)。功效润燥、清金、降气、消痰。主治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血红,或纯血。用法用量上加人乳、牛乳各1杯,煎成,加炼蜜或饴糖数匙,薄荷、贝母(研细)亦和匀其内,频频温服。加减酒客病,加甘蔗汁半杯;有血,加生地3、4、5钱,茅根4两,藕汁、童便各1杯。若热甚痰多,大便燥结者,加梨汁半杯,炖滚服。《金鉴》卷五十二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生甘草、桔梗。功效清金化毒。主治鼻疳。疳热攻肺,鼻塞赤痒痛,浸*溃烂,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热盛者。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

详见百科词条:清金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26:43 共16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燥矢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治疗燥矢的方剂 2 治疗燥矢的中成药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